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代价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zha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在面临再度崛起的关键时刻,然而崛起的道路也是布满荆棘。面临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下行,杠杆率又持续堆积,新一届政府仍然提出了经济崛起的诉求,改革因此难以避免。2014年将与以往不同,市场关注的焦点将是经济与改革的交织。
  改革路线怎么走?
  崛起的历程就此出发,然而改革的道路到底如何进行下去?我们认为,中国将在制度改革与去杠杆的齐头并进之下开展改革。从传统的增长理论出发,改革路径无非两大类。一类是提升生产率的改革,一类是导入更多要素的改革。前者主要在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而后者则主要在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和杠杆去化和调整。
  首先从技术路径来看,技术改革最大的路径在于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严重不足。虽然中国的科研投入额度不小,但是效率很低。而在“文革”之后的三十多年中,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度一直不足20%。
  其次来看制度改革的路径。在“文革”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制度的变革可能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个能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快与慢的问题。过去在生产关系层面的改革可能是较为顺畅的,但是进入到当前阶段,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政治制度的改革,这种层面的改革将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再次是去杠杆。产能过剩和高杠杆的背景下,关于去杠杆的改革很可能是改革的重要一环。然而这种改革方式可能也会遇到就业的压力。当然,在人口红利的拐点之后,劳动力供给的增速大幅放缓,劳动力市场开始进入到供小于求的状态,因此就业瓶颈没有那么严重,相对缓慢的去杠杆是能够避免劳动力市场过大的波动的。另一条政策路径在于通过要素投入的增加来进行改革。然而其最大的阻力在于杠杆率的高企,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杠杆只会加重高杠杆对于经济的压力。
  基于上面关于各个改革路径的分析,我们认为有两个路径是可以执行的。第一个是缓慢的去杠杆,另一个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对于第一条路径来说,紧迫性是非常强烈的。这种紧迫性来自于日本的前车之鉴,日本在80年代末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货币政策扩张阻碍了杠杆的去化,导致了日本陷入了缓慢调整的十年。第二条路径,制度的改革虽慢必为。事实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于制度改革着墨颇多。
  总的来说,未来的改革重点路径,在于结合去杠杆的改革和制度改革两个方面,形成一个多元的、稳步推进的进展格局。
  海外经验怎么参考?
  对于改革的远期效果,在市场上基本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最近关于改革能否改变经济的短期路径,却似乎存在不同的意见。改革是否会令中周期的调整变得非常平滑,以至于不需要杠杆的大规模调整呢?我们倾向于否定的答案。我们在海外案例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规律如下,在一个生产率增速回落、依靠要素投入维持经济增速的经济体,其杠杆率持续提升,这样的经济体即使面临改革,中周期的去杠杆仍然是难以避免。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当前最为重要的两个特征恰恰是生产率增速的放缓和杠杆率的高企。基于这个标准,我们筛选如下案例。
  一是里根经济学下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自二战以后,经历了20年的高增长,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维持在高位。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TFP的增速大幅放缓,债务的增速出现上行趋势,随后的40年中,债务增速的中枢出现了上移,这表明美国已经进入了债务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投资消费比对于实际利率的敏感度大幅提升。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取消了对于原油价格的限价和暴利税政策。随后,按照里根经济学的思路,进行减税措施。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能够改变经济大幅下滑的趋势。去杠杆仍然是必经之路。由于在中周期末端出现的实际利率飙升与去杠杆的叠加,从而导致了在基本面迅速恶化的同时,资金面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因此,资产价格和收益率也会发生非常大的波动。这种波动甚至于可能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从1981年里根上台开始,股票收益率就开始出现回落,直到1982年见底,而在1984年又出现了一次负收益。
  二是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与里根经济学一样,没有能够改变中周期调整的路径。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已经进入到了债务增速持续上行的阶段。而在二战之后,英国的生产率已经被其他国家赶超。这表明,要素的堆积已经成为了7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70年代末,撒切尔上台,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打压工会、消除对于市场的干预等等。然而与里根经济学的命运一样,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没有扭转英国经济去杠杆的过程。随着实际利率的调整,杠杆率波动也在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下,英国的股票市场同样出现了大幅的波动。从1979年开始,市场持续下跌,直到1980年才开始逐渐确立底部。
  改革对于经济走势的不同影响,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生产率增速往往是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而随着经济发展转向后期,生产率的增速贡献已经逐渐变小,经济增速必须依赖要素的堆积实现。因此杠杆率的形成与放大就会成为趋势。从这个角度来区分,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实际经济周期的理论能够更好地加以解释。而经济发展后期的中周期调整以及改革,则更加适宜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来解释,最终中周期的调整必须以去杠杆和经济的大幅波动加以消化。中国难逃这样的路径。
  市场怎么演绎?
