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开展路径探析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势在必行,民族地区高校在开展实践过程中,遭遇课程思政与受教育者需求脱节和课程本身与思政教育意识的割裂的双重困境,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够、没有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积极性、课程思政人才资源状况不佳的原因使得课程思政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遇冷,必须从深化认识,提升能力;依托人才,培育人才;增强认同,共铸协同等路径来推动课程思政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在各地高校得到了重视与推行,然而,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落实课程思政的历程中,遭遇问题亟待解决,探索其困境需深究原因,寻找路径以期解决。
  一、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性论述
  (一)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挖掘思政教育潜力,因势导向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必然要求。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让专业知识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引领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2019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把思政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和培育“四有新人”任务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方向。在充分认识自身所处地区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培育“四有新人”,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困境
  其一是课程思政与受教育者需求脱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中思政理论的硬性灌输,易激起学生反感。其二是尚未做到课程本身与思政教育意识的融合,把专业课上成了类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使得“课程思政”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充分
  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因不了解少数民族历史、风俗、宗教、习惯等等,往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被削弱。少数民族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课程思政如未切合其特点,易触礁。同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关联度不够,教学内容容易出现拼接现象。
  2.对受教育者的主体积极性激发不到位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民族构成丰富,学生缺乏主动意识,甚至可能因其自身的民族文化背景而产生抵触心理,缺乏主体积极性。部分教师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想抓好课堂教学,但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必须囊括学生的积极参与。
  3.对课程思政人才资源建设力度不够
  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实施中,部分专业课老师缺乏理念的转换,割裂课程与思政教育意识的协同作用。与此同时,部分课程教师有心无力,缺乏双语能力,缺乏思政教育知识与方法等,囿于自身的能力限制,很难真正的开展好课程思政。
  三、开展路径探析
  (一)深化认识,提升能力
  首先,要更深入的认识教育对象,辨析其民族特色,挖掘其思政需求,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生的交互反馈。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关键在于任课教师。教师要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并把这种观念贯穿始终。课程思政开展者要坚持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突破教育瓶颈。课程思政的开展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一体的合作,只有师生双向的良好反馈与协作,突破教育瓶颈,才能达到课程思政的理想效果。
  (二)依托人才,培育人才
  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思政要培育民族地区高校原有人才,提升其能力,更要引入和留住外来人才,依托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打造民族特色的课程思政队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现,理念协同是关键,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教学理念的认同培育。挖掘教育资源,培养和引入人才,融合当地民族特色多元化开展是必经之路。此外,更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课程思政的课程形式多样化,助力协同育人。
  (三)增强认同,共铸协同
  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挖掘要从民族文化出发,增强民族文化与思政元素相关性,让学生有切实参与感与获得感,实现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的最大化。构建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充分彰显课程思政魅力。
  结语
  在全国落实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打造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需下大功夫,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教育主力阵地,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实现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等.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生命的化学,2020,40(5):1-7
  [2]靳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9-1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刘继阳.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目标、方法与途径[J].河南农业,2020,(12):39-40.
  [5]张晨琛,王丽丽.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04):77-80.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7]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8]俞启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55-163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
  [10]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基金项目:“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平凯(1992.2-),男,汉族,天津,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硕士研究生,助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500)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学定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鼓励教师创新和改革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以学定教”的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从“以学定教”的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指导。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中心,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以学定教”的理念彻底颠
期刊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己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更如一股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在教育变革大浪下,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以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语文课堂上,我们把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为孩子们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意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
期刊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促使初中语文教育职能发生转变。普及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从结果上来看,现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够,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要想打开眼前局面,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运用留白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留白艺术;运用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动初中教育的创新发展。语文作为初中时期的重要学科,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文章着重对当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更加适合当前新形势下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医科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建议  前言: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备受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的下降的趋势令人堪忧。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不断深入,虽然开展了许多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大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关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划分模式始终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重教轻学”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符合当下教育局势。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思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道路自信认同遭遇西方错误思潮和不良社会思想侵蚀、大学生个人主体认同不到位以及高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因素相互交融,致使新时代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认同培育遇到阻碍。因此,需要从加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理论价值认同、大学生个体认知以及提高高校课程育人功能等方面着力,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对道路自信的认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大学生;价值认同  习近平指出:“道路问
期刊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的重任,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发挥其时代引领作用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素养内涵以及加强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措施与实施路径,为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  高校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复合
期刊
摘 要: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把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质。精心创设不同教学情境,设置高质量的议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设计;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基本要素。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把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质。而情境设计能力是每位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情境教学寓教材理论知识于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方面的挑战,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之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经济条件相差较大,在校期间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如穿着打扮,物质消费等.而经济上的差异极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特殊关注和研究的.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把“扶贫
期刊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规模和交流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各大高校都逐渐加强了英语知识教学工作。目前很多大学生虽然对于英语语法十分精通,具备的词汇量也非常丰富,但是在跨文化交流时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在课堂教学中培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1.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重要性  在我国《国家英语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