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改进与创新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初中科学教材的实验时,我们往往会遇到实验失败或者不良的现象。比如,实验现象与教材上的不一致,或者产生与实验原理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情况;也会看到因为实验过程混乱而导致实验失败。有些是因为实验装置缺失从而使实验流于形式,有的是实验装置过于繁琐,教师不愿意实验,最后是以教师讲授知识让孩子记住背熟的……如何让实验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凸显科学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使实验服务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一、改进实验试剂,呈现实验现象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通常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顺序展开实验教学,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往往关注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忽略了对实验试剂的选择,对实验试剂的浓度、实验试剂的种类没有详细考虑,结果出现与教材实验现象“相反”或“不如人意”的现象。
  实验1 光合作用需要光——碘液检验淀粉
  事件回放 一些年轻教师,在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的天竺葵,用水浴法并经酒精脱色,充分漂洗后,向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5%、10%的碘液,发现叶片变为棕黑色,并没有教材上所说的显示蓝色。教师说,这是由于淀粉太少所致。
  实验分析 主要是这些年轻教师经验不足,选择的试剂浓度太大,而不是淀粉太少,结果显示的是碘液的颜色。若是淀粉过多,我们用碘液甚至固体碘放在馒头上,结果明显变蓝色,所以不是淀粉过多的原因。
  实验改进 采用2009年温州市科学中考卷的实验探究题第31题的做法,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结果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其颜色变为了预期的蓝色。
  优点 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材料节省,效果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浙教版《科学》教材在本实验中给出“碘液的浓度为0.04%以及滴入1~2滴的碘液”的说明。
  反思 作为科学教师,在做一个复杂的实验,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我们自己都要预先进行实验。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择,比如从干燥程度、浓度、氧化程度、含杂质的比例、酸碱性等角度去思考。
  二、改进实验操作,凸显实验过程
  在实验设计中,应尽可能选择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实验,实验装置简单易学,实验条件易于控制,便于初中生操作,实验时间也较为合理,利于课堂教学,涉及的仪器设备易于取用等。但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对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没有深入考虑,只是按照教材上提供的设计,没有深入研究,结果往往失败,继而自圆其说,还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实验2 熔化与凝固实验改进
  事件回放 在晶体熔化的实验中,教学实践中主要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用海波做熔化实验,但是实验过程中“海波熔化温度不变”没有显示出来,而且耗时也较多,甚至失败也很多;二是一些教师采取“冰熔化代替海波熔化”实验,观察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比较缓慢,且过程明显。同时,学生用温度计可以测出冰熔化时的温度,固液共存的状态也很明显,而且不用加热,简单明了,画出的曲线图有一段明显的“水平线”即熔化过程。可惜的是水凝固做不成。
  实验分析 第一类教师失败的原因是海波量过少,导致熔化过程一闪而过不明显。同时,这些教师实验前准备不够,采用冷水加热,导致时间过长。第二类选择冰块熔化,过程明显,但是水凝固就做不成了,因为我们上课一般在夏季,课堂上很难实现,即使在冬季,在短时间里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实验改进 放入更多的海波,约为大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计时间隔稍短一些,教材上采用的是30秒,建议每10秒至20秒,比如15秒读数一次,并记录海波熔化的情况,以及固液变化情况。熔化之后,教师一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波熔化的特点,一边让海波慢慢冷却,节省时间。
  优点 改进后,这两个方法都能提高实验成功率,实验过程很简单,现象很明显。
  反思 改进实验是因为原实验熔化过程太快了,熔化过程不明显,几秒钟就过了,整个实验的过程需要15分钟以上,尤其是对平时实验不够重视的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海波熔化采用水浴法加热,作为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技能,教材在本节中选择海波作为晶体熔化的试剂自有其道理,因为在八年级《科学》的光合作用实验中,仍然用到水浴法加热,而且光合作用实验更加复杂,要求更高。 因此,本节的水浴法加热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建议选择海波熔化。当然,在海波熔化的基础上,增加冰的熔化、萘的熔化等实验,为拓展学生思维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科学设计实验,引发认知冲突
  科学性是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它不是变魔术,也不是演员表演,必须实事求是,遵循自然规律,不弄虚作假。科学实验设计也是如此,必须遵循科学本质,能准确地验证科学原理,并能得出科学结论,同时,实验设计也要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干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一个实验设计违背了科学规律,不符合实验要求,其就没有创新的价值。
  实验3 空气对流实验的设计
