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它在学校教学中的推广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大力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也逐渐显示出了它的优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自主能力
合理适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学生在学校内所学的东西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所学对象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特点,同时展示所学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声音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
1、充分利用信息的丰富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指向寻获满意的信息,接受多数量、多元化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的制约下,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高度“同步化“,这就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不同,知识水平的不同,上网查询的资料不同,所获取的信息不同,利用网络作用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不相同。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如在教学《索溪浴的“野”》时,教者可凭借网络的优势,让学生上网查寻有关张家界的资料。此时,有关张家界的图片、文字、视频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的水平,自身的兴趣爱好,在网上畅游,去获取不同的知识,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交流时,学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交流内容。有的学生说出了张家界各个方面的资料,有的学生根据网上图片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此时,网上提供的信息已经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自主学习之中。
2、充分利用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培养学生进行交互,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受时空的限制,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懂得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鲜明的“交互式”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机对话”状态,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得到的指导性语言,变成自己对计算机的一种操作,计算机立即给予验证和响应,反馈迅速及时。学生的某种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将成果作品显现出来,学生的每一点“有计划的信息提高”,都会及时地得到回报。学生还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基础上,寻找交流伙伴,也可以把自己个体的“积累、感悟、体验”的语文学习成果传送给他人,实现资源共享。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虽然收集了大量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制作成网页,为学生攻克了文言文学习的难点,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对资料收集处理的能力不同,一些学生对于孔子的品格还未能完全理解。这时,学生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功能,进行交互、合作、探究学习,扫除了学习中的障碍。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情感受到激励,沉浸在对孔子的喜爱,赞美之中,教师又恰当地提出了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孔子、两小儿进行时空对话,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抒发。
3、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主,利用因特网海量的信息量,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从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学生被鸟的世界所吸引,于是生成了一个新的课堂——《小老舍——鸟的日记》。每位同学深入研究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与利用;采用BBS或聊天室开展交互式的交流讨论;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探究学习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展示和交流。我们经常会布置学生一些研究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课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知道,语文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广泛接触生活,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当学生胸中有了大量的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网络技术,正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最佳渠道。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就会迸发出耀眼的想象之花。
我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每学期帮助学生确定阅读专题,如,环境保护知识,科学家的故事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这些相关的知识、故事等。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议论、比较、写读后感、写读书报告、编写小报等。五年级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借助网络收集了很多有关资料,创作了童话《小恐龙历险记》,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感情真挚。
教师在进行阅读、作文教学中,不是仅仅使用一种现代教育媒体,更多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设计、组合运用了多种现代教育媒体,以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自主能力
合理适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学生在学校内所学的东西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所学对象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特点,同时展示所学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声音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
1、充分利用信息的丰富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指向寻获满意的信息,接受多数量、多元化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的制约下,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高度“同步化“,这就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不同,知识水平的不同,上网查询的资料不同,所获取的信息不同,利用网络作用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不相同。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如在教学《索溪浴的“野”》时,教者可凭借网络的优势,让学生上网查寻有关张家界的资料。此时,有关张家界的图片、文字、视频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的水平,自身的兴趣爱好,在网上畅游,去获取不同的知识,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交流时,学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交流内容。有的学生说出了张家界各个方面的资料,有的学生根据网上图片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此时,网上提供的信息已经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自主学习之中。
2、充分利用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培养学生进行交互,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受时空的限制,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懂得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鲜明的“交互式”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机对话”状态,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得到的指导性语言,变成自己对计算机的一种操作,计算机立即给予验证和响应,反馈迅速及时。学生的某种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将成果作品显现出来,学生的每一点“有计划的信息提高”,都会及时地得到回报。学生还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基础上,寻找交流伙伴,也可以把自己个体的“积累、感悟、体验”的语文学习成果传送给他人,实现资源共享。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虽然收集了大量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制作成网页,为学生攻克了文言文学习的难点,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对资料收集处理的能力不同,一些学生对于孔子的品格还未能完全理解。这时,学生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功能,进行交互、合作、探究学习,扫除了学习中的障碍。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情感受到激励,沉浸在对孔子的喜爱,赞美之中,教师又恰当地提出了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孔子、两小儿进行时空对话,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抒发。
3、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主,利用因特网海量的信息量,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从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学生被鸟的世界所吸引,于是生成了一个新的课堂——《小老舍——鸟的日记》。每位同学深入研究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与利用;采用BBS或聊天室开展交互式的交流讨论;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探究学习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展示和交流。我们经常会布置学生一些研究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课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知道,语文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广泛接触生活,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当学生胸中有了大量的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网络技术,正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最佳渠道。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就会迸发出耀眼的想象之花。
我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每学期帮助学生确定阅读专题,如,环境保护知识,科学家的故事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这些相关的知识、故事等。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议论、比较、写读后感、写读书报告、编写小报等。五年级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借助网络收集了很多有关资料,创作了童话《小恐龙历险记》,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感情真挚。
教师在进行阅读、作文教学中,不是仅仅使用一种现代教育媒体,更多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设计、组合运用了多种现代教育媒体,以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