  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去杠杆不会在2014年震颤经济的走势,制度红利的释放也不会在2014年。如此,2014年将维持一个方向向下的弱平衡格局。
  去杠杆是当前改革和中周期调整的头等大事,但是其过程却可能较为漫长。首先,由于国内的杠杆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政府相关的,因此其存量削减是相当困难的。这些债务都代表了国家层面的信誉。其次,从2014年的形势来看,出现违约的概率也是较低的。从影响的主要因素来看,2014年的名义利率仍然将继续上行,实际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将加重偿债压力。但是财政赤字将会削减,同时,通胀中枢的上移也有利于债务问题的解决。最后,作为重要抵押资产的土地价格,仍然有控制的空间。从近期地方政府的土地招拍挂策略来看,价格控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除了去杠杆加速之外,改革的快速推进也有可能会成为2014年经济见底的变数,然而,我们认为,改革本身的渐进性也是值得关注的,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大改革。分别是1978年底开始转向以经济工作为核心,1988年底开始的价格双轨并一轨,1996年开始的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改革。然而我们发现,每一次改革,都需要一个时间来真正起效,经过两三年之后,才能够看到TFP增速的回升。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古代变法,本身也存在着时滞较长的问题,例如商鞅变法和一条鞭法,都是经过了非常长的过程才得以实现。我们认为此次改革也不会例外。
  基于上面的结论,我们认为2014年全年的经济仍然是一个下行的过程,流动性也将继续偏紧。而在均衡格局之外,海外流动性的变化则可能成为均衡格局之外的变数。2014年的大背景是去杠杆,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的扩张,都不利于去杠杆的大背景,因此期望2014年会有经济的增量刺激是不现实的。如果当年经济增速目标定在7.0%,我们倾向于认为经济增速将会出现逐季的下滑。通胀率则可能在上半年见到顶点。此外,从流动性的角度来判断,在去杠杆的背景下,2014年的实际利率可能仍然会维持在高位,名义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在均衡格局之外,最重要的变数就是海外流动性的冲击。年末联储已经决定从2014年1月份开始进行QE的削减,而且释放了年内结束QE的信号。参考2013年6月份的流动性变化,我们认为2014年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QE继续削减,且叠加某个新兴经济体因为汇率波动而导致外债压力的骤增,则可能对资金的流动产生很大的冲击。
  从市场预期角度来看,2013年中国面临改革年,但是海外案例已经明确显示,在债务驱动型经济体中,改革伴随的中周期调整,并不会被市场忽略。对于中期经济波动的预期仍然会存在于市场投资者的预期体系之中。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对于经济长期预期将会改善,周期类和一些低估值行业的轮动规律将会回归,不会再像2013年那样,无论经济好坏,创业板都会好于周期股。
  对于2014年市场走势的判断,我们认为在中性情况下,市场偏向谨慎,在面临流动性冲击之后可能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当然我们并不能排除改革有效、快速推进的情形。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市场情绪的乐观将会成为主导因素,市场有可能会出现全年震荡上行,当然这种情况的概率偏低。
其他文献
布局转型类企业。轻工各子行业,目前多为“大市场、小公司”的格局;转型期,行业内部分化是常态;看好未来强者恒强,龙头公司的集中度提升。  我们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格局下,处于传统行业的轻工类企业,需要通过发展新业务、采取新模式、经历新变革,谋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从新业务的角度,看好上海绿新(002565.SZ)、东风股份(601515.SH)、劲嘉股份(002191.SZ)、索菲亚(0025
期刊
2013年煤炭指数下跌36%,是2006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2014年煤炭行业或仍受制于产能过剩,预计供需增速分别为4.5%和4.4%,局部地区仍受运输瓶颈制约,煤价总体平稳。  2014年铁路运力没有明显增加。其中,大秦线和朔黄线预计2013年运量4.46亿吨和2.4亿吨,2014年目标分别为4.5亿吨和3亿-3.5亿吨。综合来看,由于蒙冀铁路预计到2016年后通车,2014-2015年局部铁
