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居住权之完善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居住權入典是《民法典》的一重大进步,房屋不管在任何社会时期都是关乎社会的重要问题,作为一项基本社会权利的居住权,事关国计民生,与国家的安定有着重要意义,民法典关乎居住权的规定仅6条,分别就居住权的定义、设立形式、居住权无偿设立为主以及登记生效、居住权的权利内容、消灭原因等进行规定,但是民法典中关于居住权的规定,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居住权规范存在的不足提出我的建议。
  关键词:《民法典》;居住权;司法补正
  一、居住权入典的必要性
  居住权一词最初起源于罗马法,是指相关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房屋具有的居住利益,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因严格的市民法体制下的那些没有市民资格的以及没有继承权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的生活问题。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居住权概念的是在2001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7条第3款,在2002年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对居住权设立了专章进行规定,在其后的几次《物权法(草案)》(审议稿)中居住权都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反对者的声音也很强大,学者如陈信勇、蓝邓骏和房绍坤等反对设立该项制度,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反对者为梁慧星教授,认为不应当在物权法中规范此权利。[1]但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居住权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首先,在我国住房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对保障性住房关注不够,房屋在出售或或者出租给相关人员以后,缺乏相应的推出机制,在出现原被保障人经济能力转好而出现新的需要保护的中低收入家庭时,政府无法收回房屋,只能通过新建保障用房或者新出现的需要住房的人群的住房利益得不到保障。而通过居住权制度,将居住权的内容具体化,由国家享有保障性住房的所有权,权利人只享有一定的居住利益,在达到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由国家收回居住的房屋,一方面能保护相关群体的居住利益,一方面又能避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弊端,实现利益的平衡,实现住有所居。其次,在司法实践中,老人、离婚无房一方及子女等弱势群体房屋居住纠纷不断,即使我国现行法律以及解释都对相关群体的居住问题做出了类似居住权的规定,但都规定的笼统且没有明确规定居住权制度,如离婚无房一方对一方房屋在法院判决享有暂住权时,此时的暂住权的定性如何,是债权还是物权在司法中都存在争议。同时老夫少妻以及老年人再婚的想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一直困扰老年人婚姻的当一方老人去世后财产如何安排,所谓的半路夫妻对老人财产是否应当分的财产,如果不愿将财产予以另一半继承但是又不愿意让其没有住的地方而颠沛流离的话该如何处理?还有就是现实中合资建房、父母拿出终生积蓄为子女在城市买房、老人将房屋出卖但是保留居住权至其死后情况下,相关权利人居住利益的保护问题,都急需我们在《物权法》中确定居住权制度,明确居住权的物权属性,在出现第三人干涉时可以向其主张物权性救济如排除妨碍等,赋予其较附条件买卖更加长远稳定的保护。
  二、民法典中居住权制度立法不足及司法补正
  在意识到居住权的重大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我国在民法典物权编中规定了居住权,于居住权的规定仅规定了6条,分别就居住权的定义、设立形式、居住权无偿设立为主以及登记生效、居住权的权利内容、消灭原因等进行规定,但是民法典中关于居住权的规定,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居住权规范存在的不足提出我的建议。
  (一)只规定了意定居住权。只规定了居住权依据意思自治的合同或者遗嘱产生,对于具有社会保障意义的一方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直接享有居住权利的法定居住权没有提及,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居住权的适用范围,对于现实中的因离婚、丧偶、父母对子女出资建房等情况下在一方处于弱势中时居住权益的保护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我们可以在规定意定居住权的基础上规定一定类型的法定居住权,保护相关弱势群体的利益。
  法律来源于生活,只有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又需要法院作出公正判决的,就需要通过立法予以规定。通过查阅整理案例,可发现,在现实中出现的法院通过裁判处理的居住权纠纷大多围绕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权设定我国的法定居住权类别,为法官在裁判居住权利益时有法可依:
  (1)抚养赡养型。子女和父母之间互负抚养和扶养义务。可以规定为:父母可以在子女享有所有权的房屋上居住至子女成年,在父母生活困难时对子女的房屋也当然的享有居住权,子女在未成年以及生活困难或没有行为能力时对父母的房屋也当然的享有居住权。
