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塑料垃圾去哪儿了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是非常缓慢的。因为绝大部分塑料都是由稳定的长链分子构成, 分子结构稳定,常温下不易氧化,也不溶于水、酸、碱等,也不会与自然界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即使是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也不喜欢吃它。所以塑料的降解周期很长,一般为200至400年。自塑料发明以来产生的垃圾塑料,绝大多数依然留存在自然界中,形成了所谓的“白色污染”,其中一部分又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海洋。
  但是多年前科学家在海洋中考察时发现,目前漂浮在洋面上的垃圾塑料远比他们预料的要少,只及原先估计的10%。
  其余的垃圾塑料到哪儿去了?当时他们给出多种解释,其中一种猜测是海洋中或许存在某种会分解塑料但迄今未知的微生物。
  他们猜对了一半。没错,海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会吞吃塑料的生物,不过不是微生物,而主要是动物。
  吞吃塑料的鲸和鱼类
  在这些海洋动物中,鲸鱼是我们最熟悉的。鲸鱼在捕食时,会把巨量的海水连带其中的杂质,都一股脑儿吞进去,因此垃圾塑料被它们误食,是很普遍的事情。由于鲸鱼的肠胃消化不了塑料,这往往酿成悲剧。
  比如,2017年2月在挪威西南海岸,人们发现一头鲸接二连三地往陆上扑,想上岸。最终,人们对它实施了安乐死。这一异常行为引起了当地动物学家的注意。经过解剖,他们找到了让这头庞然大物如此痛苦的原因:在它体内,有大约30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其中最长的袋子约达2.5米。从袋子上依稀可辨的文字上分析,这些袋子可能来自丹麦、英国以及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国家。
  鲸鱼吞吃塑料的后果可谓触目惊心,不过从数量上来看,被它們吃掉的塑料应该不会太多。首先,目前在海洋中,鲸鱼的数量已经非常有限;其次,在海洋中长年暴晒和海浪的作用下,大多数塑料已被分解成米粒般大小(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塑料袋或矿泉水瓶等并非海洋中塑料的主要存在形式。201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海洋塑料都是直径不超过10毫米的小碎片。其中的“主力”又是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据估计,在全球海洋中塑料微粒数量可达15万亿到51万亿个,重量在9.3万吨到23.6万吨之间。塑料微粒正把海洋变成科学家所谓的“塑料汤”。
  正是这些塑料微粒最让人担忧。因为它们正被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大量吞吃,进入海洋食物链,并最终影响到人类海产品的安全。据统计,海洋中至少有100多种鱼类和600多种无脊椎动物在吞吃塑料,其中包括西方人充当比萨饼中关键调料的凤尾鱼。
  凤尾鱼是沿海海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们吃磷虾,但自己同时也是座头鲸、海狮、海豹、海鸟甚至人类的食物,所以被凤尾鱼吞食的塑料微粒,其毒素将扩散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的食品安全。
  吞吃塑料的主角
  让问题变得更严重的是,最新的研究表明,漂浮在水面的塑料微粒甚至会被带到深海,被深海鱼类吞食。而能够让比重比海水小很多的塑料沉到海底的,是一种叫“幼形海鞘”的动物。
  幼形海鞘长不超过10厘米,看起来有点像蝌蚪。它们靠自身分泌的粘液过滤器捕捉食物。它们的过滤器直径可以长达1米,就像房子一样把自己罩在里面。“房子”吸附漂浮在水里的颗粒物,然后被幼形海鞘吃掉。当然,“房子”用久了也有毛孔被堵塞的时候,在那种情况下,幼形海鞘就会把它抛弃,重新建造一个。被遗弃的“房子”则沉入海底,这样吸附其上的塑料颗粒也被拖入了海底。幼形海鞘一般平均每3小时更新一次“房子”。
  幼形海鞘是海洋中过滤海水最快的浮游生物之一。像鲸鱼的情况一样,在快速吞进海水的过程中,水里的杂质,包括塑料微粒,也不可避免地被吞进去。塑料微粒经过不同程度地消化之后,未被消化的部分会随着粪便排出,沉入海底。于是通过这条途径,一部分塑料微粒就被带到了海底。
  研究发现,幼形海鞘的粪便沉入海底的速度估计每天约300米;被抛弃的“房子”则能以一天800米的速度下沉。这些结果表明,幼形海鞘的粪便和粘液过滤器可以快速地把漂浮在洋面的塑料微粒运输到深海海底。所以,幼形海鞘才是让海洋中大量垃圾塑料失踪的真正主角。
其他文献
没有证据表明,卫星不能有自己的卫星。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子卫星来说,要想长时间存在,那么它就需要一条围绕着母卫星的稳定的軌道。这意味着,子卫星必须非常小,并且与母卫星的轨道要非常靠近。子卫星越大,离母卫星越远,那么它受到行星的引力影响就会越大。此外,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子卫星稳定的轨道很可能难以维持。因此,可以说卫星的卫星有可能存在,但是可能是极其罕见的。  英国物理学家  罗伯特·马修斯