  事件回放 浙教版教材八上第2章第一节《大气层》中关于空气对流,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流动吗?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烧杯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呢?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根据上面两个活动,你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吗?如果能,请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实验中出现了两种现象:当线香燃烧处靠近烧杯壁时,学生能够看到线香的青烟沿着烧杯内壁做循环对流;当线香处于中心的时候,线香的青烟对流路径比较乱。可惜教师没有把这两个现象提出来进行分析。
  实验分析 教师没有事先考虑实验的操作顺序,应该先做靠近杯壁,形成单向环流现象,便于学生分析,再做中心的,出现双环流现象,再引导学生分析就比较好理解。所以,实验的操作顺序也是影响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即便是这样做了,仍然难以理解对流的原理。


  实验改进 如图2所示,用铁丝把线香提升到烧杯壁中部位置,点燃线香,观察到线香的青烟徐徐向上。此时,点燃酒精灯,将会观察到青烟徐徐向下。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青烟本来是向上的,酒精灯点燃后看到青烟向下?学生思考后发现,这是由于加热部分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右侧的空气温度变化不大密度相对大一些而下沉。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对流。


  或者把装置改为如图3所示,点燃线香,看到线香的青烟徐徐上升,此时,点燃酒精灯,将会看到青烟徐徐向下并向U形管右测上升,直到青烟离开右侧管口。
  改进后的实验现象使学生非常兴奋,也很容易找到产生对流的原因。
  优点 本实验突破了教材中原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解开了学生由于前概念(生活中青烟就是上升的)所带来的困惑。因此,本实验能准确地验证科学原理,即空气对流引起青烟流动变化,促使学生得出科学结论。建议教材对此实验作一些修改。
  反思 线香燃烧放出青烟,徐徐上升,这是什么原因?是青烟密度较小上升,还是空气受热密度变小上升而促使青烟上升?学生对此产生的困惑:是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烟总是上升的,遇到烧杯底部受阻自然改道向下,可能是青烟自身原因。如果这样理解,学生就没有真正搞清楚对流的原因。
  四、加强原理分析,突出科学本质
  科学原理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概念建构的时候,学生对于严谨的科学概念往往理解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解决学生的前概念,建立新的科学概念,而实验是科学概念建构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需要教师充分挖掘科学原理的内涵,通过实验展示出来。但是,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不做这些实验,而是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要求学生把结论、现象等记住,学生看起来是懂的,实际上还没有深入理解概念,结果还是影响了教学效果。
  实验4 浮力方向的实验
  事件回放 关于浮力方向的教学,大多数教师一直是采用二力平衡的原理,与重力方向相反。经常不做实验,而是通过受力分析图,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分析 “浮力”相对于“力”来说,是一个下位概念,浮力概念要从属于力的概念。我们可以采取力的三要素来引导学生组织浮力概念的学习,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浮力的概念。
  实验改进 能否利用实验把浮力的方向直观地展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重力方向的实验,利用重锤线把重力的方向演示出来。受此启发,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塑料球,系上一根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使烧杯不断倾斜,会发现细线一直是竖直向上的,如图4。
  优点 浮力方向能够显性地表示出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反思 充分挖掘概念中的基本要素来设计实验,突破难点。
  五、开放实验思路,启迪学生思维
  实验6 地球形状模拟实验
  事件回放 既然有“天涯海角”,我们在地面上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如图5,把铅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分析 试想,“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难道这就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现象说明地球是“不平的”,是“弧形的”,是“波形的”,也可能是“球形的”……基于此,教材上的实验设计显得比较单一,不免让学生感觉到地球要么是球形的,要么是方形的,二元选择显然欠妥。
  实验改进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材料,比如平直的木板、篮球、橄榄球、波形体、长方体等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体验“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现象。学生可以排除“是方的”还是“波形的”等形状。
  优点 这样设计的实验比较开放,学生在选择不同的物体来进行实验的时候,是在不断地建构自己的概念——地球不是方的,也不是波形的,可能是圆弧形的、球形的。
  建议教材在设计该实验时,对实验的物体作开放处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假设或猜想一般都要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地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如果实验设计不严谨,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实验现象与要验证的科学原理相反,导致实验失败,就降低了教学效果,也就失去了实验设计的价值。因此,科学实验必须保证实验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科学。
其他文献
