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来源 :新材料·新装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石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均有影响。文章阐述了砂石含泥量的现状与影响,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依据《江苏省绿色发展评估报告》,从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无锡市绿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采集可公开获取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无锡市2016—2019年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评估结果表明,无锡市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已达到设定目标值的85.2%,但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虚拟治理成本、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人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等指标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各地区环保投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环保投资的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河北省为研究主体,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河北省2003—2017年的环保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环保投资的综合效率为0.874,效率偏低,造成综合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较低,多数年份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当调整环保投资规模、合理配置环保投资资源、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优化环保的投资方式等对策建议。
通过开展辽宁省环渤海地区大连、营口、葫芦岛等市废水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对自行监测及其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存在责任意识不强,技术储备不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自动监测设备运维机构人手不足、管理不善;个别排污单位及监测机构疑似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情况。结合辽宁省工作实际,针对检查涉及的废水排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及建议。
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是碳排放的主力军,炼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工和火电行业贡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控制其碳排放是实现中国碳排放达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信息,统计分析辽宁省的“两高”行业企业数量和分布特征,并提出行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科学合理解析辽河盘锦段污染负荷与环境容量可有效控制辽河盘锦段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水质。在控制单元划分基础上,对各控制单元进行污染负荷核定,以辽河盘锦段曙光大桥控制单元为对象,选取COD,NH3-N,TP污染因子,采用MIKE11水质模型构建了污染物排放与河流水质响应关系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强关注曙光大桥控制单元点源和辽河盘锦段绕阳河控制单元面源;在现有经济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条件下,平水期曙光大桥断面COD,NH3-N超标,要确保河流水质达标,点源污染物排放
实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于推进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进规划持续深入实施,通过采用“红黄绿灯”方法开展实施规划中期情况评估。结果表明,全省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顺利,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完成阶段性目标,生态建设工作进展良好,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3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吹扫温度为30℃、吹扫11 min,脱附温度250℃条件下,测定水中3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果表明,3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良好,校正曲线良好(R2≥0.9970),检出限在0.05~0.16μg/L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8.4%~124.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8)在1.0%~10.0%之间。该方法具有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水中痕量3种硝基苯类化合物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沈阳市中心城区的VOCs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估算了沈阳市各VOCs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表明,沈阳市环境空气中57种VOCs组分均有检出,平均浓度为37.81 ppbv。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表明芳香烃是活性最大的类别,而烯烃的等效丙烯浓度更大。乙烯、丙烯是O3防控的优控物种,芳香烃是最重要的SOA前体物,甲苯、苯、苯乙烯是SOA防控的优控物种。若从O3,PM2.5
为了解决传统质量控制工作中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较高、材料温度传递速度过快的问题,文章对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分类进行了说明,分析了不同建筑结构中保温材料的选择及保温控制层的设计,提出了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并通过实验论证的方式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生物质复合材料是一种减碳、固碳性能突出的新材料,在“双碳”目标下,生物质复合材料在模块化建筑部品的开发与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说明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特点,并通过梳理阐明了“双碳”目标下生物质复合材料模块化建筑部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后续研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