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史的角度谈素描情感表达的嬗变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出现最早的绘画形式——素描,在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直到今天还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其中有素描本身的艺术特征,但是更依赖于画家们在素描作品中所倾注的情感。情感是素描中所蕴含的主要内容,由于它的质朴和便捷,使得素描成为了艺术家原始情感的最佳承载体。本文从美术史的角度,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画家,探求了在不同时期素描发展的状况和素描中情感表达的变化,希望能给当代的素描创作以适当的启发。
  关键词:美术史 素描 情感表达 嬗变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4世纪的时候,就有了素描的概念。起初将一些画家的手稿、初稿叫做素描,后来经过不断地发展,素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单独的美术形式。素描是用铅笔、粉笔等作为工具,用线条来表现客观事物的艺术形式,一般都是单色画,用单一颜色的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外形、比例、空间、阴暗等特征,因为素描的这种特性,几乎任何形式的美术创作都是从素描开始的,素描是绘画最早、最直接的作画方式。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曾经说过:“如果非要给我的画室起一个名字的话,我会选择‘素描学院’。”结合到艺术情感的表达上来说,素描的最初性和便捷性成为了艺术家最坦诚、最个性的真实情感表达,不管是最终成型的水彩画、油画还是其它任何画种,素描所带有的情感,是艺术家最原始的主观情感,也是整个作品的情感基础。所以,从美术史的角度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对每一个时代素描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艺术家、艺术作品最真实的情感状态,这是绘画创作的需要,也是绘画的本质目的所在。
  一 中世纪素描——压抑的情感
  中世纪是指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是一个宗教的时代,基督教就是从这一个时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为宗教服务的,因为宗教本身带有普及的目的,所以艺术创作也必须要具有典型性的特征。例如,一个头像的素描,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创作的,而是将很多人的头像特征,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创作出来。作品虽然近乎完美,但是却丝毫没有生气和艺术感染力。从根本上说,这种创作观念还是源于古希腊对于理想形式的完美追求,所有的画家几乎都成为了画匠,画家个人的情感表达根本无从谈起,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之后文艺复兴的爆发。
  二 文艺复兴素描——再现的情感
  文艺复兴是16世纪在意大利萌芽,随后席卷整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人的解放,这和艺术创作在本质上的追求是一致的。这一时期也诞生了很多被后人敬仰的大画家和传世的经典作品。在素描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数达·芬奇和伦勃朗。首先是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首的达芬奇,留下了很多素描的手稿和作品,为我们探索期创作的情感留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达芬奇将素描看作是移动绘画的工具和最初的形式,他认为素描的作用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录下事物的基本特征,拿人体来说,只需要对四肢和躯干进行大致位置的确定,待事后时间充裕了再进行详细的补充。其次,达芬奇将素描看作是灵感记录和表达的最佳方式,无论是墙上的污点,还是天空中的云朵,还是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只要画家的视觉受到了刺激,进而想表达出来,那么素描就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种灵感是具有快速性和模糊性的,素描最适合记录这种未加修饰的原始情感,我们今天看到的达·芬奇的作品,往往惊叹于他构图的精准、色彩的和谐、比例的恰当,其实达芬奇创作时候的真实情感,是隐藏在一顿复杂繁乱的线条之中的,这些素描线条包含了他的创作活力和探索精神。他们看似杂乱无章、漫无目的,其实每一个线条都明确的指向了达·芬奇内心情感的最深处,此后成型作品的情感基调正是来源于此,不管我们能不能感觉到,也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他的这些素描,都已然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一种最原始的明确表露。达·芬奇的成就之所以能够在同时代的画家之上,与他重视素描,合理地运用素描是分不开的。