一、背景说明  2013年11月,我应邀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散文教学高端研讨会(与会者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教育专家),并上了一堂研究课。教什么?怎么教?心里特别纠结。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主办单位是高校,二是各地语文教育理念不同。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高校相关理论有很大距离;作为一线老师,又不太了解香港、台湾的语文教育状态,要找到聚焦点,得到共同认可,很有困难。既然是研究课,我想就将我正
期刊
松原市是地处吉林省西部的一个新兴地级市,教育教学水平相对偏下,教学设备还有待完善,但这个地区在实验教学方面却有着很好的成绩。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后总结出,这些成绩是自制教具共同体集体智慧的力量。为了使这种共同体的做法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推广,对这种非官方组建的共同体能有借鉴作用,我们现总结成文,介绍给大家。  一、共同体的基本情况  共同体的主要组织者有2人,他们分别是松原市装备办的主任和松原市教育学院
期刊
本文“人格”之“格”,乃“规范”义,其近义词有品格、操守、素质、基准等;人,国人、中国人。故“人格”即是“中国人(必备)的品格(操守)”意。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人格教育缺失严重,以至于道德失守,邪恶冲溃了道德底线,凶案频发,惨不忍睹。2013年9月13日,高三学生雷某上课玩手机,班主任孙老师没收了手机,并要求雷某叫来家长,将手机直接交给家长。第二天午前,班主任孙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雷某进入办公室
期刊
中学化学教学经常通过实验来检验某种物质的存在,比如“淀粉遇碘显蓝色”是很灵敏的显色反应,既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又可以证明碘的有无。然而,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却遭遇了对教材内容的惊人“颠覆”与尴尬。在实验中,笔者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却不见“经典蓝”,而显棕黑色!学生一片哗然,笔者也感到愕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笔者带着疑问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同时以这次失败的实验
期刊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最早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雷克(Kenneth Craik)在1943年提出的。国内许多学者把心智模式解释为“心智模式,即我们看待世界的一般方式,决定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机遇和成就”。心智模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套思维、行为的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人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思考问
期刊
编者按  随着深化新课改的推进,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已然成为新高考背景下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的必由之路。本期视点,我们组到几篇关于浙江省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稿件:有对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未来思考的,有各普通高中相关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内容的剖析,也有深入探讨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路径的,以期为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解决途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
期刊
当前,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其产生和发展是符合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并且得到创新技术的支持。它是2007年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2011年底引入我国。由于在我国应用推广的时间尚短,所以我们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借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对我国翻转课堂的内部优势因素与劣势因素、外部相关的机会因素与威胁因素
期刊
近年来,关于课程改革,多有这样的论述:“随着课改的深入,改革的路线正在发生变化,即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相结合的同时,更鼓励、倡导自下而上地进行”[1];要“改革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方式,探索上下结合的推进方式,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改革积极性”[2]。言外之意,课改十余年,一直是“上层”在积极推动,“下层”是被动应付。可是作为“草根”的笔者最切身的感受是,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除
期刊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中国吹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冲锋号  国务院11月5日对外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
期刊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写内容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同时也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因此,这篇文章既有着小说般精彩的情节,又有着散文般浓郁的情味。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在该文“教学建议”部分有一条是“关于朗读教学”,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将“读和讲”“穿插起来进行”。关于“读”,建议教师分阶段让学生“在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读得顺畅”,并“通过多次朗读熟悉故事”,在“牢牢记住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