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源性角膜内皮失代偿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手术源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方法 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因内眼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而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原发病,合并的眼部疾病,手术方式,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类型,手术次数等.所有患者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共聚焦显微镜、眼前节照相等.结果 共有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65岁.研究中造成手术源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手术术式有:白内障类手术共67例占69%(包括单纯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4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3例,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10例);前房内人工品状体14例占14%(前房型人工晶状体13例,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脱位至前房1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4例占14%(接受单次手术4例,接受多次手术10例);抗青光眼手术3例占3%.结论 显示在手术源性角膜内皮失代偿中,白内障类手术占第一位;前房相关人工晶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占第二位;抗青光眼手术后发病最低。

其他文献
患者男,3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0年于2010年10月13日人院.入院专科检查:视力,右0.06,左1.0,右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Tyndall征(一),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皮质及核呈黄褐色混浊,后囊下细小棕黄色颗粒沉着(图1).玻璃体淡黄色混浊,眼底隐约见视盘色淡红,界清,后极部颞下方可见局部椭圆形黄褐色隆起,约3 PD×l PD×0.5 PD大小,其下方见片状视网膜
期刊
尽管存在着血眼屏障,但是许多口服药物吸收入血后仍具有眼部毒性.笔者遇到2例分别长期口服氯丙嗪、胺碘酮的患者,其眼前段均出现异常沉积物,现报告如下.病例一:患者,女,53岁,因"双眼干涩、酸胀、畏光1个月"就诊,无眼红、眼痛、头痛,无视力下降.既往史:患"精神分裂症"30年,长期每晚口服氯丙嗪(700 mg 3年,200 mg27年,累计剂量2737 g)、盐酸苯海索(2 mg 30年)治疗;无其他
期刊
飞秒激光是一种红外线光,脉冲持续时间为数飞秒,目前主要应用于屈光手术,其定位性好,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LASIK术后效果显著.近期飞秒激光也开始逐步应用到白内障手术中,其在白内障手术中也表现出独到的优点,可应用于以下四个手术步骤:即环形撕囊、辅助碎核、散光减张切口及透明角膜切口,特别应用飞秒激光可以得到精确大小、完美居中的环形撕囊,经其辅助碎核后,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都能缩短.文中就飞秒激光在白
患者男,57岁.因左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2h,于2010年10月12日中午就诊于本院眼科.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手动(颞上)/眼前5 cm,双眼眼睑未见异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右眼瞳孔直接光反应正常,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导阻滞,双眼晶状体透明,小瞳孔下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眼底检查正常;左眼眼底视乳头边界清,颜色正常,视网膜中央动脉根部变白,无
期刊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PR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间行PC-PRL矫正高度近视患者25例(45眼).术后随访6~17月,平均(10.9±1.6)个月,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4.5~5.2,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35眼(78
目的 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形态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筛查圆锥角膜及分析圆锥角膜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临床完成期圆锥角膜患者62例(66眼)、初期圆锥角膜患者57例(57眼)及正常对照者35例(70眼)行三维眼前节分析仪(ALLEGROOculyzer)检查.角膜后表面高度图形态分为岛型、不完全岛型、桥型递增型、桥型递减型、不完全桥型及不规则型6种.分析各组角膜后表
患者男,27岁.发现双眼球结膜肿块2年,右眼曾行肿块切除术,术后两年来肿块逐渐长大,眼睑逐渐变厚变硬.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2,矫正0.4;左眼视力0.5,不能矫正,双眼上睑增厚,可触及包块,质硬,边界清,无压痛,右眼上睑下垂,下睑外翻,左眼球结膜增厚,质硬,遮盖部分角膜.入院检查:胸片,尿常规,免疫,血生化,抗HIV-Ab均正常,CT:双眼眶眼球前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见点结状钙化,
期刊
目的 探讨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2例患者进行斜视度、临床特点及双眼视功能检查,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选择斜视手术方式,并观察术后短期、长期的斜视度和双眼视功能变化.结果 12例患者术前上直肌和下斜肌的运动均明显受限.12例中2例有双眼视功能,均无市体视觉.术后长期治愈率为75%.长期随访患者垂直斜视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恢复,手术前后差
目的 观察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以2005-2009年间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因圆锥角膜验配RGP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60例(496眼).男212例,女48例.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至少4年.评估RGPCL镜片配适状态,对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配戴RGPCL前后圆锥锥顶K值及角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角膜曲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配
目的 探讨术中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贴敷能否进一步提高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原发及复发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将2005年至2009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翼状胬肉的114例患者(13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A组59例70眼(原发63眼,复发7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并于术中局部使用0.02%丝裂霉素C;B组55例64眼(原发57眼,复发7眼),采用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