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去“掏”宝

来源 :放学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岛海域,一艘名为“黑石号”的阿拉伯商船被发现。打捞出水的 6 万多件中国唐朝宝物中,竟 有5万多件长沙窑瓷器。这些瓷器,在海底沉睡千年,如今惊艳于世,也证实了长沙铜官窑,当年是“中国外销第一窑”。
  2021 年 3 月底,铜官窑博物馆讲解员杨雷老师领着长沙市各小学的“小小探险家”们,重游了千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一次海上“陶”宝之旅,跟着“黑石号”沉船一起见证了唐代东西方人民友好往来的那段历史,以及唐代铜官窑的辉煌……
  长沙窑洞青釉褐斑褐红彩云气纹碗
  “小朋友们画画时爱画的云朵,也会被古代工匠们画在碗里。”杨雷老师指着展柜中一件青釉褐斑褐红彩云气纹碗为大家介绍。这只碗内绘云气纹,纹饰呈现出褐红色,外表看似朴实无华,其实是一件稀有之物。所谓红彩,即以含铜物质为着色剂,经还原烧成的红色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纯度有关,而且对窑内温度变化以及窑外天气影响也十分敏感,配方和烧制条件的微小变化均可能导致色调差异,因此产量极低。 “大家再仔细看看,碗口的 4 块褐斑是什么形状呢?”正当同学们啧啧称奇时,杨雷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三角形!”“那么大家想一想,4个三角形拼起来是什么形状呢?”“是正方形!”同学们异口同声。
  原来,这4块褐斑组合成一个正方形,正是体现了当时天圆地方的观念。长沙窑青釉褐斑褐红彩云气纹碗杨雷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黑石号”的沉没位置。
  长沙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
  模印贴花是长沙铜官窑当时的世界首创工艺,杨雷老师告诉大家,模印贴花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小朋友们玩橡皮泥的过程十分相似。首先用一个模具印出一个带有花纹的薄片,然后趁半湿未干之际粘贴在壶上,并在粘贴处加饰褐色块状釉装饰,然后再入窑烧制,贴花的出现为原本朴素的器型增添了生气。对于这个执壶壶身上的贴花纹饰,同学们都非常好奇,它很像我们平时常见的葡萄,仔细观察又与葡萄有些不一样。正当“探险家”们疑惑不解时,杨雷老师为大家揭晓了答案——这是椰枣。椰枣又名波斯枣、番枣、伊拉克枣,主要生长在中东地区。椰枣纹饰充满异域风情,也证实了这件执壶为当时典型的外销型产品。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阿拉伯文碗
  这件碗内的纹饰十分奇特,难道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杨雷老师告诉大家,这些奇怪的纹饰其实是阿拉伯文。
  在扬州,曾出土过一件写有意为“真主最伟大”的长沙窑阿拉伯文背水壶,从笔法的流畅度与精确度,可以推测为阿拉伯人直接书写。而同学们看到的这只阿拉伯文碗,属于变体的阿拉伯文,专家推断,应是长沙窑工匠为了符合阿拉伯地区人们的审美标准,刻意模仿而写。这类阿拉伯文图案是专供海外地区定向制作的,如长沙窑彩绘碗上常出现描绘有阿拉伯《古兰经》的文字和图形,有的加以卷云或小草作为辅助纹饰。
  邢窑白釉绿彩吸杯
  “古人也用吸管杯?”看到这件邢窑的白釉绿彩鼻吸杯,同学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此杯内底模印了一条鱼,杯管中空与底相通,作为吸管用来吸食杯内的浆液,而這鱼正好遮掩了杯内的孔,设计十分巧妙。为什么叫鼻吸杯呢?所谓鼻吸,就是用鼻子吸食液体。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是有史可究的。南宋文学家范大成在他的著作《桂海虞衡志》中记载了这种“鼻饮杯”:“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云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我被游客采摘入袋,就在此时,一些刺耳的议论声,让我顿时没了心情。“这家伙,怎么个头这么小,还长得这般猥琐。”“就是,我们一看就是汁水饱满的优质品,它……”同样是猕猴桃,我看了看自己,不禁疑惑起来:为什么我长成这样?是生病了吗?一向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找到了湖南省园艺研究所长沙市瓜果病毒检测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苑平老师,经过他的化验和检测,我才知道原来我中毒了。“果子好
期刊