  继达芬奇之后的又一位大师伦勃朗,也是以素描著称于世的。首先,伦勃朗在素描工具的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工具,铅笔、粉笔、鹅毛笔,甚至手指都成为了他的素描工具。他总是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工具,特别是他首创的“痕迹感”,拉近了素描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更加适于个人的情感表达,在他的素描中,每一处痕迹、笔触都和他的精神紧密的相连,让观众第一次意识到了素描竟然有如此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其次,他善于运用光线和阴暗,这也是伦勃朗作品的最大特点,在素描中也是如此,在很多作品中,他刻意加重阴暗面,而亮部常用强光,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反差,个人情感和作品主题一下子就表达和确立了起来。到了晚年的伦勃朗,喜欢用芦苇笔来进行素描创作,这种笔的线条特别粗犷,使得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直露,这也和他晚年的心情密切相关,似乎是在用这些线条来表达自己的苦闷和不满。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中的真实情感。无论是早年还是晚年的作品,伦勃朗的素描在线条和光影的变奏中包含着他无所不在的情感和灵魂。
  纵观达·芬奇和伦勃朗的素描作品,两人都已从中世纪的桎枯中解脱了出来,在再现作品的同时,注重了个人情感的抒发,达·芬奇将素描作为一个情感的最初记录,并让这种情感贯穿于后续的创作中,与素描时的情感基本保持一致。伦勃朗创新了素描的表现形式,也有着全新的艺术效果,并且都以素描成为最后的终稿,大大提高了素描的地位,他们两者以及其他的画家,在再现素描的情感表达上,为后世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三 近代素描——表现的情感
  到了19世纪末,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们普遍认识到,传统的再现式,美术已经不能满足画家们情感表达的需要了,特别是照相机的出现,几乎将写实绘画逼近了死胡同,仅对客观事物外形的精准描绘已经不是作品的最高表现形式了。从莫奈为首的印象派开始,他们一反学院派的素描法则,而是追求线条的表现力和张力,一种独特的观察方式和独立的素描手段应运而生。到了后印象派,这种创作理念在梵高身上被发挥到了极致。梵高被公认为是最具有情感表现力的画家。在他看来,绘画绝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再次描绘,而是应当表达出深刻的内涵。在素描中,他用线条提示情感,用笔触传达出自己的情绪。他对客观事物有着极其敏锐的感知力,自身也有着充沛的情感,当他怀着充沛的情感进行创作时,绝不会拘泥于事物本身的特征,而是从自己的心灵出发,用一些夸张、抽象的线条,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予以表现。他的名作《疲倦的老人》,第一眼看上去似乎和一般的素描作品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仔细观察,老人的四肢、衣物、座椅,所有的细节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哀伤。但是,所有这些细节的表达,采用的都是粗犷、简洁、强悍的线条,用极少的描绘痕迹,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和梵高的油画作品一样,他注重艺术家独特情感的抒发,强调表现自我,不再拘泥于素描的固定法则中,对后世很多艺术家们以很大的启示,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四 现代素描——抽象的情感表达
  进入20世纪,绘画艺术越来越走向纯粹,艺术家们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不能带有任何的功利性特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素描也逐渐具备了自己的独立审美价值,成为了完全独立的画种。他们继承了梵高关于个人情感表达的创作理念,甚至在有的艺术家看来,素描的情感价值要高于油画和水彩画,因为素描才是灵感的最初体现和情感的最初表达,很多画家都开始直接运用素描进行创作。作为现代主义绘画之父的塞尚来说,抽象主义就是从他的创作理念发展而来的。塞尚认为自然本来是一片混乱的,艺术家的创作就是将这些混乱进行合理的归类,所有的物体在他看来,原本都是一些圆柱体、三角体,画家创作的任务就是将这些物体符合法则的再现出来,他的绘画遵从的不是客观事物,而是绘画本身,他的这种新的结构方式,肢解了自然的形象,使得作品中具体的形象越来越少,直接导致了抽象主义的诞生。抽象主义的创始人康定斯基认为:“只有完全摒弃外在的自然形象,个人的情感表达才能没有障碍,这种情感才是艺术家最真实的情感,才是最直接的情感。”
  克利的抽象素描就是这种创作理念的最佳体现,他创作的素描《剧院》,明明是一幅绘画作品,却有着十分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来自于他们线条娴熟的运用。画面中纯粹的线条构成了楼层和各个门窗,使之具有建筑的骨架部分。然后,他又运用了大量的平行线、曲线、交叉线、波浪线等,整个画面像是用线条结成的一张网,能够呈现出独特的律动特征,给人以强烈的音乐感。在这个克利的独特世界中,已经看不到了客观物象的影子,完全是克利心目中的样子,他将剧院本身的面貌,转化成为了更适于绘画的抽象形象。正如康定斯基在他的《论艺术里的精神》一书中谈到的那样:“艺术表达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外在就是创作者的作品,这种外在是内在情感表达的工具、过程和最终形式,只有对事物本身外在形式的视而不见,才能使内在的情感表达不受到任何的限制。”
  五 当代素描——全新的情感
