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珍宝探索之旅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阿拉伯文明与印度文明都掩藏在浓郁而神秘的迷雾之中。在人们眼中,东方似乎是一片奇迹之地,但没有人知道它究竟在哪里。欧洲中世纪及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东方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期待。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他们用金银珠宝换来东方的香料、钻石、宝石、丝绸等奢侈品,连所罗门坚果都成为新鲜和神奇的东西。人们对东方世界充满幻想,凤凰、大鹏神鸟的传说、钻石山谷、魔力岛、水手辛巴达、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都让人们兴奋不已。那里还流传着可怕的食尸鬼和精灵的传说,贪婪的贝都因人和四处掠夺的贼寇也令人望而生畏。
  经历流血冲突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并没有无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他们将其带回自己的家乡,对其充满了敬意。随后,欧洲各国的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阿拉伯语素,探险家则保持着一次次前往阿拉伯的高昂热情。
  早期的探险者
  十字军东征之后的数百年间,前往阿拉伯的探险家不断增进着对于阿拉伯和东方世界的了解。这种知识到达西欧、中欧地区,也跨越文化桥梁到达伊比利亚半岛和西西里岛。由于受到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的鼓励,1099年出生于直布罗陀海峡休达地区的伊德利斯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他由摩洛哥出发,先到达埃及,然后穿越了北非、小亚细亚和伊比利亚半岛。他还到访了法国、英国、中亚和君士坦丁堡等地。伊德利斯花费15年时间绘制了《罗杰之书》(或称《伊德利斯地图》),其中显示出的对阿拉伯地理的了解,远非同时期的基督徒著作可比。
  1145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朱拜尔·卡纳尼出生于安达鲁西亚(今西班牙)。他从休达出发,到达亚历山大港,并游历耶路撒冷、麦地那、麦加、大马士革、摩苏尔、阿卡里、巴格达、巴士拉等地。1185年,他经由西西里岛回到故土。在卡纳尼的著作中,他详细记述了四处游历的细节,他的阿拉伯语著作被罗兰·布罗赫斯翻译成英语,其价值远不止于大量的地名罗列和古迹描述。
  另一位著名的旅行家是谢赫·伊本·白图泰,被称为“阿拉伯的马可波罗”。1325年,这位21岁的摩洛哥学者离开自己的故乡丹吉尔,踏上了麦加朝圣之旅。穿过北非、埃及、叙利亚后,他继续前往阿拉伯,沿着库法
  麦加朝圣之路前行。随后,他先后到达波斯、也门、阿曼、索马里海岸、桑给巴尔、布哈拉、印度、锡兰、苏门答腊,以及中国。30年后,他回到故乡丹吉尔。不久,白图泰又动身前往西班牙,到达尼日尔海岸,并深入非洲内陆到达廷巴克图。在旅途中,白图泰一般没有精确的旅行计划,多是根据周边环境和心境随时决定其下一个目的地。旅经阿拉伯半岛时,伊本白图泰还曾经到达胡富夫和卡提夫地区的绿洲。伊本·白图泰送给摩洛哥苏丹的旅行游记直到1853年才由查理德·弗里玛莉和桑吉纳蒂在法国出版发行。
  或许最著名的探险家还要数哈桑·穆罕默德·法西,他的基督名莱奥·阿弗里·卡纳斯更为人熟知。他曾被热那亚海盗抓住并卖为奴隶。他的著作《非洲地理历史》描述了桑海王国的富饶壮丽和西非传奇城市廷巴克图的非凡影响。莱奥书中的描述激励了其他旅行探险家,促使他们对非洲进行了长期、系统的探险活动。
  奥斯曼土耳其旅行家爱维亚·塞勒比的十卷本游记,是奥斯曼帝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他在近东探险的经历。1683年,土耳其在维也那战争中战败,同年,塞勒比死于前往埃及的途中。多亏博格斯通发现和翻译了爱维亚的著作,我们才能了解到他在小亚细亚、希腊、克里特、巴尔干、阿塞拜疆、保加利亚、匈牙利以及哈布斯堡王国的游历情况。
