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勒是英国的一位历史大家,出身于牛津大学,先后在牛津、剑桥、伦敦大学担任历史讲席,居有被尊敬的学术地位。近几年他专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他的著作,即使一些专门性的学术专集,也被认为流畅易读,引人入胜(书评家MichaelFoot语)。
他已是一位七十五岁高龄的学者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好象很使这位老人感到兴趣,经常在通俗性的杂志如《星期日快报》、《观察家》上发表短篇小品,或者在BBc电视台播讲。之后将这些短小论文汇编成书,题名为《英国史小品》,三十年来,已再版了十次,每次都有新增的篇章。这里所介绍的,就是他这本小品论文集的一九七八年版,应该是第十一版了。
泰勒对这种历史的普及工作,近几年来好象特别热心,这也许是一种老年人的心情:把祖国的光辉、珍贵的文化传诸下一代。这又未始不是一位诚恳的学者的社会责任感:要把自己钟爱的知识告诉青年。
第十一版的《英国史小品》一共选编了三十一篇短小的历史论文。我把Essays一词译成“小品”,不知是否有违原义,但觉颇能说明泰勒文章的特色:娓娓而谈,文词优美。全书内容几乎涉及到英国历史的各门各类,从克伦威尔到维多利亚,从科佩特到劳合乔治,从克里米亚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历史小说到政治理论。既谈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也论述了历史学家如麦考莱和加莱尔。真是无所不谈,无所不论!
最近的一版里,新编选了四篇“小品文”;内容有关于历史小说、关于爱尔兰、关于曼彻斯特城的。其中引人入胜的是那篇:《爸爸,邱吉尔是怎么回事》(Daddy,What wasWinstonChurchill)。我读了多遍,爱不释手,不觉技痒,试译片断,以飨同好:
“一九四○年六月,巴黎沦陷,法国投降。人们议论着:英国可以接受德国的条件进行妥协,然后站在一旁冷观德苏厮杀。哈里发克斯内阁致力于此,张伯伦尤其热衷。邱吉尔,他却对同僚说:‘是啊!不管敦克尔刻的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战斗。’他出任战时内阁首相后,第一次在下院讲演,说:‘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只有一句话奉告:胜利——不惜一切代价;胜利——不顾一切惊险;胜利——不管道路怎样艰难困苦而又遥远’。当时,英吉利民族面对统治了全欧洲的希特勒,那真是孤军苦战啊!但是英吉利人民乐于听到这种声音。邱吉尔和整个英吉利人民与死神已订下了合同:要不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就与自己的伟大事业一起灭亡。”
民族的自豪、民族的自尊,这使他们在十分严重的艰难困苦中得救而取得胜利:何等的民族自信啊!
诚然,邱吉尔是一个帝国主义分子。作者泰勒想心平气和地记录他一生的是非功过,所论不能说全无偏颇。但是泰勒的有些论点仍然可取。例如他认为,邱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曾作了一次历史所赋予的决定。可是历史的最后定论不仅在于已经取得的胜利,而且还要看到随之而来的影响和后果。从这点出发,可以说邱吉尔在第二次大战中某些作为的后果,是令人忧虑的。邱吉尔本人在晚年时也自觉到,他曾感叹地说:“从这个标准来说,我不能说我做得完美无缺”。
这是一篇令人信服、感人甚深而又使人清醒的人物传记:作者笔下的邱吉尔有功也有过,严峻而又机智,令出如山却又平易近人(例如他对阁员的谦逊诚挚)。《爸爸,邱吉尔是怎么回事》这篇小品文,实际上是一篇邱吉尔的传记,撷取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言行,真实地记录了邱吉尔这一个历史人物,反映了英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人物传记,不同于檄文。一篇写得好的檄文,义正词严,尽斥其罪过恶行,笔锋所指可以使之死。人物传记,也不同于悼词。一篇写得动人的悼词,哀思不绝,五内俱裂,情挚意真,仿佛把亡灵唤回。但是人物传记首先应该是历史,历史应该公正,需要真实。泰勒这篇短文,就一个资产阶级史学家所能作的来说,也算是真实的了。话说到这里,已近于赘言了。但是泰勒所写的这篇关于邱吉尔的小品文,确值得一读,也颇能瞰视其他各篇的风格,欣赏这本历史小品文集的特色。其他三十篇也篇篇可读。例如《曼彻斯特》一文,把这个城市的兴衰变化,写来脉脉含情。历史论著而到此境界,令人羡悦。
(A1anJohn Percivale Taylor:Essays inEnglish History.1978.p.335.1.25.PenguinBooks.)
