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玩具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策略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民间玩具蕴含丰富的教育智慧,对幼儿来说,是一门动手、动脑、动身的艺术。民间玩具材料自然、制作简易、玩法自由,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民间玩具的特性,鼓励幼儿探索民间玩具的新材料、新做法、新玩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本研究提出,教师可以通过甄选民间玩具、创设互动环境、优化实施途径、提高有效指导等途径,帮助幼儿在创新民间玩具活动中得到多元发展。
  【关键词】民间玩具;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9-0048-05
  【作者简介】陶金玲(1968-),女,山东潍坊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储姝(1995-),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民间玩具在幼儿教育中创新性运用的意义
  民间玩具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就地取材进行手工制作,并在民间广为流传且具有一定历史传统的玩具。功能各异的民间玩具能够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如益智玩具华容道、九连环等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健身玩具滚铁环、毽子等能促进幼儿的骨骼和动作发展;表演玩具木偶、皮影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然而,在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中,现代玩具蓬勃发展,民间玩具却如沧海遗珠般黯淡。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党的十九大号召“传承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幼儿是民间玩具制作和玩的主体,对幼儿而言,民间玩具是动手、动脑、动身的艺术,是灵活开放的,是永远向着无限的有限,是永远允许且鼓励幼儿进行创新和改编的[1]。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2]。可见,幼儿也是创新民间玩具的主体,他们可以寻找自然材料,制作玩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做法与玩法的创新。其创新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能让他们真正地“做中学”“玩中学”。在这样的创新性运用中,民间玩具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相得益彰,不仅民间玩具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也提升了幼儿的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民间玩具在幼儿教育中创新性运用的具体实践
  民间玩具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本研究采取行动研究法,依据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与动手操作能力,预设相应的活动方案,以“感知—模仿—创新”的纵向逻辑顺序展开三轮行动研究。每一轮的研究主题由幼儿感兴趣的民间玩具生成,研究者结合该民间玩具的特征,挖掘创新点,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中的观察与反思,总结并分析每一轮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在下一轮研究中进行解决或改进。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分析研究,让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发展。
  (一)感知民间玩具,激发创新兴趣
  经研究者调查发现,幼儿对民間玩具的了解较少,易与普通自制玩具混淆。因此,第一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感知民间玩具独特的取材、做法、玩法以及寓意。感知是基础,为探索与创作提供经验[3]。教师选择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泥咕咕(一种泥塑玩具)进行“观察体验—结构探究—绘画设计—动手制作”四个环节的全面感知(如表1所示)。泥塑材料创造性强,能够引发幼儿的极大兴趣。幼儿积极参与泥咕咕的造型和配色创新,乐在其中。但是本轮研究只提供了泥工区材料,材料较少且比较单一。材料是幼儿思维想象的凭借[4],幼儿只有接触更多的民间玩具和材料,才能打开创新视角,故需要进行第二轮行动研究。
  (二)丰富材料与游戏,探究民间玩具新做法与新玩法
  第二轮行动研究通过丰富材料与游戏,探索民间玩具的新做法和新玩法。晨间活动,幼儿围绕毽子展开讨论(毽子构造简单,可替代的材料很多,故选择“毽子”为主题)。教师通过“了解毽子历史与构造—收集材料建立材料百宝箱—制作毽子—探索毽子玩法”等一系列活动(如表2所示),让幼儿在“玩中知”“做中乐”“乐中学”。
  在“毽子”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制作以模仿为主,已能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替代制作,这是一种创新行为。然而幼儿制作新毽子后,对其运用多停留在踢、抛、投等玩法,兴趣难以持久。为保持幼儿的兴趣,本研究又投入了蹴鞠(如表3所示)进行组合创新。
  教师依据蹴鞠的特性和幼儿的需求,加入各类游戏器械与情境。一方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游戏,自由探索蹴鞠的各种玩法,发散思维进行思考:“蹴鞠还可以怎么玩”;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游戏材料和制作方法。经过第二轮行动研究,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然而,第二轮行动研究涉及的教育领域单一,幼儿的创新经验较为零散,环境创设也不够丰富。于是,本研究设计了第三轮行动研究。
  (三)多领域创新民间玩具,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在第三轮行动研究中,师幼共同创设民间玩具活动区,围绕民间玩具拨浪鼓开展主题活动,以“了解拨浪鼓文化—探索拨浪鼓材料与构造—体验拨浪鼓玩法—创新拨浪鼓的材料、做法与玩法”为主线展开,鼓励幼儿自由游戏与自主创造,并将其融入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如表4所示)。