  最先到达阿拉伯的欧洲人多为朝圣者、战争犯和跟随主人前往麦加等地的奴隶。约翰-威尔德和约瑟夫-皮特正是这样。当异域文化和禁城圣地的故事在欧洲流行时候,他们的游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现代以前,有关伊斯兰圣地的信息非常有限。第一位记录麦加之旅的欧洲人是路德维克·德·瓦特玛。1503年初,他在大马士革遇到一位马穆鲁克上尉,并与他一起开始了前往麦加和麦地那的艰辛旅程。他的旅行路线是经过穆札里卜、曼恩、亚喀巴与海拜尔,到达麦地那和麦加。瓦特玛对麦地那和麦加进行了描述,但并未记载过多的细节。在麦加,一个马穆鲁克人指控他是基督徒。在接受调查时,他强调自己已经皈依真主。随后他到访了吉达港,根据穆斯林传说,人类女性祖先夏娃广达百米的墓葬就安置在此地。从这里,他经也门到达亚丁湾、印度、阿曼与波斯。1510年,他的游记在罗马出版发行。因印刷術的发明,该书得以迅速传播。
  1585年前后,约翰·威尔德出生于纽伦堡。青年时期的威尔德加入帝国军队成为一名士兵。1604年,19岁的威尔德在匈牙利被土耳其军队抓捕,随后被当作战争犯送往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的城镇市场上,他被一名耶路撒冷上尉买走。几个月后围攻艾斯特根时,他的主人丧命沙场。随后,他被一名波斯财主买走,遭到不断的侮辱和欺凌。一年后,威尔德与新主人一起启程经埃及前往麦加朝圣。据说此次朝圣的信徒多达2万人,离开开罗时的随行骆驼就有10万只之多,每个人的山羊皮水袋都盛满到达下一处水井前需要的水。但当他们到达下一处水井才发现,那里已经干涸。由于刚刚走完西奈沙漠的一半路程,朝圣者开始恐慌起来。当队伍到达阿卡巴,已有2000朝圣者死于干渴,幸存者们则因为缺水而发狂。在他们前方的希贾兹荒漠平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路之上,贝都因人一直在骚扰劫掠幸存者们。行至延布巴哈尔附近,威尔德写道:“我的主人受了箭伤,但魔鬼并没有夺走他的性命——尽管我早就希望他们动手了。”威尔德经历的是百年不遇的朝圣灾难。到达麦加后,他们在那里待了20天。他对这次经历印象深刻。伤愈之后,威尔德的主人带他去了吉达港,他们一起从那里坐船前往阿比西尼亚经商。后来,他们一起经尼罗河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威尔德以基督徒身份朝圣,他的主人怒将其转卖他人。威尔德的新主人是一位和善的土耳其人,他恢复了威尔德的自由身份。1611年,威尔德回到故乡纽伦堡,两年之后他的游记得以出版发行。
  商品贸易与香料之路   从埃及到麦地那和麦加的路线,是最古老的朝圣路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前伊斯兰时期。在古代,通过这条阿拉伯香料之路,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在数百年间,商旅规模和具体的商旅路线会略有变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0年,香料之路达到繁盛阶段,香料之路上的一些中间站点逐渐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它们包括马库拉巴(麦加)、叶斯里卜(麦地那)、塔伊夫、德丹(欧拉)、拉吉玛和北部地区的纳巴泰城市皮特拉;路线南部站点有卡纳、沙布瓦、提玛、马因。纳季兰至麦加的路线被南方的阿拉伯王国控制,纳巴泰则控制了路线北部的叶斯里卜、德丹、塔布克、皮特拉和加沙。历史上的纳巴泰人是讲阿拉伯语的部族,公元前500年,他们从阿拉伯中部迁徙至巴勒斯坦并定居该地。公元前200年,他们在香料之路的东西路线(埃及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南北路线(加沙阿拉伯南部)的交叉点上建立了皮特拉城,而皮特拉城为纳巴泰王国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和举足轻重的政治影响。
  乳香是产于非洲东北部瓜达富伊角(今萨巴利亚)附近的一种树胶,阿拉伯东南沿海一线也有种植。根据老普林尼的记载,希腊直到特洛伊战争之后才开始接触到乳香,此后,其乳香消耗日益增加。罗马对于乳香的使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尼禄皇帝在其妻子波贝娅葬礼上使用的乳香,竟然相当于阿拉伯一年的总收成。
  没药是没药树上流下的树胶,从索马里海岸经阿拉伯半岛贩售至其他地区。它散发出奇异的香气,内服可以用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不良、胃粘膜炎症,外用可以用来治疗烧、烫伤及创伤。阿拉伯的乳香、没药、香脂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商品,有时他们的价值可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这样来看,东方三贤看望新出生的耶稣时,以黄金、乳香和没药为赠礼,也就不足为奇了。
