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腐败“为官不为”监督机制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官不为”,就是指政府官员做不到有效履职,在其领导岗位上未有所作为,也可理解为其行政过程与领导者的岗位标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为官不为”是政治现象的一种,其形成与官员思想境界及党性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三期叠加”的政治环境对其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为官不为”现象被全社会广泛关注,形成权力运行的监督、激励、惩戒机制迫在眉睫。
  关键词:“为官不为”;监督机制;权责梳理
  “为官不为”不是新问题,但却是当下全党、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法律上解释“为官不为”可以定义为行政不作为,即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法定的行政作为义务(包括依申请产生的作为义务和依职权产生的作为义务)并且能够作为而在程序上未作为或未在一定期限内及时作为,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意思表示或有意思表示却没有实际履行的违法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表现为“五型”:“打盹型”,精神萎靡不振,遇事装聋作哑;“木偶型”,工作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太极型”,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比划型”,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说唱型”,动口不动手,务虚不务实。
  行政不作为的产生根源包括利益的驱使、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封建思想作祟等,最主要的是目前对于行政不作为缺乏长久有效的监督。由于行政不作为具有违法性、消极性和隐蔽性,这一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其既会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严重损害,也会带坏党风、政风和民风,防治为官不为重在治本而非治标。这就要致力构建防治“为官不为”的长效监督机制,形成久久为功的治理态势。
  因此,为了构建防治为官不为长效监督机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提高思想认识,将依法治国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形结合
  “习李新政”以来,党务、政务以及各个领域的办事公开制度均得到不断完善,党和各级政府逐步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结果公开。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这样各级政府官员的责权利标准也成为人民群众对其进行监督的标准,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压力系统并结合人民群众监督系统,逐步克服当前存在的庸政、懒政、怠政思想,逐渐减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懈怠思想。其中完善政府官员分类标准、廓清权责关系、下放和削减审批权,既能够减少权力腐败,也能够避免权力因为没有规范而乱作为和不作为。
  众所周知,多数组织都是围绕肯定与惩罚这一框架运行。政府官员依法行政、规范用法的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否,确立了现有政治生态未来之发展趋向。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党建的制度化水平,把党内的法规体系逐步纳入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中,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中凸显了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体系在法理和价值逻辑上的相结合。同时也表明,党内法规体系科学、有效的运行是实现党的现代化所必需的。
  现实需要针对“为官不为”这一政治怪像加强对领导干部行政过程进行约束和激励。确保领导干部在日臻完善的制度框架范围中科学行使权力,保障用权安全。所以,制度建设最关键的就是将权责关系理清。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对权力清单进行梳理,逐步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这是克服“为官不为”和“为官乱为”的基础与前提。
  二、强化管理监督,制度激励与精确考核形结合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与计划经济相匹配的权力运行结构。所以在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制度性障碍和技术性变革是逐步完成中央提出的削减和下放审批权这两项任务的巨大阻碍。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制度不健全引发了诸多不确定性,导致政府官员逐渐倾向于回收权力。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权力配置资源具有权威性及利益性,又促使许多政府官员重新采取行政手段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显得无法适应新的治理路径和治理方式。在这段时间,某些个别政府官员利用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以权谋私,加剧了权力运行的混乱。
  因此,针对“为官不为”这一现象,制度安排要有权力运行的激励机制作保障,用制度约束领导干部依法用权,让政府官员敢用权的同时用好权,最大发挥权力的正能量;另外,依据制度运行规范权力,将党内监督、法律监督、人民监督三者相结合,做到有效监督,从而避免以权谋私和权力旁溢。也可以说,制度的规范运行,要能肯定并保障政府官员合理合法的利益。新的时期党的宗旨突出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性决定的,也是党获得广大群众支持认同的先决条件。这里所强调的肯定并不是指向新加坡政府那样高薪养廉,高薪养廉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假设,但是对于那些“老虎苍蝇”来说,即使再高的薪酬也难以填满他们的贪欲。但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适当增加薪酬保障其长期为党和人民服务后能够更有尊严地生活,这是让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为官愿为、造福一方的重要激励举措。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激发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
  “为官不为”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信仰缺失和纪律松弛,更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保持统一必须克服的问题。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先进理念和目标任务能否经由领导干部的努力,转变为在制度框架内可操作的方针政策,进而成为管理党的有效行动,代表着着执政党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总之,党和国家的政策只有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具体落实。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作风建设来形成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所谓廉政就是指权力主体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廉政意味着政府官员敢于担当、勤于政务、为官有为,即廉政必然要否定和克服“为官不为”现象。美国法学家的霍姆斯在他的《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霍姆斯个人文集》中列出4类20种腐败形式,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由于自身原因故意脱离岗位、躲避责任、不作为和设置障碍。具体包括:视而不见;因为个人利益拒绝配合调查,甚至妨碍调查;为了私人既得利益越过规定的程序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坚决打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腐朽思想,将那些为发财而当官,无好处可捞就庸政、懒政的人踢除出党的领导岗位。与此同时,力争让各级政府官员在组织文化以及思想价值层面形成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须有为的从政道德风尚。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要引导各级政府官员认识到“为官不为”本身就是一种腐败,是违法行为。
  四、建立健全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培育优良的政治生态
  从以往完善党内政治生态的经验看,“为官不为”这一问题的缓解与优秀干部的有效使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及时发现、提拔那些真正在群众中口碑好、威望高、有真知灼见的政府官员并根据其能力合理安排任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降低和减少政府官员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确保那些全心全意为党、为国、为民做实事、为老百姓发家致富而鞠躬尽瘁的各级政府官员安排到其能胜任的岗位上,是国家正常运行、党的价值目标和战略任务得以实现重要一环。
  所以构建完善的注重实绩、追求实效、利于民生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健全人才选拔任用体制,形成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的政治生态,既是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优良政治生态,实现人民对党的信任与支持制度化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项目基金: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
  参考文献:
  [1]谭剑.给付行政下的政府不作为责任[J].学术论坛.2010,(5).
  [2]张晓艳.有关行政不作为问题的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3,(4).
  [3]李双全.中国地方政府的不作为现象及其治理[D].苏州大学.2008.
其他文献
项南(1918—1997),原名项道成,福建省连城县人。早年随父亲项与年参与闽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安徽省青年团书记、华东局
2006年,在北京通州——离北京繁华区还有15公里的地方,周先生买了一套楼房,价格是每平方米3500元,2013年他卖了这套楼房,价格是每平方米3万多元。他投资了30多万资金,收获了
无论形势好坏,乌克兰的粮食生产商都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即使在2014年该国经济陷入困境之时,其粮食出口量仍比前一年增长7.7%,2013年则增长了42%.rn乌克兰人喜欢说他们的土地非常
期刊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大大连”,必须提升新市区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国家批准建立大连自由贸易区;提高旅顺口区和长海县的开放度;保持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扩大利用外资领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民商事交易变得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也渐趋复杂多样,这些纠纷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而且显然也阻碍了安全,有序的民商事法律秩序的建立。经调查研究表明,法定公证对民商事法律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法定公证与民商事法律秩序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法定公证对民商事法律秩序的维护作用。  关键词:法定公证;民商事;法律秩序  一、引言  經济的
2008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结束了巴西左派工人党和中右巴西社会民主党长达24年的双头垄断后,巴西新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的胜利似乎将为这个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开启一个全新时代.rn以“巴西高于一切”
期刊
[摘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地把握,强调通过制度重建与机制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城镇化;中国特色;制度框架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近年来全国房价疯涨,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各地政府积极下发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政策措施.而这些新政的实施在控制房价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房屋纠纷.本文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