  较于之前的两轮行动研究,本轮行动研究呈现的方式更为综合:纵向上,通过集体活动提升幼儿制作拨浪鼓的思维和操作能力;横向上,鼓励幼儿对拨浪鼓进行多方面的感知和体验。在本轮多样化的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使用不同的材料创造性地制作拨浪鼓,也学会了在不同领域运用和玩耍拨浪鼓,还能在“民间玩具博物馆”的丰富资源中对拨浪鼓的制作方法和玩法加以改造与创新。
  (四)讨论与反思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民间玩具的创新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原型在创造性活动中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事物,幼儿在对原型有一定的具象记忆和动手操作后,才能有创新行为;(2)民间玩具的创新要在挖掘本身的文化含义、基本做法和玩法等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能丢失其文化内涵,不能抛弃本根,多注意幼儿审美情感教育的渗透;(3)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既要着眼于创新民间玩具的材料、做法和玩法,又不能过于侧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4)横向扩展视野、纵向加深理解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保证幼儿经验的连续性;(5)选择的民间玩具、创设的环境、实施的途径以及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等,都是影响幼儿创新民间玩具的重要因素。   三、民间玩具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策略
  (一)甄选民间玩具,激发创新兴趣
  1. 适宜性与生活性相结合
  民间玩具种类繁多,不是每种都适合幼儿进行创新运用的。有些民间玩具流传时间已久,内容已非现代社会所需;有些民间玩具包含的艺术文化值得幼儿了解,但制作手法或创新难度过大,这类玩具可以化繁为简地进行操作或欣赏。因此,教师应选择与幼儿生活情境相近的民间玩具内容。民间玩具的内容与幼儿主体的生活情境越接近,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其创新表现和行为就越多。
  2. 趣味性与多功能性相结合
  幼儿对民间玩具的兴趣是创新民间玩具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观察幼儿集体活动中的提问、区角活动的讨论以及自由活动中的表现,教师投入与其兴趣相关的民间玩具,以幼儿兴趣为契机引发教育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5]。
  多功能性是指民间玩具除本身娱乐功能之外的功能,如拨浪鼓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功能,可充当乐器、吆喝工具和声响玩具等。幼儿可使用拨浪鼓进行伴奏,或角色表演,或击鼓传花。较于功能单一的民间玩具,多功能性的民间玩具更能维持幼儿的持续兴趣。
  3. 创新性与融合性相结合
  选择的民间玩具应具有可创新的元素,且教师对其创新元素要有预设。而且,不同民间玩具,其创新的侧重点不同,实施途径也不相同。例如,第一轮行动研究选取了泥咕咕这一民间玩具,在活动开始之前,研究者预判泥咕咕可进行配色与造型创新活动,于是开展了欣赏类和观察类等活动帮助幼儿探索泥咕咕的造型,并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实物来丰富幼儿的造型经验,通过在美工区设计、泥工区捏制等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造型创新。


  融合性是指傳统因素与现代因素进行融合。创新民间玩具时,教师应考虑如何在保留原有精髓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因素,二者进行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给予民间玩具创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古法新玩”或者“新法古玩”都有利于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互动环境,引发创新思考
  1. 与材料互动
  由于民间玩具取材于自然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民间玩具材料百宝箱。大自然、社会、家庭都是民间玩具材料的来源。首先,要解放幼儿的眼睛,鼓励幼儿去大自然中寻找可利用的材料;其次,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中的资源变废为宝,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思考如何使用家庭材料进行民间玩具制作;最后,社会生活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民间玩具和材料的本土性。
  关于材料投放,本研究总结为以下几点:(1)除了按照大自然、家庭、本土三大框架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帮助幼儿掌握分类知识。细化类别可以是稻草类、纸质类、塑料类、布类、竹木类、其他类[6],应适当提供低结构材料或半成品材料;(2)不同主题的民间玩具,其适用的材料也不同,班级的材料百宝箱应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根据民间玩具的特征和主题活动的目标进行筛选,投放能够引发该玩具创新制作的材料;(3)材料之间要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帮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
  在开放性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材料,符合幼儿的内心需求,也能满足幼儿的游戏体验,但是也难免会出现幼儿争抢玩具或滥用浪费的现象。本研究建议,教师和幼儿在共建百宝箱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节约、不争抢、物归原处的观念,如师幼可以共同制定百宝箱材料的取放规则。
  2. 与同伴互动