  普林尼关于罗马进口乳香和没药的记载反映了罗马地区使用香料规模的扩大:每年,大约有10000只骆驼驮着香料往来于阿拉伯南部至地中海之间,以满足罗马对于香料的需求。在商队行走和中途休息时,都需要大量武装力量保障其安全。除了乳香和没药外,他们还经营颇受欧洲人推崇的含有精油和芳香酸、芳香酯的稠化松香,和源于麦加香酯树上的被称为香脂的树胶。其他商品还包括檀香木、琼脂木等。随后,印度、南亚、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胡椒、肉豆蔻、藏红花、丁香、姜等香料也加入其中。对于旅途遥远的阿拉伯对外贸易而言,质量较轻的奢侈商品当然是最佳选择;对其国内贸易而言,商品主要集中于粮食物资,比如耶枣、谷类、盐、黄油、酥油、大米、烟草等等。最终,进入现代时期以后,尤其是拿破仑远征埃及、叙利亚之后,阿拉伯地区的名马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商品之一。
  现代探險
  在阿拉伯半岛进行探险活动时,探险家们不能像在非洲大陆时那样依赖河流,他们必须学会利用香料、商旅之路。
  当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五世在神学家麦克里斯的建议下探索阿拉伯未知区域时,他的随行人员包括民族学家凡·黑文、植物学家皮特·弗斯卡尔、医生克里玛、中尉工程师尼布尔·鲍伦芬德以及一位艺术家。1761年夏天,他们启程前往伊斯坦布尔,在那里休整2个月后,出发前往亚历山大港。探险队花费一年时间对新的环境进行了适应,他们到访西奈半岛,在埃及沿着尼罗河行至开罗。
  哥廷根学者麦克里斯意识到,如果想要理解《圣经》,就要将其中记载的事件与居住在近东地区的部族的生活环境和习惯相比较。他曾经撰写了一份235页的问卷,以了解当地从红海潮汐到飞鱼、蜥蜴、蝗虫、跳鼠以及割礼等事情的细节。
  拿破仑时期的军事侵略,激起了人们对于前往麦加探险的巨大热情。1806年11月,西班牙人巴迪亚加入到麦加朝圣之旅。在麦加,他住进一位圣族后人的家中,在克尔白的洗礼中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巴迪亚的记述写在瓦哈比派统治圣城时期:瓦哈比派起源白半岛内陆地区,提倡原教旨主义,信奉唯一的真主,摧毁了一些圣徒墓葬,并烧毁乐器,责令信众回到清真寺向真主诚心祷告。1818年,再次前往阿拉伯的途中,巴迪亚被谋杀。
  埃及的朝圣之路有两条,一条内陆路线,一条海岸路线。从开罗出发,信徒们经过阿吉路德、奈赫勒、马喀艾-舒卡、木维里和诗朗,然后到达麦地那港口延布-巴哈尔。从那里,他们行经拉比格与巴德尔·侯奈伊到达麦加。
  欧洲探险家希特森和伯克哈特探索了这条路线。伯克哈特出生于瑞士,1800-1804年曾求学于莱比锡大学,后就读于哥廷根。1806年,他离开瑞士,前往伦敦游历,并加入1788年成立的非洲内陆探险协会。1812年以来,他先后到达皮特拉与阿卜杜·西姆贝尔等地进行游历探险。他的著作涉及贝都因、努比亚、西奈、麦加和麦地那。
  除了由埃及出发的朝圣之路外,欧洲人一般通过从美索不达米亚出发的碎石之路(又称祖拜达)前往麦加。碎石之路上分布有许多阿巴斯时期的水塘。布兰特夫妇与查理胡伯尔都是通过这条路从哈伊勒到达纳贾夫的。祖拜达之名源于最初的水塘修建者哈兰·拉希德的爱妻祖拜达。她还在该路线沿线修建了不少供行人寄居的客房。截止19世纪初,碎石之路沿线的水塘屡经劫掠者侵扰破坏,仅剩朱梅玛地区的拜尔卡一处尚可继续使用。
  早在18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率军占领亚丁岛之前,1834-1835年英国海军将领威尔斯提已经对阿拉伯南部的内陆地区进行了探索。后来,威尔斯提的英国同胞休尔顿与克鲁顿继续在该地区开展考察活动。
  芬兰人沃林1811年出生于奥兰岛。1844年1月,他到达开罗,开始学习文字学和神学。有人认为沃林的探险工作得到了埃及当局的财政资助,因为当局希望他能够提供其所经之地的政治情报。他伪装成一位贩马商人。作为一位穆斯林,他一路之上没有遇到太多麻烦,还学会了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作好旅行记录。(伯克哈特曾抱怨过阿拉伯人对于外来人记录岛内信息的高度警觉性。)1845年4月,沃林离开开罗,与两位贝都因人同行。穿过西奈之后,他在死海附近的马安停留了2个月。随后,他一路向东,穿过叙利亚沙漠到达维萨特水井处,然后一直到达内夫得沙漠的门户焦夫。广袤的内夫得沙漠遍地红沙,令外来的不速之客望而生畏。1845年9月,沃林抵达哈伊勒,成为第一个到达那里的欧洲人。哈伊勒的统治者伊本·拉希德家族热情款待了沃林。他在哈伊勒滞留了2个月,但他发现要实现最初的目标到达利雅得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一路之上险象环生,另外他已经没钱了。尽管他认为朝圣简直是件幼稚虚荣的事,但他依然决定加入一个商队前往麦加。