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舒尔茨的经典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主要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提高农业的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的主要思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得以验证。
关键词:
改造传统农业;人力资本;农业经济增长;农业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67
1对《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解
《改造传统农业》一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最重要的著作。该书最主要的思想为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为了论证这一观点,舒尔茨通过3部分內容展开论述,包括传统农业的特点,传统农业落后的原因,如何改造传统农业[1]。
11传统农业的特点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主要有3个特点: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即农业生产要素和技术条件长期未发生改变;农民对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长期保持不变,即农民没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动力;投资的边际生产率和净储蓄均为0,即农民没有储蓄的欲望,也没有投资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分析传统农业的特征,舒尔茨驳斥了2种长期流行且影响深远的观点,即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传统农业中一部分农民的边际生产率为0。舒尔茨通过危地马拉和印度的2个案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传统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并不是愚昧的,而是十分精明的企业家,对经济刺激能够做出正常反应,知道如何配置现有生产要素,使其配置高效,但由于缺乏受教育机会和应用新技术存在较大风险,导致农民未能积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中并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传统农业中的农业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量是高度相关的,只要没有新的生产要素来代替传统的生产要素,传统农业中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必然会引起农业产量的下降。
12传统农业落后的原因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合理且有效的,不存在隐蔽失业的问题。但传统农业为何落后、停滞,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认为这是传统农业中的资本收益率导致的。
舒尔茨认为,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是由每单位时间既定数量的收入流所组成的,收入流的增加,就是收入的增加,就相当于经济增长。收入流的来源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有价值的,所以收入流是有价格的。在传统农业中,由于生产要素和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收入流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所以,收入流的均衡价格非常高且长期固定不变。因此,传统农业中的收入流的价格是非常高的,即投入到传统农业的资本收益率非常低。这就说明,对传统的生产要素进行投资,收益是非常少的,即针对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进行投资是不可能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
1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已经达到较好的配置状态,即便进行资本的投资,也无法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因此,必须在传统农业中引入新的、有利可图的生产要素作为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舒尔茨认为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即技术变化,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
技术变化的概念是抽象的,是被忽略了的新生产要素的抽象,技术变化实际上是至少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减少或改变的结果。对于如何通过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来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着重论述了3个关键问题:建立一套适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2方面为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方式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生产廉价的、新的生产要素,并充分调动农民、激励农民接受和使用新的生产要素;同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居住所有制形式”,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并。供给方面,通过政府的干预,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服务机构,以配合营利性企业持续供应新的生产要素;需求方面,农民是否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主要取决于新的生产要素是否有利。这不仅取决于新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农业产量的增长,还取决于土地租佃制度是否公平。农民不仅要能够接受和引进新的生产要素,还要学会如何应用新的生产技术。这就需要通过教育、在职培训和提高健康水平等形式,对农民进行迅速且持续地人力资本投资。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基础和切入点,也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对《改造传统农业》的验证
《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于1964年出版,距今已超过55a。舒尔茨将发展农业看作经济增长源泉之一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错误看法,还改变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农业发展的错误倾向。书中有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反对盲目扩张农场规模”及“人力资本在农业中的作用”等思想,对于各国在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策略制定上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书中较多以印度和危地马拉2个地区为例,进行了观点的阐释。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舒尔茨在书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这一主要思想是否也同样适用,则有待考究。
21研究假说
根据上文对《改造传统农业》内容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根据《改造传统农业》一书的主要思想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H2:提高农业的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22研究方法
为验证研究假说,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农业生产函数构建如下计量分析模型:
Y=A0KαHβLγ
其中,Y表示产出,A0表示技术进步,K表示物质资本存量,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投入,α、β、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对等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
lnY=αlnK βlnH γlnL
23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
231被解释变量——农业经济增长(AGRI)。
农业经济增长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示,按可比价格计算,单位为亿元。2000—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2001—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
232关键解释变量——农村人力资本(HC)和农村物质资本(PC)
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中舒尔茨主要论述的是教育对农民的投资,所以农村人力资本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来表示。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教育法计算农村人力资本,即通过各类别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乘以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得到农村人力劳动资本,其中,未上过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6种类别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6、9、12、155[2]。2000—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2013—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各地区乡村分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改造传统农业》中涉及的新生产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良种、机械、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避免可能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耕地灌溉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表示农村的物质资本,单位依次为万千瓦、亿千瓦时、千公顷、万吨、吨和吨。2000—2018年的数据均来源于2001—2019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农村基本情况与农业生产条件。
