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要有效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水平,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42-01
一 民办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地扩大,其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师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索并建立民办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一些教师在师德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还相当突出和严重。主要表现为:
1.责任心和事业心相对缺乏。在“教育是一种服务、产业、特殊的文化贸易”的观念误导下,民办高校市场化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使传统的师德受到极大的冲击,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缴费教育管理关系对民办高校教师师德提出了严峻挑战。一些教师错误地把对合同的忠实执行当作是评判师德的唯一标准,满足于完成合同规定的教学任务,认为只要讲好课别的与己无关;对业务工作不安心,治学态度不严谨、浮躁,只教书不育人,过分看重个人的发展,轻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发展,一心想着通过自我努力奋斗来提高学历和职称以求取得更好的工作环境,而一旦找到新工作就中途违约出走,极大地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相对缺位。民办高校大多只重视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学历职称,在引进人才方面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缺乏考核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意改造主观世界,严重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较差,思想松懈麻痹,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时喜欢议论社会的阴暗面,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把现代西方的各种学术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散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不良思潮,不能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育人和爱心意识相对淡薄。民办高校的教学建设大都建立在比较高的起点上,一方面高科技教学设备手段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途径;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失去了以往在知识传授和信息传播方面的权威地位,超大容量内容的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平等切磋交流进一步减少。尽管有便捷的校园网络,但教师却成了虚拟世界的符号代表,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疏远。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常常是超负荷,多数教师来去匆匆,仅仅是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难以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作用。
二 提高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就民办高校自身内部而言,主要在于师德建设目标不明确,师德建设制度不完备、不健全,师德评价考核机制不成熟、不完善,对教师师德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为此,必须深化高校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1.健全职业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将有责任心、学术水平高的退休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团,通过不定期的检查、听课、找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各方协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2.精心制定“一个规范”。要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把《纲要》的普遍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爱岗”20字要求,制定高校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必须突出高校特点,突出教师教书育人。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从精神、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在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政工干部奖”等评奖指标体系中,充实加大师德指标的比重,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发挥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完善考评机制。对教师道德素质做出正确的评估是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须制定完善教师思想道德评估指标体系:(1)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政治态度、教学思想和态度、师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评议、自我评议、综合评价。(2)把师德评估作为师资调配、教学评估、评选先进、确定重点教师、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的一个硬指标,适当加大其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3)教师的职务评聘、工资晋升、进修深造、工作调动、留学进修、年终考核等要与思想道德表现挂钩。(4)对不思进取、学术态度不端正和学术观点不正确、学术功底不扎实、教学态度不认真的青年教师进行批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美英,朱玲.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社科纵横,2007,(12)
[2] 吴甘霖.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6)
[3] 吴国燕.纵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J].东南大学学报,2006,(S1)
[4] 杜学元,周兰英.新世纪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刍议 [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 方晓春.建设适应民办高校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6] 黄少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点的研究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6)
[7] 李高云.建立评价机制 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J].贵阳学院学报,2007,(2)
作者简介: 鄢常勇(1975-),男,江西高安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42-01
一 民办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地扩大,其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师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索并建立民办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一些教师在师德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还相当突出和严重。主要表现为:
1.责任心和事业心相对缺乏。在“教育是一种服务、产业、特殊的文化贸易”的观念误导下,民办高校市场化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使传统的师德受到极大的冲击,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缴费教育管理关系对民办高校教师师德提出了严峻挑战。一些教师错误地把对合同的忠实执行当作是评判师德的唯一标准,满足于完成合同规定的教学任务,认为只要讲好课别的与己无关;对业务工作不安心,治学态度不严谨、浮躁,只教书不育人,过分看重个人的发展,轻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发展,一心想着通过自我努力奋斗来提高学历和职称以求取得更好的工作环境,而一旦找到新工作就中途违约出走,极大地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相对缺位。民办高校大多只重视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学历职称,在引进人才方面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缺乏考核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意改造主观世界,严重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较差,思想松懈麻痹,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时喜欢议论社会的阴暗面,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把现代西方的各种学术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散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不良思潮,不能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育人和爱心意识相对淡薄。民办高校的教学建设大都建立在比较高的起点上,一方面高科技教学设备手段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途径;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失去了以往在知识传授和信息传播方面的权威地位,超大容量内容的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平等切磋交流进一步减少。尽管有便捷的校园网络,但教师却成了虚拟世界的符号代表,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疏远。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常常是超负荷,多数教师来去匆匆,仅仅是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难以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作用。
二 提高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就民办高校自身内部而言,主要在于师德建设目标不明确,师德建设制度不完备、不健全,师德评价考核机制不成熟、不完善,对教师师德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为此,必须深化高校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1.健全职业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将有责任心、学术水平高的退休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团,通过不定期的检查、听课、找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各方协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2.精心制定“一个规范”。要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把《纲要》的普遍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爱岗”20字要求,制定高校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必须突出高校特点,突出教师教书育人。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从精神、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在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政工干部奖”等评奖指标体系中,充实加大师德指标的比重,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发挥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完善考评机制。对教师道德素质做出正确的评估是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须制定完善教师思想道德评估指标体系:(1)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政治态度、教学思想和态度、师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评议、自我评议、综合评价。(2)把师德评估作为师资调配、教学评估、评选先进、确定重点教师、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的一个硬指标,适当加大其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3)教师的职务评聘、工资晋升、进修深造、工作调动、留学进修、年终考核等要与思想道德表现挂钩。(4)对不思进取、学术态度不端正和学术观点不正确、学术功底不扎实、教学态度不认真的青年教师进行批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美英,朱玲.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社科纵横,2007,(12)
[2] 吴甘霖.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6)
[3] 吴国燕.纵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J].东南大学学报,2006,(S1)
[4] 杜学元,周兰英.新世纪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刍议 [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 方晓春.建设适应民办高校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6] 黄少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点的研究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6)
[7] 李高云.建立评价机制 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J].贵阳学院学报,2007,(2)
作者简介: 鄢常勇(1975-),男,江西高安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