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人们不但在关注,也在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绿色”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绿色”发展这一理念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热点写作素材
我们每一个人,既有权利追求和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同时又有义务履行应负的环境责任。毕竟,每一个个体,既是良好环境的享用者,也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理应成为环境问题的解决者。但是,现实中,只要一出现环境问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责任。事实上,无论是汽车尾气、生活污水排放,还是包装循环利用,个体都负有不可推卸的环境社会责任。只要个人减少一点消费,如少用一片包装纸,少开一天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中国环境报》社论
相关写作素材
海洋般的树荫,太美了吧!
绿的环境
梦里很多摇晃的绿色光晕,后来渐渐看清楚了,那是一整片巨大而安静的树。树影晃动成海洋,朝大地的尽头倾斜着。滚滚而去的绿色巨浪。
——郭敬明《小时代》
树是生态的象征。它扎根大地,与地球母亲须臾不分离;它伸向天空,接受阳光雨露,吸入碳释出氧气;它参与生态的小循环和大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许许多多的生态作家都礼赞过树,其中特别著名的是梭罗的《野苹果树》。与梭罗等生态作家所描写的不同,红豆的树却是液体的树。液体构成的树啊!多么超拔的想象!一下子就把树的实体融化了,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一个纯净得几乎空灵的境界。
——王诺《液体的树——生态与生命的诗章》序
绿的反思
静得出奇。比方说,鸟儿都去哪了呢?许多人说着这件事,觉得困惑不安。后院鸟儿觅食的地方冷冷清清。偶尔能看见的几只鸟也已经奄奄一息;它们剧烈地打着战,飞也飞不起来。那是个万籁俱寂的春天。知更鸟、猫鹊、鸽子、松鸡、鹪鹩的合唱和其他鸟类的配乐声曾撩动了春日的清晨,现在却毫无声响,只剩下沉寂笼罩在田野、树林和沼泽地的上方。
到底是什么使得镇子里的春天之声沉寂下来了呢?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在无知无觉的年纪,他眼里的生命是一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井,可以任意汲取和享用。当他有一天觉悟,突然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有限时,他发现,他生命中许多宝贵的东西已被挥霍一空。面对未来,他开始痛悔和恐惧,开始锻炼和保健。
——张炜《绿色遥思》
我要说的是当我看见电视里一个新闻记者手握话筒采访一个伐木工人,让他谈谈扔下油锯以后的打算时,我清晰地看见那个伐木工迷茫的表情,然后他说,不伐树了,以后就种树了。
就在那个瞬间,我觉得想象中的某种劳动的声音戛然而止了。我觉得世界是现实的,讲究理性和科学的,许多对劳动的赞美其实一厢情愿。我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有一些劳动天生是错误的,就像许多诗歌无论如何优美动听,它不是真理。我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森林之歌,以后关于森林的想象将不再是伐木和喊树的声音。
——徐刚《伐木者,醒来!》
绿的故事
甲申年初夏,我在云南部队一熟悉版纳风物的文友的陪同下,探访了早就心仪已久的热带雨林。
这天清晨,我们从景洪市出发,沿着澜沧江边的公路,直奔版纳东南方的雨林谷。车在行进间,忽有淡淡薄雾飘来。冥冥的雾气,游移着,升腾着,像片片轻柔的纱巾,披在了江两岸的翠峰碧嶂上,流瀑飞泉间。“睇雾始疑空,瞻空复如有”,雾霭濡染下的山水,显得格外妩媚。越往前走,缥缥缈缈的雾越汇越厚,越积越浓,像涌动的乳白色奶汁,仿佛能把车子飘浮起来。车抵近雨林谷时,弥天大雾简直变成了一幅偌大的撕不开、扯不断的白色锦缎。
上午十时许,太阳的万条金线才穿透了雾幕。我急不可待地闯进谷下的林中,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在我目所能及的范围内,但见各种树木的叶轴、叶柄、叶脉、叶鞘上,都凝着一层晶亮的水珠,正滴滴嗒嗒地下落,如同脉脉春雨,瞬间便打湿了我的衣衫。
——李存葆《绿色天书》
热点写作素材
我们每一个人,既有权利追求和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同时又有义务履行应负的环境责任。毕竟,每一个个体,既是良好环境的享用者,也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理应成为环境问题的解决者。但是,现实中,只要一出现环境问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责任。事实上,无论是汽车尾气、生活污水排放,还是包装循环利用,个体都负有不可推卸的环境社会责任。只要个人减少一点消费,如少用一片包装纸,少开一天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中国环境报》社论
相关写作素材
海洋般的树荫,太美了吧!
