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国家画报的影像抗疫记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s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节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湖北、武汉沦陷为重灾区。危难时刻,4.2万多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成为阻击疫情的主力军。
  为了铭记白衣天使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救死扶伤的英雄形象,中央指导组宣传组策划并发起了“影像记录工程”:为每一个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拍摄一张肖像作品。作为此次工程的主要完成者之一,《人民画报》赴武汉摄影团队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抗疫瞬间,用影像见证危难时期的家国情怀。
  一切为了人民,70年不变的信念
  根据中央指导组宣传组统一部署,《人民画报》的摄影团队——徐讯、段崴、陈建、马耕平,于2020年2月22日下午登上了北京西至武汉的G505次高铁列车,当晚抵达武汉。我们一行四人帶着中国外文局和人民画报社领导的殷殷嘱托,带着同事们的关心祝愿,也带着对家人的牵挂不舍登程,来不及做太多准备,也来不及儿女情长。在举国抗疫之时,我们快速反应,从下达命令到背包出发24小时内完成。在驶往武汉的火车上,我们对此次任务达成了一条共识:以人民为拍摄对象,以人性为关注点。
  《人民画报》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从不缺位,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新中国影像史。我们是新时代的《人民画报》人,我们不能辱没这份使命担当。
  我们先后完成了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国家队等27支医疗队医护人员的肖像拍摄工作,累计拍摄2600余人。
  此次“影像记录工程”是在保证医护人员安全、保持正常诊疗秩序、不影响医护人员休息的前提下开展的。实施此项工程的目的是让人们看到医护工作者摘下口罩的面容,让人们共同记住这些英雄的相貌。
  在拍摄肖像的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拍摄了“我想对你说”等视频素材,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援鄂医护人员对话,请他们讲述疫情过后最想见到什么人?最想对他说什么话?
  “我想回家的时候抱抱我的‘小棉袄’。”“我想给儿子补过四岁的生日。”“等疫情过去,我想再来一次武汉,看看她本来的样子。”“肺炎攻破,我们回家。”……
  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医护工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也展现了他们沉着冷静救死扶伤之外更个性化的一面。看着他们脸上深深的压痕,看着他们眼角沁出的泪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内心巨大的压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既是在为医务工作者“造像”,也在为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我们成为了医生的“倾听者”。
  这种交流拉近了我们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心理距离,舒缓了医护人员的精神、释放了他们的压力,有利于拍摄工作的开展。我们和医护人员成了并肩战斗的战友,成了可以互诉感情的知己。这也使得我们拍摄的肖像作品更有温度,更有亲和感,更有人情味。经剪辑整理的视频产品还实现了多语种、多平台投送。
  非常时期条件所限,我们没法顾及光线、环境、背景、着装等诸多元素,没法做到影像品质精益求精。有的时候,我们的拍摄条件显得有些简陋,空旷的场院、大楼的门厅,甚至找不到的一面白墙,只能绷起一条床单作为背景幕布。但是为白衣天使“造像”,任何环境都是最美的。我们坚信,我们在记录历史,我们所从事的“造像”工作也在成为一段历史。
  拍摄过程是一种灵魂洗礼
  我们与医护人员一起,经历了最艰难的黑暗,也迎来了最灿烂的光明。
  没有感动,没有心灵撞击,拍不出让人感动的照片。拍摄过程中,我们用心倾听医护人员讲述自己与患者的一个个故事。
  故事中有“提灯女神”的大爱无疆。福建援鄂专科护理队领队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李红被自己的队员和很多患者亲切地称作“李红妈妈”。她带领队员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对患者细心照顾,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我们绝大部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克服了生活上的不方便,还成立了志愿者团队,疏导一些患者的急躁情绪,帮助我们医护人员做好方舱内的生活服务工作,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一位患者志愿者出院了,她给我发来微信说,谢谢李红妈妈,真有些舍不得。”李红对我说。
  故事中有前辈对晚辈的希冀与关爱。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总联络员张凤云17年前曾参加抗击“非典”的工作。那个时候她刚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医院,是医务战线的一员新兵。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还历历在目:“一天工作之后,我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在走廊的尽头,我把头从窗户探出去,一阵清新的空气吹过来,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回来了。现在,我特别能理解年轻护士进‘红区(传染病污染区)’时的紧张,工作中我尤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
