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主要学科,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学生特有的一些个性决定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存在一些困难,如何将心理学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各大小学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做出研究。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数学
一、心理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心理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知觉,情绪,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等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一门以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研究为基础的行为学科。它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与很多学科的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教育学课的关系应用更加广泛。数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心理学的研究为其提供了很多科学依据和改善方法。事实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心理学,能够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学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获得提高,是目前很多学校都面临的迫切问题。
目前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都是老师根据课本和大纲进行课程教学和提问,从讲解新课到做练习,以至最后的考试环节都循规蹈矩,这样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效果是好的,然而他们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差,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神,从而降低了学习质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数学本身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单纯的讲解数学知识,很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抵触心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数学的乐趣所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处于课堂主导地位
目前小学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这种模式被很多学校采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老师上课的进程,完成了教学目标,然而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长时间被动的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也无法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加强对老师的依赖感,非常不利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其中就会使数学的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它们很容易对老师产生惧怕心理,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自己隐瞒,而不敢与老师沟通,这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很多小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他们只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讲解书本上的概念知识和例题,课后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完成,仅此而已,似乎很。不少有老师愿意让学生跳出教材,去收集生活中的资料和知识,进行拓展。数学的学习需要联合实际,在将生活与数学知识充分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这种方式在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鲜有体现,有些数学老师甚至单一的讲解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这不仅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即便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数学成绩获得了提高,然而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随着问题难度的加大,学生单纯采取练习例题,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不能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还是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
(三)过于注重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融入到很多小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目前大部分小学都已经采取了多媒体和白板教学,通过这些先进的工具,老师能够更加生动的僵尸新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新颖的教学工具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学习数学的魅力。然而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形式,没有抓住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一些老师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应当让学生多做练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四)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的小学生在家庭中都十分受到父母的宠爱,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有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习惯,这样会使得很多学生养成懒惰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看重的往往是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并不注重他们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严重不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数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表面,而要结合实际生活,如果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就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小学数学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三大效应
(一)环境效应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学开展的对象,因此教学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加大,久而久之会缓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增加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轻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也能够为学生与老师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而不会对老师行程胆怯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对数学世界进行探索。
(二)情感效应
教学过程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开展教学活动,也应当适当的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心理学中情感效应的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体现出教育的敬业精神,也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数学的魅力。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热心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尚在发展阶段,他们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关爱,会积极她们的学习意识,也会对数学产生追求与向往,从而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帮助。 (三)关系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在实验中指出,如果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爱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抱有期待,那么学生就会奋发图强,从而对学习更加有信心,因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教育与学习的层面上,老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个性,以平和友善的态度开展教学,同时老师也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勤奋刻苦的精神,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带来欢乐,这样才能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从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开展做出帮助。
四、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并且对其情绪抱有关怀程度。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是人们追求某种事物,或者在进行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本身产生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积极的情绪反应,一般情况。放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教学成果的好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且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原理,并且将数学的教学结合实际,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亲切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采取互动教学模式
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从平等的角度出发,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使得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多师生的相处模式应当是平等的,老师应当对学生保持充分的信任,学生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积极探讨问题。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的课堂教学都是处于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局面,学生缺少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会使其创新意识很难得到发展,然而,创新意识正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利用心理学开展互助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一旦遇到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也应当耐心为其解答,这样才能够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心理,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具有的能力,数学是以数字打交道,如果逻辑思维不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差,就很难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来没有主动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这样的学生逻辑思维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愿。其次,再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有了理解力作为基础,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困难程度也大大降低。
五、总结
综上所述,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心理学与教学充分结合。与此同时,老师不应当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教学任务的开展,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从而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根据小学生特有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不但如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丰富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知识,应当为学生开拓课外知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用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数学案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楊茹.浅议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中旬),2014(4):91-91.
[2]苏彬.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134.
[3]梁愫瑜.浅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95-96.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数学
一、心理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心理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知觉,情绪,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等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一门以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研究为基础的行为学科。它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与很多学科的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教育学课的关系应用更加广泛。数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心理学的研究为其提供了很多科学依据和改善方法。事实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心理学,能够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学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获得提高,是目前很多学校都面临的迫切问题。
目前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都是老师根据课本和大纲进行课程教学和提问,从讲解新课到做练习,以至最后的考试环节都循规蹈矩,这样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效果是好的,然而他们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差,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神,从而降低了学习质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数学本身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单纯的讲解数学知识,很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抵触心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数学的乐趣所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处于课堂主导地位
目前小学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这种模式被很多学校采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老师上课的进程,完成了教学目标,然而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长时间被动的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也无法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加强对老师的依赖感,非常不利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其中就会使数学的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它们很容易对老师产生惧怕心理,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自己隐瞒,而不敢与老师沟通,这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很多小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他们只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讲解书本上的概念知识和例题,课后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完成,仅此而已,似乎很。不少有老师愿意让学生跳出教材,去收集生活中的资料和知识,进行拓展。数学的学习需要联合实际,在将生活与数学知识充分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这种方式在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鲜有体现,有些数学老师甚至单一的讲解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这不仅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即便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数学成绩获得了提高,然而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随着问题难度的加大,学生单纯采取练习例题,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不能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还是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
(三)过于注重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融入到很多小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目前大部分小学都已经采取了多媒体和白板教学,通过这些先进的工具,老师能够更加生动的僵尸新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新颖的教学工具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学习数学的魅力。然而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形式,没有抓住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一些老师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应当让学生多做练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四)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的小学生在家庭中都十分受到父母的宠爱,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有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习惯,这样会使得很多学生养成懒惰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看重的往往是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并不注重他们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严重不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数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表面,而要结合实际生活,如果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就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小学数学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三大效应
(一)环境效应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学开展的对象,因此教学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加大,久而久之会缓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增加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轻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也能够为学生与老师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而不会对老师行程胆怯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对数学世界进行探索。
(二)情感效应
教学过程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开展教学活动,也应当适当的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心理学中情感效应的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体现出教育的敬业精神,也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数学的魅力。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热心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尚在发展阶段,他们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关爱,会积极她们的学习意识,也会对数学产生追求与向往,从而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帮助。 (三)关系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在实验中指出,如果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爱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抱有期待,那么学生就会奋发图强,从而对学习更加有信心,因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教育与学习的层面上,老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个性,以平和友善的态度开展教学,同时老师也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勤奋刻苦的精神,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带来欢乐,这样才能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从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开展做出帮助。
四、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并且对其情绪抱有关怀程度。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是人们追求某种事物,或者在进行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本身产生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积极的情绪反应,一般情况。放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教学成果的好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且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原理,并且将数学的教学结合实际,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亲切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采取互动教学模式
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从平等的角度出发,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使得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多师生的相处模式应当是平等的,老师应当对学生保持充分的信任,学生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积极探讨问题。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的课堂教学都是处于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局面,学生缺少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会使其创新意识很难得到发展,然而,创新意识正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利用心理学开展互助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一旦遇到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也应当耐心为其解答,这样才能够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心理,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具有的能力,数学是以数字打交道,如果逻辑思维不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差,就很难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来没有主动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这样的学生逻辑思维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愿。其次,再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有了理解力作为基础,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困难程度也大大降低。
五、总结
综上所述,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心理学与教学充分结合。与此同时,老师不应当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教学任务的开展,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从而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根据小学生特有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不但如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丰富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知识,应当为学生开拓课外知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用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数学案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楊茹.浅议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中旬),2014(4):91-91.
[2]苏彬.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134.
[3]梁愫瑜.浅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