到达麦加之后,沃林感到极度疲惫穷困,不得不选择继续与商队待在一起,并陪同他们一起参加了朝圣仪式。之后,他回到开罗,继续撰写自己的著作。1848年2月,沃林又一次在红海岸边的穆维里赫港口登陆,随后他翻越希贾兹山脉,前往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塔布克地区。这一次,他继续伪装成马商,前往瓦哈比派的外围城市泰马。虽然此次旅行仍然未能到达利雅得,但他已经成为首位穿越阿拉伯西北地区的先驱者。后来,一位好心的伊本·拉希德家族成员提醒沃林,已经有人开始怀疑他是一名基督徒。于是,沃林立即加入一个探险队逃往纳贾夫和巴格达去了。   而正是在帕尔格雷一系列活动的影响下,阿拉伯世界才真正为广大的外部世界所知。他宣称自己曾于1862-1863年从马安经焦夫、哈伊勒、利雅得,从红海北岸向东南到达阿拉伯湾,横穿阿拉伯。拿破仑三世经过黎巴嫩惨败之后,曾经妄图入侵叙利亚,但最终失败而回。他当时希望在叙利亚建立强有力的法国殖民统治,保障邻国安全。当人们确定1862年要开挖苏伊士运河后,法国和埃及在阿拉伯半岛的利益便大大增加了。这一时期,耶稣教会在东方的利益与法国政治捆绑在一起。这意味着,作为一名耶稣会教士,帕尔格雷在阿拉伯半岛的探险活动无疑得到了关注叙利亚和苏伊士运河的法国皇帝的认同和资助。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意大利探险家卡尔洛-瓜尔马尼,他对阿拉伯风俗和语言都非常了解,他曾于1884年到达阿拉伯内陆地区。与帕尔格雷一样,他也伪装成一位马商。
  查理·多提的名字则与黄油之路联系在一起。1876年9月,他成为第一位行经穆达瓦·拉卡尔、哈特哈吉、塔布克、达穆格哈尔、阿哈达卡尔以及达哈姆拉,到达玛甸沙勒的欧洲人。在这条路线上,他走访了一些对基督徒开放的地点,如玛扎姆、泰马、穆格拉尔、库法、哈伊勒、黑巴,随后又经哈伊勒、本那尼、苏雷马、拉瓦萨、什布日亚、萨米拉、阿瓦萨伊、拉瓦斯,最终到达阿拉伯内陆的布雷达和乌内扎。他在那里遇到重大险情,但幸亏老板让其加入前往麦加的黄油商队才得以成功脱险。随后他们行经库布拉、拉斯、法贾恩、格胡尔、奥姆马沙伊、阿费夫、塔伊夫等地,到达靠近麦加的水井之地扎马。在那里,多提遭到袭击。九死一生之后,多提在塔伊夫地区大哈里发的护佑之下得以康复,随后前往哈达、吉达等地。
  另两位曾到达哈伊勒的西方旅行家是布兰特夫妇,他们以爱马并喜爱阿拉伯文学闻名。之前到访叙利亚时,他们请穆罕默德·阿鲁克做向导。阿鲁克来自一个纳季德传统家庭,此行是要寻找一位表姐妹作为妻子(对阿拉伯家庭而言,男子可以娶自己父亲兄弟的女儿为妻)。这样,他就可以少付礼金,且礼金不会外流到其他部族。对于阿鲁克而言,能够在1878年11月与布兰特夫妇一起前往哈伊勒是件幸运的事。在焦夫,阿鲁克找到了一位愿意嫁给他的表妹,布蘭特夫妇与阿鲁克达成协议后,付给其50英镑酬劳,正好够其作为结婚礼金。布兰特夫妇继续前行,在9个月之后到达了哈伊勒。掌握实权的拉希德对布兰特夫妇非常友善。拉希德的妻子们邀请布兰特夫人进入她们的闺房。她发的马厩,里面蓄养着100匹良马。他甚至收藏有一只“去年流行于欧洲的电话”作为玩具。最终,布兰特夫妇与几位返回海湾的波斯朝圣者一起离开了哈伊勒。
  1883-1884年间,查理·胡伯尔和朱琉斯·伊乌汀合作探索了泰马绿洲,发现了泰马石碑等重要闪米特文献。二人随着商队途经焦夫、哈伊勒、泰马、塔布克,到达玛甸沙勒和欧拉。他们在哈伊勒逗留数月。随后,他们很快选择了分道扬镳,伊乌汀遭到贝都人因袭击,但幸免于难。但胡伯尔则没有那么幸运。他将泰马石碑等资料留在哈伊勒便起身前往麦加,行经吉达港口时遇害。
  胡伯尔之死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影响:法国政府命令驻吉达领事德罗斯·特洛以国家名义取回胡伯尔的个人财物,包括泰马石碑在内。克里斯蒂安-斯诺克-霍尔格-罗翁杰当时也在麦加,他可能会代表德国政府出面索要胡伯尔的个人遗物。考虑到这一点,德罗斯-特洛向希贾兹穆斯林当局告发霍尔格·罗翁杰是基督徒。于是,后者迫于压力不得不离开了麦加。查理·胡伯尔的贡献不仅在于发现了一些带铭文的石碑——伊乌汀后来根据他们之间的口头协议索要这些铭文——更在于他为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绘图工作开创了道路。1884年初,伊乌汀在土耳其政府的保护下,非常得意地回到阿拉伯港口瓦基。他在那里停留了一周,随后于1884年4月14日出发前往阿拉伯海岸的库塞尔。一系列外交斡旋之后,法国政府没有将胡伯尔收藏的石碑送交德国。直到今天,这些文物仍然收藏展示于法国罗浮宫。希贾兹表面处于法国当局控制之下,但其实际统治者却是通常由先知后裔担任的大哈里发。但是,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土耳其政府加强了对阿拉伯各省的合作控制,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英、法殖民力量起到了制衡的作用。