  每个幼儿都是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独特个体。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双方进行思维和想法的交换与碰撞的过程,幼儿双方都能获得有益经验。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合作、竞赛以及相互评价等方式,鼓励幼儿在合作中迸发灵感,体验到创新成功的喜悦。例如“糖葫芦拨浪鼓”活动需要三个人一起制作鼓身,最后串成大拨浪鼓。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提升了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在聆听他人的见解中,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新思维。
  3. 与教师互动
  教师应树立“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教育观念,捕捉有探究和创新价值的教育问题,在态度、语言、行为上支持幼儿进行探究学习和创新思考[7]。一方面,教师要真正了解和倾听幼儿的发展需求,唤醒其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同时也要具备民间玩具的创新知识与技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应给予幼儿支持性的心理氛围,去除成人思维、教师权威和自我中心倾向,肯定幼儿的创新表现,让幼儿敢想、敢说、敢做。
  (三)优化实施途径,推动创新操作
  1. 巧用区域功能,挖掘一物多玩
  区域活动是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良好时机。教师可根据民间玩具的不同特性,将其投放到相应的区域供幼儿进行感知探索,如幼儿对泥咕咕发声感兴趣,可在科学区提供相应的材料供幼儿探索发声原理,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制民间玩具纳入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活动中,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若教师任凭幼儿随意摆弄作品而不加以引导,不仅不能维持幼儿较长时间的操作兴趣,也不能使这件作品的教育作用得以发挥和利用。教师可以在其他领域中挖掘民间玩具的一物多玩或一物多用的功能,鼓励幼儿与区域原有的玩具碰撞出新的火花。不管是用现代游戏玩民间玩具,还是用民间游戏玩现代玩具,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思维和视野的创新。
  2. 丰富游戏形式,增加创意玩法
  玩具是游戏的载体,任何玩具离开玩耍都没有意义。创新民间玩具的玩法,可以从游戏入手,幼儿运用自制民间玩具进行游戏,不仅能够获得成就感,而且能探究出不同的玩法。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游戏建议:(1)无规则游戏。教师不参与游戏规则的设定,让幼儿成为制定规则、维护规则的游戏创造者;(2)及时改变规则。蹴鞠游戏“赶小猪”是用竹竿将蹴鞠赶到指定地点,而“捡苹果”游戏则是难度和能力的提升,要求不用竹竿将蹴鞠放在篮子里,于是幼儿要寻找其他方式来操作,进而能够引发幼儿的创新思考;(3)游戏组合与嫁接[8]。可以混搭几种游戏组合或游戏器械,玩出新花样;(4)增加游戏情境。趣味横生的游戏情节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3. 构建主题区域,激发自主创造
  主题区域的构建要进行领域整合,起到帮助幼儿全面认识民间玩具的重要作用。因此,民间玩具的主题区域,应是一个集陈列玩具(民玩展示台)、展示幼儿作品(作品展示柜)、提供材料工具支持(材料百宝箱和工具箱)、给予玩法借鉴(玩法设计墙)的区域。首先是民间玩具展示台,将牛奶箱挖空三面后进行粘贴,用来存放民间玩具原型;然后是材料百宝箱,由幼儿自主寻找材料并绘制分类标志;第三,幼儿将家中多余的鞋盒带到班级,师幼共同制作作品展示柜用来收集幼儿作品;最后,幼儿用塑料板制作设计墙,并集体设计和绘制主题墙,民间玩具活动区由此建成。主题区域能够给予幼儿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可以引导幼儿基于某个主题不断地进行扩展和延伸,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敏捷性。
  (四)提升有效指导,积累创新经验
  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创新民间玩具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解释和教授,更多是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启发,提高创新性活动的实效。
  1. 加强引导启发,推动主动探索
  创造科学理论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9]。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开放性问题是指引創造性探索的风向标。教师应运用启发式的语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启发幼儿思考,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游戏的进程。如在“拨浪鼓”活动中,教师提问“怎么使拨浪鼓摇起来更响”,引发幼儿思考并主动去科学区探索不同材料,对比敲出的音量。不仅仅是教师提问,也应鼓励幼儿提问,帮助幼儿发现问题,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当幼儿的游戏水平未能向前发展时,若幼儿能够尝试自己解决或与同伴合作解决,教师应该等待幼儿,给予他们充分尝试的机会和条件;若幼儿无法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平行游戏或共同参与的方式,给予适当的提示或建议。
  2. 促进经验迁移,提升创新思维
  经验的迁移是指个体通过回忆,提取自身已有的经验, 获得新学习的过程[10]。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积累了创新经验,教师要及时进行整合和迁移,帮助幼儿提升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运用表征法,如让幼儿为新做法、新玩法起名字,来促进他们发散思维,迁移经验;运用经验递进法[11],如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从实物到图片,从具象到抽象,给予幼儿层层递进的经验,以此发展他们的思维建构和迁移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提炼、反思、总结等方法促进幼儿整合思维,对民间玩具新做法、新玩法进行总结,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改进和完善。对整个创新操作过程进行检视和反思,能够帮助幼儿对自身活动进行优化和完善,这种检视会进一步提升幼儿探索学习的内驱力,针对性的总结和反思同样能促进幼儿逐步建立起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娟.花样民游——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的创新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王文岭,徐志辉.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3] [德]玛格丽特·里特考斯基-费尔滕,蔡小玥.以感知为基础以创造为目的——德国美术教育的典型经验[J].中国美术教育,2015(2):2-4.
