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体”写作及其灵魂开示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m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雷平阳的诗,总感觉其有一种讲故事的味道,其中充满了隐形的“寓言”以及他透过“故事”对灵魂的开示。当然,他的这种诗性“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文学。首先是“故事”的开放性无比强大,诗歌的“身体”中隐约只见些嶙峋的筋骨或者浮动的血脉,而巨大的“故事”本体则被隐藏于诗的背后,或者被消解于诗的意味当中;其次,其之所以有意讲述“故事”乃在于突出诗的闪光,意欲借“故事”来实现一种例外的“梦想”。因此,从“故事”的角度而言,这不是纯粹的“故事体”,它带有一部分故事的性质,但却以诗性为旨归,它最终的本质是“诗的”。故而从诗的角度而言,不妨将之称为“故事体”写作。雷平阳的这类写作与其早年从事小说写作有莫大关系。不过,他正是凭恃这一独特的建构机制将诗与故事进行了有效互征,并且通过互征找到了一条全新的诗意生成理路。
  先以《相信》一诗来看,诗人开篇即示意这是在探讨一种“奇遇”。严格而言,“奇遇”本身就是故事之一种,只不过雷平阳的这一“奇遇”是透过对自然物(菩提叶)的想象和观照来加以实现的。如果说此诗的“故事”意味尚不明显,那么《厨子》和《绿骨头》则显然大具故事之形。尽管《厨子》中的叙事主体“我”为第一人称,削弱了作为故事的意味。但不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本能地觉察到这是一个美妙的“故事”:“我”有一个美丽的前身——“寺庙里的厨子”,但现在的我却是“饥寒交迫”,正“赶着一匹瘦马/拉着一辆空车/去山腰的寺庙偷运供品和云朵”。在现实的世界里,瘦马空车这样的意象本就构成一种诗意想象,更何况“去山腰的寺庙偷运供品和云朵”这样的“奇事”也只能与“故事”榫接在一起。相较而言,《绿骨头》的“故事”意味更加浓厚,这个骨头被染绿、一袭红衣、在白雾中开着割草机的人,俨然就像西方寓言或者童话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的身上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仍然不会被厨子和割草人的故事所牵制,我们的愉悦在于,厨子“去山腰的寺庙偷运供品和云朵”这一行为以及“绿骨头”这一意象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和“不知所终”的丰饶。
  雷平阳的诗歌既注重“故事”的畅达,也注重“故事”背后的开示。哪怕是很简练的诗歌也是如此。比如他的《蚂蚁》一诗,简短到只有7句51个字,但是粗具规模的“故事”及其所传达出来的意蕴却无限宽广。作者透过蚂蚁的视角看庞然大物、看落日世界,并且透过“身体”的“内含”来揭示对生存“恐惧”的意义。这是一种以小驭大的技艺,这种“开示”的潜能是巨大的。《人们为之胆寒》也是一首寒意凛然的诗篇,诗人借助“乌有乡的一批疯马被猎杀”这一事件来深究人性的幽暗,把善与恶、真与伪之间的张力经营得阔大而又深具震颤力。《闪电》与《来历》二诗也颇具神示,《闪电》中的马是一匹带有什么象征意味的马?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破坏力量,而“终于看见”的表述则代表了一种“释然”,到底是复仇实现的释然?还是对旧有传统破坏实现的释然?还是另有深解?非常值得沉思与玩味。《来历》则借“一只白鹭”来诠释自身的“由来”。在诗中,“白鹭”这一意象仿佛自由之谓,然而“鱼笼”的羁押又使人徒增浩叹。
  新世纪以来,在诗歌中“讲故事”似乎成为了一个潜在的潮流,但不同的写作者对于这一类型写作的实践各有其取材的路径。雷平阳诗歌的“故事”机制在于他只凸显故事的一鳞半爪,然后让人去琢磨和玩味故事之外的寓意。而更为难得的是,他对故事的处理巧妙得当,读者并不会因为其中流淌着“故事”而被情节牵着走,这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轻”之处理,故事的侧面或者脉络只平缓地驰行,而当其意欲开示的纤旨顺势而出的时候,读者又自然地滑入到诗意的曲致当中。当然,最后必须要指出的是,雷平阳的“故事”并非虚构与捏造,他是在记录自己“灵魂的阅历”。也正是因为此,他在短短的叙事诗上,“花掉的心力和时间往往比写一个短篇小说还多。琐碎的场景、细小的结构、可大可小的布局、时隐时现的隐喻、可有可无的意象、阴魂不散的精神背景和现代感,以诗呈现它们,往往一个字也不能出错,一个细节也不能没有来历,就连虚构和夸张也需要证据。”其诗歌写作的态度是令人敬畏的。
  赵目珍,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救命啊,救命啊……”  一大清早,路亚刚出家门,就听到远方隐隐约约传来贝卡的呼救声。  “贝卡,你在哪儿呀?”路亚东瞧瞧,西望望,也没有看到贝卡的影子。  “救命啊,救命啊……我掉进泥潭里了……”远方又一次传来贝卡的呼救声。  这时候,乔乔向路亚走来,她一把揪住路亚,问:“傻路亚,你东张西望做什么呢?没事就赶紧温习功课去,昨天教你的简便计算,你学会了吗?”  一见乔乔把自己抓了个正着,路亚可真的
