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反击

来源 :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从诞生之刻起,就流淌着法兰西的血液,那份浪漫到死的情怀,就连最成功最娱乐的美国商人也无法否定。法国人发明了电影,又不断地发掘她、改造她,把她最美的一面送到世人的面前。这份美丽,就连财在气粗的好莱坞也不得不承认:电影很迷人,带着法国香水味的电影,更迷人。
  
  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时,他们未曾想到这种“会动的照片”,在一百年后会成力最美妙复杂的艺术形式,也不曾想到美国人会把这小小的发明,变成国民经济中最庞大的工业。他们更不曾预科到,就连自己的祖国都会以电影为豪,将其纳入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演化力打响世界的旗帜。
  不过法国电影与商业化的好莱坞电影,仿佛是一对冤家,从未停止过较量与争斗。电影成了这两个国家民族在价值观上的较量。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人从领袖落到寄人篱下,落魄之余又奋起反击,好莱坞在全世界蚕食电影市场的份额,可总也无法摆脱法国人的追击。电影,从诞生之刻起,就流淌着法兰西的血液,那份浪漫到死的情怀,就连最成功最娱乐的美国商人也无法否定。法国人发明了电影,又不断发掘她、改造她,把她最美的一面送到世人的面前。这份美丽,就连财大气粗的好莱坞也不得不承认:电影很迷人,带着法国香水味的电影,更迷人。

  从左岸到好莱坞
  From the left Bank to Holluwood

  


  自我的法国人其实根本不需要美国人的承认,但一切为了观众的年代,又有谁能忽略美国观众和同行的感受呢。了解美国的电影趋势,最简便的方法,还是奥斯卡。哪怕是对于外国电影,打进了奥斯卡,就如同打进了美国主流电影圈,自会有片商打开销路,有观众按图索骥,商业先行了,艺术就有了传播的渠道。
  对于渴望北美市场的法人来说,今年是个幸运年,至少奥斯卡的表面上如此。三部法国影片提名奥斯卡,最终《玫瑰人生》拿下了分量不轻的最佳女主角。这份喧闹,让人们开始好奇,法国电影是否真的要集体抢渡了好莱坞了?可惜,法国电影的幸福,却依然是有保留的。
  去年美国《时代》周刊曾“别有用心”地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法国文化已死》,喧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和笔战。这已不是美国人第一次要“唱衰”法国了,以《时代》的影响力和如此自大的口吻,法国人如果不奋起反击,捍卫“文化传统”,就真显得英雄气短了。在这场争论中,两国都不否认音乐和电影是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方也都拿出相关的例子来驳斥对方。《时代》的作者嘲笑法国的偶像巨星强尼·哈利戴,连艺名都取成了美国味,电影票房更是完败于好莱坞。法国这边出场的是法兰西院士莫里斯·特鲁昂,一本正经地搬出了特吕弗和皮亚美,把他们和普鲁斯特、莫奈放在一起,捍卫法国人的尊严。由此可见皮亚芙作为法国音乐的代表地位,以及她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心中的重量。可见,电影加上音乐,成了《玫瑰人生》反击美国的一记重拳,整整一年,从三月的柏林到三月的奥斯卡,法国人是如此在乎这项“文化任务”。
  看看近些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名单,我们有理由持有一份乐观。2001年最具有巴黎情调的《天使爱美丽》,2004年怀旧动听的《放牛班的春天》,2005年重现一战的《圣诞快乐》,2006年的准法语片《光荣岁月》,再加上今年的《我在伊朗长大》、《潜水钟与蝴蝶》和《玫瑰人生》,屈指算来,几乎法国电影年年都可以见到,似乎得到美国人越来越多的承认了。
  征战,努力……如果说法国人胜利了,那么武器就是时不时被美国人嘲笑和讥讽的“法国文化”。以《玫瑰人生》为例,歌迪亚的表演当然非常出色,但这部影片的成功,更多的来自于人物本身,以及美国人对早期法国音乐的固有认识。多年以后,很多人听了Pink Martin的法语歌Sympatique都眷恋不已,懒洋洋的法国香颂,老广播似的音质,如同一杯浓浓的法国咖啡,意犹未尽。
  



