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制药营收数据失真,采销和成本中仍存“病症”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曾于2012年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并于2015年撤回后的西安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隆制药”)再次向证监会提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新股。
  《红周刊》记者发现,万隆制药报告期内(2015年至2017年)不仅存在大额含税采购相关数据不能充分匹配,且有数千万元营业收入也没有获得相关数据支持,而应收账款激增及其带来的坏账风险,以及生产成本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也有待企业说明更正。

采购数据不匹配


  万隆制药主要采购奥硝唑、谷氨酰胺、右旋糖酐、加替沙星等原料药及玻璃瓶、软袋膜材、胶塞等包装材料,就其披露的数据推算出的含税采购总金额与公司现金流、新增债务进行勾稽对比,《红周刊》记者发现相关数据相差非常明显。
  2017年,万隆制药向主要原材料供应商采购了3307.21万元(如表1),占采购总额的42.04%,由此可测算出这一年的采购总额达到了7866.82万元。在此基础上,考虑17%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因素影响,2017年含税采购总额为9204.18万元。理论上,与含税采购总额相对应的必然是大致相等的现金流量及应付账款等经营性债务,这些都将体现在对应的财务报表之中。
  在招股书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公司2017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408.49万元,与此同时,合并资产负债表列示的286.64万元预付款项也比上年减少了290.76万元,也就是说,在剔除新增预付款项影响后,2017年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量应为5699.24万元。
  将含税采购总额与5699.24万元现金流量对比,可发现公司存在3504.93万元的含税采购总额并没有支付现金,理论上应该有相同金额的新增应付账款等经营性债务体现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可实际上,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2017年公司应付账款余额为1881.60万元,没有应付票据,与年初余额2445.68万元相比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564.07万元。在一增一减下,理论值与真实值之间相差了4069.01万元,即公司存在4069.01万元含税采购总额既没有支付现金,也没有形成新增债务。
  2016年同样如此。公司向主要原材料供应商采购了3211.16万元,占采购总额的49.38%,考虑17%增值税进项税额影响,则当年含税采购总额应为7608.46万元。这与2016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350.82万元和263.96万元预付款项新增勾稽后,理论上未付现的2521.60万元采购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新增应付账款才对。
  可实际上,2016年的应付账款2445.68万元与2015年的3766.50万元相比,不增反减1320.82万元。如此结果导致理论值和真实值之间相差了3842.42万元,即有3842.42万元含税采购总额与相关现金流量、应付账款不相匹配。
  即使我们考虑到万隆制药在报告期内可能采购了设备、固定资产等,对上述财务数据的勾稽关系产生影响,但从招股书所披露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增减情况以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来看,其数值对上述讨论的结果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坏账准备计提不合理


  招股书还披露,万隆制药在2017年年末的应收账款比上年增加2310.09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948.78%。对于应收账款出现的如此巨大增幅,招股书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两票制”的推广,部分发货对象由经销商变为配送商,该部分销售信用政策为“先货后款”所致。
  但问题在于,对于激增的应收账款,万隆制药是否充分估计了坏账风险,足额计提了坏账准备?从万隆制药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公司似乎对坏账风险的估计仍不够。
  在万隆制药“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中,其对账龄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都不计提坏账准备(即计提比例为0%),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2016年和2017年的所有应收账款的账龄均在1年以内,并且2015年该账龄段部分占比也高达91.09%。如此情况下,这让人质疑公司为什么对1年以内的应收款不计提坏账准备?其目的是什么?
  其实,从招股书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万隆制药报告期内对应收账款几乎不计提坏账准备的做法显然是不合常理的,要知道,在2017年时,万隆制药的应收账款激增至2428.63万元,如果按一般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对1年以内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3%~5%计算,那么其应该计提坏账准备达72.86万元至121.43万元。如果按一般情况计提坏账准备,则营业利润会有相应减少,反之,若不计提坏账准备,则会对营业利润起到粉饰的作用,进而也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经营业绩及其估值的判断。

数千万营业收入缺少数据支持


  在2017年应收账款激增的背景之下,深入分析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等相关数据之后,《红周刊》记者发现,事情并非像招股书所表述的那么简单。实际上,报告期内公司连续出现数千万元含税营业收入与现金流量、应收账款不相匹配的情况。
  招股書披露,公司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31565.20万元(如表2),再考虑增值税17%销项税额的影响,这一年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36931.28万元。理论上,与含税营业收入相对应的必然是金额大概相等的现金流量以及新增应收款项(即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之和)。


