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感动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e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饭后,冷气砭骨,我穿着羽绒服,戴着绒帽,缩着头,去天桥对面找朋友玩。
   走上天桥,只见昏黄的路灯下,两侧摆了不少地摊,有衣服、鞋袜、玩具、皮包等货物。摊主们笑盈盈地招呼着路人,轻声细语地兜售着货物。天桥上时而有行人经过,他们或是正有需求,或是被摊主们的热情话语感染,总会在摊前驻足,选上一两件物品。顾客走了,摊主们有的把冰冷的手放在嘴边,哈哈热气;有的把双手插在袖笼里,抱着胳膊直跺脚。
   这时,一位阿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瘦弱矮小,皮肤黝黑,衣着陈旧,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使她弯下腰捂着肚子,似乎缓不过气来。稍稍平定后,她又举起手中的袜子,微笑着向路人打招呼:“大妹子,需要袜子吗?价格便宜,结实柔和,穿着挺舒服的……咳咳咳……”她嘶哑的嗓音被剧烈的咳嗽打断。阿姨时不时往耳朵后面顺顺被寒风撩乱飘在眼前的发丝,继续叫卖,旁边摊主们纷纷向她投去同情和敬佩的目光。
   寒气越来越重,风紧一阵慢一阵地掠过天桥,天桥上盆景中的花草在瑟瑟颤抖。摊主们受不住了,纷纷收摊。“今天寒气咋这么重,风也尖。”“唉,真倒霉!”一片抱怨声随着摊主们匆匆的脚步渐渐散去,天桥上只剩下了这位阿姨。
   我不禁对她心生怜悯,走近地摊,掏出仅有的零钱,买了一双袜子,又与她攀谈起来:“阿姨,天这么冷,您感冒这么厉害,为啥不回去呢?还愁这一时的生意吗?”“孩子,哪能不愁,我丈夫患尿毒症,经常化疗,需要高昂的费用;儿子正在读大学,咳咳咳……我白天在超市上班,晚上出来卖点小货。这样已经几年了,这种天气已经习惯了,小病小灾能撑住。咳咳咳……能多赚一块钱,孩子爸就多一份活的希望。只要坚持治疗,我相信他一定能撑过去。”她絮絮地说着,语气里透着坚定。
   一股暖流涌遍我全身,我为这种浓浓的亲情感动着,为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的执着和毅力感动着。在这寒冷的冬季,她用坚强的心灵鼓励了我。想起自己平时遇到困难就抱怨、却步,我真惭愧。
   告别了阿姨,我想,以后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一定要鼓起勇气,走好自己人生的路。
  (湖北钟祥市长寿镇一中八·5班)
  升格点评
  升格文在初作的基础上补充了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正面,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凸显其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人物的语言,表现其对亲人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感动。从三个方面进行侧面描写:一是从“我”的穿戴、颤抖的花草、摊主们纷纷收摊的举动等方面极力渲染天氣的寒冷,以突出阿姨执着和坚忍的精神;二是写摊主们对阿姨的同情和敬佩,突出了她的精神感染力;三是写“我”对阿姨处境的怜悯,她忘我劳动的精神令“我”感动并受到鼓励,以及与她相比生发的惭愧心理,都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作文结尾写“我”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感动”的力量,作文的价值得以彰显。
其他文献
面对着一大堆的残破的小汽车、奥特曼、拨浪鼓、卡通片……我笑笑,然后歪着脑袋问我做教师的妈妈:“妈妈,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玩过的吗?”“我的傻儿子,你都忘了呢。”妈妈笑着说。  怎么可能忘了呢?记得我七岁六一儿童节那天,放学回来,我脖子上多了一条鲜红的红领巾,骄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是少年啦!”“少年?”妈妈一脸诧异,同时脸上显出兴奋的色彩。“中国少年先锋队员呀!”我大声叫道。  从那以后,妈妈开
期刊
最近我的牙很疼,医生说我的最后一颗牙还没换下来,可那颗牙实在是太“顽固”,医生让我过几天再拔。这可苦了我,牙龈部传来的一阵疼痛,让我想起了我的门牙是怎样“下岗”的。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很喜欢吃甜食,每次吃完糖,心里总是甜甜的,便养成了“非甜不欢”的习惯。不知不觉中,“蛀虫军团”已经在我口中“定居”下来了。  “哎哟——”我一手捂着嘴,一边惨叫着,脸也因为疼痛而变了形,“好疼啊!”我摸着疼得要命却
期刊