另外,石油作为一种新的阿拉伯商品开始征服世界,直到当时,还只是少数药剂师对其感兴趣。麦加地区的谢里夫发现,土尔其所建的1908年通往麦地那的希贾兹铁路对他们的权力产生了严重威胁。此外,土耳其青年党所提倡的宗教世俗化与权力集中化也对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大哈里发胡塞恩虽然是1908年由土耳其青年党扶植起来的,但却不满足于听命于该党。他梦想着建立独立的阿拉伯王国。这种理想使他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摆脱越来越沉重的土耳其统治。在阿拉伯内陆地区,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899年,科威特被纳入英国保护之下,萨乌德家族再次受到冲击。1902年年初,伊玛目阿卜杜·拉赫曼之子伊本-萨乌德在一次突然袭击后控制了利雅得。1913年他占领了土耳其哈萨省;11年之后,他率领自己的宗教民兵组织伊赫万夺取希贾兹。1932年,沙特王国宣告成立。
  综上所述,数千年来,阿拉伯地区吸引了大批旅行者来到这里,这些人或走商道,或走海路,或行经干旱河谷。他们在行程准备、旅行目的、适应当地情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他们在背景、旅资来源、旅行计划以及语言掌握方面也都在广泛的差异。在旅行组织、健康和安全防备方面,他们与帝国或当地统治者之间的交往范围和性质也都各有特点。除了随着商队行走之外,大部分旅行者都是单独行动,甚至是经历了冒险活动,像尼布尔组织的科学探险活动那样的团队项目显然是少数例外。许多地区还属于神秘的未知之地。阿拉伯地图上最后的神秘之地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揭示出来:博特拉姆·托马斯与阿卜杜拉·菲尔比穿越“空白之地”鲁卜哈里沙漠——广袤的(650000平方米)阿拉伯沙漠荒芜之地。
其他文献
沈阳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文化的发源地,沈阳故宫则是清入关前的王朝统治中心。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至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入关迁都北京,短短六十多年,清王朝确立起自身政权的中央中枢机构和国家雏形,从赫图阿拉(新宾)到东京(辽阳),最后定都盛京(沈阳)。正是在这里,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创建了盛京宫殿(沈阳故宫),使之成为新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期刊
盛京(沈阳)是清朝的发祥之地,也是清朝迁都北京之后的陪都,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东巡拜谒祖陵期间,每次都要在盛京官殿临政或驻跸。与此同时,清廷将大量皇家珍藏送贮沈阳故宫,鼎盛时期累积已达十几万件之多,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官、热河行官(现承德避暑山庄)一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清代三大皇家官廷文物收藏宝库。后来由于日俄战争期间的部分文物损毁,清末民初国运式微造成的藏品外流,特别是民国初年(1914)
期刊
尽管近现代书画拍卖今春不乏亿元作品,如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成交价2.3亿元,数千万元成交的作品也不少,但整体看,近现代书画的市场效应还是不敌古代书画作品。  一方面是数量较少的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作品拍卖,今春呈现一种井喷现象,数量较往年大增,多家公司不约而同加强了古代书画板块的上拍力度,特别是明清时期在书画史上较有名头的书画家,大部分都有作品露面,给热衷古代书画作品的收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
期刊
清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显著发展,更是尤为重视礼制建设。帝后谥法制度是清代宫廷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清代列帝列后的谥宝谥册则是重要的典章文物。谥宝谥册是皇帝为前代帝后进谥号、庙号时制用之物,是推行谥法制度的直接产物。沈阳故宫即作为清朝的发祥重地,也为清官内务府收藏皇室历史典籍或古代器物,诸如清实录、皇室玉牒、圣训、四库全书、满文老档等宫廷文物和工艺精品等。其中,