  同时对于丧偶的儿媳或者女婿,对被继承人尽了赡养义务而自身没有居所的,应当享有居住权。居住权的期限可以规定为在另行结婚或者有居所时停止。
  (2)婚姻帮助型。这一类型包括离婚与丧偶两种情形。在离婚时,当一方不享有房屋所有权且经济困难时,妇女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婚后与丈夫没有独立的住宅,与丈夫父母还有其未成年的兄弟姐妹一同居住,经过婚姻纠纷,妇女是搬出房屋还是可以继续居住便成为了问题,即使我国的法律规定:“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但是何为生活困难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且享有的居住权是属于何种权益也规范不明,鉴于此,我认为离婚时没有住所的即可以认为困难,因此,我们可以规定:“在离婚时,住房有困难的一方,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居住的房屋享有法定居住权。居住权的期限自困难事由消除之日或者另行结婚事项出现时终止。”
  在丧偶的情况下,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和父母子女都属于第一继承人,实行财产均分,实现了形式上的公平,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家庭稳定,但是不利于对配偶权利的保护。在我国实际中,配偶一方死亡后,对于住房与生活用品一般不予分割,由配偶继续居住,但是法律却没有明确规定,一旦出现其他继承人坚持分割的情况下,配偶的正常生活必然会被打破,同时,在“家”的归属感强烈存在的背景与家庭财产积累单一,并且以房屋为主的现实条件下,让生存配偶搬离所住房屋是对其身心的摧残,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因此,可以规定:在配偶去世时,生存的配偶对于其一直居住的房屋享有法定居住权直到其死亡为止。   (3)共同建房的居住权。首先是父母对子女出资建房。在生活中,父母将毕生储蓄对子女出资建房,由子女获得所有权的房屋,对此,即使父母在他处仍有房产,但是只要有证据证明是父母出资便对其享有居住权;其次是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多方共同建设房屋,这一类现象多出现在农村,即一方对于房屋的建设并没有出资,但是在关系终止的时候并不能因为没有出资而否认其对房屋的居住权,考虑是否享有居住权益,不能仅仅依据是否出资,还要看在房屋建设时对房屋的付出,比如体力劳动等,对于房屋的建设有功劳的,都应当享有对房屋的居住权。
  对于法定居住权,自裁判生效时设立,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意定居住权他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以外的其他人以及法人,而对于法定居住权的主体则必须是与房屋所有人具有亲属关系或者亲密关系的自然人。
  (二)权利内容规范的不足。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条:“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其条文看,有两层意思,一是居住权绝对的不能转让与继承。二是居住权原则上不得出租,但是双方当事人可以另有约定。首先,法律直接规定、且不允许转让、继承是否会对当事人的自由造成不必要的干涉?法学界一致认为居住权是为了保护特定弱势群体的利益,其不具有可转让性,也不可继承。但是在当今居住权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投资性等意定居住权日益增多,因此,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规定:“法定居住权不得继承与转让,但是意定居住权可以依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决定。”以发挥法定居住权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方面的作用。其次,对于居住权原则上不得出租,我认为此规定是合理的,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出租也只能是房屋的一部分,不能是全部。[2]即收益权是有限的,居住权本身是一种救济性他物权,保障特定的居住权是根本,收益不是法律保护的目的所在。即在处于不得已的情况下,或者在所有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房屋的部分出租获得收益,也有利于减轻居住权人的生活困难,实现物权利益价值的最大化。
  结语
  居住权不仅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物权编设立居住权,有利于物权的开放性发展,完善居住权的相关规定,扩宽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有利于房屋利用多样化的发展,实现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更有利于社会的平稳发展。然而,我国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居住权设立的设立方式、登记效力、权利内容以及消灭原因这些问题都有待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司法解释、司法裁判进行不断地矫正和补正,本文仅就设立方式与权利内容方面提出一点建議。
  参考文献
  [1]房绍坤.《居住权立法不具有可行性》中州学刊,2005年7月20日
  [2]王利明.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533.
