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生学习情境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乐学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关键词】创设  学习  情景  问题  活动  想象  开放  课堂  效果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教材,以顺应的心态去游览新的学习天地,然后让学生带着余味,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师在不同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就可达到优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人入胜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强烈的认识需要,产生急不可待想获得有关知识或尝试一下自己能力的愿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灭火原理一节时,学生通过对书中活动探究的实施。很快就找到灭火的多种方法。这时我拿出一长一短的两只蜡烛,问同学们:“如果将两只蠟烛都点燃,然后罩上烧杯,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两只蜡烛都熄灭了,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燃、不助燃。”我接着问:“两只蜡烛同时熄灭,还是哪一只先熄灭呢?为什么呢?”有的说同时熄灭,但大多数学生说低的蜡烛先熄灭,究竟为什么呢?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下沉使低的蜡烛先熄灭,是这样吗?趁学生兴奋之时,我把蜡烛点着,并罩上一只烧杯,为什么高的蜡烛现熄灭呢?学生一个个睁大好奇、迷惑的双眼,难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吗?为什么变小呢?借机引导学生,蜡烛燃烧还放热呢,热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变小,上升聚集在烧杯的顶部,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接着我有问道,针对此现象你有什么联想?学生的思维又被调动了起来,有的说发生火灾时,室内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碳和毒气在高出,我们应匍匐前行,有的说夏天在电影院看电影一定是楼上热,还有的说我家的暖气片装在下面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潜能就像一座埋藏在地下的火山,只要给个空间,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便会喷涌而出!
  二、创设活动情境——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但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形成了人人参与,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以跃跃欲试的亢奋心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既能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完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将一个无法感受发生的反应得以清晰地呈现,不仅解决了学生知识上的疑惑,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提高。
  三、创设想象情境——升华知识
  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新旧知识和科学概念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的头脑“插上翅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例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在教学中要善于架起知识原型和创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特征的想象思维方式。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这节课时,我一改以往的边演示边讲解的传统方式,试图通过模拟实验尽可能将宏观和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囿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生成一系列属于学生的真实问题,使学生的微观想象得以宏观地呈现。当然,也正是在连续出错,连续纠错中,使学生从微观本质上深刻认识、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学生的知识、观念得以自我更新,最后主动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去。
  四、创设开放情境——发散思维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新课教学之后,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往往会使学生加重疲倦的心态。此时如果能创设开放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再接再厉地完成迁移训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当学生知道了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如何选择制取装置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桌上所给的每种仪器给与关注,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
  总之,“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乐学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近几年来,我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创造性思维训练,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去创造音乐的实验方法。奥尔夫教学法追求的是人性中自然、原本的东西,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感受,通过亲身的参与来自然的获得而不是依靠复杂的理论。奥尔夫教学法更加全面地、具体地体现着音乐素质教育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
期刊
【摘要】思维能力是基于己知的知识信息、生活的经验展开的一系列的思维联想,进而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思维视角的扩展,形成思维结论,并衍生思维的创新结果的一种基础能力,每个人都有思维能力,但人们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意识、思维的走向、思维的习惯等都是不一而同的,这也就区分了人智力的高低。初中生他们虽然己经累积了知识的基础,但社会的阅历浅薄,显然他们的思维还不够健全,思维能力还需要提高,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
期刊
摘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这样的策略:多措并举,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多角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多元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生活化写作。这些策略的使用,有效地培养了作文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全面提高了作文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多元指导;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优势在于能够彼此促进,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和综合能力,达到互生共长的效果。新课标提出让学生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对象中,其实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学习障碍,这也就是困扰小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及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研究,提出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旨在构建完善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体系,实现学困生对数学知识更好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  引言: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知识,伴随我们整个小学阶段,然而目前有一些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不良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随着改变,教学模式也是在不断创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思想和学习物理的方法,还要给学生多创设机会,要敢于探索,大胆质疑,才能更好掌握其中的规律。传统的题海型战术,凭借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观念,应当摒弃,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对于深奥的物理知识更感兴趣。  关键词:学习路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讨  1、前言  学习高中物理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为主的教学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遵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改倡导的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投入游戏、认真分析数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深入分析,进而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在自主探究中有效地總结知识和答案,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总结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身体运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喜欢运动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阳光和空气是保障幼儿健康的自然条件,所以户外运动就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提高幼儿自主性。  自主性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
期刊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內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
期刊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中国古典诗词力求语言,又往往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因此注重古诗词语言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他提出“主客观统一”说(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他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还须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结合这一教学理论,笔者认为审美是每个学生的权利,只有通过美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才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