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琛:爱是最恒久美丽的花朵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她非常平静。坐在下雨的窗前,人安静得像一滴水。宁静的女人,一般都有一个深厚的人生故事。所谓静水深流,就是这个道理。
  她一开口,我便知那种平静,是历经人生高低起伏之后的另一种从容。
  人们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但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火,在火热的生活中经历各种锤炼。现在所看到的从容,是烈火淬钢后的沉淀。
  1962年小学毕业,美琛从广州的姥姥处,回到香港父亲身边。1963年因家贫辍学参加工作,在香港工会联合会医务诊所当医务助理。16岁那年到了香港华润集团工作,女人对美有种天生的敏感,一只普通的陶瓷杯拿在手上,她能根据陶瓷的色泽、造型,摆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两顶同样的草帽,她扫一眼,便能分辨出哪顶用的是台湾草,哪顶用的是大陆草。仅辨识这编织草出产地的不同,就为公司避免了一大笔损失。没人不夸她的工作做得好,但薪水就是上不去。经理跟她说:你学历低,工作再好也没办法加薪啊。
  游戏规则无法打破时,能做的就是尽量在规则中做到最好。她四处寻求着读书的机会。
  移民加拿大的姑姑对她说,多伦多福利好,生活不错。28岁那年,她带着先生和两个女儿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她以为到了那边,生活压力缓解后可以去读书了。
  带着700美元去了多伦多,交完房租,剩下的钱只够一家人吃饭用。
  先生原先在香港一家中文报馆工作,到了多伦多只能在表兄的饭店打打下手。她在唐人街一家茶楼卖点心,盘子端在手上,各个桌子间来回推销。劳累一天回到出租屋,女儿哭着告诉她,因为交不起保护费,门牙被人打掉了。
  后来,在别人介绍下,她到多伦多机场附近的家居服务公司,做缝纫绣花女工。
  绣花中有一项“凸出绣”,工艺要求很高,平时都是由具有“签字权”的意大利人玛丽亚做,后来玛丽亚看美琛手艺不错,便让美琛帮她悄悄干活,自己只签个字。
  有一天,有名客户让司机提着沙发垫子来,说明天家里举办酒会,垫子上的绣花掉线了,请老板无论如何都要搞好。但掌握这项绣花工艺的玛丽亚休假了。边上有工友说,美琛也会的,可以让美琛来做啊。她吓得连连摇手,说不敢啊,做坏了赔不起的。老板说,你试一试嘛,你做成了,我给你加薪。
  修复比新做更难,若换在平时,新绣一朵这样的花,两个小时就够了,可这次修复一下就花了她四个小时。做完后,捧在手上,细细端详,完好如初。
  老板高兴,加薪,她由以前的一小时4元加币,涨到了一小时8元加币,一天下来工作八小时她的收入就达到64元加币,其中要扣下35%的税。
  美琛接下来的活更多了,生病了也不能休息,厂里让她躺在椅子上指导。美琛不怕付出,不怕多做活,被人需要就是有价值的。玛丽亚之所以成为有“签字权”的组长,除了技术比别人好之外,重要的是她懂英文,听得懂上级派工时说的话,看得懂派工单。美琛随身带着一本英文字典,遇到不认识的英文就查字典,学英文是为了多干活,也为了能读大学。大学一直是她的梦。在上班之余,她还在多伦多设计学院读书。
  过了两年多,美琛用做绣花女工挣来的钱,贷款买了在多伦多的第一处房子。没过多长时间,先生看上了一款跑车,价值2万多加币。这是个不小的数字,当时她买的房子有两个厅、三个客房、一个花园,总价才花了3.5万加币。但因为先生非常喜欢,美琛决定贷款买下。她很爱他。
  美琛这时已升为有“签字权”的组长了,薪水由一小时8元涨到了10元加币。即使生活已经不错了,但她还和从前一样打着三份工,因为这么多年先生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家庭经济完全靠美琛独自支撑。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和夜晚打两份工,周六周日打一份工。
  经济上稳定后,她知道男人很需要有一份体面的职业,用来实现人生价值。于是,她出资与表兄合资开了家印刷厂,这是先生熟悉的行当,她相信他会做得很好。她老惦记着先生在香港时是在报馆工作的,是个文化人,1986年,她又买下了敦煌书店给先生经营。
  到了这时,邵美琛一直辛苦奔波的人生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可是没想到,再起波折。当她在离开香港九年后首次回来探亲时,却收到了先生来信,他把多伦多的房子卖了变现,提出离婚。正在她身边的母亲为此气得生了病,第二年去世了。
  二
  美琛还是那句话,“我不哭的”,印刷厂不办了,家居服务厂也不能再上班了。最大的女儿才15岁,她得照看孩子。敦煌书店她没舍得卖掉,多伦多有很多华人,阅读华文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在多伦多华人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伟大又亲切的称呼,那是他们的根。美琛说,我们在多伦多的中国人,对祖国的感情,一点不亚于生活在国内的同胞,甚至更强烈。她以敦煌书店为阵地,宣传中国文化,1989年9月,她联系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教育局,以“宣传中国文化展览”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包括中国书法在内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
