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画面的美感,主要是取决于美术和摄影两大重要因素,但我发现大多数人舍本求末,将目光聚集在灯光和摄影方面,以至于一波又一波的追求技术和软硬设施,却无视于起关键作用的美术。
美术是决定画面好坏的根本
我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MV导演,从一开始心思就多是花在美术方面,对美术的探索多过其它门类。不管过去或将来技术如何的演变,我始终坚信美术是决定画面好坏的根本。与影片主题达成和谐的美术设定,可以令化妆、造型、灯光、摄影、后期等环节轻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还能够让全班人马更加投入创作状态中。吴承恩因为有很强的绘画功力,才可以写出极富画面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名著《西游记》,可见美术修养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章子怡在电影《夜宴》拍摄前参观宫殿美术场景时,惊叹的说:“当我看到那些美术场景就觉得这里有事发生。”电影《一代宗师》的美术指导张叔平说:“美术也在讲故事,但我们没有对白。”是的,美术给观众传递着无声的情绪讯息,在现场可以感染演职人员,放大到屏幕上感染观众。试想—下,戏剧舞台上,如果没有美术布景和造型,观众可能很难被单一的表演形式所打动,而如果美术效果好的舞台,在没有表演的时候你都能感觉到故事发生过。
要想画面感强烈,前提做好美术设计是必须的,但凡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印象大多是美术发挥的威力,例如电视剧领域有1986年的《西游记》、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等等,电影领域有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徐克导演的《青蛇》、《黄飞鸿》、《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春光乍泄》、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国外经典美术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们摄制MV,有时努力使画面达到一种美学高度,往往在前期脚本筹划阶段就脱离现实世界尽情幻想,拍摄中再根据执行条件做减法,最终在后期制作阶段又做些乘法。这种加减乘除考验一个导演和团队的综合能力,我常常跟我的副导演讲:“你不要事先就想着没可能,而是要想方设法去实现这种可能。我们搞创作,不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这是一种创作理念,我常常抱着对美术的野心追求,也督促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一个个不同的影像世界。这就像是过去人们认为人是不可能飞上天的,当有人克服了困难做到以后,所以发明了吊威亚技术;认为三维动画角色不可能比真人演得好,才会出现《指环王》里有灵魂感的咕噜、《阿凡达》的纳美人、《猩球崛起》的猩猩领袖凯撒……很多时候不是不可能,而是我们没有努力去实现。往往好看的影视作品最大卖点也是在一般人没法做到,而他却做到了的效果,例如《盗梦空间》的梦境世界、《黑客帝国》的虚拟世界……如果作者也认为不可能,美术没有做好,那么这一切影像单靠摄影和表演就不可能诞生那么完美。现实条件总会禁锢一些大胆的想法,使我们不能够直接得到,但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去达到目的。
摄制《回味》MV时,前期筹备阶段我一直想找一个古典书房,像鲁迅笔下《三味书屋》那样的场景,可是寻遍所有关系网,要么是开天价的,要么是很不理想的场地。临近拍摄前一个星期,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我们毅然采取了搭棚的做法,且要求在固定的预算成本内完成。结果出来后,虽然和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但功能和美感还是完全符合主题追求的。
