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素质教育及义务教育的有效落实和发展,使得小学数学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更重,为了满足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教师应该更积极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方法,能够建立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
引言
在基础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逻辑思维,打好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来看,忽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单一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低下,教学效率不高,克服这些问题的第一步是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设置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情境,将数学中抽象化、逻辑性强的知识更具体地表现出来,学生也能够更快速、直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时效性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所使用的文具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切入点,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每个人都用文具盒和铅笔,那么有谁知道这些文具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呢?”这个时候学生被自己熟悉的事物所吸引,回答十分踊跃。有的回答5.5角钱一支,有的回答6.5元钱一盒。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好,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大家对几元几角认识多一些,对于‘分’可能不太熟悉,你们有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呢?”这个时候学生都沉默了,接着教师引入教学主题:“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一下元、角、分。”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学生在上课之后,思维很快集中起来,进入到学习氛围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教学内容生活化,巧妙引导学生思考
生活原本就是一本大书,拥有非常丰富的数学教学素材,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学生学习中,在探究真理的过程中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小学阶段,数学课本中也会设置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公式及定理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看不到这些实体,加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会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将这些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容易。
比如“圆形的对称”,教师可以首先将学会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圆形碗、圆柱形铅笔(横断面)、圆形杯子等,这个时候,教师将这些物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对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3.教学实践生活化,拖延课程教学外延
对于小学生来说,给予他们充分的实践机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比如:“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让每位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家里找出4个长方形的物体并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有的测家里地板的面积,有的测家里防盗门的面积,有的测电视机屏幕的面积,有的测桌面的面积,有的测镜子的面积。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对四边形的辨认、长宽的区分、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灵活的应用,而且对家庭居住环境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又如: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一部分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另一部分学生测量三边的长度;同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裁剪出不同长度的纸条,另一部分学生组装三角形这些活动,这样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真理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中能发现我国小学阶段数学阶段的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十分显著,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以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教学活动开展会更容易,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及兴趣都会有所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2]林永荣.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1(04).
[3]李运华,陈林葵.小学数学课外学习资料质量的分析与评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4]翟继尧.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
引言
在基础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逻辑思维,打好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来看,忽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单一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低下,教学效率不高,克服这些问题的第一步是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设置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情境,将数学中抽象化、逻辑性强的知识更具体地表现出来,学生也能够更快速、直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时效性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所使用的文具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切入点,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每个人都用文具盒和铅笔,那么有谁知道这些文具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呢?”这个时候学生被自己熟悉的事物所吸引,回答十分踊跃。有的回答5.5角钱一支,有的回答6.5元钱一盒。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好,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大家对几元几角认识多一些,对于‘分’可能不太熟悉,你们有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呢?”这个时候学生都沉默了,接着教师引入教学主题:“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一下元、角、分。”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学生在上课之后,思维很快集中起来,进入到学习氛围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教学内容生活化,巧妙引导学生思考
生活原本就是一本大书,拥有非常丰富的数学教学素材,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学生学习中,在探究真理的过程中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小学阶段,数学课本中也会设置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公式及定理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看不到这些实体,加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会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将这些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容易。
比如“圆形的对称”,教师可以首先将学会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圆形碗、圆柱形铅笔(横断面)、圆形杯子等,这个时候,教师将这些物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对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3.教学实践生活化,拖延课程教学外延
对于小学生来说,给予他们充分的实践机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比如:“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让每位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家里找出4个长方形的物体并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有的测家里地板的面积,有的测家里防盗门的面积,有的测电视机屏幕的面积,有的测桌面的面积,有的测镜子的面积。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对四边形的辨认、长宽的区分、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灵活的应用,而且对家庭居住环境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又如: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一部分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另一部分学生测量三边的长度;同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裁剪出不同长度的纸条,另一部分学生组装三角形这些活动,这样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真理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中能发现我国小学阶段数学阶段的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十分显著,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以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教学活动开展会更容易,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及兴趣都会有所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2]林永荣.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1(04).
[3]李运华,陈林葵.小学数学课外学习资料质量的分析与评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4]翟继尧.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