  在开书店的同时,每周六的下午和周日的上午,美琛还坐一个多小时的巴士到学校里给一个班的孩子们上中文课,而为了教书,得另外雇一个人帮着看书店。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多宣传中国的文化。为了教好孩子们的汉语,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多伦多大学修了《中国文字进展史》,从甲骨文一直念到中国民国现代文。
  华语是华人维系与祖国心连心的一条亘古血脉,美琛说海外的每个华人,都自觉承担起传播和弘扬祖国文化的重任。正因为华人的努力以及不停地向外宣传汉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们争取到了在公办学校中文合法化的地位,修一年中文可以获得一个学分,共修36个学分就可以进大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加拿大安大略省终于改变了考驾照只用英文和法文的习惯,开始有中文笔试了。当地好多华人激动得流泪了,使用自己民族的汉字,这是华人的骄傲和尊严。
  多年来,美琛始终没有放弃她的大学梦,一年多以后,她终于修完了规定的学分,获得了多伦多专业设计学校颁发的“室内家居设计展览专业设计师”文凭。   1997年,她回了香港,继续从事室内设计。1999年,花了两年时间,她策划和筹备了全香港第一个冰雕展览。她还参与指导了昆明在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
  人生至此,应该是到了最美的时节。但没想到,2002年3月初,她回多伦多探亲时,顺道做体检,主诊医生明确告诉她,请放心,你体内没有癌细胞。3月下旬回到香港,她突然摸到胸上有个小包。去看医生时把月初检查情况又说了一遍,诊断的结果不容乐观。
  去医院看报告检测单,医生死活不肯告诉她结果,说你得有人陪着我才能告诉你。她跟医生争论,说我是病人,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病情。
  那个50岁的男医生,只得告诉她实情:乳腺癌第二期的中段。
  她愣住了。医生看着她慢慢转过去的身影,喊住她,说美琛我带你去见义工,她会帮助你。
  她机械地点点头,跟在医生后面走。义工大多是癌症康复病患者,会用自己的坚强故事帮助患者做些心理辅导。
  跟着医生快走到义工那间房时,医生握着门把手准备推门的瞬间突然停了,回过头来盯着她的眼睛说:美琛你不要不哭,你不要硬撑着,你要哭出来。
  这么多年,她很少哭,她以为自己不会哭,或者是没有时间哭,也有可能是在梦里眼泪都流干了。但这会儿,看着医生温和关切的眼睛,平时在匆忙的生活中忽略了太多的温情,此时全回来了。人在脆弱无助时,多么需要周围人的温暖和帮助。她看着医生那双眼睛,滚滚热泪一下子奔出眼眶,哭着说:你要让我尽快醒来,我如果能醒来,能站起来,我一定到医院当义工!
  三
  5月的复活节后那天,美琛独自坐车到医院与女儿会合,做了手术。第三天她出院回到了家。父亲以及姐妹几天后才知道她生了病。
  出院那天,她回到一个人独居的家,洗洗手,想做碗汤。下意识地右手提刀,钻心的疼痛让菜刀差点掉到地上。她哭了,以前那个聪明能干坚强从不服输的人不再出现了,一场病让自己连做碗汤都困难。
  哭过就哭过,困难不会因为哭过就减少一分。她开始努力让自己适应患病的生活,后来找到了切菜的窍门,不要像往常举起来切,稍稍抬起刀柄即可。
  “一个人生病倒下,全家人都倒下;一个人站起来,全家人都站起来”。她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她努力让自己过得像正常人一样,不把负面情绪用来影响女儿和亲人们的生活。
  她每天坚持自己做饭,打扫房间,从不要人帮助。每隔三个星期打一针化疗,一针约两个小时,来回都独自去。出门前她打电话跟女儿:我去医院了。回来后,再打个电话给女儿:我到家了。
  打到第二针时,头发掉了,她给自己扎了一条真丝头巾,很时尚。
  一开始她不想让朋友知道自己生了病。后来发现不对,要勇敢告诉别人:我有病。说出来了就没心理负担了,朋友也觉得她好勇敢。
  打完第一针化疗,不知情的父亲约她第二天喝茶。她照样像没事人一样陪他喝茶,有说有笑。直到有一天,老父亲看到电视上出现了张曼玉参加抗癌基金会活动的照片,张曼玉是香港癌症基金会的宣传大使,父亲在张曼玉边上看到了她,立即打电话问她:你那次生的什么病?是不是癌症?她轻松地笑着说:别担心,已经三年了。
  乐观和规律的生活是乳腺癌病人康复的重要关键。
  通常,好多患乳腺癌的女性切除乳房后,不戴义乳。美琛总劝她们要戴,一方面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平衡腰杆,避免肩盘斜下来。