  我们深深感悟了“医者仁心”四个字沉甸甸的含义。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尤其是不放弃年纪大、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症、危重症患者,这是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信念和坚守。
  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团结的团队,进入“红区”前,护士长仔细检查每一位队员的防护服、护目镜、面屏……那种感觉已经超脱了同事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关爱的亲情,是疫情前最真实的温暖。透过我们的镜头,折射了人性光辉的一面,也折射了人性勇敢的一面。光辉的一面是,大家都是在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勇敢的一面是,遇到困难了,大家都在想办法去战胜困难,不屈服,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并肩战斗。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至4月25日返回北京,我们在武汉工作了64天。我们与武汉人民一起,熬过了最萧瑟的寒冬,也迎来了最温暖的春风。
  我们进“红区”,串街巷,访社区,入校园,探工厂,记录下了广大医护人员英勇抗疫的难忘瞬间,也记录下了武汉人民为恢复城市秩序而进行的各种努力,还记录下各行各业尽最大可能实现复工复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其他灾难性突发事件采访不同,病毒看不见摸不着,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源自内心的恐慌。但是作为对外传播阵地最前沿的战士,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冲到新闻发生的最前端,离新闻发生的核心区近一点、再近一点。   2月28日,抵达武汉的第六天,我们做了一个慎重而艰难的决定——挺进“红区”,深入抗疫一线,与确诊病人零距离,与医务人员并肩作战。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病房里,在张西京主任等解放军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下,一位患者的病情大为好转。他竖起大拇指对张西京主任连说了三遍“厉害”,还说:“解放军跟我们永远是一起的。”
  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四个年轻的小伙子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四大金刚”,他们每天帮助医护人员搬运物资,接下了力所能及的所有体力活。患者不无感激地说:“防护服很薄,动作幅度过大的话可能会撑破。他们是来救我们命的,不能让他们再被感染。”
  为了防控疫情,武汉和武汉人民做出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武汉人民把自己“封锁”在家里。艱辛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随着疫情防控情况的逐渐好转,武汉“解封”,城市逐渐恢复常态,武汉人民的生活也在恢复正轨。
  长江轮渡,属于武汉人的一种记忆,是很多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4月8日,随着“离汉”通道开启,停驶多日的武汉长江轮渡恢复运营。久违的汽笛声,久违的武汉城市记忆。江城二号驾驶员杜立,从小在江边长大,对长江有着深深的感情。复工第一天,他说自己有感慨,也有感动。面对滚滚江水,他久久不语。疫情来袭,乘客宋大姐已经很久没出门了。为了工作,她要从汉口赶到武昌,在朋友的建议下,她选择了轮渡。“空间开阔,通风,更安全些。”宋大姐说,太久没有好好看看武汉的样子了,想哭。
  在人民画报社编委会的直接指导下,在后方编辑团队的有力支援下,我们记录并展现了武汉恢复元气的点点滴滴。
  据统计,在汉期间,我们团队四人共拍摄新闻图片10万余张、视频素材1500余条。
  在此基础上,人民画报社精心策划,推出原创影像产品,包括图集稿件近百组,视频产品120余个,制作《人民画报》抗疫一线报道电子刊共6期,采用线上虚拟云合唱推出公益歌曲MV《愿平安归于你》《春暖花开》。以上产品在人民画报中、英、俄、韩多语种网站,微博、微信、头条、学习强国、快手等社交账号,以及脸书、推特、VK、NAVER博客等海外社交账号发布,总阅读量5200万人次。
  此外,人民画报社与中广联合会移动电视宣传委员会(即全国移动电视协会)合作推出的“来自武汉抗疫前线的图片”系列栏目,共发布6期产品,自3月8日起正式登陆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北京北广传媒等全国移动电视协会的部分城市移动电视,在公交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平台滚动播放,日均受众近1亿人次。
  人民画报社采编部门、总编室与发行等部门深度合作,用最短时间完成《英雄的城市——武汉抗疫影像记录》抗疫增刊的申报、编辑、出版工作,并第一时间送到武汉抗疫前线,送至医护人员、志愿者团队、社区居民、康复驿站病友的手中,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也获得了中宣部相关领导的称赞。
  大国战疫中的感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与抗疫一线媒体记者座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再接再厉深入报道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汇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我们作为媒体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作为赴武汉前线进行抗疫报道媒体中的一员,我们既感到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辱社会守望者的使命担当。