要做好美术,最难的是在有限条件内迅速做出选择,例如《回味》的书屋棚景,背景布选用什么图画?前景用什么树?服饰是怎样的?选择有很多,但导演脑海里有个大概的标准就好办,首先需要设计的是大背景布,我在《清明上河图》与《兰亭序》之间难以取舍,也想过两者替换着使用,又或者用绿幕抠像,但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还是《清明上河图》能够更好的丰富镜头色彩和层次感,《兰亭序》较为单调,而绿幕方式会给灯光、摄影和后期带来更大压力。这是一种理智的取舍,兼顾全局,但又要同时考虑最终效果。在古朴色调的《清明上河图》大背景下,我选用红枫树做前景,一是可以提高古画背景的鲜度和亮度,二是在暖色温灯照射下可以更好的展现那种温馨情感,再配合黑白色的人物装束,对比强烈、主次分明,色彩之间也没有违和感。
混搭,是另一个世界
色彩不是数学,无法用参数表达配方,这只是一种主观潜意识的表达,什么色搭配什么色?比份是多少?这些完完全全是一种主观意识,比较考验一个作者的品味和智慧,在后期调色阶段也是一样的道理。并且,色彩和造型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好比儿童乐园,五彩缤纷的混搭,但好看,因为那个世界物体造型也是千奇百怪的,形与色和谐共处,自然会好看。我们努力建立的《回味》世界其实也是种冒险混搭,现代人物造型配古雅环境,甚至在做女主角造型时,还大胆的选择了西方蕾丝花纹连衣裙。这些元素混搭组合在一起,不但不突兀,反而效果更鲜明,一般人看上去也不觉奇怪。就像麻辣烫一样,烹饪方式是中式的,烫什么菜、放什么佐料都是可以的。这种混搭感觉也和时代审美观念息息相关,记得1990年有一部电视剧《封神榜》,美术采用了摩登先锋的混搭,当时多数观众难以接受,就像2010年新版《红楼梦》的京剧元素一样被社会强烈谴责。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种视觉美感可以产生强烈的记忆力,多年以后,随着时代的审美观变化,这一切都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我们做MV的美术就要比电影和电视更加奔放自由,因为MV的世界是完全独立化的世界,电影和电视专业所讳忌的方面,在MV里面却都可以成立,并形成一种强烈的印象风格。
炫丽的后期色彩一直是MV最大特点,因为MV讲究诗意化的意境,强烈的色彩感可以加强影像的诗意和记忆力,我们一般在后期调色阶段会对全片做一个综合定位,音乐和画面素材所呈现出来的既定感觉决定了后期色彩的取向,如果欢快的歌曲和明朗的素材画面,后期调色可能偏向饱和度强的色系;幽怨的歌曲和灰暗的素材画面,选择低饱和度的暗色系较多一些。色彩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2--。调色的时候全凭个人感觉,好比厨师做菜,众口难调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大多数食客口味就是最好的。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意识都不相同,如果要找到一套调色标准法则,我想这是荒唐的。要知道,天底下没有厨师可以将自己的味觉体验编成详细数据供人参考。视觉和味觉、触觉一样,都是无形的感官体验,无法言表。
Adobe After Effects与Adobe Premiere Pro联动是我最习惯的后期工作模式,虽然有些专业人士觉得强烈的后期调色处理会对画质造成大的损伤,但是这些观念在MV世界里都不会扣分,相反MV讲究的是一种近似绘画作品一样的视觉效果,细节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整体画面意境贴近普通观众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在两个软件之间以无损AVI进行交换,Premiere Pro负责框架结构部分,After Effects负责色彩与特效部分,胆大心细,分工明确。制作期间,耐心与细心显得相当很重要,因为需要一个人长时间孤独的打磨每一个小细节,且保持每个环节不混乱,有条不紊的管理好各种文件,同时还要具备“坐禅”的基本功,一般我面对一部三四分钟时长短的MV,需要足不出户的在电脑前坐上一个多星期左右,制作过程中全情投入到自己所营造的影像世界里,情绪与音画同步一体。就像一个孩子,躲在一个角落独自玩拼图,将零零散散的镜头发挥逻辑想象,组建成一部诗意短片。从粗剪到后期调色、字幕包装,一切都以唯美和诗意作为总向导,结合客观的审美意见,好比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形散神不散,这就是MV的后期工作。
创作方面,我始终认为从前期到后期,一个导演能亲自学控的方面越多越好,否则作品保持不了整体性,要么是合作伙伴亲密无间,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否则最终呈现的效果必将中庸乏味,因为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不能妥协,不能组装,不能分心,对于一部短片来说,一个人操控出来的整体感总比一群人操控的要和谐。