绿的环境
梦里很多摇晃的绿色光晕,后来渐渐看清楚了,那是一整片巨大而安静的树。树影晃动成海洋,朝大地的尽头倾斜着。滚滚而去的绿色巨浪。
——郭敬明《小时代》
树是生态的象征。它扎根大地,与地球母亲须臾不分离;它伸向天空,接受阳光雨露,吸入碳释出氧气;它参与生态的小循环和大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许许多多的生态作家都礼赞过树,其中特别著名的是梭罗的《野苹果树》。与梭罗等生态作家所描写的不同,红豆的树却是液体的树。液体构成的树啊!多么超拔的想象!一下子就把树的实体融化了,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一个纯净得几乎空灵的境界。
——王诺《液体的树——生态与生命的诗章》序
绿的反思
静得出奇。比方说,鸟儿都去哪了呢?许多人说着这件事,觉得困惑不安。后院鸟儿觅食的地方冷冷清清。偶尔能看见的几只鸟也已经奄奄一息;它们剧烈地打着战,飞也飞不起来。那是个万籁俱寂的春天。知更鸟、猫鹊、鸽子、松鸡、鹪鹩的合唱和其他鸟类的配乐声曾撩动了春日的清晨,现在却毫无声响,只剩下沉寂笼罩在田野、树林和沼泽地的上方。
到底是什么使得镇子里的春天之声沉寂下来了呢?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在无知无觉的年纪,他眼里的生命是一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井,可以任意汲取和享用。当他有一天觉悟,突然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有限时,他发现,他生命中许多宝贵的东西已被挥霍一空。面对未来,他开始痛悔和恐惧,开始锻炼和保健。
——张炜《绿色遥思》
我要说的是当我看见电视里一个新闻记者手握话筒采访一个伐木工人,让他谈谈扔下油锯以后的打算时,我清晰地看见那个伐木工迷茫的表情,然后他说,不伐树了,以后就种树了。
就在那个瞬间,我觉得想象中的某种劳动的声音戛然而止了。我觉得世界是现实的,讲究理性和科学的,许多对劳动的赞美其实一厢情愿。我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有一些劳动天生是错误的,就像许多诗歌无论如何优美动听,它不是真理。我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森林之歌,以后关于森林的想象将不再是伐木和喊树的声音。
——徐刚《伐木者,醒来!》
绿的故事
甲申年初夏,我在云南部队一熟悉版纳风物的文友的陪同下,探访了早就心仪已久的热带雨林。
这天清晨,我们从景洪市出发,沿着澜沧江边的公路,直奔版纳东南方的雨林谷。车在行进间,忽有淡淡薄雾飘来。冥冥的雾气,游移着,升腾着,像片片轻柔的纱巾,披在了江两岸的翠峰碧嶂上,流瀑飞泉间。“睇雾始疑空,瞻空复如有”,雾霭濡染下的山水,显得格外妩媚。越往前走,缥缥缈缈的雾越汇越厚,越积越浓,像涌动的乳白色奶汁,仿佛能把车子飘浮起来。车抵近雨林谷时,弥天大雾简直变成了一幅偌大的撕不开、扯不断的白色锦缎。
上午十时许,太阳的万条金线才穿透了雾幕。我急不可待地闯进谷下的林中,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在我目所能及的范围内,但见各种树木的叶轴、叶柄、叶脉、叶鞘上,都凝着一层晶亮的水珠,正滴滴嗒嗒地下落,如同脉脉春雨,瞬间便打湿了我的衣衫。
——李存葆《绿色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