  [4] 姚蕊.想象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石[J].江苏教育研究,2019(28):23-24.
  [5] 程晨.幼儿园对民间玩具的开发利用探究[J].当代学前教育,2014(3):29-32.
  [6] 常晶.变废为宝,乐享运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精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7] 陶金玲,陶双骥.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自发性游戏指导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 2016(3):15-17.
  [8] 罗红辉.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传承与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67-69.
  [9] 李日军.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07, 4(12):136.
  [10] 曹能秀.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及其意义[J].幼儿教育, 2001(2):12.
  [11] 陈纳. “一物多玩”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4(9):40-43.
其他文献
利用胰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进行水解,得到了不同水解度的玉米蛋白水解液,并对酶解蛋白液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功能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碱或添加0.1%的亚
【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本研究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活动,从确立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目标、甄选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内容、拓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途径、构建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评价等四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策略,以寻求具有适宜性的传统节日活动方式,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这份文化之美、文化之爱。  【关键词】传统节日;幼儿园活动;优秀传统文化  【
盐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创建于1978年5月,为盐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现有班级23个,幼儿672名,教职工118名。2008年,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了"盐城市机关紫薇幼儿园"
摘要:目前,冬季运动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针对冬季场馆,尤其是冬季两项中心的设计经验十分有限。在设计开展的近两年时间内,设计团队在奥组委和国际单项组织的协助下,通过案例学习、实地考察等手段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在吸取国际优秀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冬季两项 北京2022冬奥会 设计  一、设计原则  冬季两项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相结合的运动,是一项全能性的雪上运动项目。
<正>艺术,是人类文明皇冠上的那颗明珠。艺术家呢,自然是那颗璀璨明珠的制造者。由此说来,艺术家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决定着那颗明珠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要】近年来,我国香港社会历经转型与变迁,导致家庭职能和结构遭到强烈冲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香港自下而上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生活教育服务体系,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其中,香港政府在其家庭生活教育服务的推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香港政府的角色发展历程,探讨其在家庭生活教育服务中承担的具体职能,旨在提升我国内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便捷性、有效性与联动性。  【关键词】香港政府;家庭生活教
针对稀土精矿酸溶料液中铝(7.21 g·L-1)、铁(0.31 g·L-1)含量高,不适合下游萃取分离的特征,结合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难题,制定了氧化—中和—助凝—絮凝—过滤—洗涤的稀土料
本文以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之间所有以体育舞蹈影响身体素质为研究对象的期刊,优秀硕士论文等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五年
当代城市商业空间的形态发展是公共艺术向当代城市商业空间中广泛延伸的典型动因。在线上电商平台的冲击下,商业空间迫切需要以公共艺术为引擎,通过脱离形态上的雷同或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