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dav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变革时代的老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升老师素质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所在,而老师素质的提高则需要通过老师学习得以实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课程实施在课程决策层面是拟定的课程方案得到落实的过程,在师生层面是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否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27-03
  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学习方式像火一样红地进行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实施者——老师,在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者结合自己的中等职业化学中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一下自己的做法与经验。
  一、要改变“以知识的教授者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
  要想推动我校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如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兴趣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如学习《氯气的用途》第一节,在前面《氯气的性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需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氯气的用途》是怎么学的”、“学了什么”等训练。从此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得到了“自主”后的满足,学习化学的信心有些增强。对于合作、探究性的课程和复习课,可由学生走上多媒体讲台,老师回到学生中去,谦虚地聆听“小老师”讲课。从中老师即可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又感到自己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意识从心灵中建立起来。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研究式学习改变,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老师要有很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老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旨,学生的感情、意志、兴趣、性格方面不太受老师的关注。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老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在新课程中,老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老师作为推动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协助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方向,并确认和找到到达目标的最佳路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战略和发展能力;建立丰富的教育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为学生提供各种方便,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确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教育教学气氛;与学生一起共享他们的激情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要改变“以教授知识为主”为“以提高素质教育为主”
  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老师把新知识教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上。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发展,老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能力。
  三、抓概念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及时抓住机遇,把学生引向创新。如讲《摩尔》时,由于摩尔一节概念多,又比较抽象。同时,又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能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教学中,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应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如“摩尔的定义”: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在讲解这个概念时,首先明确指出,前一句是讲述“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个物理量的单位;后一句是摩尔的衡量标准。指出关键字、词是“物质的量”、“单位”、“每”、“阿佛加德罗常数”,然后再分别详细解释。尤其是要强调指出“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和中学所学的“质量”、“时间”、“电流强度”一样都是物理量。既然它作为一个物理量,必然就有单位,因此摩尔便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这又证实了摩尔的定义中前一句话。在讲衡量标准时也要联系质量、电流强度等物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1安培呢?再联系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那么,多少才为1摩尔呢?然后指出“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阿佛加德罗常数等于6.02×1023。这样,学生便会很清楚地理解掌握摩尔的定义及1摩尔物质到底有多少个微粒,就像很清晰地了解多少为1千克、1安培一样。随之而来的疑问便是阿佛加德罗常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时老师就要讲述化学史中有关阿氏常数的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告诉学生计算过程,让学生自行计算结果,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四、充分运用形象、恰当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讲摩尔的量纲时讲到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以下简称阿氏常数)个微粒,阿氏常数=6.02×1023。如:摩尔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为了说明6.02×1023是个多么大的数值可举例,假设有一个微生物,每分钟可喝进10个水分子,那么6.02×1023个水分子要喝1.15×1018年,可见6.02×1023是个多么大的数值,同时又说明分子之小。还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6.02×1023的数值之庞大。假设现有6.02×1023个稻谷,求质量是多少,若分给10亿人,每人可得稻谷的质量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五、转变师生关系观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直观形象点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如果把它拟人化些,可以归纳成都专制的、单向的与服从的关系。这也有它的好处,这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方便,特别适合我们大班教学。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有问题不敢提,有意见不敢说,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即使老师说错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六、转变教学任务观
  对教学任务观的认识大略经历了三个层次:
  1.教学生内容。它以书本文字表现出来,把教学任务理解为教书,老师只为完成任务而上课,从不为学生发展服务。
  2.教学生学会。这个层次比前一种理解要深一些,老师不仅满足于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
  3.教学生会学。这一层面的教学过程要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显然对学生终生发展很重要。
  中国小学教育实践,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关注方法策略指导的(我想小语“能力训练”的创立82年,可能是基于这个背景创立的),经历了十几年,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作了很多的探索。但掌握了很多的方法,就能进行高层次的学习吗?这里有一个对方法选择运用的问题。于是90年代,和学习方法指导相关联,提出学习策略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技能加以不断选择和调控,不仅包括方法技巧调控,还包括学习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上的调控。
  七、要改变“以验证性地实验为主”为“以研究性实验为主”
  1.采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化学,让师生参加与实验探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注重实验,启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老师要事先准备好实验学案,在实验学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注意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的能力的要求渗透其中。实验课堂上,教师要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猜想、去探究、去实验,自己只起到巡回指导和监督效果。
  2.扩展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续的尝试,提高学生研究才能。
  3.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才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的科学,明确目的指导好学生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主要环节。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生实验。规划教育教材中的各种实验是学生验证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本人认为有条件的职业学校最好把演示实验全部改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化学实验技能主要有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技能、实验操作的技能,学校首先要做好实验活动指南。
  八、要改变“以统一教学模式为主”为“以个性化教学为主”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不能压抑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以免在教育教学中产生问题和矛盾,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集团备课是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得分为标准,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教学任务不符合学生实际,且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现在,在教学中充分尊重、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阶段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关注去了解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了解、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气质、智力、特长、爱好,当然也包括由于特殊环境、经验造成的不良习惯和品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促进认知、涵养德性、珍爱生命、发展个性。可以说,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独特个性而设计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施在个性化为背景下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一体化的主线,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而真正形成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相互联系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Outlier detection is a very useful technique in many applications, where data is generally uncertain and could be described using probability. While having been
期刊
期刊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至高点。发展电子信息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怎雷村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距三都县城42公里,与都江古城垣隔河相望,聚居着水族和苗族,建村已有300多年,是一个原生态民族文
期刊
期刊
古交精神与矿区建设──纪念古交精神诞生十周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局)苏燧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全省累计已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1/3.1994年,山西煤炭产量达3.26亿t,占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