  艰难中的不可或缺
  lrrepaceable in hard rimes

  新浪潮之后,只有几部法国影片在美国广泛认可,而诸如皮埃尔·热内,马修·卡索维兹这样的法国青年导演,一去好莱坞发展,就丢掉了自身的特点,拍不出《天使爱美丽》,《怒火青春》这样的杰作。可这两部用不同角度,迥异手法展现当代法国人社会生活的影片,却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赞赏。而像吕克·贝松,弗朗索瓦·韦伯这样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法国导演,却在法国商业片里游刃有余,也只能说法国年轻观众的口味,早已就好莱坞化了。
  《帝企鹅日记》曾给我们带来惊喜,然而这种惊喜也仅仅局限于胶片上,艾米丽·西蒙美妙的原声配乐拿下了维克多奖,却无法打动奥斯卡和格莱美的评委。可能美国人觉得给法国人一个最佳纪录片奖已经很不错了,那么多演员导演还一无所获,音乐暂时轮不上。至于演员,只有今年的奥斯卡慷慨得反常,四个表演奖都给了欧洲演员,最佳女主角属于玛丽昂·歌迪亚,说不清是发给她还是发给那个当年在卡内基大厅演唱的法国女人。想想近些年,曾出现在好莱坞影片的法国演员里,杰拉尔·德帕迪约,苏菲·玛索,让·雷诺,艾曼纽·贝阿,朗贝·威尔森,夏洛特·甘斯布都常常是过客,偶尔拍部影片就回了国。真正一头扎进美国的朱莉·德尔贝只能在独立制作里沉浮,偶尔回娘家拍一部《巴黎两日》用的还是德国人的基金。由此对照,在本国也只能算二线演员的玛丽昂·歌迪亚这次能获奖,不能说没托爱迪特·皮亚芙的福。
  这二十年来,真正做过好莱坞影片女主角的,只有《达芬奇密码》里的奥黛丽·塔图,《浓情巧克力》里的朱丽叶·比诺什,再算上《勇敢的心》里的戏份相当少的苏菲·玛索。虽然数量不多,但她们在美国人眼里的确是不可或缺的美丽。