  对内,我们称呼自己为“3456团队”——马耕平,60岁;徐讯,57岁;陈建,49岁;段崴,37岁。从出发,到安全带回,我们四个人一直是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
  徐讯工作执着,为了拍摄不辞辛苦,返程前一天,为了航拍一张更理想的黄鹤楼照片,他还骑着自行车来回20余公里;段崴负责采访拍摄的各种协调,工作最吃紧的时候,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经常电话发烫、嗓子嘶哑;陈建四进“红区”,尤其是最后一次,我们已经接受了核酸检测准备返程,临时出现采访任务,他轻声地说“我去吧”;马耕平走进社区,敲开了一个个“锁闭”许久的门,结交了一位又一位武汉朋友。
  回首64天在武汉的抗疫工作,我们心中有太多的牵挂。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更是一次珍贵的人生记忆。我们积累了大量影像资料,也收获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动。
  出发前往武汉前,我们都看过武汉抗疫版《钢铁洪流》,一句“向前方,水的这边是亲人,子弟兵,使命扛肩上”,给了我们太多鼓舞。中国,只有中国,才能这样举全国之力,共同战胜困难。来到武汉,我们亲眼见证了人民军医的舍生忘死,也见证了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子弟兵悄无声息地离开。中国,只有中国,才能上下同甘共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又一批的医护工作者赶来驰援,他们说:“武汉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忘不了武汉基层干部匆匆的身影。武铁社区党委书记章肖鹏来自山东青岛,大学毕业后留在了这座让她深爱不已的第二故乡。谈起武汉生病了,她一度哽咽,继而提起打包好的爱心蔬菜,匆匆赶往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家。她嘱咐一位老人说:“你们都好好的,我们再累也值了!”
  我们忘不了各地医护人员准备离开武汉时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谢。面对我们的镜头,黑龙江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赵东辉难掩激动的泪水:“武汉人民把最好的生活保障给了我们……”
  我们忘不了武汉人民为各地医护人员打出的一个个标语:“逆行天使,感谢你们!”“谢谢您,为我们拼过命的亲人!”“感谢首都,因为有你,武汉不怕!”
  我们忘不了媒体同行给我们的建议和参考,他们的无私分享让我们迷茫的时候看到了方向,他们的各类型产品也让我们的思维边界得到了拓展,他们的工作成果也让我们看到了需要追赶的差距。
  我们也忘不了出发之日,领导和同事们不安与关切的眼神,他们细心为我们准备了各种物资,有的同事还把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罩拿出绝大部分给了我们……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来到武汉的这些日子,一位位普通的武汉人感动了我,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坚忍与勇敢,让我感到了武汉人满满的“江湖”豪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参芪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参芪益心汤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参芪益心汤组采用常规药
辽宁省各级建材主管部门和企业针对辽宁电力供应紧张和水泥工业耗电大的实际,充分利用回转窑的窑尾废气,自办电站,大搞余热发电。1988年,全省余热发电3亿度,水泥企业的用电自
引言$$ “孩子感冒发烧38.5°C以上就要吃退烧药;39°C以上就算高烧,要去医院;高烧会导致惊厥,惊厥对脑部有害。”如果你赞同上面任何一点,那么,非常遗憾,你和多数人一样是“发烧
报纸
<正>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四辊压延在线多层热贴合机组。包括有四辊压延机,四辊压延机的压延输出端设置有引离辊;二辊热贴合机,设置有预热辊和贴合
在散装水泥的储、用环节,合理使用钢板罐,可使用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容量为24吨的钢板罐现价约5000元/个,如果每个罐年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土耳其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在土耳其的传播现状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学界此类研究较少,并且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持续稳定发展,电力生产不断增加,排放粉煤灰越来越多,全国每年可达1.6亿吨以上。在国家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发展新型建材,全面“禁实”保护耕地改善环境等一系列方针
扬子地块—华夏地块经历武陵期—雪峰期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形成江南造山带,构成统一的华南板块,进入板内演化阶段。本文从构造-岩浆作用-沉积建造角度,结合地质年代学、古地磁
【摘要】办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办学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教育机构非常重视办学模式的主要原因。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开始推动的办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高国内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入手,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具体方法,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