  美琛患病后,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做早饭,牛奶煮麦片,两个弥猴桃,两片面包。出去打两小时的太极拳。回来后喝一杯咖啡,补充两个鸡蛋白。下午,她基本上就是散散步,参加一些社区管理工作,她所在的小区有十幢楼,每幢楼有一个互助委员会,她是其中一幢楼的委员会主席。
  她还在香港东区的尤德夫人那打索医院做义工,每周五的上午做心理辅导,每周一接热线电话。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美琛发现,生命的最后一程,许多人没学会告别,从而留下无尽的遗憾。
  有一天,一个七十多岁的女患者,濒临生命终点,但怎么也不肯瞑目离开,艰难地喘着气。亲人在边上看着很难受。心电图跳得起伏非常大,那种生命临终时的挣扎看得所有的人都疼痛难受。
  美琛以一个女人和母亲的敏感突然想到什么,她对妇人的两个儿子悄悄说了一些话。
  两个儿子依照她的话,分别上去轻轻拥抱住他们气息微弱的母亲,说:妈妈,你生养我们这么多年,你辛苦了,我从没有跟你说句我爱你,也从没对你说声谢谢,现在我要对你说,妈妈我爱你,你放心地去吧,儿子永远都是爱你的,谢谢你妈妈。
  令人惊奇的是,妇人的眼角流出了泪水,心电图显示线缓慢平息下来,慢慢成为一条直线。
  四
  世上的一切,都有离开的那一天,但心中所蕴藏着的爱,却是任何人夺不走的,爱可以发酵,可以传递给人更多的力量和智慧,但东方人的情感特征,却使得他们羞于表达爱,甚至根本不会表达爱。
  美琛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自己很少哭。以前她认为是没有时间哭,是眼泪流尽了不会哭。到这时,她才找到真正的原因:再大的苦,都敌不过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最大的好处是感恩”。
  当你心怀感恩时,你只会感谢生活给予你的点点滴滴,你会变得更宽容,更勇敢地去承担责任,也更有力量去关怀别人。而生活给予你的那些重击,在你心怀感恩时它们全化作了你前行的正能量。到此时,又怎么还有泪要流呢。
  于是,美琛投身到另一个新的行业,在香港的医院管理局进修学院获得了宁养服务大使 (临终服务)资格证。班上四十五个人毕业,但到现在只有五个人在坚持做。美琛是其中之一。
  美琛说,这一行许多人只做了一次就做不下去了,心理上吃不消,常常是正关怀着,那边人就没气了。后来美琛在多伦多攻读和实习临终关怀的专业课程,也考上了专业资格证,当时培训班上有十五个人,后来只有八个人从事这行。
  去年,美琛的父亲100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前,美琛从多伦多赶回香港,看到父亲的样子,知道是快不行了,赶紧对姐姐说,把爸爸的保险箱打开,快问问爸爸银行账务的事。姐姐坚决不肯,老人还没走呢,怎么可以这样,太不孝了。美琛说:你要相信我,我是学过临终关怀的,这是很专业的做法,涉及到一些法律上的事务,人去世了,医院一开死亡证明,银行账户就自动冻结,如果在这之前把这些手续都办妥了,会省了很多的麻烦。
  后来,姐姐接受了她的建议,果然省了许多繁琐的手续。
  学会人生最后的告别,非常考验人性。香港有许多老人,年轻时因各种原因离婚,临终时想看儿女一面,但儿女往往不肯原谅他们年轻时犯下的错。医院里那个老人就眼睁睁地凄凉地无望地盼着。每遇到这种情况,美琛总是不厌其烦,来回跑上几趟,劝说子女来看望最后一眼。
  看着医院里这种种人生百态,美琛作为香港政府委任的公民教育委员会和将军澳(南)分区的委员,她希望为香港老人和残障人士争取到更多的福利保障。
  现在的美琛,每天都有很多事做,忙得忘记了自己是个乳腺癌病人,作为癌症基金会香港乳癌联席委员,她愿意为更多的病患者送上力所能及的关怀。
  这世上,难免有不受伤的人,只是有些人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大爱,在灵魂和人性的高地上,开出了美而恒久的花朵,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的馨香令人生焕发出别样的风采。美琛,就是这样的人。
  人生的成长,也是爱的成长。从爱自己,爱家人,到爱他人和社会,随着爱之路的成熟、丰盈,人生也就越来越从容。美琛的人生,一路洒满了爱,沉静如水,美艳如花。
其他文献
布鲁斯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生活秘书,2012年3月的一天,他奉命来到英国白金汉宫附近一家很有名的鞋店,替奥巴马买一双皮鞋。店主约翰·罗布热情接待了他。  根据白宫的保密要求,布鲁斯不能告诉罗布自己的真实身份,更不能说是来为奥巴马挑鞋的。  “欢迎光临罗布鞋店,请问您喜欢什么款式的皮鞋?”罗布问。“哦,是这样的,其实我是替一位朋友买鞋的,请将这里最好的皮鞋拿给我看看。他穿43码。”布鲁斯回答道。  “
期刊
你做过的所有事都不会白白浪费,它们都是来成就一个独特的你。  这个中年男人,失业,大学肄业,曾做过厨师、销售员、外交官和农夫;对市场一无所知,从未写过一篇文案;38岁时还尚未正式涉足广告业,只有5000美元原始资金……哪个广告公司会启用这样一位人物?  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个一度黯淡的男人就是奥格威,享誉全球的广告集团“奥美”创始人,从38岁开始创造了自己的广告帝国神话。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当