美术是决定画面好坏的根本
我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MV导演,从一开始心思就多是花在美术方面,对美术的探索多过其它门类。不管过去或将来技术如何的演变,我始终坚信美术是决定画面好坏的根本。与影片主题达成和谐的美术设定,可以令化妆、造型、灯光、摄影、后期等环节轻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还能够让全班人马更加投入创作状态中。吴承恩因为有很强的绘画功力,才可以写出极富画面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名著《西游记》,可见美术修养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章子怡在电影《夜宴》拍摄前参观宫殿美术场景时,惊叹的说:“当我看到那些美术场景就觉得这里有事发生。”电影《一代宗师》的美术指导张叔平说:“美术也在讲故事,但我们没有对白。”是的,美术给观众传递着无声的情绪讯息,在现场可以感染演职人员,放大到屏幕上感染观众。试想—下,戏剧舞台上,如果没有美术布景和造型,观众可能很难被单一的表演形式所打动,而如果美术效果好的舞台,在没有表演的时候你都能感觉到故事发生过。
要想画面感强烈,前提做好美术设计是必须的,但凡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印象大多是美术发挥的威力,例如电视剧领域有1986年的《西游记》、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等等,电影领域有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徐克导演的《青蛇》、《黄飞鸿》、《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春光乍泄》、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国外经典美术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们摄制MV,有时努力使画面达到一种美学高度,往往在前期脚本筹划阶段就脱离现实世界尽情幻想,拍摄中再根据执行条件做减法,最终在后期制作阶段又做些乘法。这种加减乘除考验一个导演和团队的综合能力,我常常跟我的副导演讲:“你不要事先就想着没可能,而是要想方设法去实现这种可能。我们搞创作,不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这是一种创作理念,我常常抱着对美术的野心追求,也督促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一个个不同的影像世界。这就像是过去人们认为人是不可能飞上天的,当有人克服了困难做到以后,所以发明了吊威亚技术;认为三维动画角色不可能比真人演得好,才会出现《指环王》里有灵魂感的咕噜、《阿凡达》的纳美人、《猩球崛起》的猩猩领袖凯撒……很多时候不是不可能,而是我们没有努力去实现。往往好看的影视作品最大卖点也是在一般人没法做到,而他却做到了的效果,例如《盗梦空间》的梦境世界、《黑客帝国》的虚拟世界……如果作者也认为不可能,美术没有做好,那么这一切影像单靠摄影和表演就不可能诞生那么完美。现实条件总会禁锢一些大胆的想法,使我们不能够直接得到,但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去达到目的。
摄制《回味》MV时,前期筹备阶段我一直想找一个古典书房,像鲁迅笔下《三味书屋》那样的场景,可是寻遍所有关系网,要么是开天价的,要么是很不理想的场地。临近拍摄前一个星期,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我们毅然采取了搭棚的做法,且要求在固定的预算成本内完成。结果出来后,虽然和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但功能和美感还是完全符合主题追求的。
要做好美术,最难的是在有限条件内迅速做出选择,例如《回味》的书屋棚景,背景布选用什么图画?前景用什么树?服饰是怎样的?选择有很多,但导演脑海里有个大概的标准就好办,首先需要设计的是大背景布,我在《清明上河图》与《兰亭序》之间难以取舍,也想过两者替换着使用,又或者用绿幕抠像,但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还是《清明上河图》能够更好的丰富镜头色彩和层次感,《兰亭序》较为单调,而绿幕方式会给灯光、摄影和后期带来更大压力。这是一种理智的取舍,兼顾全局,但又要同时考虑最终效果。在古朴色调的《清明上河图》大背景下,我选用红枫树做前景,一是可以提高古画背景的鲜度和亮度,二是在暖色温灯照射下可以更好的展现那种温馨情感,再配合黑白色的人物装束,对比强烈、主次分明,色彩之间也没有违和感。
