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分支动脉受累特征的初步观察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中受累分支动脉的CT血管造影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双源CT动脉造影确诊的6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6例SISMAD患者中2例未出现分支动脉受累,其SMA的夹层范围局限于近中段;另4例共10支空回肠动脉可见夹层,其SMA的夹层范围均为开口近侧至SMA远端。9支空回肠动脉夹层的假腔均呈壁间血肿改变,横截面呈偏心性"靶征",纵轴面呈"夹心"改变,另1支空回肠动脉闭塞。7支受累空回肠动脉与SMA夹层的假腔相通。受累空回肠动脉的真腔管径比明显低于SMA近中段和远段(P<0.01,P<0.05)。6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好转。

结论

SISMAD范围广泛的病例可能更易出现分支动脉受累,而分支动脉夹层的分布与形态具有一定的自身影像学特点。

其他文献
期刊
腹腔镜手术以其显著的微创优势已成为外科医生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式之一。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已逐步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然而,该术式在技术层面的要求高,尤其是在进行D2淋巴结清扫时,对于准备开展该术式的外科医生而言,术中突发的出血状况往往是阻扰他们顺利进行手术的原因之一。因此,熟练掌握胃周血管的解剖对安全有效地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必需的。
胃癌肝转移(GCLM)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GCLM以多发性转移居多,且常伴有肝外病变,特别是腹膜转移,其中绝大多数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目前,治疗GCLM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治性手术治疗、胃癌姑息性切除、转移灶消融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全身化疗等。根据GCLM治疗现状以及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临床实践,对于GCLM患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全身状态、原发胃癌类型及肝转移程度等,以个体化治疗为
胃癌肝转移是胃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肝转移多因合并其他非治愈性因素包括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肝内广泛转移等而致肝切除率低,患者预后不佳。胃癌肝转移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原发灶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N3~N4)、分化型癌、髓样型的低分化腺癌和脉管侵袭以及VEGF、P53、c-erbB-2等的过表达等。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的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1%~42%。如能选择合适的肝切除适应证,
期刊
排粪失禁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995年德国外科医生首次对排粪失禁患者进行了骶神经刺激治疗。骶神经刺激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刺激支配肛门括约肌、盆底肌肉的神经,动员它们的残余控便能力。标准的骶神经刺激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即骶神经刺激效果评估阶段和永久刺激器植入阶段。术前评估颇为重要是确保骶神经刺激治疗成功的前提。骶神经刺激是严重排粪失禁的首选治疗方法。骶神经刺激常见的并发症包
期刊
目的评价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并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于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有12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经鼻胃管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2周后,肠梗阻症状改善不明显,遂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同时经减压管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了解小肠蠕动情况及肠道梗阻情况,并利用泛影葡胺促进肠蠕动的治疗
期刊
目的探讨温水保留灌肠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检查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鉴别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PET-CT检查时意外发现有77例患者结直肠存在性质不明的高代谢灶,予以行温水保留灌肠PET-CT扫描,根据最终的诊断分为恶性病变(包括结直肠癌和恶性腺瘤)、良性病变(包括良性腺瘤和炎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