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60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报告中,41~60岁发生率最高(40.00%);靜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98.33%);抗菌药物ADR发生率最高(70.00%);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0%)。结论:临床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2010年上报ADR 60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归纳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资料与方法
2010年各病区上报的ADR 60例,按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有效例数6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在60例ADR报告中,男26例(43.33%),女34例(56.67%),年龄1~78岁,41~60岁发生率最高。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给药途径分布情况60例ADR中,有两种给药途径,只有1例是口服给药,其余静脉给药59例(98.33%)。
发生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根据《新编药物学》的药品分类方法并结合用药特点,将引发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结果,60例ADR中共涉及药品6类19种,其中以抗菌药物最多(8种),引发ADR 42例(70%),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见表1。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2。
讨 论
ADR报告分析中,41~60岁和>60岁患者发生率高,分别为40.00%和31.67%,该两年龄组为中老年人。与之前文献报道稍有不同[1]。中年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患病后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以其快速恢复。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药物的代谢能力减退。本研究中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98.33%),与文献报道一致[2]。因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体循环,其影响因素有:药物内在理化性质、药物的配制方法、配伍药物的相互作用、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度、放置的时间等[3]。所以临床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以减少ADR发生率。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及合并用药情况,加强老年人用ADR的监控。本研究中女性患者ADR发生率略大于男性,差别不大。
抗生素引发ADR的最多,这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加广泛,用药时间偏长,剂量偏大有关。发生率最高的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这与该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等优点,故临床使用较多。
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例数据第2位,目前,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部充分,药用物质基础不明确、生产工艺较简单、质量标准可控性较差以及药品说明书对合理用药指导不足、使用环节存在不合理用药等方面。
ADR可累计全身各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与文献报道一致[4]。可能因为皮肤与附件损害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的各种药疹,易于观察和诊断,本研究60例ADR愈后较好,没有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开展ADR报告和检测工作市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每年有500万~1000万患者发生ADR,其中严重事件25万~50万件,约19.2万人死亡。我院今年ADR报告和检测工作有一定的提高和超过,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检测,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李静,张亚同,等.我院2007年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6.
2 陈军,梨必玲,等.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372.
3 王俊,王弈,程鹏.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4:338.
4 林建华,郭涛.1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2004,6(6):415.
表2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1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2010年上报ADR 60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归纳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资料与方法
2010年各病区上报的ADR 60例,按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有效例数6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在60例ADR报告中,男26例(43.33%),女34例(56.67%),年龄1~78岁,41~60岁发生率最高。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给药途径分布情况60例ADR中,有两种给药途径,只有1例是口服给药,其余静脉给药59例(98.33%)。
发生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根据《新编药物学》的药品分类方法并结合用药特点,将引发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结果,60例ADR中共涉及药品6类19种,其中以抗菌药物最多(8种),引发ADR 42例(70%),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见表1。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2。
讨 论
ADR报告分析中,41~60岁和>60岁患者发生率高,分别为40.00%和31.67%,该两年龄组为中老年人。与之前文献报道稍有不同[1]。中年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患病后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以其快速恢复。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药物的代谢能力减退。本研究中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98.33%),与文献报道一致[2]。因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体循环,其影响因素有:药物内在理化性质、药物的配制方法、配伍药物的相互作用、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度、放置的时间等[3]。所以临床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以减少ADR发生率。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及合并用药情况,加强老年人用ADR的监控。本研究中女性患者ADR发生率略大于男性,差别不大。
抗生素引发ADR的最多,这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加广泛,用药时间偏长,剂量偏大有关。发生率最高的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这与该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等优点,故临床使用较多。
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例数据第2位,目前,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部充分,药用物质基础不明确、生产工艺较简单、质量标准可控性较差以及药品说明书对合理用药指导不足、使用环节存在不合理用药等方面。
ADR可累计全身各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与文献报道一致[4]。可能因为皮肤与附件损害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的各种药疹,易于观察和诊断,本研究60例ADR愈后较好,没有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开展ADR报告和检测工作市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每年有500万~1000万患者发生ADR,其中严重事件25万~50万件,约19.2万人死亡。我院今年ADR报告和检测工作有一定的提高和超过,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检测,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李静,张亚同,等.我院2007年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6.
2 陈军,梨必玲,等.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372.
3 王俊,王弈,程鹏.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4:338.
4 林建华,郭涛.1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2004,6(6):415.
表2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1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