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初中历史更应该坚持这一核心问题,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相关材料,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肩负这一历史责任。
【关键词】爱国主义 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中印边境帐篷对峙事件等问题让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井喷,爱国主义成为最响亮的时代热词。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应该肩负时代重任,而历史课就是具体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在2011年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规定: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历史课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在历史教学中放彩提出如下看法。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
在学校开设的众多学科中,历史学科在爱国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规定: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课标要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二、利用丰富的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学素材是丰富多样的。有文字也有图片,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古迹素材也有现实素材。正是这些生动的教学素材,大大激发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细看初中历史教材,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学生能学习到关于中国的文明成就。有长城、大运河、四大发明、故宫等历史文物图片,观看这些图片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体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能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中国近代史中,可以观看近代列强侵略的历史纪录片、影视资料、历史照片,既展现了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与中国人的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国防意识;在中国现代史中,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现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以及当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中国的航天成就图、三峡大坝图、“863”计划成就展等,这些都能让学生热血沸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内心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三、关注的时事,让时事融入历史课堂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将时事融入教学中更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当前,因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而引发的“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藏独问题、东伊运问题等,无疑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题材。在历史教材中,比较清晰的介绍了在古代中国的政府是怎样管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日本在近代史怎样侵略中国的,怎样霸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二战中的国际文献又是如何规定日本怎样归还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南海、西藏、新疆等问题在教科书中都有清晰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钓鱼岛、西藏、新疆以及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通过对时事的介绍,将时事与历史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落后必将挨打的耻辱,强国才有地位、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爱国情感。
四、多形式、多手段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更能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朗读。通过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文天祥的《过伶仃洋》,诸葛亮的《出师表》等,不但可以增强学习的乐趣,而且更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写作。学生在课后写爱国主义题材的小论文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历史、感悟历史,珍惜时光,热爱美好生活,让爱国主义永驻心田。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有多媒体电子教学,比如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屈辱历史,可以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北洋水师》、《南京大屠杀》等影视资料,给学生一个更加饱满的、贴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课堂上观看由中国感恩教育专家、著名演讲家一横老师在2009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公开发表的爱国演讲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使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而此时加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则会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升华。
五、地方史教学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补充
历史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要求要加强地方史教学,地方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的生动的素材,是对学生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家乡情结是每一位同学都具有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是中学生的共识。地方史中所涉及的史实、人物、事件,往往就在同学们的身边,有些是同学们在上课以前听家长、长辈经常提到的,在地方媒体上有时也有接触。因此,对地方史学生不会觉得陌生,相反,会觉得十分亲切,讲授历史时联系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无形中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地方史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思想教育的内容。为此,进行地方历史教学,高质量的地方史教材是课本的有效益补充,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家乡的现状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展望现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当前十分必要的工作。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伟大而又严峻的工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2]《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蔡书华
【关键词】爱国主义 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中印边境帐篷对峙事件等问题让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井喷,爱国主义成为最响亮的时代热词。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应该肩负时代重任,而历史课就是具体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在2011年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规定: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历史课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在历史教学中放彩提出如下看法。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
在学校开设的众多学科中,历史学科在爱国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规定: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课标要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二、利用丰富的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学素材是丰富多样的。有文字也有图片,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古迹素材也有现实素材。正是这些生动的教学素材,大大激发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细看初中历史教材,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学生能学习到关于中国的文明成就。有长城、大运河、四大发明、故宫等历史文物图片,观看这些图片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体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能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中国近代史中,可以观看近代列强侵略的历史纪录片、影视资料、历史照片,既展现了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与中国人的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国防意识;在中国现代史中,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现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以及当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中国的航天成就图、三峡大坝图、“863”计划成就展等,这些都能让学生热血沸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内心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三、关注的时事,让时事融入历史课堂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将时事融入教学中更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当前,因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而引发的“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藏独问题、东伊运问题等,无疑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题材。在历史教材中,比较清晰的介绍了在古代中国的政府是怎样管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日本在近代史怎样侵略中国的,怎样霸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二战中的国际文献又是如何规定日本怎样归还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南海、西藏、新疆等问题在教科书中都有清晰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钓鱼岛、西藏、新疆以及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通过对时事的介绍,将时事与历史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落后必将挨打的耻辱,强国才有地位、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爱国情感。
四、多形式、多手段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更能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朗读。通过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文天祥的《过伶仃洋》,诸葛亮的《出师表》等,不但可以增强学习的乐趣,而且更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写作。学生在课后写爱国主义题材的小论文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历史、感悟历史,珍惜时光,热爱美好生活,让爱国主义永驻心田。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有多媒体电子教学,比如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屈辱历史,可以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北洋水师》、《南京大屠杀》等影视资料,给学生一个更加饱满的、贴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课堂上观看由中国感恩教育专家、著名演讲家一横老师在2009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公开发表的爱国演讲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使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而此时加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则会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升华。
五、地方史教学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补充
历史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要求要加强地方史教学,地方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的生动的素材,是对学生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家乡情结是每一位同学都具有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是中学生的共识。地方史中所涉及的史实、人物、事件,往往就在同学们的身边,有些是同学们在上课以前听家长、长辈经常提到的,在地方媒体上有时也有接触。因此,对地方史学生不会觉得陌生,相反,会觉得十分亲切,讲授历史时联系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无形中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地方史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思想教育的内容。为此,进行地方历史教学,高质量的地方史教材是课本的有效益补充,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家乡的现状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展望现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当前十分必要的工作。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伟大而又严峻的工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2]《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蔡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