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省际差异及结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随着全国各省、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因子分析
一、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共选取了全国三十一个省、市以及七个指标变量,依次为X1(农村人均消費食品支出)、X2(农村人均衣着支出)、X3(农村人均居住支出)、X4(农村人均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X5(农村人均交通及通信支出)、X6(农村人均其他商品及服务服务支出)、X7(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
二、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收集到的原有变量直接按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借助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数据存在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法处理缺失值。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数据可得,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关测值为264.590,相关的概率值接近于0,如果显著性水平?琢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琢,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关系。同时,KMO值为0.900,根据Kaiw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提取因子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比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
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84,403%,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0.425%>85%,即前两个公共因子已代表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较高,对解释变量的贡献最大;第三个以后的因子特征值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因此提取两个因子适合的。
7个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它们与第一个因子的相关度高,第一个因子很重要;第二个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均较小,它对原有变量的解释作用不显著。
四、因子命名解释
这里采用方差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可知:农村人均居住支出、农村人均其他商品及服务服务支出、农村人均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称之为发展消费因子,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农村人均交通及通信支出、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农村人均消费食品支出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最后由于衣着在第一个因子和第二个因子上都有较大载荷。
五、计算因子得分
这里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
根据此表可以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l的载荷系数表明,全国各省市消费结构变动最大的是居住消费比重,而衣着、居住等在F1的载荷系数都为正,表明从1995年到2011年全国各省市居民在这几个方面消费总体是递增的。
F2主要在食品、医疗保健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了这方面的变动。医疗保健、食品、交通和通讯在F2的载荷系数是正的,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增加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上结论表明,用于发展享受性的支出比重不断攀升,更加注重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而用于基本生活部分的支出比重则不断下降。近几年来居民已经减少吃、穿的消费比重,而是更多的开始追求精神上面的享受。因此要开启广大的农村腹地市场,就必须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即第一公因子所反映的各项支出指标入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和支出结构两个方面刺激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六、对策建议:
(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
1、构建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保证农业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
2、加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渠道,提高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
(二)拓展农村市场、刺激内需方面:
在涉及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各项支出上,政府应积极增加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文化娱乐休闲、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的财政支出,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候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12
[2]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4]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5]余明江,季丽,胡云霞.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报,2008.4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因子分析
一、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共选取了全国三十一个省、市以及七个指标变量,依次为X1(农村人均消費食品支出)、X2(农村人均衣着支出)、X3(农村人均居住支出)、X4(农村人均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X5(农村人均交通及通信支出)、X6(农村人均其他商品及服务服务支出)、X7(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
二、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收集到的原有变量直接按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借助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数据存在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法处理缺失值。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数据可得,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关测值为264.590,相关的概率值接近于0,如果显著性水平?琢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琢,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关系。同时,KMO值为0.900,根据Kaiw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提取因子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比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
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84,403%,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0.425%>85%,即前两个公共因子已代表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较高,对解释变量的贡献最大;第三个以后的因子特征值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因此提取两个因子适合的。
7个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它们与第一个因子的相关度高,第一个因子很重要;第二个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均较小,它对原有变量的解释作用不显著。
四、因子命名解释
这里采用方差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可知:农村人均居住支出、农村人均其他商品及服务服务支出、农村人均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称之为发展消费因子,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农村人均交通及通信支出、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农村人均消费食品支出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最后由于衣着在第一个因子和第二个因子上都有较大载荷。
五、计算因子得分
这里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
根据此表可以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l的载荷系数表明,全国各省市消费结构变动最大的是居住消费比重,而衣着、居住等在F1的载荷系数都为正,表明从1995年到2011年全国各省市居民在这几个方面消费总体是递增的。
F2主要在食品、医疗保健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了这方面的变动。医疗保健、食品、交通和通讯在F2的载荷系数是正的,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增加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上结论表明,用于发展享受性的支出比重不断攀升,更加注重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而用于基本生活部分的支出比重则不断下降。近几年来居民已经减少吃、穿的消费比重,而是更多的开始追求精神上面的享受。因此要开启广大的农村腹地市场,就必须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即第一公因子所反映的各项支出指标入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和支出结构两个方面刺激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六、对策建议:
(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
1、构建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保证农业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
2、加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渠道,提高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
(二)拓展农村市场、刺激内需方面:
在涉及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各项支出上,政府应积极增加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文化娱乐休闲、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的财政支出,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候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12
[2]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4]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5]余明江,季丽,胡云霞.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