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单是让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情感碰撞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介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更多的注重“英”,而忽略了“语”,很多时候只关注了英语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基于此,笔者在自身课堂实践中,尝试根据文体设置五种不同类别的预习单,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预习单;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缘起
课后小插曲:“老师,为什么西班牙的作息时间这么奇怪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新课结束后,不少学生围在老师身边提问,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英语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PEP教材中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有很多,但却未得到很好的重视,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运用情况却令人堪忧。
(一)现状探源:影响人文素养的多种因素
1.跨文化理解不到位
尽管现行教材涉及到了很多文化现象,但学生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解与运用,学生们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依旧难以避免使用带有汉语思维的话题,这就使得跨文化交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思辨创新能力欠佳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一大块内容,但一块也容易被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创造力想象力不够丰富。
3.综合能力素养不足
当前我们国家素质教育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英雄, 很多学校的教育仍以应试教学理念为主要发展理念, “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现象仍然存在。
(二)价值探寻:培养人文素养的动力源泉
1.先学后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了解背景知识,获取一定信息后,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2.文化渗透,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预习单的设计,了解、查阅、探究文化现象,了解中外文化, 培养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意识素养。
3.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提问,预测续写等活动,转化学习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设计:定位教材,精准设计预习单
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对于教材中具有人文性体现的部分,可进行预习单的设计,探索文化背景,发展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背景等,可设计“思查式”预习单、“思悟式”预习单、“思析式”预习单、“思探式”预习单和“思辨式”预习单。
(一)“思查式预习单”:开阔国际视野
“思查式预习单”旨在通过调查,搜索,收集信息,对文本背景进行调查。
1.巧用资源,拓宽文化底蕴
小学英语教学是以中心话题为单元来呈现新知的。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话题,特别是本族语言中没有的节日或风俗,教师可以设计“思查式预习单”,鼓励学生先进行话题的搜索,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習俗。
2.活用调查,搜罗文本语料
当前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在课上学完新句型后,进行的都是无意义的机械操练。倘若教师能在课前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调查,那么学生就能根据调查结果,用新句型发表真实的想法,从而真正地活用语言。
(二)“思悟式预习单”:助推良好品格
“思悟式预习单”通过换位思考,体验,观察进行情感、品德教育,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1.换位体验,丰富感性认识
英语学科的价值需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在教授某些话题如职业时,鼓励学生用“思悟式预习单”,感悟到每份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积极关怀的品格。
2.情知合一,促进品格养成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授母亲节话题时,让学生与妈妈进行情感交流,进而为妈妈安排母亲节活动并进行记录,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获得真、善、美的思想教育。
(三)“思析式预习单”:提升文化素养
“思析式预习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文化现象,探索文化背景,分析文化差异,提升文化意识。
1.拓充文本背景,渗透文化意识
每一种语言中蕴含无数的文化符号,例如五下教材的月份词汇,每一个词汇背后都有神话故事。通过“思析式预习单”,逐渐培养学生见词多思考其文化背景的习惯。
2.捕捉文化差异,发展文化素养
英语负载着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通过预习单,学生的学识得以丰富,理解并尊重交际文化,帮助学生得体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思探式预习单:发展创新能力
“思探式预习单”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预测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1.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乐趣
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学科融合或文化碰撞现象。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思探式预习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预测猜想,激活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用“思探式预习单”进行预测,续写或改编。预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是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拓展和创造的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力与创造力。
(五)思辨式预习单:形成开放性格
“思辨式预习单”创新作业形式,优化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1.利用“思维导图”,激发思维能力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思辨式预习单”来让学生通过对单词的理解找出有关的词汇,典故等文化背景,课上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分享他们对词汇的理解,这可以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2.善用“问题串”,调整思维方式
英语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应该做回答问题的人,而应该成为提出问题的人。通过“思辨式预习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提高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五类预习单的实践研究,学生在完成预习单的过程中,了解了一定的背景知识,探究了文化现象,且在完成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更好地提高学生了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但同时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精准设计预习单,更好地开展预习单的使用,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仍值得教师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莉.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人文关怀培养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6,(4).
[2] 张洪梅.如何优化小学英语教学课前预习[J].《英语教师》,2018,(18).