期刊
她被誉为中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称赞她为“中国具备鲜有的推理叙述能力的人”,是网络上最富有人气的作家之一。  丈夫鼓励点燃创作热情  2005年4月的一天,马雨默在例行体检时,查出患有尿毒症。听到这消息,她险些晕倒。  时年33岁的马雨默是《上海星期三》报社新闻周刊的实习记者,丈夫杨军是上海豫园商场(城隍庙)的团委书记。杨军听到这消息,仿佛天塌了一般。医生说:“除非进行肾移植,
期刊
史上最有爱父亲,每一句话都带着暖。  2012年11月,“家长100教育论坛”的“华师一板块”上,张贴了《华师一,你再与我无关了》的帖子,引发了无数网友关注。该帖写道:“我每天给孩子一条短信……三年下来,你来我往的短信近10万字……享受了三年荣耀,也经历了三年煎熬。”  发帖人黑皮蔓真名郑天民,在湖北云梦县教育局工作。2009年7月,他的儿子郑爽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该中学是全国著名重点
期刊
恐惧鞭策我不断地求改进。——李安  “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一个17岁少年和一头450磅的孟加拉虎同在一条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这不是科幻或者神话,这是一个从未被大银幕表现过的纪实题材,也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此前,不管是讲述父子关系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同性恋题材的《断背山》,古装武打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潮公益时代  如果你对公益活动比较留意,就会注意到近两年,公益圈里出现的两个热词。  一个热词是“草根公益”。公益事业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公益成了普通人也能随时随地参与的事业。  另一个热词是“创新公益”。公益事业正从传统的捐赠帮扶,变为内容多样、形式活泼,拓展了人们的包容性、想象力——  “50公里挺长,如果我走下来,你就捐点鸡蛋吧!”名
期刊
2012年12月13日,江苏省如皋市妇联主席王桂兰来到如皋市中医院,向该市隆田汽轮机叶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爱梅和她的干女儿——身患绝症、年仅20岁的翟春红分别颁发“大爱妈妈”、“最坚强女孩”荣誉证书。  乡村孤儿有了“妈”  “他们拥有着花一般的年龄,却因家庭变故失去父母,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伸出你我的双手,帮助一个孤儿,成就他们的人生。”2002年春,27岁的黄爱梅被如皋市妇联举办的“
期刊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女儿也会如此骄傲地说到我,她的母亲。  在网上看到新闻,说又到期末考试,很多家长开始为自己的家长会焦虑了。  一方面,他们是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而焦虑,担心老师会在家长会上点名。老师的批评对于家长的杀伤力绝对不可小觑,本来是期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现实却如此差强人意,让老爸老妈的脸往哪里搁。  另一种焦虑,来自于对自己的担心:和别人家长比我没有那么成功那么优秀。网络上的官二代、富二代虽
期刊
Q:我跟女朋友恋爱两年,感情挺好,两家人催促我们结婚。她也想结,可开出的条件让我无法接受。我家经济条件不怎么样,我哥还在上学,急需用钱,当初我们订婚的钱都是家人借来的。我跟她说我家没钱,她不愿意,说没有钱就不跟我结婚。  A:有人愿意跟着你有情饮水饱,有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每个女孩对婚姻的价值诉求不一样,这本无可厚非。我觉得男人不应该在这件事情上纠结和哀怨,这就好比吃东西,你有你的口味,她有她
期刊
爱一个错失的人一生一世,需要一份决绝的勇气和化解不开的浓情。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拉着行动迟缓的老太太的手,每天上午出现在北海公园。他们时而驻足,时而说笑,幸福的笑容挂在脸庞。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张宏驰,她叫王秀珠。  张宏驰是北京某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王秀珠则来自乡下,衣着土气,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大学教授要娶一个文盲?在外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并不畏惧别人疑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