他已是一位七十五岁高龄的学者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好象很使这位老人感到兴趣,经常在通俗性的杂志如《星期日快报》、《观察家》上发表短篇小品,或者在BBc电视台播讲。之后将这些短小论文汇编成书,题名为《英国史小品》,三十年来,已再版了十次,每次都有新增的篇章。这里所介绍的,就是他这本小品论文集的一九七八年版,应该是第十一版了。
泰勒对这种历史的普及工作,近几年来好象特别热心,这也许是一种老年人的心情:把祖国的光辉、珍贵的文化传诸下一代。这又未始不是一位诚恳的学者的社会责任感:要把自己钟爱的知识告诉青年。
第十一版的《英国史小品》一共选编了三十一篇短小的历史论文。我把Essays一词译成“小品”,不知是否有违原义,但觉颇能说明泰勒文章的特色:娓娓而谈,文词优美。全书内容几乎涉及到英国历史的各门各类,从克伦威尔到维多利亚,从科佩特到劳合乔治,从克里米亚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历史小说到政治理论。既谈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也论述了历史学家如麦考莱和加莱尔。真是无所不谈,无所不论!
最近的一版里,新编选了四篇“小品文”;内容有关于历史小说、关于爱尔兰、关于曼彻斯特城的。其中引人入胜的是那篇:《爸爸,邱吉尔是怎么回事》(Daddy,What wasWinstonChurchill)。我读了多遍,爱不释手,不觉技痒,试译片断,以飨同好:
“一九四○年六月,巴黎沦陷,法国投降。人们议论着:英国可以接受德国的条件进行妥协,然后站在一旁冷观德苏厮杀。哈里发克斯内阁致力于此,张伯伦尤其热衷。邱吉尔,他却对同僚说:‘是啊!不管敦克尔刻的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战斗。’他出任战时内阁首相后,第一次在下院讲演,说:‘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只有一句话奉告:胜利——不惜一切代价;胜利——不顾一切惊险;胜利——不管道路怎样艰难困苦而又遥远’。当时,英吉利民族面对统治了全欧洲的希特勒,那真是孤军苦战啊!但是英吉利人民乐于听到这种声音。邱吉尔和整个英吉利人民与死神已订下了合同:要不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就与自己的伟大事业一起灭亡。”
民族的自豪、民族的自尊,这使他们在十分严重的艰难困苦中得救而取得胜利:何等的民族自信啊!
诚然,邱吉尔是一个帝国主义分子。作者泰勒想心平气和地记录他一生的是非功过,所论不能说全无偏颇。但是泰勒的有些论点仍然可取。例如他认为,邱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曾作了一次历史所赋予的决定。可是历史的最后定论不仅在于已经取得的胜利,而且还要看到随之而来的影响和后果。从这点出发,可以说邱吉尔在第二次大战中某些作为的后果,是令人忧虑的。邱吉尔本人在晚年时也自觉到,他曾感叹地说:“从这个标准来说,我不能说我做得完美无缺”。
这是一篇令人信服、感人甚深而又使人清醒的人物传记:作者笔下的邱吉尔有功也有过,严峻而又机智,令出如山却又平易近人(例如他对阁员的谦逊诚挚)。《爸爸,邱吉尔是怎么回事》这篇小品文,实际上是一篇邱吉尔的传记,撷取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言行,真实地记录了邱吉尔这一个历史人物,反映了英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人物传记,不同于檄文。一篇写得好的檄文,义正词严,尽斥其罪过恶行,笔锋所指可以使之死。人物传记,也不同于悼词。一篇写得动人的悼词,哀思不绝,五内俱裂,情挚意真,仿佛把亡灵唤回。但是人物传记首先应该是历史,历史应该公正,需要真实。泰勒这篇短文,就一个资产阶级史学家所能作的来说,也算是真实的了。话说到这里,已近于赘言了。但是泰勒所写的这篇关于邱吉尔的小品文,确值得一读,也颇能瞰视其他各篇的风格,欣赏这本历史小品文集的特色。其他三十篇也篇篇可读。例如《曼彻斯特》一文,把这个城市的兴衰变化,写来脉脉含情。历史论著而到此境界,令人羡悦。
(A1anJohn Percivale Taylor:Essays inEnglish History.1978.p.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