  2017年,除了应收账款增加了2310.09万元之外,应收票据303.14万元和上年相比也有所增加,综合这两个项目金额的新增情况,可知应收款项合计比上年末要新增2348.96万元。剔除这已经事实形成的新增债权影响,余下的34582.32万元含税营业收入又是否收到了现金呢?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2017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0402.18万元,与此同时,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预收款项比上年还减少433.31万元,这是由以前年度预先收到了现金而在本年度结算确认收入,本质上与本年度收入相关,因此,剔除该因素影响后,与本年度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仅有30835.50万元。
  很显然,尽管在2017年应收账款出现了巨大幅度的增加,但仍然还有3746.82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既没有收到现金,也没有形成相应金额的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
  2016年,虽然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较少,但同样也存在上述现象。在2016年营业收入19657.08万元的基础上,叠加17%的增值税因素影响,当年公司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22998.79万元。这一年中,公司19557.66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在冲抵预收款项增加的332.06万元之后,与当年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为19225.60万元,这意味着有3773.18万元未收到现金的含税营业收入需要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新增债权。
  可问题在于,招股书合并资产负债表却显示,2016年年末的应收账款118.54万元和应收票据264.27万元合计金额要远远低于上年年末相同项目的合计金额901.27万元,也就是说,应收款项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518.46万元。
  这就让人奇怪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在这一年存在4291.64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既没有收到现金,也没有形成相等规模的新增债权的呢?


