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童年:偷吃“忠”字糖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果,在现在的生活中,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吃食了。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可是小孩的宝贝,哭鼻子、闹情绪等等都用这个来哄诱,尤其是像我这样穷户人家的孩子来说那就是最大奢望了。在那个年代,糖果是很贵的,我们当时叫它“洋糖”,一角钱十个,而那时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才五角钱,书本费等加起来总共不到三元钱,哪有余钱买“洋糖”吃啊。记得我上小学时候,为了解决铅笔、橡皮、墨块、毛笔、作业本等等,每逢夏天的集日,冒着炎炎烈日,靠把几桶井水用色素、糖精勾兑后抬到街上去叫卖,卖后得到的一、二角钱用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比较有钱的亲戚偶尔给上一两块“洋糖”,自己拿在手上,看来看去,总不舍得吃掉,装到裤兜里摸来摸去,直至快要化了,才有滋有味的把它吃了。
  但是,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往往越是好奇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总是期盼着能得到它,得到了的东西,往往就会感到它就是那么回事。小孩也是一样,摆脱不了这个自然规律约束,一旦发现了他所想要的,是不会顾及什么的,会比大人更大胆,行动更果敢,甚至可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偷吃人民公社会议室的“忠”字糖,就是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所谓的“忠”字糖,就是为了表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忠诚,把打肚子蛔虫用的宝塔糖,用胶水从底部粘到纸上,组成一个“忠”字,体现卫生院全体人员对毛主席的一片忠心啊。由于我的“洋糖”欲望长期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比其他小孩格外的会留意周围与糖有关东西的。
  嘿,机会来了。记得在1970年的一个夏天,当时我正上小学三年级,担任着班里养兔厂的厂长,每天要与我的副厂长同学一起给兔子寻草喂养。寻草是要到处跑的,寻找兔子喜欢吃、能吃的草,诸如胖胖草、打碗花、猪草、斜万谷、雀盖头、蒲公英等等。有一天,我们俩趁下班没有人溜进了卫生院,从东窜到西,从北溜到南,把医院给寻了个遍,没有多大功夫两个草笼就被塞满。就在我们满载而归返回的时候,正好路过医院会议室的房前,一扭头就从没有玻璃的窗户看到了里面墙上挂的显眼的“忠”字,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们俩一下来到了窗前,爬到窗户上仔细看个究竟。谁知道,这一看,看出了名堂,看出了惊喜,发现这个“忠”字是用宝塔糖做成的。嘿嘿,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吃糖的愿望一下子充满了整个脑海,于是,看看四周没有人,我俩个就急忙依次从破窗户中钻了进去。
  我俩面对会议室墙上布置多样的版面,端详了一阵子后,最后就把注意力集中落在了用宝塔糖制作的“忠”字上了。哈!几十个微微带有黄色的宝塔糖,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墙上的版面上,就像几十个闪闪发亮的“洋糖”,散发出那种固有的味道。个子小够不着,顺手就拉来会议室的木凳子,站在上面迫不及待的拔了一个,放进嘴里先吃为快,真是叫花子遇到肥肉了,没法说。接下来,我俩争先恐后的活活把一个“忠”字给分解了,变成了我们口袋的战利品了。随后,爬到里面的窗口张望四下,见没有人后,便急促的钻了出来,提起草笼就出了医院的院子,大大方方的走进了学校的养兔厂……
  过了几天,从医院里传出来,说是有阶级敌人破坏,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把“忠”字给破坏了,正在追查。我俩听到后吓得相互直吐舌头、瞪眼睛。如果查出来是我们俩干的“好事”,他家庭成分好,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作为我就惨了,因为我家是地主成分啊,那绝对会说是家里大人教唆干的,扣上反对毛主席的大帽子的。
  偷来的宝塔糖,不敢跟父母说,就把几十个宝塔糖悄悄地藏了起来,偶尔还给弟妹吃上个,多数都是自己偷着吃完的。说来也怪,真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被我们冒险偷的这个宝塔糖真有神力。有一天我肚子剧烈的疼,一下拉出了筷子粗的蛔虫五、六根,小虫一大堆,从此我肚子慢性疼和不想吃饭的病好多了,胃口也好了。父母亲还直纳闷我饭量怎么一下子突然增加这么快。这个中的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
  现在每每回忆起这些辛酸可笑的故事来,一个人在摇头憨笑的同时,总是要沉思一会,总要联想到现在幸福的日子,总想告诉现在的孩子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其他文献
“来,看看这些,都是我折的……”刘广英一边招呼大家,一边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大盒子,盒子里满满的都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折纸,其中以动物居多。猴子、老虎、袋鼠、骆驼还有各种鸟类,画上五官,配上姿态,让人忽然感觉进入了一个浓缩版的动物世界。  其实眼前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这位已经88岁高龄的老人,竟然可以折出130多种花样,而且大多都是原创。老人家谈起折纸就有说不完的话,这不,又说开了……  老人的手艺
期刊