混搭,是另一个世界
色彩不是数学,无法用参数表达配方,这只是一种主观潜意识的表达,什么色搭配什么色?比份是多少?这些完完全全是一种主观意识,比较考验一个作者的品味和智慧,在后期调色阶段也是一样的道理。并且,色彩和造型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好比儿童乐园,五彩缤纷的混搭,但好看,因为那个世界物体造型也是千奇百怪的,形与色和谐共处,自然会好看。我们努力建立的《回味》世界其实也是种冒险混搭,现代人物造型配古雅环境,甚至在做女主角造型时,还大胆的选择了西方蕾丝花纹连衣裙。这些元素混搭组合在一起,不但不突兀,反而效果更鲜明,一般人看上去也不觉奇怪。就像麻辣烫一样,烹饪方式是中式的,烫什么菜、放什么佐料都是可以的。这种混搭感觉也和时代审美观念息息相关,记得1990年有一部电视剧《封神榜》,美术采用了摩登先锋的混搭,当时多数观众难以接受,就像2010年新版《红楼梦》的京剧元素一样被社会强烈谴责。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种视觉美感可以产生强烈的记忆力,多年以后,随着时代的审美观变化,这一切都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我们做MV的美术就要比电影和电视更加奔放自由,因为MV的世界是完全独立化的世界,电影和电视专业所讳忌的方面,在MV里面却都可以成立,并形成一种强烈的印象风格。
炫丽的后期色彩一直是MV最大特点,因为MV讲究诗意化的意境,强烈的色彩感可以加强影像的诗意和记忆力,我们一般在后期调色阶段会对全片做一个综合定位,音乐和画面素材所呈现出来的既定感觉决定了后期色彩的取向,如果欢快的歌曲和明朗的素材画面,后期调色可能偏向饱和度强的色系;幽怨的歌曲和灰暗的素材画面,选择低饱和度的暗色系较多一些。色彩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2--。调色的时候全凭个人感觉,好比厨师做菜,众口难调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大多数食客口味就是最好的。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意识都不相同,如果要找到一套调色标准法则,我想这是荒唐的。要知道,天底下没有厨师可以将自己的味觉体验编成详细数据供人参考。视觉和味觉、触觉一样,都是无形的感官体验,无法言表。
Adobe After Effects与Adobe Premiere Pro联动是我最习惯的后期工作模式,虽然有些专业人士觉得强烈的后期调色处理会对画质造成大的损伤,但是这些观念在MV世界里都不会扣分,相反MV讲究的是一种近似绘画作品一样的视觉效果,细节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整体画面意境贴近普通观众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在两个软件之间以无损AVI进行交换,Premiere Pro负责框架结构部分,After Effects负责色彩与特效部分,胆大心细,分工明确。制作期间,耐心与细心显得相当很重要,因为需要一个人长时间孤独的打磨每一个小细节,且保持每个环节不混乱,有条不紊的管理好各种文件,同时还要具备“坐禅”的基本功,一般我面对一部三四分钟时长短的MV,需要足不出户的在电脑前坐上一个多星期左右,制作过程中全情投入到自己所营造的影像世界里,情绪与音画同步一体。就像一个孩子,躲在一个角落独自玩拼图,将零零散散的镜头发挥逻辑想象,组建成一部诗意短片。从粗剪到后期调色、字幕包装,一切都以唯美和诗意作为总向导,结合客观的审美意见,好比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形散神不散,这就是MV的后期工作。
创作方面,我始终认为从前期到后期,一个导演能亲自学控的方面越多越好,否则作品保持不了整体性,要么是合作伙伴亲密无间,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否则最终呈现的效果必将中庸乏味,因为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不能妥协,不能组装,不能分心,对于一部短片来说,一个人操控出来的整体感总比一群人操控的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