期刊
我们预计,基本金属及贵金属2014年仍是调整年。基本金属需求方面,前一波牛市的需求引擎中国增速放缓,而暂时看不到新拉动因素出现;供应方面,前期积累的产能逐渐释放,以铜矿山为例,将进入历史上供应增长最快的阶段,对比供需关系给价格带来压力。流动性方面,趋势性泛滥已成过去,美国失业率持续改善,QE退出渐行渐近。  对贵金属而言,美国经济复苏、负利率逐渐改善、资产配置作用弱化、投资需求衰退,使黄金的金融属
期刊
对于2014年的基础化工行业,我们主要研究三个问题:环保约束对行业影响;国企改革对化工国企效率的潜在影响;平台型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  首先,环保约束强弱将是2014年行业的关键外生变量。  近年来,政府密集出台多项环保政策,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化工、造纸、轻工、钢铁等行业多次被“重点关照”。但是,市场对环保约束强弱分歧巨大。从微观层面来看,2013年前9个月主要化工品产量仍增长6%,仅农药产量
期刊
随着2月初保监会“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的通知正式下发,一刀切式的叫停被有条件的放开取代,保费增速大幅下滑的警报基本解除。  正式通知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变化在违规标准和惩罚措施两方面。在违规标准上,征求意见稿要求:“佣金费率不得高于附加费用率”,由于高现金价值产品的附加费用率只有0-0.5%左右;而银保趸缴分红险的佣金率一般要3%以上,万能险也一般在1%以上(部分热卖产品费用也可以做到费用
期刊
原本被赋予复苏希望的2013年,钢材价格却经历了高位下跌和持续低迷。在需求重回增长基本无望的背景下,以盈利为核心的市场规律必然会使得行业产能有所调整进而匹配在低位波动的需求,否则过剩产能将持续抑制钢价和盈利的表现。  产能调整过程是否存在投资机会  产能利用率是衡量一个行业产能是否过剩最直观的指标,理论上,产能调整应该是一个产能利用率触底逐步回升的过程。不过,在产能调整过程中,产能利用率回升是否就
期刊
手机行业分久必合,苹果凭借iOS系统、全球最优产业链及新产品的前瞻性布局,在高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在新一轮换机周期将扩大份额。  从产业链调研来看,下一代iphone搭载4.7寸屏幕、盖板及边框为蓝宝石、搭载大量传感器用作数据挖掘,NFC应用也将成为新的亮点,多方面创新性使得iphone6在智能机进入换机周期具有最大的吸引力,而iwatch、ipad产品将有助于苹果强化领先优势。  2014年苹果
期刊
伴随经济的低迷与行业模式的变革,自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服装行业就步入了艰难的困境,2013年因终端需求尚未得到恢复,品牌销售表现持续低迷。对于2014年国内服饰行业的运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上半年行业零售处于底部徘徊期,下半年需密切观察经济状况而定。  2).时尚休闲和家纺部分公司去库存基本结束,2014年可出现一定的恢复;消费升级后端的户外、中高端女装行业因渠道扩
期刊
回顾2010年以来环保板块市场表现,到目前为止累计涨幅为26.0%,超额收益达到60.3个百分点。究其原因,环保政策持续出台是不断推动板块活跃的关键因素,特别是2010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以及2013年雾霾催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于板块估值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2013年11月的《决定》中,相关表述
期刊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有所放缓。回顾2013年,在工业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从而促使2013年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建筑业作为全社会的服务行业必将受到广泛影响。我们认为,城镇化有望作为先行改革领域被国家大力推进,它将是2014年建筑业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建筑细分领域各具机会。  建筑业仍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