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骨折固定后不同时间开始可控性微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制备兔股骨骨折模型48只,用单边双杆外固定架固定后随机平均分成四组:持续固定组、即刻微动组、1周微动组和2周微动组,每组12只。术后1、2、3和5周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术后5周,测量骨折断端处骨痂的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术后1、2和3周,观察骨痂的组织学形态,检测骨痂中骨钙素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术后5周,1周和2周微动组骨折愈合的X线评分分别为(10.384±0.744)分和(10.412±0.482)分,明显高于持续固定组(7.518±0.536)分。1周和2周微动组外骨痂前后径[(14.3±3.2)mm和(14.0±2.8)mm]和内外径[(14.6±2.1)mm和(15.2±3.1)mm],虽小于持续固定组[(15.3±2.3)mm和(16.7±1.9)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周和2周微动组骨折处骨密度值[(0.446±0.020)g/cm2和(0.416±0.021)g/cm2]及比率(1.171%±0.056%和1.143%±0.040%),较持续固定组[(0.376±0.022)g/cm2和0.912%±0.051%]显著增高。1周微动组和2周微动组骨痂的最大载荷[(415.6±27.2)N和(400.3±28.5)N],均显著高于持续固定组[(329.2±18.4)N]和即刻微动组[(272.8±22.7)N]。骨痂的挠度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周微动组骨痂的刚度为(590.4±24.2)N/mm,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周微动组骨痂的刚度为(540.6±22.8)N/mm,显著高于即刻微动组[(152.4±21.7)N/mm]和持续固定组[(174.8±20.6)N/mm]。
结论1周和2周开始微动能明显增加骨折处的外骨痂量、骨折线模糊程度,加快桥接骨痂形成;明显增加骨折处外骨痂的骨密度和愈合组织的刚度;软骨细胞成熟、肥大以及矿化加快,使软骨内成骨过程加快;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和密度,明显加快软骨细胞的成熟和矿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耦合作用的加强,促进了软骨痂向硬骨痂转化以及硬骨痂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