说起课本,你第一时间想起的是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下的“早”,还是月夜里闰土的项圈和猹?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还是意境通幽的古诗?放学君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笔下令人垂涎三尺的高邮咸鸭蛋,还有《火烧云》里那令人难忘的场景。我们生活中的美食、美景、好物,在作家的描写下往往似加上了一层滤镜一般,变得愈发诱人起来,不知不觉我们就被课本“种草”了。课本中还有哪些东西让你念念不忘?你是否曾被课本“安利”,获得新的
期刊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仿佛总有着无尽的烦恼。有时,梦想看起来那么脆弱,勇气的余额早已不足;有时,巨大的打击猝不及防,令人茫然不已,无所适从。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沮丧的时刻,不妨看看电影《听见天堂》吧!它会张开温暖的臂膀,轻轻告诉你:“上帝关上了你的门,就会为你再开一扇窗,生命的可贵在于,它一定会自己找到出路。”《听见天堂》根据意大利盲人音效师米可·曼卡西的真实故事改编。小男孩米可生性好动,对任何事物
期刊
志同道合姐妹团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在湖南溆浦县城一个开明的富商家庭。她先读私塾,后读新式小学,是溆浦第一个进入新式小学读书的女孩。1907年春,12岁的向警予初小毕业,前往常德读高小。在大哥的影响下,她关心时政,喜欢阅读《民报》《新民丛报》。报上的民主主义思想,特别是解放妇女的主张,常常让她激动不已。小小年纪的她萌生了办教育的念头,决心“用一辈子为女生读书拼命!”  高小毕业后
期刊
晚风带着醉意将天空染成浅绛,夕阳吹散一小缕薄云,透过乡村的缕缕炊烟,柔柔洒落在小木屋的房顶上。余晖晃眼,勾起美好回忆。外婆家的田边有一间小木屋,据说那是外婆和妈妈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屋子很小,房顶还有几处破损,但就是这样一间平平无奇的小屋,卻让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温馨的地方。小时候,我最喜欢和表姐在小木屋里外跑来跑去,阳光、欢笑、小木屋,组成了我们最快乐的小天地。春天,燕子在天边裁剪着淡色的云,花香在
期刊
有人说,被人记住是值得写在日记本第一行的一件事。也有人说,能被人记住,是一种能力。过去的一年,你曾因为什么被别人记住,是无心插柳的善意之举,还是众人瞩目的精彩绽放,抑或是特立独行的个性魅力?写写你被人记住的故事吧。  A  姥姥是去年去世的,也许我还不习惯生离死别,只觉得一切如梦般让人难以置信。在另一个世界,她还记得我吗?她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越发鲜明,于是思念像深渊,我一直在坠落,触不到尽头。 
期刊
还记得五年级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是琦君的《桂花雨》。“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小时候,我的家门前也有一棵桂花树,我喜欢在开花时爬到树枝上,伴着花香看日落。归鸟衔一抹酱橘色,在天边慢慢晕开,余晖洒满庭院,泛起一片金光。琦君的童年是摇桂花、做糕饼,而受到课文启发的我拉着母亲,做起了另一道与桂花有关的美食——桂花汤圆。花开得正盛时,我们便把花摇落、去梗
期刊
人物档案馆身份: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字号:字而农,号姜斋、一瓢道人别称:王船山  著作:《宋论》《读通鉴论》《张子正蒙注》康熙十四年(1675年)秋,衡阳曲兰镇石船山乡来了一个怪人,他在“山间有一巨石,形似一覆船”的石船山前筑草庐3间,因处湘江之西,取名为“湘西草堂”,从此与家人定居于此。人们发现,那清瘦的身影不管阴晴昼夜,必定打伞或戴斗笠,脚上则
期刊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今天有我最爱的围棋课。我们围棋班有四大高手,我也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常胜将军。每当我梦想着要成为班里最厉害的围棋高手时,心里就美滋滋的。我一到围棋室,上课铃就响了,我赶紧坐到座位上,准备上课。我的围棋老师是曾老师,他个子不高不矮,头发乌黑发亮,特别是他那两颗兔子般的门牙,令人印象深刻。当然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围棋水平。曾老师拿起围棋书开始给我们上课,他首先讲解几道难题,然后让我
期刊
“纸上得来终觉浅”,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得在路上,因此我选择跟着课本去旅行,在充满油墨清香的诗意里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只要是去过那里的人,无不被其美妙景色所迷住。我对那里的象鼻山尤其记忆深刻,它与漓江相互依恋,有着一番别样的神韵。听那里的山民说,象鼻山有一个神话传说:天宮有一头玉象迷恋桂林美景,于是来到这里,帮助人们搬运重物。百姓们十分喜欢它,常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