如果没有双臂,你会做什么?如果失去了一条腿,你能走多远?如果只有一只眼睛,你的世界又会怎样……这些不幸的人生假设,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都遇到了。16岁那年,他因触高压电而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后来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端不幸的人,却成了全台湾家喻户晓的快乐明星。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也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人们介绍他的事迹和经历。    生活自理:
期刊
为了生活,年过六旬的他不得不出去当“扁担”;为了追求,他即便扛着重物也在想着诗句的创作;为了理想,他不顾老伴的反对将几年下苦力所得的2000元积蓄掏出来,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整理印刷成册,虽无人购买,他却自得其乐,他就是奉节茶店社区有名的“扁担诗人”缪元和。  “扁担”诗人  赢得赞誉   缪元和住在奉节老县城2号桥附近,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和妻子相依为命。由于没有土地,也没有固定收入,为了生活,已经64
期刊
重庆艺术电影院门口,冷风中一位瘦小斯文的老头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影院的门没有按时打开,他看上去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他不想让路过的每一个人错过观看他人体杰作的机会。  他,就是黄云贵,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老不正经者”,他不但在自己的花甲之年痴迷上了人体艺术摄影,而且还硬是弄了个人体艺术摄影作品展。  电影院里的“神秘”通道  直到9时,艺术电影院的门才打开。这时,黄云贵的老婆和女儿也已经赶到这里
期刊
一走进段书远老师的家,我们就被浓郁的丹青气息所感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盛放的牡丹图。错落有致的牡丹昭示着怒放的生命,浓淡间绽露出雍容华贵的气质,与上面作者的题画诗相得益彰。厅堂的左边分别是劲松图和风竹图,年届七旬的段老先生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退休后的作品。  黑板一张映风骨  讲台三尺寄丹心  段书远老师先后在洛阳工业高专和洛阳大学任教,1995年退休后专注于诗词与绘画的创作。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
期刊
难忘我参加过的一场家庭宴席,那是庆贺两位老人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  我与他们相识有40多年了。这是两位乐观、活泼,笑容如孩子一般纯真的老人,好像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和磨炼,他们正在重温当年步入婚姻殿堂时的温馨和甜蜜。  然而,这天,不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他们没有举行过结婚庆典。结婚的日子原本定在1947年12月25日圣诞节。离这个美好的日子还有两天,12月23日下午,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部参谋处情报
期刊
“从最早的商贝币、战国的刀币、秦代的‘半两’、新莽的‘货布’,到近代的光绪铜元、民国的大洋,有官方的流通币,还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货币和私铸的铁钱,以及样币、纪念币,甚至铸钱用的钱模我都收藏了……其中有一些钱币不作流通之用,如花钱,往往带有花鸟鱼虫、宗教符号等图案,用于喜事、辟邪、佩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而铁钱是中国钱币中的一朵奇葩。如汉代产生铁钱是为私铸谋利,而清朝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
期刊
近日,我来到阿城区松峰山镇三清屯,由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户张云亭带领,走进海拔800余米的老母顶子山。从山脚下向上爬了半小时左右,依老张指引在茂密松林里发现了一尊“石人”,身长近2米,头颅缺失,虽然长满青苔但雕刻轮廓仍十分清晰,身着朝服、怀抱笏板,具有典型的古代文臣造型。距此不远,还有另一尊石人、一尊石羊和两处龟趺。龟趺石碑不知去向,龟首也遭到损坏,但其四爪和背甲仍清晰可辨。  在上山途中发现,山
期刊
丰都县一个残疾老农民,只有初中文凭,潜心研究35年,却破解了几何学中2400多年来未曾破解的难题。  “按照他的理论,好像破了千古之谜”  近日,我随丰都县中学资深高中数学教师刘华一起,来到了丰都县高家镇文昌路柿子梯道12号“海峰”的住所。一位穿着旧解放鞋的老农倚在门口,他就是“海峰”——今年已经62岁的残疾农民李亚明。  李亚明的家是移民后的还建房,仍保持着“清水房”的样子。在他妻子的卧室里,有
期刊
江苏常熟支塘镇蒋巷村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农村人性化养老的范例,全村95%老人免费入住村老年公寓。  蒋巷村依托“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方针,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过渡,传统的居家养老向集中照料过渡。2003年,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分期建造了6幢150套老年公寓房。老年公寓与集中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由村统一配备家具、空调、通讯、厨卫等设施。同时为丰富老人的精神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