  作者简介:
  蒋思雅,1996年12月,女,汉族,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学生,在读研究生,单位:湘潭大学,研究方向:民商法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输电线路工程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工程管理方法和理念的更新,才能保证输电线路工程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造价控制作为输电线路工程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工程资金运转的合理性。而目前,输电线路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还受到了人员、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控制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悖。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全过程  引言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全过程
期刊
摘 要:南一区丙东块自2012年以来开始集中出现萨O组套损,成片套损使原油生产和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区块调整的难度,通过对南一区套损原因的初步分析认为,由于区块间、油层间、同一油层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及注采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异常高压层,从而造成套损。认为只有经过注水与产液结构的同步有机调整,使区块间、层系间及井组间的油层压力合理分布,才是防止套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注采不
期刊
摘 要:换位思考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个词语,与它相伴随的往往还有“将心比心”这一词。那么何为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又有什么重要性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人类作为一种群居性高等动物,想要与身边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学会换位思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和本领。  关键词:换位思考;人际关系  一、何为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到底是什么?“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换一个位置,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待问题。也
期刊
摘 要:甲醇制丙烯装置催化剂再生需要大量的氮气,而传统的甲醇制丙烯装置氮气供给量不足,催化剂再生效果一般。针对工艺缺陷,应用氮气再循环对再生单元工艺进行优化,以实现对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氮气循环利用,减少能耗的损失,提高氮气的利用率。对反应器催化剂再生系统工艺优化,在反应器后部分加设再生气循环利用管线,使反应器产生的废气通过循环管线进入反应器二次利用,可提高反应器催化剂再生中时氮气补给量。本文就来探
期刊
摘 要:企业员工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摸索,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要企业在员工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切实将员工管理做到与时俱进,方可留住人才、带动企业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在企业员工管理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心理学可以取得不错的管理效果,使管理更加人性化,易于被员工接受和认可。本文我们就针对心理学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巧妙运用进行剖析,以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医院内部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较多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不但会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也会带来一定的护理隐患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不利于病患的康复,同时这也会为科室及医院的形象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护理工作缺乏有深度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病患的快速恢复以及医院快速健康发展,临床内科护士就需要在护理工作中有效结合病患情况及自身工作,积极探索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沟
期刊
摘 要:在当代的艺术设计中,很大一部分会对传统符号进行一定的设计借鉴以及参考。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符号进行应用可以进一步地发扬传统文化,使其得到传统承;而当代艺术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符号这一元素,也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符号;当代艺术设计;浅析关系  前言  在当代的艺术设计中,很大一部分会对传统符号进行一定的设计借鉴以及参考。传统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融入可以较好地促进艺术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技术也不断的在推陈出新,以此来对产品的质量以及效益进行提升。本文就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与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进一步的进行讨论。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大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息息相关。而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代表,机械的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技术也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结合了机械科学、自动化以
期刊
摘 要: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的首篇《永远的尹雪艳》中用旗袍塑造了美丽苍白、精绝艳艳的尹雪艳,不仅符合人物的形象,还侧面隐喻了尹雪艳的性格和命运,也通过不变的旗袍展示了台北的异乡人对旧上海的浮华梦。  关键词:旗袍;尹雪艳;人物塑造  白先勇塑造的尹雪艳是一个多面立体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曾是旧上海百乐门的红舞女,后来到了台北,成了尹公馆的女主人,尹雪艳一直是上流社会风光的交际花。她不仅是世俗胭脂装
期刊
摘 要: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收入水平低、居住分散,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差距明显,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一直是养老服务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做好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事业不仅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还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湖南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老年社会的到来不仅是挑战,还是机遇,应该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出符合本地特色的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