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经济学分析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于实现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和社会公正之价值目标,然而在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下,加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身的不足,其价值目标无法实现。
  【关键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元劳动力市场 法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C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从劳动合同的期限上,其可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在2008年我国劳动合同法颁布时,该法一直倍受争议,尤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款为最。张五常先生更是在其博客中抛出了“劳动合同法养懒人”及“中国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将搞垮中国经济”的观点。经过二年多的司法实践,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与检视,一方面能对其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中的作用进行客观的定位,另一方面也能为其制度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价值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事实上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中就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但比较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前者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为连续工作满十年;其二为劳动者主动明确提出订立要求;其三是劳动者和企业平等协商,一致同意。后者不仅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约对象和情形扩大了,且只要劳动者不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业就要和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这就使得我国现阶段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变成了符合法定情形下的强行性规范,“这样劳动合同的续延就成为了一单方行为、强制行为,合同是否延续只取决于劳动者一方的态度。”[1]
  可以理解的是我国《劳动合同法》在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这一制度的立法本旨在于衡平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长期存在的劳资双方地位不对等的局面,是对劳动者弱势地位的一种制度弥补和救济。在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使劳动者在市场中始终处于一种无法自我保护的状态。《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权利作倾斜性的保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肩负了这双重使命。
  
  2 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检视
  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要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在一般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中,这个目标可以有效实现。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西方国家,劳资双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常态,如日本企业对雇员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德国推行《解雇保护法》等。然而在对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践效果检视中,不能回避的二个基本制度环境是我国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两个因素影响着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价值目标的实现。
  根据P.B Doeringer与M.Piore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
  我国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表现为以城镇居民为主体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和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次要劳动力市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主次两个劳动力市场主体的效用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城镇劳动者而言,其在就业竞争上具有先天的户籍优势,加之自身的技能和学历等因素,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要强势于次要劳动市场的农村劳动力。正是基于城镇劳动力人口的这种优势,使得他们在与资方进行合同签订时有较强的谈判资本,他们也更愿意选择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为这确实能有效保证他们劳动合同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进而减少他们的岗位搜寻成本和劳动就业成本。而农村劳动力则完全相反,由于其自身竞争力不够,这部分劳动力从事的多数是城镇劳动力不愿从事的脏、累、差的工作,加之这些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和临时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这一群体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同时,按照刘易斯的人口流动模型,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这部分转移的劳动力增加了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供大于求的供求关系进一步扩大。反观劳动力市场中的用人单位,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会增加用工成本和缔约成本的不良心理预期下,其一方面会采取各种方式来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另一方面会减少工作岗位和用工量,形成一种逆向选择。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式也就随之恶化。
  由此可见,在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还不能完全调和。这种背景下的无固定劳动合同制度仅只保护了主要劳动力市场中城镇劳动力的权益,牺牲了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者的权益,这也与其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相背离。
  
  3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反思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过二年多的司法实践,其效果并不明显,企业采取了各种方式来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如工龄归零、劳动合同中断、裁员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所遇到的这些阻碍,表明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本身的价值目标来看,其追求劳资双方平等,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然而从这种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工用成本,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企业的自主用工权,无法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而就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而言,效率决定着公平,因为没有效率的公平是难以持久的,经济生活中尤其如此。无固定期限合同虽然可以起来稳定劳动关系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的期限还应适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能为公平牺牲市场的效率,否则便会重回计划经济的老路。[2]更何况,这种公平也只体现在部分主体中的公平,即对主要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公平。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于社会保障责任在国家与企业承担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理应由国家以国家财政来实现。而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下,这一职能被部分的推给了企业。劳动者一旦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没有法定合同解除情形下,合同始终有效,劳动者无失业之忧,失业保障也由企业变相承担。另外企业裁员过程中要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员、家里有老弱病残的员工,劳动合同法的福利性太高。有学者甚至认为我国的不定期合同演变成一种福利性合同。[3]
  
  4 结论
  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环境下,试图通过单一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来改变劳资双方的不对等地位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很难实现的,加之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要解决劳资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和实现劳动者权利保护,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建立的同时要寻求其他路径的制度补充。
  
  参考文献
  [1]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6).
  [2] 姜颖,劳动合同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2006.7.
  [3] 董保华,劳动合同法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2005.12.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网络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女神”“小姐姐”等女性称谓语的语义语用具体分析,探究了网络青年女性称谓语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这些网络女性称谓语的语用特点,
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已近半年时间,到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远离了那令人怀念的学生时代,看着学校网站的BBS里师弟师妹们激扬的文字,我的心随之不羁起来,直到屏幕上弹出“连接已断开,是否重新连接”的对话框,我才如大梦初醒,面对“该页无法显示”的浏览器,泪流满面。  大四愚人节那天我签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合同,接下来的日子近乎苍白。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演绎成了上网搜索、复制和粘贴的反复。为了使自己不至于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科护理中风险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内眼科收治的82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经调查发现,82例患者中,29例(35.37%)视力下降风险因素,24例(29.26%)心理风险因素,13例(15.85%)暗室风险因素,9例(10.98%)感染风险因素,7例(8.54%)伤口裂开风险因素。结
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英国饭店业继承传统、法国饭店业优于创新的主要差别,同时还有饭店发展动力和文化积淀的不同,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社会历史发展路径和技术革命影响两
凡是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常代表着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为广大员工所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习得其他语言,相比于母语习得来说,这个过程纷繁复杂,其效果优也劣不一.而汉语的语音、语法及语义等都极具特色,所以在众多的外国人
期刊
两年前,中国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吸引在海外的,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企业家回国。这一人才发展策略许诺了归国者免费的住房,税收减免以及高达15.8万美元的
目的论与传统功能对等理论不同,其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而是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出发点,根据翻译目的,采取最适合的翻译方法.本文以目的论为依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在各领域中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工作中获得显著的成绩。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当前,在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已经受到普及。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经济管理;应用  现如今,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体系中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IT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领域中
摘要:中国绘画的“设色”是构成中国绘画的基础条件,中国绘画的“设色”是中国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特有的表现技法,我国古代画论中对中国绘画的“设色”问题的探讨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对于这些探讨,我们都可以用中国传统五行学说理论来加以诠释,并以其来理解一幅中国绘画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五行学说;中国绘画;设色;五行色  中国绘画的“设色”归属于中国绘画艺术的“技术”层面,我国庄子的绘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