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的先导、“真学”的支柱。将学生在质疑中生成的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既尊重了文本、又尊重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学课堂”从课前质疑、课中质疑、课后质疑三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质疑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49-02
质疑问难是课堂教学中生成最重要的形式,教师对质疑习惯的关注和培养,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正是基于对质疑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课堂上我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思考推动教学的进行。
课前质疑: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读题目想象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以“简单的排列问题”这一课为例,课前提问和质疑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可能会学到以下内容,“简单的排列简单在哪里、有什么特征”,“根据哪些方法来进行简单的排列”,“简单的排列和以前我们学习的排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根据标题而联想到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即使没看过课本他们也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里,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效率显然会更高。课前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根据标题将以前学习的内容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课中质疑:课中质疑就是在课堂中质疑,也就是老师在知识点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由疑而动,探索新知。如在课堂中让学生“用1、3、5、7、9组成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数”,一开始学生用列举法,答案一出引發了很多问题,甲同学说,这种方法太麻烦了,如果有很多数字这样列举不太可行。乙同学质疑道,这种方法很容易重复和遗漏。丙同学接着说,用连线法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丁同学追问,如果组成三位数还能用连线法吗?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从他们的质疑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路径,我微笑着点头对他们说:“刚才你们提出了两种方法,但是每一个方法都有同学提出质疑,指出了其局限性,现在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在小组内讨论看看,能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在组内交流时,很多学生都提出意见来改善刚才的两种方法,但总有同学能找出漏洞,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说,他有更简便的方法:“用数的个数减去1,再乘以数的个数”,同学们听完他的发言后都陷入了思考,过了一会有同学建议再举个例子试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我让他例出几个数字大家一起试,后来发现“1、3、5、7、9、2”同样适用,但还是有同学提出质疑:“当数中出现0的时候该怎么办”,“两位数可以用这种方法,那出现三位数的时候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当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这种问题的时候,我的激动和喜悦是溢于言表的,因为这是长期以来对他们质疑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所收到的成果。
课后质疑:课后质疑可以加强理解,开拓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不仅知其一,还能反其三,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培养创新意识。在知识学习到“三位数组数”的时候已经完全超过了课本内容,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求知欲继续推进着老师的课堂教学,“1、6、8、7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当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列出问题的时候,学生迅速进入解题状态。一开始学生还是按照之前提出的直接列式法,但是马上有同学站起来说:“我刚才用列举法检验了,这个方法不行”。我接着说:“那同学们再在组内讨论一下,怎么改进刚才的方法”。过了一会,有学生说:“我用列举法的时候,有组内成员提醒我说先在百位上固定1,然后6、8、7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组成3×2=6个两位数,所以以1为百位的数总共有6个,所以1、6、8、7总共可以组成6×4=24个三位数”,我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在听到这个方法后学生马上开始验算,并重新列数字在组内讨论,之后有学生说:“这个方法仍然要排除有0的情况”。这些方法可能对于某些老师来说都感到很陌生,但它却真实的发生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出自学生之口。质疑发生于课堂但并不止于此,“当涉及到更多的数,出现数的重复的时候又该如何解决”这是老师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的问题,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信他们在课堂上的质疑将会让他们课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充分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良好的质疑方法不但使问题清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好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良好表现。老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帮魁.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质疑[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7(3):63-65.
[2]王小平, 陈民仙, 夏惠贤,等. 以质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探索[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08(4):111-117.
[3]许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17(19):84.
【关键词】质疑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49-02
质疑问难是课堂教学中生成最重要的形式,教师对质疑习惯的关注和培养,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正是基于对质疑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课堂上我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思考推动教学的进行。
课前质疑: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读题目想象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以“简单的排列问题”这一课为例,课前提问和质疑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可能会学到以下内容,“简单的排列简单在哪里、有什么特征”,“根据哪些方法来进行简单的排列”,“简单的排列和以前我们学习的排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根据标题而联想到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即使没看过课本他们也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里,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效率显然会更高。课前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根据标题将以前学习的内容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课中质疑:课中质疑就是在课堂中质疑,也就是老师在知识点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由疑而动,探索新知。如在课堂中让学生“用1、3、5、7、9组成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数”,一开始学生用列举法,答案一出引發了很多问题,甲同学说,这种方法太麻烦了,如果有很多数字这样列举不太可行。乙同学质疑道,这种方法很容易重复和遗漏。丙同学接着说,用连线法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丁同学追问,如果组成三位数还能用连线法吗?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从他们的质疑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路径,我微笑着点头对他们说:“刚才你们提出了两种方法,但是每一个方法都有同学提出质疑,指出了其局限性,现在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在小组内讨论看看,能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在组内交流时,很多学生都提出意见来改善刚才的两种方法,但总有同学能找出漏洞,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说,他有更简便的方法:“用数的个数减去1,再乘以数的个数”,同学们听完他的发言后都陷入了思考,过了一会有同学建议再举个例子试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我让他例出几个数字大家一起试,后来发现“1、3、5、7、9、2”同样适用,但还是有同学提出质疑:“当数中出现0的时候该怎么办”,“两位数可以用这种方法,那出现三位数的时候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当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这种问题的时候,我的激动和喜悦是溢于言表的,因为这是长期以来对他们质疑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所收到的成果。
课后质疑:课后质疑可以加强理解,开拓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不仅知其一,还能反其三,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培养创新意识。在知识学习到“三位数组数”的时候已经完全超过了课本内容,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求知欲继续推进着老师的课堂教学,“1、6、8、7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当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列出问题的时候,学生迅速进入解题状态。一开始学生还是按照之前提出的直接列式法,但是马上有同学站起来说:“我刚才用列举法检验了,这个方法不行”。我接着说:“那同学们再在组内讨论一下,怎么改进刚才的方法”。过了一会,有学生说:“我用列举法的时候,有组内成员提醒我说先在百位上固定1,然后6、8、7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组成3×2=6个两位数,所以以1为百位的数总共有6个,所以1、6、8、7总共可以组成6×4=24个三位数”,我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在听到这个方法后学生马上开始验算,并重新列数字在组内讨论,之后有学生说:“这个方法仍然要排除有0的情况”。这些方法可能对于某些老师来说都感到很陌生,但它却真实的发生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出自学生之口。质疑发生于课堂但并不止于此,“当涉及到更多的数,出现数的重复的时候又该如何解决”这是老师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的问题,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信他们在课堂上的质疑将会让他们课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充分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良好的质疑方法不但使问题清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好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良好表现。老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帮魁.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质疑[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7(3):63-65.
[2]王小平, 陈民仙, 夏惠贤,等. 以质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探索[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08(4):111-117.
[3]许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17(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