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守主义:政治进程而非固有观念

来源 :美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PAD_sl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累积生成的过程。近年来,美国政治保守主义者愈发倾向于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视自由市场为美国经济生活的最佳仲裁者;把信仰、基于信仰的知识和家庭视为道德准则和现实智慧的主要源泉;对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或任何把美国看作世界民族之林的普通一员的思想嗤之以鼻。大体说来,在回应自由主义者关于“国家需要规制市场”的主张时,保守主义者强调,真正需要被规制的是个人.而规制方式应该是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活力和对信仰与家庭价值的长久忠诚。保守主义的这套原则与实践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也并不见得会为所有时代的保守主义者全盘接受。正是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保守主义者才创造出一个基础广泛的政治运动,具备了足以行使国家政治权力的空间。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30岁了,2011年6月8、9两日在北京举行学术会议,纪念建所30周年暨中华美国学会2011年年会。这是我国美国研究学术界的一次盛会。受黄平所长的盛情邀请,我得以有机会现场感受喜庆气氛,祝贺美国研究所30年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及其对中国的美国研究和中美关系发展的贡献。
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了。我1964年中旬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4年初才调到美国研究所,所以我算不上美国所的老人。但我在正式到美国所工作前与美国所已经有了关于美国研究方面的联系,这主要是进行中美关系史丛书的编写工作。
2011年6月8~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暨中华美国学会2011年年会系列学术活动在京举行。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副院长李慎明、武寅、李扬,院秘书长黄浩涛,
我是1981年美国所成立时来所工作的。来所前,先去毛家湾筹备处见了李慎之所长,经一番简单谈话,算是正式应聘了。美国所建所之初,各方面条件自然差一些。我没有到过全总干校,只记得开始,我们租用的是西苑饭店的旧楼,不久又搬到京西的装甲兵招待所。建国门大楼建成后,我们有幸迁至大楼工作,条件得到改善,还有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但1996年初,美国所又离开了那里,到了张自忠路3号院的国际片所在地直至今日。
权力分享视角有助于揭示霸权国是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接受新兴国家的权力增长要求。认同、扶持和退让是权力分享的基本模式。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政策选择便是一种国际权力分享行为。安理会的决策程序和理事国的双重地位为美国实施权力分享提供了动机。支持与之具有相近投票倾向的国家进入安理会,被美国视为提高决策能力的手段。同时,面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压力,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选择扶持和退让,也成为美国构建均势、维护霸权的可能的政策选择。
综观克林顿政府以来的美国对“保护的责任”的态度变化和政策调整,可以看出:随着近年美国实力的相对衰弱,加之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已经在逐步改变其倡导的单边行动的外交政策,转而寻求在国际合作中维持主导地位。但是,美国的对外政策依然受制于其内政压力的影响,对于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实用主义考虑,依然是美国决策者的首要关注点,因此能否成为有效推进“保护的责任”发展的力量,尚需进一步观察。
2016年5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美国研究报告(2016)》(《美国蓝皮书》)发布式暨‘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军事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的近百位学者与会。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浩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当前,美国军事战略面临新一轮调整。在“维持全球领导地位”总目标牵引下,结合国内外因素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未来发展将表现出延续、聚焦和平衡三大特点。在战略目标方面,将延续“应对多元冲突”的基本理念,聚焦“大国威胁”,但未来还将在反击俄罗斯“侵略”和应对中国“崛起”之间寻求平衡;在作战思想方面,将延续对未来新型作战样式的关注,聚焦“跨域协同”,但未来还将在网络、太空等新型空间与传统领域之间寻求平衡;在军队转型方面,将延续“创新驱动”的基本理念,聚焦“抵消战略”,但未来还将在确保当前优势与引领长远发展之间寻求
2016年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华美国学会2016年年会暨“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近百位学者与会。与会者围绕2016年美国大选与美国政治、大选后的美国内外政策走向、美国经贸政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随着奥巴马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对中国形成了战略挤压。“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一项兼具地区发展战略和全球秩序设计意涵的战略构想,同时也是中国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在欧亚大陆谋篇布局,与美国展开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国家软实力投射“三重博弈”的战略工具。首先.“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稳固西北、经略东南”的战略指针,是中国针对美国从海洋方向实施的战略围堵,在欧亚大陆依托陆权优势与美国展开地缘政治博弈的战略抓手:其次.“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中国与美国展开地缘经济博弈的重要工具。中国通过推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