期刊
沈阳故宫是清入关前建造并使用的皇官,清入关后,作为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受到历代皇帝的关注。如今,作为一座官廷遗址类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帝后御用器物和皇家艺术品,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其中,书画藏品数量丰富,以明清为大宗,既有清代帝王、皇子等皇室成员的书画之作,又不乏“明四家”、“四王吴恽”、“金陵八家”、“晚明四家”及近现代名家艺术珍品,呈现出流派纷呈、笔精墨妙、色彩绚烂的艺术特色。  继承传统的明代书
期刊
6月3日上午,以岫岩玉为材质的首届“玉瑶奖”首饰设计大赛在北京翠钻珠宝展厅启动。  在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发展史上,岫岩玉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并对早期东亚玉文化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如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均不同程度地采用岫岩玉琢磨玉器。而现实中,岫岩玉给人们的印象是价格低廉。这些年,凡沾“玉”字边的石头一夜“成金”,新疆和田玉、缅甸翡翠,甚至俄料、韩料以及由黄玉
期刊
玻璃画,又称为镜子画,在欧洲被称为背画,顾名思义,是用水粉或油彩直接在玻璃的背面作画,在着彩的另一面可观赏到精美的画面。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院(英国皇家博物院)藏有一张表现正在绘制玻璃画的画工的水彩画,真实地再现了玻璃画的制作情景。画工手中使用的是中国的毛笔,其握笔姿势也是中国式的。玻璃画的创作要经过四个步骤:画稿,先把画样画到纸上;开墨,将画稿铺在玻璃下,选取颜料,基本采用白描画法画出主题
期刊
西安博物院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方重镇——“唐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东侧,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2010年3月31日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全院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陈列面积5500平方米、文物藏品库面积4500平方米。院址以著名的唐代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博
期刊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自古海外交通贸易频繁,唐代泉州港就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曾被誉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发达的海外交通贸易也使得各种民族和宗教得以传入,多种民族多宗教文化在这里和睦相处,因此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在泉州的各大小博物馆,至今仍保存着许多能见证泉州多宗教融合的文化
期刊
砚台,亦称“砚”,是文房用具,用于研墨并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平坦之处用于磨墨,凹陷之处用于盛放墨汁。东汉刘熙《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砚”虽然居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末位,但却有“四宝之中砚为首”之说,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砚之起源甚早,据考古资料可知,早在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砚的雏形——石研磨盘,之后陶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