简介:俞欢(1993.2——),女,汉族,浙江杭州,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杭州市行知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预习单;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缘起
课后小插曲:“老师,为什么西班牙的作息时间这么奇怪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新课结束后,不少学生围在老师身边提问,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英语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PEP教材中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有很多,但却未得到很好的重视,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运用情况却令人堪忧。
(一)现状探源:影响人文素养的多种因素
1.跨文化理解不到位
尽管现行教材涉及到了很多文化现象,但学生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解与运用,学生们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依旧难以避免使用带有汉语思维的话题,这就使得跨文化交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思辨创新能力欠佳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一大块内容,但一块也容易被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创造力想象力不够丰富。
3.综合能力素养不足
当前我们国家素质教育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英雄, 很多学校的教育仍以应试教学理念为主要发展理念, “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现象仍然存在。
(二)价值探寻:培养人文素养的动力源泉
1.先学后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了解背景知识,获取一定信息后,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2.文化渗透,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预习单的设计,了解、查阅、探究文化现象,了解中外文化, 培养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意识素养。
3.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提问,预测续写等活动,转化学习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设计:定位教材,精准设计预习单
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对于教材中具有人文性体现的部分,可进行预习单的设计,探索文化背景,发展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背景等,可设计“思查式”预习单、“思悟式”预习单、“思析式”预习单、“思探式”预习单和“思辨式”预习单。
(一)“思查式预习单”:开阔国际视野
“思查式预习单”旨在通过调查,搜索,收集信息,对文本背景进行调查。
1.巧用资源,拓宽文化底蕴
小学英语教学是以中心话题为单元来呈现新知的。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话题,特别是本族语言中没有的节日或风俗,教师可以设计“思查式预习单”,鼓励学生先进行话题的搜索,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習俗。
2.活用调查,搜罗文本语料
当前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在课上学完新句型后,进行的都是无意义的机械操练。倘若教师能在课前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调查,那么学生就能根据调查结果,用新句型发表真实的想法,从而真正地活用语言。
(二)“思悟式预习单”:助推良好品格
“思悟式预习单”通过换位思考,体验,观察进行情感、品德教育,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1.换位体验,丰富感性认识
英语学科的价值需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在教授某些话题如职业时,鼓励学生用“思悟式预习单”,感悟到每份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积极关怀的品格。
2.情知合一,促进品格养成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授母亲节话题时,让学生与妈妈进行情感交流,进而为妈妈安排母亲节活动并进行记录,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获得真、善、美的思想教育。
(三)“思析式预习单”:提升文化素养
“思析式预习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文化现象,探索文化背景,分析文化差异,提升文化意识。
1.拓充文本背景,渗透文化意识
每一种语言中蕴含无数的文化符号,例如五下教材的月份词汇,每一个词汇背后都有神话故事。通过“思析式预习单”,逐渐培养学生见词多思考其文化背景的习惯。
2.捕捉文化差异,发展文化素养
英语负载着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通过预习单,学生的学识得以丰富,理解并尊重交际文化,帮助学生得体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思探式预习单:发展创新能力
“思探式预习单”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预测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1.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乐趣
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学科融合或文化碰撞现象。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思探式预习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预测猜想,激活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用“思探式预习单”进行预测,续写或改编。预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是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拓展和创造的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力与创造力。
(五)思辨式预习单:形成开放性格
“思辨式预习单”创新作业形式,优化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1.利用“思维导图”,激发思维能力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思辨式预习单”来让学生通过对单词的理解找出有关的词汇,典故等文化背景,课上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分享他们对词汇的理解,这可以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2.善用“问题串”,调整思维方式
英语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应该做回答问题的人,而应该成为提出问题的人。通过“思辨式预习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提高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五类预习单的实践研究,学生在完成预习单的过程中,了解了一定的背景知识,探究了文化现象,且在完成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更好地提高学生了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但同时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精准设计预习单,更好地开展预习单的使用,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仍值得教师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莉.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人文关怀培养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6,(4).
[2] 张洪梅.如何优化小学英语教学课前预习[J].《英语教师》,2018,(18).
简介:俞欢(1993.2——),女,汉族,浙江杭州,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杭州市行知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