233控制变量——劳动力投入(L)
本文认为15~64岁的乡村人口是农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劳动力投入用15~64岁乡村人口的数量表示,单位为人。2000—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2001—2019年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根据上文的研究方法和变量设置的梳理,本文将构建如下计量分析模型:
lnAGRIit=α βlnHCit λlnPCit δlnLit μi γt εit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lnAGRIit表示农业经济增长,lnHCit表示农村人力资本,lnPCit表示农村物质资本,lnLit表示劳动力投入。α表示常数项;β、λ表示关键解释变量的估计参数,是本文关注的重点;δ表示控制变量的估计参数;μi表示省份固定效应,以控制个省份的自然禀赋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对估计结果产生的偏误;γ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εit表示残差项。
24估计结果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可知,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和随机效应回归结果存在較大差距,应采取更准确的固定效应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人力资本方面,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研究假说H1得到验证,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主张“向农民投资”的思想在中国得到了验证。在物质资本方面,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耕地灌溉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农药使用量和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不显著。研究假说H2可以得到验证。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农业生产由强调数量逐渐转变为注重质量,为保证农产品供给质量,加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消费意识的普及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格,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导致农药使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以北京为例,2000年农药使用量为5440t,2018年农药使用量为2574t,下降了5268%,年均下降率424%。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地区农药使用量下降势头不明显,如黑龙江,2000年农药使用量为29477t,2018年农药使用量为74182t,虽然近5a保持着较好的下降趋势,但相比于较早年份仍呈现较大的增长势头。
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可能与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且农民非农就业增加有关。虽然影响不显著,但也同样从侧面验证了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对“零值农业劳动学说”的反驳,在不增加新的生产要素的情况下,传统农业中劳动力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农业生产减少。而在中国,物质资本的投资,使得农业生产中增加了不少新的生产要素,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过渡,即使农业劳动力出现了下降,也没有带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倒退。
3结论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舒尔茨的经典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主要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提高农业的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的主要思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得以验证。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叶初升,马玉婷.人力资本及其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何以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J].中国农村经济,2020(04):34-55.
(责任编辑贾灿)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舒尔茨的经典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主要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提高农业的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的主要思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得以验证。
关键词:
改造传统农业;人力资本;农业经济增长;农业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67
1对《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解
《改造传统农业》一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最重要的著作。该书最主要的思想为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为了论证这一观点,舒尔茨通过3部分內容展开论述,包括传统农业的特点,传统农业落后的原因,如何改造传统农业[1]。
11传统农业的特点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主要有3个特点: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即农业生产要素和技术条件长期未发生改变;农民对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长期保持不变,即农民没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动力;投资的边际生产率和净储蓄均为0,即农民没有储蓄的欲望,也没有投资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分析传统农业的特征,舒尔茨驳斥了2种长期流行且影响深远的观点,即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传统农业中一部分农民的边际生产率为0。舒尔茨通过危地马拉和印度的2个案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传统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并不是愚昧的,而是十分精明的企业家,对经济刺激能够做出正常反应,知道如何配置现有生产要素,使其配置高效,但由于缺乏受教育机会和应用新技术存在较大风险,导致农民未能积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中并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传统农业中的农业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量是高度相关的,只要没有新的生产要素来代替传统的生产要素,传统农业中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必然会引起农业产量的下降。
12传统农业落后的原因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合理且有效的,不存在隐蔽失业的问题。但传统农业为何落后、停滞,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认为这是传统农业中的资本收益率导致的。
舒尔茨认为,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是由每单位时间既定数量的收入流所组成的,收入流的增加,就是收入的增加,就相当于经济增长。收入流的来源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有价值的,所以收入流是有价格的。在传统农业中,由于生产要素和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收入流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所以,收入流的均衡价格非常高且长期固定不变。因此,传统农业中的收入流的价格是非常高的,即投入到传统农业的资本收益率非常低。这就说明,对传统的生产要素进行投资,收益是非常少的,即针对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进行投资是不可能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
1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已经达到较好的配置状态,即便进行资本的投资,也无法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因此,必须在传统农业中引入新的、有利可图的生产要素作为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舒尔茨认为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即技术变化,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