  攻陷不自今日始
  The victoru of France

  其实,在四十年前,法国人就用爱情,永恒不变的爱情,敲开过好莱坞的大门。克洛德·勒鲁那部谈然凄美的《男欢女爱》(un home et une femme),成了全世界都能读懂的爱情格言,定格在六十年代,依然能打动现在的美国人。
  同样是四十余年前,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梅兹的电影符号学,德勒兹的影像哲学,法国人用一系列深邃精辟的艺术理论,与好莱坞的同行们展开了更有启发意义的交流和探讨。法国电影理论的强势,让美国人不得不赞叹钦佩,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商品,更应该是探讨人生哲理的思想著作。
  1992年的《印度支那》,成了法国电影在奥斯卡外语片上的最后绝响。巧合的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法国电影也没能拿到过最以为傲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法国的商业电影很难走出国门,而艺术片在那段时间又面临着瓶颈。敲开美国,就等于敲开了世界的一半,这句话的适用背景直持续到今天,甚至于不仅仅是百分之五十的市场效果,更需要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努力。
  法国人征战好莱坞,道路曲折而希望屡屡在前方。好莱坞和美国再财大气粗,也不能不喷法国产的香水,不能不喝AOC的香槟,不能不在种种法国设计下折服;曾在巴黎戴高乐机场里,见到一对下巴仰得高高的美国夫妇,身边的行李箱是骄傲而簇新的整套Louis Vuitton;影片《我爱巴黎》里美国邮差老太太,攒了小半辈子积蓄,为的就是在巴黎住上几天,感受法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许,对美国人来说,法国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涤荡吧。法国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胜了。
其他文献
面对混乱无序的金融市场,贬值的美元,只升不降的失业率,飞涨的油价,加上日渐下降的消费信心指数,仍有少数品牌在积极致力于自身的扩张——Guess便是其中之一。  Guess计划在本财政年度开245家商店,其中美国预计在60家,全球范围内预计185家,加上去年开的184家商店,Guess再次跃上了潮流浪尖。Guess的CEO表示,这次品牌增长是公司运作27年来最强势的一次。截至2月,三个月的收益就攀升
期刊
有句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呢,是不是也是女人不坏男人不爱?YES!尽管很多男人会表白自已如何喜欢青春可人、冰清玉洁的玉女,但环顾我们的世界,玉女的生存空间已经逼仄,那些红了的,快红的,大多是靠玩出位,走反叛路线的。她们的举动可能引起骂声如潮,但是,他们把你的骂声当喝彩,因为她们玩的就是越堕落越红火的游戏——
期刊
和林苑一起来到新光天地,才发现原来甜美内敛的她对品牌这么了解,人尽皆知的一线品牌自不必说,那些新晋成潮流新宠的新贵品牌或风格单品也统统逃不过她的慧眼。对新光天地了如指掌的她喜欢这么描述新光——既有大家闺秀的典雅,也有小家碧玉的宜人,贯穿整个卖场的是一种独特的都市动感体验。
期刊
摄影师顾长卫,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获得过美国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以及“世纪百位杰出摄影师”等荣誉。在镜头中,他的眼睛只能在取景器中观察,他可能是第一个看到电影画面的人,他的活动都在画面中,都在电影中。这个时代,没有热爱做不成事情,对电影的热爱也是这个原因。
期刊
陈慧琳拍电影的确非常非常幸运,即使被外界评为电影花瓶,却“遇人甚淑”,总能与演技实力派明星搭档现身荧屏。虽然花瓶的称呼实在有点刺耳,不过,这位香港乐坛女神近期却心花怒放,《江山美人》票房节节高升,寄望明年能凭借此片提名金马奖的她,的确有点要摆脱“花瓶”的架势。
期刊
肤浅诚然肤浅,但是却真实,直白,把极之繁复冗杂、肮脏隐秘的人际关系简化为一件由美丽衣裳解决的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公益事业吧。    你对此无可奈何,这是一个衣冠时代。  我们会在看到一个人的第一眼,决定我们对待这个^的态度,殷勤、友好、引为同好或者冷淡、还有嘲弄。直到有新的强大到我们无法抵挡的反证出现,才会使我们改变自己的看法。否则没有人会自打耳光,否认自己的判断。  是的,一切就是这样不公平
期刊
BOBO头,我们并不陌生,虽然这一季被加入些时尚元素,但依然可以理解成是上世纪60年代的蘑菇头发型的一个50年后的新轮回。
期刊
以敢说闻名的小S:“红地毯上一定要露才好看”,一语道破众女星的心声、尤其是在这个爆郛照、走光照、激凸照、自拍照满天飞的时代,若是完全不露,除非你足够大牌,否则你不必期望第二日的报纸上出现你的照片。可是,露乳、爆乳尽管风行一时,但这件事情并不是布料少你就能赢,也不是尺寸越大、沟越深就是王道,须知道性感与低俗从来都只是一线之隔,而且这条分界线更是微妙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行钢索的技巧可谓是女明们的必修
期刊
性爱像任何其他的“二人’行为一样,都需要经营。性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到两人关系,最严重的莫过于恐惧。你是否一想到要和他OOXX就浑身发抖?那些莫可名状的恐惧来源干何处?  01性病恐惧  至今人们依然会对上世纪末出现的第一大性爱杀手——AIDS恐惧不已。的确,任何疾病都可以导致死亡,但艾滋病却可以在你最享受的时候令你慢慢衰退,却无计可施。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给出的数据表明,2007年每天大约有
期刊
男人反感女人的10种小聪明  傻人有傻福,对女人来说更是如此,聪明的女人懂得在适当的时间变傻,而傻女人却总使小聪明。不要以为男人对此毫无怨言,那只是他们懒的得计较。如果你不想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别再费心机地耍小聪明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