生产成本可能有误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红周刊》记者发现,万隆制药不但营业收入与相关财务数据不匹配,且其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等数据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题。
  招股书显示(如表3),2017年的生产成本之中包含了6629.81万元的直接材料(占生产成本的65.97%),而根据其向主要原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3307.21万元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42.04%测算,2017年采购总额为7866.82万元,也就是说,直接材料成本比采购总额少了1237.01万元,理论上,这部分采购应体现为存货增加。
  而在2017年年末的存货之中,原材料1596.72万元和周转材料64.55万元合计比上年年末相同项目合计金额减少了13.40万元。与此同时,在产品88.18万元和产成品2634.54万元合计比上年年末相同项目合计金额增加了1595.64万元,若按直接材料占生产成本的65.97%比例测算,则增加的这部分产品中的材料成本大概是1052.64万元。
  综合起来,存货中原材料及材料成本部分实际上只增加了1039.20万元,比直接材料成本与采购总额之间的差额要少。由此可见,万隆制药在2017年的生产成本核算中很可能存在错误。
  这个问题同样在2016年的相关数据也得到了明显体现。2016年直接材料成本占比64.99%,从金额上看,5395.42万元的直接材料比同期采购总额要少1107.54万元,同样意味着存货也应体现为相应的增加。
  2016年年末的存货之中,原材料和周转材料合计比上年增加了574.50万元,而在产品和产成品合计只比上年增加106.24万元,其中所含的材料成本若按直接材料占比64.99%计算,大概比上年增加69.05万元。由此可知,存货之中原材料及材料成本部分相应只增加了643.55万元,跟上述直接材料与采购总额之间的差异相比,也出现了463.99万元的差异。
  问题在于,为什么报告期内连续两年都出现了材料成本的差异问题,甚至达到数百万元,这样的成本数据难道不值得推敲吗?而若考虑到与之相关的营业收入出现的数据上的不匹配问题,则进一步表明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其他文献
港股市场本周再创新高,报收33154点,5日涨2.79%。国企指数涨4.13%,报收于13724点;红筹指数涨3.07%,报收4892點。恒生一级行业方面整体表现亮眼,全线上涨,表现最好的两个板块为能源板块和综合板块,5日分别涨6.54%和5.16%;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本周表现稍逊,5日分别涨1.41%和0.98%。  本周南向资金日均流入30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资金日均流入20亿港元;港股通
期刊
开年以来,A股市场以连续逼空的方式强势上攻,金融、地产为代表的权重股成为主板上行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创业板指企稳反弹,盘面罕见地出现蓝筹股与题材股共振上行的表现。我们认为,沪指快速进入3500~3600点强压力区间,权重蓝筹经过充分轮涨后,内生性调整需求不断增强,市场震荡调整将在所难免,但中期上行趋势未变。而创业板个股的活跃一定程度上封杀了市场大幅调整的空间,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将持续,业绩与估值仍是增
期刊
大把机会在后面  主持人:本周创业板逆袭,成为市场一大焦点,小泛再度提前抓到指数转折时的领军人物,听说周五还有人准备看你每天唠叨的所谓创业板龙魂的笑话。结果小蓝同学复盘后不仅没跌停,几下就再度涨停了。  泛舟:其实这事我倒是没放在心上,涨跌都是市场行为,我只是阐述一个我总结的规律。出现了规律,你必须要敢说要敢做,错了也要认,对了要细化。这次创业板反弹的龙魂龙头,我在博客都说了,龙头之后两天盘中两个
期刊
本周两市继续上扬,风格向创业板切换,转债指数继续大涨,上证转债涨3.96%、中证转债涨3.88%、深证转债涨3.5%。个券方面,大多上涨,仅2只下跌,其中众信转债涨11.46%、国祯准债涨7.5%、航电转债涨7.38%。  一级方面,再升科技可转债发行22日获发审委通过,招商公路拟发行50亿6年期可转债。物产中大第二大股东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6年期不超过35亿私募可交债。  2018年
期刊
回顾近一年A股市场表现,可谓两极分化明显,在以茅台、中国平安为代表的蓝筹白马雄霸2017年全年的同时,以创业板股为代表的小盘股则被打入冷宫。随着时间进入2018年,在2017年持续强势表现的蓝筹白马开始出现回调,而以“创蓝筹”为代表的小盘股则在春节前后展开了反弹。  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大盘蓝筹白马还是“创蓝筹”,强势股表现背后除了机构资金的推动,游资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考虑到基金、社保等机构
期刊
本周B股市场跟随A股继续呈现强势格局,整体表现积极,全周沪B指数与深成B指交替震荡上行,板块个股有所活跃,市场气氛转好,最终沪B指收于347.89点,全周上涨0.38%;深成B指收于6867.95点,全周上涨0.79%,此为连续收出的第八根周阳线。  盘面显示,绩优B股再度崛起,如古井贡B等消费类品种的连续上行,对股指的推动作用较大。目前二线B股品种如地产也有表现,热点有扩展的迹象。  整体上看,
期刊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本月就要登场,对于球迷来说是翘首以盼的体育盛事,而对于股民来说却是“魔咒又上心头”。统计显示,世界杯期间A股跌多涨少,从A股诞生以来的6次世界杯期间,上证指数2涨4跌,而深圳成指则是1涨5跌,弱势明显。“世界杯魔咒”看起来似乎存在,但魔咒产生和延续却有不同的逻辑,背后的虚虚实实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可望演变成边际效应逐步衰减的“狼来了”的故事。看球分流仅仅是表象   单从统计数据来
期刊
银行:价值投资新集群  编者按:最近两周,银行板块的表现让资金纷纷扰扰抢着去“抱大腿”。不管是搭上了四大行的“快车”,还是零售业务居前的龙头,大多都有斩获。这是“抱得对的”,与此相比,“抱错了的”就只能暂时遗憾。  银行板块之所以启动,一方面是自身的估值修复需要,另一方面是经济前景看好,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是一个先行指标。  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是,银行的快启动还能延续吗?这种势头或许真的难以延续,
期刊
作为我国中药行业的龙头企业,步长制药在2017年营业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38.64亿元,同比增长12.52%。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步长制药开始积极布局化学药,并向生物制药等未来战略进发,助力企业转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药、植物药企业之一。丰富产品梯队为转型提供内生动力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到2020年,我国中医药产业
期刊
2017年是港股牛气冲天的一年,2018年开年伊始,恒生指数突破11年前的高点31958点、创历史新高。受此利好,沪港深基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公募四季报披露落幕,沪港深基金当季对港股的配置情况得以曝光。  四季报显示,2017年四季度,沪港深基金加仓保险、医药、民航等板块,其中新华保险(H)最受机构欢迎,而林鹏掌管的东证资管两只明星产品均同步重仓了复星医药A、H股。但对于港股龙头腾讯控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