技术变化的概念是抽象的,是被忽略了的新生产要素的抽象,技术变化实际上是至少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减少或改变的结果。对于如何通过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来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着重论述了3个关键问题:建立一套适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2方面为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方式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生产廉价的、新的生产要素,并充分调动农民、激励农民接受和使用新的生产要素;同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居住所有制形式”,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并。供给方面,通过政府的干预,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服务机构,以配合营利性企业持续供应新的生产要素;需求方面,农民是否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主要取决于新的生产要素是否有利。这不仅取决于新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农业产量的增长,还取决于土地租佃制度是否公平。农民不仅要能够接受和引进新的生产要素,还要学会如何应用新的生产技术。这就需要通过教育、在职培训和提高健康水平等形式,对农民进行迅速且持续地人力资本投资。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基础和切入点,也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对《改造传统农业》的验证
《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于1964年出版,距今已超过55a。舒尔茨将发展农业看作经济增长源泉之一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错误看法,还改变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农业发展的错误倾向。书中有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反对盲目扩张农场规模”及“人力资本在农业中的作用”等思想,对于各国在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策略制定上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书中较多以印度和危地马拉2个地区为例,进行了观点的阐释。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舒尔茨在书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这一主要思想是否也同样适用,则有待考究。
21研究假说
根据上文对《改造传统农业》内容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根据《改造传统农业》一书的主要思想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H2:提高农业的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22研究方法
为验证研究假说,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农业生产函数构建如下计量分析模型:
Y=A0KαHβLγ
其中,Y表示产出,A0表示技术进步,K表示物质资本存量,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投入,α、β、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对等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
lnY=αlnK βlnH γlnL
23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
231被解释变量——农业经济增长(AGRI)。
农业经济增长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示,按可比价格计算,单位为亿元。2000—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2001—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
232关键解释变量——农村人力资本(HC)和农村物质资本(PC)
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中舒尔茨主要论述的是教育对农民的投资,所以农村人力资本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来表示。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教育法计算农村人力资本,即通过各类别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乘以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得到农村人力劳动资本,其中,未上过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6种类别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6、9、12、155[2]。2000—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2013—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各地区乡村分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改造传统农业》中涉及的新生产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良种、机械、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避免可能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耕地灌溉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表示农村的物质资本,单位依次为万千瓦、亿千瓦时、千公顷、万吨、吨和吨。2000—2018年的数据均来源于2001—2019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农村基本情况与农业生产条件。
233控制变量——劳动力投入(L)
本文认为15~64岁的乡村人口是农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劳动力投入用15~64岁乡村人口的数量表示,单位为人。2000—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2001—2019年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根据上文的研究方法和变量设置的梳理,本文将构建如下计量分析模型:
lnAGRIit=α βlnHCit λlnPCit δlnLit μi γt εit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lnAGRIit表示农业经济增长,lnHCit表示农村人力资本,lnPCit表示农村物质资本,lnLit表示劳动力投入。α表示常数项;β、λ表示关键解释变量的估计参数,是本文关注的重点;δ表示控制变量的估计参数;μi表示省份固定效应,以控制个省份的自然禀赋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对估计结果产生的偏误;γ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εit表示残差项。
24估计结果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可知,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和随机效应回归结果存在較大差距,应采取更准确的固定效应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人力资本方面,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研究假说H1得到验证,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主张“向农民投资”的思想在中国得到了验证。在物质资本方面,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耕地灌溉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农药使用量和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不显著。研究假说H2可以得到验证。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农业生产由强调数量逐渐转变为注重质量,为保证农产品供给质量,加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消费意识的普及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格,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导致农药使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以北京为例,2000年农药使用量为5440t,2018年农药使用量为2574t,下降了5268%,年均下降率424%。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地区农药使用量下降势头不明显,如黑龙江,2000年农药使用量为29477t,2018年农药使用量为74182t,虽然近5a保持着较好的下降趋势,但相比于较早年份仍呈现较大的增长势头。
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可能与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且农民非农就业增加有关。虽然影响不显著,但也同样从侧面验证了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对“零值农业劳动学说”的反驳,在不增加新的生产要素的情况下,传统农业中劳动力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农业生产减少。而在中国,物质资本的投资,使得农业生产中增加了不少新的生产要素,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过渡,即使农业劳动力出现了下降,也没有带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倒退。
3结论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舒尔茨的经典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主要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提高农业的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的主要思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得以验证。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叶初升,马玉婷.人力资本及其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何以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J].中国农村经济,2020(04):34-55.
(责任编辑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