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来源 :中国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9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名单正式出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濮存昕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n坚定人民情怀,坚守戏剧舞台濮存昕热爱戏剧事业,把最大热情和创作活力倾注于话剧舞台.他十分重视个人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行修养的提高,刻苦钻研表演技能,对艺术创作严谨认真.为确保每年近百场的演出任务,他放弃多部影视剧拍摄,多年来主演了《茶馆》《李白》《蔡文姬》《窝头会馆》《吴王金戈越王剑》《万家灯火》《北街南院》《洋麻将》《万尼亚舅舅》《哈姆雷特》等数十部古今中外经典话剧,多部作品反响热烈,一票难求.成功背后,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舞台的敬畏之心、对观众的无限责任.他说:“我的职责是舞台工作者.”因此,他对每一场演出都倾注百分之百的热情,每一处对白、动作、细节都展现出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出众的专业才能,将一个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他文献
文章从新闻报道的框架理论出发,以文本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在微博平台的东京奥运会报道进行考察,探究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创新.研究认为,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从宏观到微观,从主题到文字,皆在报道体育新闻时通过媒介话语凝聚社会共情,通过舆论引导树立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念.
党的百年华诞,媒体盛大节日.建党百年庆典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充分体现了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媒体报道用新方法讲好庆典故事.本文搜集了全国100份党报、晚报都市报建党百年大会报道的头版样本,从“用新方法讲好故事”的视角对各报版面和标题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逻辑:新媒体时代,报纸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后发制胜关键在创新,创新呼唤突破“固化了的自我”;“用新方法讲好故事”,就是打造符合新阅读习惯的内容供给,让图片震撼发声,用更隽永的文字打造标题.
《新华日报》自创刊以来,国民党当局对其一直使用各种手段阻碍报刊的发行、报道,并胁迫读者,试图破坏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新华日报》在困境中一面采用正面宣传方式,一面改进报刊内容并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守住了来之不易的公开办报阵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报之路.文章从其办报背景出发,梳理中国共产党办报的“新华模式”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和发展路径.
文章关注了网络空间中“我是XX民工”现象,分析了其网络叙事特征,以及背后的新中产阶层泛弱势化心态与自我身份认同.溯源历史可发现,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职业的“民工”,在话语上经历了从“国家主人公”到“城市建设主力军”再到“弱势群体”的三段式滑落.民工话语是新中产阶层对“民工”标签的借用和再生产,此标签不仅吸引了具有同样遭遇的个体实现集体共鸣,而且还对特定“光鲜”行业具有“去魅”效果.“XX民工”是因使用者自我标签为低阶层与实属中产阶层而出现认同错位的一场网络文化表演,因而话语使用者的自我认同呈现“表里如一”
本文以新闻评论引导力为研究对象,从规则理性的视角出发,对自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引导力的内涵、现状、表现及培育进行了深入探析.新闻评论是引导舆论最有力的工具,规则理性是实现新闻评论引导力的重要途径.在自媒体环境下,培育规则理性,以此提升新闻评论引导力,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抗战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肩负着向国统区民众呈现根据地形象、介绍中国共产党治理成绩的使命.面对国民党及其掌控媒体的歪曲行径,《新华日报》在农业生产报道中采取了选取关键主题、发掘话语资源、做好沟通引导等策略,展现出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意志和精神状态,呈现了根据地建立的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扮演了良师益友的角色.讨论《新华日报》抗战时期农业生产宣传策略,可以丰富对党报采编实践的认识,对做好当下新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经中共中央批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于6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戏剧界唯一入选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表演艺术家、艺委会顾问蓝天野入选.他在采访中表示:“我现在常常跟一些年轻党员说,时代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是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他们现在是为中国共产党的长远目标而奋斗!”
期刊
2016年年初忽闻有一小剧场京剧甚火爆,不但文化界称赞,连不喜欢京剧的青年观众也涌进了小剧场.此剧名为《惜·姣》,且是一位青年编导所作.由于长期以来京剧的衰微,所以我对有影响的新戏特别关注,惊奇之余,急切想看此剧,近日又无演出,只好找人传来剧本一读,读后感触良多.
期刊
研讨姚璇秋先生的艺术成就,对于潮剧和姚先生本人无疑都是意义重大的.为什么呢?也许大家注意到了,时下戏曲的研讨针对剧目的多,聚焦演员的少;即使评判演员也多是就成就发表一些宏观的评判,但从戏曲表演规律的本体性和技术、时代、个人因素出发,再深入感性地论述这位艺术家有哪些成就,具备何种创新,特别是其成就体现出什么深层规律与个人因素等方面的讨论,还是很缺乏.于是就有了现在演员不愿参加研讨会的现状,因为会上谈的与演员和表演都关系不大.这对于以表演为中心的中国戏曲艺术不能说是正常现象.
期刊
当下戏曲行业有个看似矛盾实则颇有意思的现象:一边是戏曲从业者感叹传统戏曲在当下种类繁多、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愈加衰微:一边是受过良好教育和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热情回归剧场,用新媒体手段传播戏曲,令戏曲在网红经济、流行娱乐的风潮里热度不减.戏曲仿佛生存在两个平行时空,实则戏曲变为小众文化后受众分化明显,需要从业者突破固化思维,找准传统艺术与当代文化产业对接的切入口,在新的文化消费版图上为戏曲争得应有的地位.从此意义上说,青年戏曲人李卓群集编剧、导演、制作人于一身,带领团队从小剧场京剧实验启航,一路走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