蒋子龙的《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荟萃了他执笔40年来的优质散文,或写人生经历或畅谈生命哲思,又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对这部作品的畅销,蒋子龙坦承始料未及。他以为自己已是多少有点“过气”的作家,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了。最初他甚至对于要不要出版这本书感到疑虑,认为会亏本。现在他的顾虑打消了。其实,蒋子龙对生活始终葆有热情,这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这本书被认为是给所有过得不快乐的年轻人的礼物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在三月八日推出“自媒体时代,女性阅读报告”,在数据报告中,有一份女性用户关注阅读百分比,是每个省份关注阅读的女性用户数和全网关注阅读的女性用户总数的百分比,其中河南省占比10.68%,位列第一,山东和广东省分列第二、三位,湖北省排名第六。在这份数据报告中,女性最爱阅读的书籍前三位分别是《红楼梦》《西厢记》和《围城》,此外《洗澡》《活着》《走到人生边上》《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也榜上有名
你知道吗?数字9是具有神秘性质的一个数。9可以隐藏在任何一个重要的日子里!
年近九十的徐怀中日前推出长篇新著《牵风记》。《牵风记》以1947年晋冀鲁豫千里挺近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齐竞、骑兵通信员曹水儿,还有一匹灵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军马。徐怀中先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八路,是挺近大别山的亲历者。20世纪60年代,他曾以此为题材创作出《牵风记》的雏形,将近20万字,后来却由于种种不测,小说手稿被
内容摘要:随着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从数年以前的陈旧教育逐渐转变为新时期的高效、高质量教育,众多以发展学生能力和拓展学生视野为主的课程得到开展,“生本”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也得到拓展与推广。在当代的汉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广泛应用探究式教育法,笔者认为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本文通过阐述探究式教育法在当代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河北传媒学院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承办的2017?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开幕式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莫言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莫言说起了自己七十年代观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往事,也讲起了前几天自己观看《芳华》的感受。这是两部让莫言落泪的电影,因为观看它们的同时就是在重温自己的青春岁月。莫言当过二十多年的
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2015年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日前揭晓。《奥术神座》《回到过去变成猫》《木兰无长兄》等10部作品入选精品榜,《原始战记》《诛砂》《修真四万年》等10部作品入选新书榜。网络小说排行榜重点关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向上向善总基调、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优质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此次年榜入选作品既有全国各大文学网站推荐的2015年各季度榜单作品,也有专家推荐作
内容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与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青年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是未来大国工匠的希望所在,是担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文化认同的宣传与教育,高职院校责无旁贷。而文学与文化天然紧密的依存关系使得高职文学课程有先天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本文立足于职教的“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和教法
《幻兽之吻》是周晓枫一组关于动物的长篇散文,沼蛙、蚁群、兔子、蜻蜓、豆娘、狮虎兽等动物纷纷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其书写的对象。“幻兽之吻里,有致命的爱,致死的美,致残的深情,有致意的问候,致歉的告别,致敬或致哀的命运……”透过动物世界的幻兽之吻,爱欲、生死、关切、命运的无常等,都是作者关注的命题。在作者的笔下,动物是一种修辞,一种言说的方式和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呈现人类共有的情感经验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