  素描从最初的手稿、草稿到有多种创作工具,再到成为少数画家笔下的完整作品,素描逐渐呈现出独立的特征,也越来越被众多的画家们所重视,到了当代,素描已经不再局限于任何一种工具,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绘画门类,艺术家们对素描的不断关注和探索,使得素描的外延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和本质上的提升。当代素描的情感表达,与传统素描的情感表达也有很大的不同,已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喜怒哀乐等常见的情感,而是更加的丰富多彩。其中包含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对某一现象的赞颂和鞭笞,几乎任何一种情感色彩都能在素描作品中找到,素描成为了一个情感表达的最佳平台。例如,美国艺术家威尔的素描,他将一些本身就具有黑白关系的纸片,直接贴在有着自然线条的墙壁上,运用纸片的不同黏贴方式,配合着墙壁,完成整个作品。这种素描创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和传统的素描大相径庭,但是不管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也不管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是不是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素描作品都体现出了艺术家对于世界的感受和认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情感表达,素描虽然有着固定的程式和法则,但是艺术家的情感却是与时俱进的,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任何程式和法则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最终还是要符合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
  综上所述,美术史上的多位大师都曾对素描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认知,安格尔认为自己所有的创作都起源于素描,丢勒认为素描能够将艺术家头脑中的想象完全释放出来,马蒂斯认为素描就是个人情感的本能。的确,素描以其简洁的形式,运用线条的表现,映射出艺术家最原始、最强烈的情感。直到今天,我们欣慰于素描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进步,也欣慰于每一位画家在素描上的情感表达,使我们的艺术宝库中多了许多情真意切的珍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将漫长的美术史进行了简单的划分,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对他们的素描作品和情感表达进行了分析,从时代中感受素描情感表达的变化,正是这些真挚的情感,使得素描逐渐的独立出来,呈现出自己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当代、在今后,也将继续着自身对情感的诠释。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张忠明、张晓林:《论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基础作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 丁一林、胡明哲:《当代素描教程》,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董凤杰,男,1966—,河南商丘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素描、设计基础,工作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写在前面的话随着3G上网的全面推进和宽带“村村通”计划的实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迅速彻底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颠倒消费者和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角色,改写未来
会议
会议
产业融合是我国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大切入点,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测算了南充市旅游业与其
会议
沿着本科、硕士、博士这条路径走下来,俗称为“科班”出身,按照常理,这些人应该是“根正苗红”的研究者。但这条路十分艰辛,竞争激烈,到了最后,剩下的人已所剩无几。那么,作
会议
会议
学校办工厂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新的课题。在中共株洲市委的领导下,我们毕竟办起了两个工厂:一个无线电修配厂,一个化工厂。无线电修配厂能装车单管,双管和六灯收音机,还担负了
图形创意艺术意境的概念  意境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他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也,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文学中的意境描述在设计艺术中同样适用,并从此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  意境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