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有效展现初中语文课堂之美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曾讲:“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确实如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需要欣赏美,追求美。即便是羽翼未丰的中学生也渴望生活在美的世界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语文课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重任。那么如何展现初中语文课堂之美呢?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善于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之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着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心怀天下”的情操美,朱自清的《春》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风光美,苏轼《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结构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语言美……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无比的喜悦,本身就是一种美。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的美,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美,在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在诵读中饱览作品的自然美,在品味中学习作品的语言美,在阅读中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笔下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学习文章灵动的语言,我反复带领学生读课文,通过诵读,去培养学生“爱美”的心灵和“寻美”的眼睛。
  二、打造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之美
  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的确,语文教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其教学语言应具有语调美,教师讲课的声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据有关调查显示,教师如果运用单一的语调进行教学,如高亢的、抑制的、平缓的、深沉的等其中的某一种,学生学习的正确率比较低,有许多教学信息在接授过程中丢失。而教师如果采用变换语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则情绪兴奋,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学习的正确率则比较高。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要以低沉、稳健的语调为基调,时而舒缓、时而激烈,创造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之美。
  三、引导学生体验语文课堂的朗读之美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这是一种时空艺术,一种听觉美感,也是语文教师一项最重要的艺术功底,需要较高的技巧。例如读《诗经·关雎》,则以愉悦的情感、明快的语音、舒展的节奏读出;读《荷塘月色》则适于配乐,我们配的是圣桑的《天鹅》,音乐的旋律配上深情的朗诵,就更感人至深了,我经常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文的美,不只是教师读,还得让学生们读起来。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注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呢?一定得让他们读起来。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去领悟语文的一切。试想,一篇好文章,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义?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若想正确朗读,需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1.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体味作品的音乐美。在朗读诗歌《天上的街市》时要注意读出“我想”“你看”“我想”“不信”几处大的停顿,从而突出语意和情感。2.要把重音读出来。在朗读《鹤群翔空》时,要注意第3段中的“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于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一句。句中的“一律”“笔直”“实在”这些词是重音,一定要读出来,只有这样才会把这幅优美的画面表现出来。3.朗读中要能控制自己的声音,使之抑扬顿挫适度,能恰当地表达不同的语调。一般来说,朗读表喜悦、兴奋之情的文字时,语调应高昂,响亮,如朱自清的《春》。朗读表宁静平淡的心情的文字时,语调应舒缓,幽沉,如柯灵的《巷》。另外,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朗读。如跟读学读,分角色朗读,竞技性朗读,集体诵读,重点句吟读等。在朗读中品味课文,体验艺术魅力。
  现代文的阅读如此,古文阅读也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今日教古文,自亦宜熟读,虽不能求其写,而熟习其语言乃能深味其意义。”如在读《醉翁亭记》时,指导学生读出了“也”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以第1段为例:前四个“也”表判断;五、六、七个“也”表解释;第八个“也”表肯定,语气坚定,“也”的语调要较重;第九个“也”表肯定,但语气较平稳。
  四、发掘学生潜在之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美,让学生参与到美的发现、美的鉴赏、美的创造中来,那么,这堂课应该不能算是成功的。学生的“美”在于他们富有创造性,富有个性,积聚着智慧。发掘美就是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去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在梳理了《“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情节后,班上有个学生忽然举起了手问:“老师,为什么哈尔威不救自己?”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顿时乱哄哄的,每一个学生都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各抒己见,我抓住这个机会表扬了这位同学敢想敢问的品质,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多种结论,有的说“哈尔威船长不是不能救自己,而是不愿意救自己”,并从文中找到很多例证;有的说“哈尔威有着和中国古代剑客一样的情结”,即所谓“剑在人在,剑亡人亡”“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还有的说“尽管哈尔威死得很悲壮,但他死得不值”。这种说法一时间又在班上引起了争论,干脆我就在班上发起了一场小型辩论会,主题是“哈尔威船长到底死得值不值?”通过辩论,学生基本把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都概括了出来,很多同学还谈了自己对“生命和职责”的认识,初一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思考深度真是让我既吃惊又大开眼界,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潜力,只不过看我们怎么去发掘它而已。
  要想发掘学生的美,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的角色;最后就是要相信学生,信任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即使今天不行,明天也许他们会创造奇迹。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我们不但要求新,更要求美。美的语文课堂,更能够吸引学生,激起其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读好书、写好作;能够影响学生,帮助其辨别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够教育学生,培养其美的感情、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有联系,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教好数学 回归生活 增加实际体验  一、让数学进入生活,加强课本的实用性  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
期刊
摘 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快乐教学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快乐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明了“快乐教学”的意义。现代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一条是情感主线。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知识主线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造反例、应用反例,其学习便会有拨云见日之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感将迈向全新的境界。只有全面了解构造反例的办法,才可以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分析事物与解决问题的水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反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如何在教学中构造反例,以及反例应用需要注意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 数学 反例 构造 应用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相较于正面论证而言,反
期刊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这两者属学生内部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总是过分强调差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外部原因的反作用,忽略差生的可塑性和可转变性。长期以来,差生总是困绕着教育工作者,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差生仍差。付出的努力收效不大。于是不得不把精力转到中优生这方面。然差生是否真差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资料表明:人的脑量及智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推行生本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与课文实际,本文试着在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就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改革,推行阅读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艺术地组织课堂教学。用教学的形象性与可操作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本教育 阅读式的教学 形象性的教学方法 艺术性的课堂组织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
期刊
摘 要: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它们的意义,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经常感觉到枯燥无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知识填鸭式地教给学生,很多学生慢慢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将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逐渐形成了一套针对化学用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化学用语 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化
期刊
2009年秋季,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广泛,突出和强调“基础性”。《化学1》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用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2》则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
期刊
一、模仿操作法。主要是教师先“讲”后“演”,学生先“听”后“做”。教师上课时先讲清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随后示范演示。学生在听清基本知识、操作要领,看清教师的操作过程、顺序后,才动手练习。教师往往把一个完整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部分,学生在掌握操作知识的基础上,分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跟教师练,一步一步地掌握有关操作技能。其特点:一是在操作训练中教学与操作循序渐进。训练的容量小、节奏慢。学生对操作的方法、过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变语文教学的“苦”为“乐”,变“事倍功半”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常用的药店促销方式——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在药店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对运用行动导向法背景的分析,阐述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营销公开课教学应如何设计与实施,针对设计与实施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实践证明运用行动导向法教学,营销检测成绩明显提高。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 营销公开课 教学设计 实施  一、运用行动导向法的背景分析  教育部于2008年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