期刊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近地面的大气与地面产生摩擦而旋转,而位置更高的大气层不同层之间有一定的粘度或者“粘性”,因此大部分大气层会与地球一同旋转。  然而,在200千米之上的地方,稀薄的大气层实际上比地球旋转得更快。这种奇怪的“超级旋转”效应原因尚不清楚。而这种现象在金星上也被发现。  英国科学作家 罗伯特·马修斯  人有多少种类型的关节?  成年人类有206块骨头,以不同的方式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
期刊
你读过《白雪公主》《小红帽》吗?这些童话故事都属于《格林童话》,而在格林兄弟去世了150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也能写出“格林童话”了。  为了生成新的故事、脚本和人物,人工智能学习了《格林童话》的数据,之后模仿《格林童话》,写出了《公主与狐狸》。在这个童话中,秉承着《格林童话》一贯的风格,有一个到处都是奶酪和面包的国家、一位美丽的公主、强迫她进行政治联姻的国王父亲、穷困潦倒的木匠儿子和一些口吐人言的
期刊
蛇是冷血动物,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调节自身的温度,其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冷了,它们不得不躺在太阳底下取暖。但红边束带蛇却是靠着“男扮女装”来取暖。  春天,到了交配的季节,一大群从沉睡中醒来的红边束带蛇小伙子聚集在一起,等待着红边束带蛇姑娘们的出现。一般的红边束带蛇姑娘可不喜欢被一大群异性环绕,看到这种情形立马就逃跑了。但这时,一条与众不同的“雌性”红边束带蛇出现了,它非但没有立即逃跑
期刊
众所周知,人类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在这里,我们可以假设你的移动速度接近光速,在这种情况下,你仍然可能会投下影子。不过以这样的速度跑起来,我们创造的影子可能会表现得有些不寻常。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我们在阳光下跑步,不管跑多快,影子都會跟在我们身边,这是因为我们的速度与光速相比太慢。而当我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时,我们的身体挡住光子,在地面形成影子的瞬间,我们已经跑出离影子一段距离,因此,我
期刊
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生物钟的三位科学家。  生物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对协调生命适应环境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有大量证据表明,生物钟对于地球上的高级生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生物钟,很难想象生命是如何进化来的。你不妨试想一下,在原始社会,如果一个人的生物钟错乱了,在夜幕降临之后还四处活动,那他多半要被野兽吃掉。  绝大多数外星球  缺少“对表”的条件  生物钟的作用是让生命活动与外界保持同
期刊
看!河里有只头顶绿色莫西干头,下巴长着几根笋状胡须,在欢快游动的乌龟。大大的眼睛、朝天的大鼻孔、“桀骜不驯”的头发,朋克范儿十足。  这种乌龟叫做玛丽河龟,因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洲的玛丽河而得名。又因為它那一头与众不同的“头发”,也被称为“朋克龟”。它一般体长40厘米,有着比一般乌龟要长的尾巴。朋克龟看起来朋克,其实性格十分温顺。  朋克龟有一项独特的技能——用屁股呼吸。大部分的乌龟靠肺呼吸,
期刊
如果在月球上种花养蚕会是什么样子?嫦娥四号将要做出答复,它将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降落的探测器,更令人兴奋的是,它也将开启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种花养蚕。  即将搭载探测器飞往月球的“乘客”分别是拟南芥、土豆这两种开花植物和蚕。为什么选择它们呢?选择土豆是因为,土豆可能会成为人类主要的太空食物;而拟南芥则是因为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便于研究人员的观察。土豆和拟南芥吸收月球的自然光进行
期刊
印象中的南极洲,有着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和环抱着它的辽阔大洋。它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5℃,但就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也不乏生机,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那么,这些动物在这里是如何生存的呢?  对付寒冷的各种高招  说起南极洲的动物,你第一个想到的大概是企鹅。南极大陆温度可低至零下60℃,食物稀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极夜。然而这些身穿燕尾服、胖胖的、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的动
期刊
受地球上潮汐的影响,如今月球以更快的速度远离我们。或者换句话说,比起过去的5千万年,月球现在离开我们的速度更快了。这个结论帮助天文学家解开了长期困惑他们的月球年龄之谜。  众所周知,月球的引力引起了我们在海洋里看到的朝落夕涨的潮汐。潮汐作用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地球自转变慢,每隔100年,一天要延长大约1.7毫秒。这看起来似乎并不多,但这个效果是在不断累积的。例如,在6200万年前,也就是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