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人格教育
  
  一、问题的背景
  
  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然而,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似乎不是那么令人乐观。记得医学界的一位朋友有一次向我诉苦:“我的女儿每次作文都能得高分,可文章的内容几乎都是编造出来的,这真让我担忧。”仔细回顾,这样的现象在小学生中还真是大有人在。笔下写的一个样,心里想的是另一个样;一面是过于敏感的自尊,一面是过于深沉的自卑……放眼孩子的发展,这种人格双重化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啊。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健全学生人格教育无疑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状分析
  
  1.陈旧的作文观。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为什么写作文的问题上仍然没有给广大师生以明确的指向,“某地又出少年大作家”“一篇作文上北大”等新闻报道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也使多数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困惑:作文好等于一切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才子才女”的语言游戏。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
  2.陈旧的教师角色观。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成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是待教育、待发展的,而教师就仅仅是使学生进步、发展的实施者,自身的人格水平、知识水平不值得重视,忽视了“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就忽视了教师本身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中的影响。
  3.陈旧的作文训练。近年来,人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乐于写(1~2年级)一自由写(3~4年级)一学会写(5~6年级)一独立写(7~9年级)”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数。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强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甚至要求学生一个暑假交五、六十篇日记,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下,整天为没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紧张和焦虑中度日。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人格又将向何处发展?
  
  三、解决措施
  
  1.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要义。学会写作的本领,等于掌握了社会交际的工具。这种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日趋重要,对于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也许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吧。
  2.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的人。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行、才学、见识、能力。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善待学生错误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学生受到教师责任心的感染,从而认真、负责地从事学习,相信会逐渐形成有责任心的人格;而触动孩子们自己心灵的对话,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了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渐渐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赞美、学会感恩。
  3.优化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人格教育。
  (1)阅读中渗透写作,陶冶学生的人格。如在教学《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时,笔者在“日记数量”后的“日记情怀”板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桢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那么,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随后的精读文本中,竺可桢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霎时间,学生情不自禁欲以文字倾诉感情: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在字里行间尽情地表露着。
  (2)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3)让作文成为载体,及时关注人格教育。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载体,一行行、一段段文字无处不隐含着孩子的思想、灵魂,教师若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及时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矫正学生的一些人格上的不良适应。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阅读就是思维的过程。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重视语文人文熏陶和工具作用的同时,增加思维含量,引导学生统观全文、审辩质疑、推导想像、关联理解、比较分析、反向思考,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增强思维
[摘要]數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激发思维活力。首先应创设问题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内在的思维能力;其次应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再次应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根本性转变,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思维 训练 方法 本文为全
新教材的使用,新教学大纲的制定,让教师的角色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传道,解惑,授业”的师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宰一切的格局已经打破,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和心理的需要,精心设计语言活动内容形式,组织活动,推动学生参与,激活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英语课堂有“我也想说上几句”的渴望。
哥德巴赫猜想是说:“任意不小于4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对这一猜想的论证由来已久。本文给出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等价命题,可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这一猜想。我们首先给出如下命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与老师,与学习、与教材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在新课程改革上网今天,要求我们教师要热情鼓励精以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热情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学生的积极性
摘要:介绍和分析了Blog识别和Blog重要社评估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并且讨论了研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Blog识别 重要性分析 web挖掘 自然语言她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2-0001-02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逐渐把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究式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新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让学生多“表现”。激发探究的积极
摘 要 利用普通計算机设备,通过系统规划、选择恰当的编辑软件、采用合理的编辑步骤与技巧,把握制作规律、就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家庭纪念光盘。  关键词 数字视频 制作 探讨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6)03-0064-02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未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才能改进钢琴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習成绩。笔者认为:    一、钢琴教师必须提升音乐艺术修养,具备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    全面的音乐艺术修养,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钢琴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必修课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