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纷纷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密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项能在计算机中综合、集成、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制作新奇的具有动画效果的能满足学生多种需要的教学课件,从而极大地从各个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语文课上所学的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和充分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项视听结合、形声统一的技术,可以达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具体、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配上清楚、明白、悦耳的听觉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知识、学习知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及至活动画面信息,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1.多媒体用于现代文阅读课。《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语文打好基础。”由此可见阅读课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的优势,先让学生通过视听了解背景知识,然后进行课文阅读,配以适当的画面、音乐等,再进行知识迁移。整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起指导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例如,笔者针对余光中的《乡愁》上了一节多媒体教学课。上课按以下几个步骤设计:第一步,用图片和声音给学生介绍了台湾作家余光中的生平和他的作品《乡愁》的背景知识;第二步,用文本和声音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第三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配以几幅背景图片;第四步,理清文章的线索,用板书的形式归纳这首诗歌的内容要点;第五步,放罗大佑的碟片《乡愁四韵》,增强课堂的凝重深厚的思乡情绪,感受作者的情思;第六步,让学生用歌曲、画画、讲故事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整堂课容量大,学生练习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与用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将精彩的语言材料支离破碎地加以分解且是逐词逐句解释课文的旧教学模式对比有天壤之别。
  2.多媒体用于古文课。我们现在教学的古文课一般都是教师上课时逐句逐段地翻译课文,学生记下解释,再通过做一些练习检查掌握的程度。由于多媒体能同时体现文字、声音和视频,使得一堂课里同时体现视、听、说教学成为现实,因此把多媒体运用于古文教学,可以使晦涩、含蓄的古文更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例如在上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通常是首先介绍作者李清照的生平,这时可以在屏幕上放出李清照的人物像,形成视觉效应,使学生与作者拉近距离。在经过反复阅读、讲解,学生对这首词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后,在这节课的最后放李清照作词的《一剪梅》这张碟片,画面底下配有字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学生听着许茹云那悱恻缠绵、如泣如诉的歌曲,看到画面上女主人公那百无聊赖、哀惋的表情时,能够更加深切真实体会到作者李清照对亲人含蓄而深切的思念之情,从而产生共鸣。据课后调查,不少学生反映爱上多媒体课,认为比平常的语文课更容易接受,感受深刻,有趣好学。
  3.多媒体用于作文课。传统的作文课一般是教师选出学生写得比较好的范文,从文章的内容、语言、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评,这样的作文课过于平淡,对于部分学生效果不明显。笔者前不久听了本校青年教师余老师上的想象作文训练课,把多媒体教学运用于作文课,颇受启发。余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屏幕上的一组字母,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学生由0想到鸡蛋,由B想到耳朵等。接着,再让学生观看《老虎》《蚕织茧》《老人在哭》三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教师在屏幕上放了一首词,张志和的《渔歌子》,旁边是一个老翁岸边垂钓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力,把《渔歌子》这首词改写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课的最后老师要求学生想象自己20年后会从事什么职业,就某一天的生活片断,进行口头作文。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口头作文非常精彩。总体来说,余老师的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这与多媒体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总之,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加强了学生参与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其他文献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究竟目前中小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如何?思考什么?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视满堂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教师常常把提问作为公课开的一种装饰,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以及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樱花岛有北村和南村.rn本来,两村的生活水平差不多.自从北村发现地下有煤后,情况就不同了.北村用煤做燃料,省下了砍柴的时间,村民的日子就比南村轻松得多.后来又办了煤场,省
现行文选型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和以往的《语文》教科书相比,虽然通过精心编排单元和编写教学提示等措施,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由于文章仍然是现行教科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储存教学信息的基本单位,所以它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某些盲目的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现行语文教科书时,仍应十分重视教学控制问题。  一、实施控制的六个方面  一般来说,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控制。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维修工走后,我坐在了电脑前.电脑系统出了故障,打不开了,屏幕上一片漆黑,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外语字母.“重装系统是很麻烦的事,最省事的办法是一键恢复,不过,桌面上一些文件
你知道“破茧成蝶”的过程吧。为了获得新生,“蚕”得忍受着苦痛,咬开裹在身上的厚厚的茧,从狭小的天地爬出,才能成为广阔空间里自由的“蝶蛾”。参与课改,我们就像蚕接受了破茧成蝶的挑战,一路迎接着煎熬!  一、 放下鞭子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灌装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尽管课改的这些理念,在继续教育、大小培训会、专家报告、听课座谈会上不断涌入耳朵,但对课改的态度是:看着
母亲节这天,阳光不足很好,太阳像害羞的新嫁娘,老是往云彩里钻,但摆放在乡直小学操场上的那尊奖杯却熠熠发光.
本文立足于预设基本理论以及前人对广告用语语用预设研究成果,通过对化妆品广告的分析,鉴于化妆品作为女性消费产品的特殊性,证明了语用预设在化妆品广告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选择
期刊
今天,我们的学生为了让作文出彩,盲目追求材料新颖,盲目追求构思精巧,往往忽略了文章的真实性,大话假话充斥其中,也没有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既表现个性,又不失真实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做法:  一、 走进生活,感受真实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一旦涉及也就瞎编,这也可能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或者观察不深所致吧。  我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不能脱离
他是那么渴望得到一枚像章.学校早已停课,再不必受老师的羁绊,可以自由地干任何想干的事情了.他和几个人组建了一个“慨而慷”战斗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