【技法简析】  很多写人物的文章都离不开记事,记事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详细地捕捉到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从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提供依据。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作者才容易让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印记在读者心中,读者才能够从中给人物的个性下一个定义,所谓的“千人千面”就源于此。  在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记录了关于母亲的许多往事,使一位有着鲜明性格特征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跃然纸上。  一、引用
期刊
在我心中,有一朵特别的花,它既不像康乃馨那样娇小可爱,也不像牡丹那样国色天香,更不如玫瑰那样艳丽妖娆,可它却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着。   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的心情很烦躁。月考没有考好,数学本是我的强项,却只考了85分,我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我打着伞,在回家的小路上徘徊着。   突然,一朵不起眼的小花进入我的视线。在雨水的浇灌下,它是那么的清新可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
期刊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欣赏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花灯,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灯 节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盏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
期刊
这天是少年的生日。   客厅里,少年一言不发,盯着桌子上热了一遍又一遍的饭菜,眉头紧皱着。零点的钟声已经响起,门依旧紧闭,少年的眸子暗了下来,眼底闪过一丝失望。他站起身,将饭菜倒进垃圾桶,走进卧室。   少年与母亲已经很久没说过话了。自从那天母亲一时生气将他独自一人丢在路边,一切就已不可挽回。之后的日子里,母子俩就像两个毫无交集的陌生人。   钥匙与门锁摩擦几秒后,门开了。一个疲惫的妇人踉跄地走了
期刊
打开窗户,斜斜的细雨迎面扑来,让人顿觉清凉和惬意。顺着这如丝、如绢、如雾、如烟的夏雨,思绪飘飞,我不禁想起了那个温暖的故事……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夏天,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马路像一条闪着银光的绸带,十分光滑。我打着伞,急匆匆地往家走。一个老伯挑着两筐水蜜桃,与我擦肩而过。他穿着单薄的衣裳,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他一颤一颤地走着,也许是因为路太滑,也許是因为心中焦急,在拐弯处,一个不留神,老伯重
期刊
夕阳在母亲背后绽放出万丈光芒,仿若天生的光环围绕在她身旁。  ——题记   那个冬天的星期五,天冷得不寻常。我裹紧衣服,穿过人流,瞧见母亲伫立在寒风中。她有些矮,正踮起脚尖眺望着我。   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待到跟前才发现,母亲穿得有些单薄,她的鼻尖也微微泛红。我问母亲为何不多穿点儿,母亲避而不答,习惯性地接过我的包,随意地问了一句:“这周过得怎么样?”我的注意力卻全然不在这里——母亲的手刚刚
期刊
真题呈现  题目:社区的傍晚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1.细审题意,把握关键。“社区的傍晚”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傍晚”,修饰语是“社区”。题目有两方面限制:一是写社区的生活;二是写傍晚的人、物、事。   2.拓展空间,严格选材。傍晚的社区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写敬老院里尊老敬老的事,也可以写公园里大妈跳广场舞的故事;可以写社区里
期刊
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值得我永生怀念。   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就到城里务工。每天,太阳一升起,我就随着你在田间小路上摇摇晃晃地奔跑;当落日斜照,晚风轻拂时,我小小的身影与你年迈的身影相伴相随,经过村口向那个叫家的地方走去。   乡间闷热的夏夜,没有动画片,没有冰激凌,但在门口老槐树下纳凉的我们,是那么开心。调皮的我半躺在你怀里,享受着你手中蒲扇轻轻扇拂带来的丝丝凉风。星星怕热似的不知道躲哪里去了,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