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的狂想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821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老版《三国演义》,对一个场景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官渡之战,袁曹对垒,一个曹军士兵捧着根玉米在啃,忽然一只长箭射过来,把他射倒在地,一名军官手执大盾扑过去把他拖走。当时看到这个细节我很感动,觉得编导真是用心,充分体现出曹军缺粮的艰苦卓绝。后来我才知道,这不符合史实——玉米一直要到明代才从美洲引进中国,三国时的人,不可能吃上这玩意儿。
  金庸《天龙八部》里有一段行文:“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读的时候,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辣椒传入中国是明末,人们真正开始嗜吃辣子的习俗,是从乾隆年间才正式开始。北宋任何地方的人都没机会享用。
  今人描摹古代的文学作品,无论考证多么精细,总会不自觉地把当下的种种习俗带入古代情景——尤其是像作物引进史之类的冷门细节,一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些小小错误其实无关宏旨,但细细追究起来,却也别有一番趣味。除了玉米和辣椒以外,苹果、蚕豆是在元末才进入中国,马铃薯、南瓜、花生也是明清之交才初次出现,至于草莓,都快民国了才被第一次引进。我们所熟知的水果,搁到古代怕是有一半都认不出来。
  日本学者和辻哲郎在他的人类学著作《风土》里认为,一个文明的性格,是人类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生活习惯及民族精神的烙印,这种自然环境包括了气候、地理、水文、植被与农作物等因素。我就开始浮想联翩,如果那些作物和水果更早地被引入中国,会对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蚕豆在宋代就出现了,苏轼会如何津津乐道地描绘一口酒一粒蚕豆的悠闲?如果草莓在唐代就有,杨贵妃在荔枝和它之间该如何抉择?冯延巳若见过苹果,“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会不会变成“一树苹果带雨红”?
  如果辣椒在三国时期的四川就开始流行,诸葛亮一个祖籍山东、湖北长大的人,会不会因为吃不惯辣的食物毅然决定北伐?马铃薯这么高产的作物如果出现在汉代,卫青和霍去病大概会把匈奴打得更远一些吧?如果南瓜自古就在中国长大,《诗经》那句会不会变成“投我以南瓜,报之以琼琚”?
  再想象得宏大一点,比如咖啡。咖啡豆原产自东非,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中东地区流行。如果它很早就被西域商人带入中原,并在交趾、交州等地尝试种植,咖啡会不会和茶一样,也成为中国人的传统饮品?要知道,咖啡喝了可以提神,苏秦不用再头悬梁、锥刺股;祖逖也不必聞鸡起舞,一杯咖啡全解决了。李靖带着三千骑兵奔袭突厥王帐,人手一袋咖啡提神就可以了。
  于是咖啡在中华文化里,逐渐演变成了“勤奋”“勤政”的代名词。儒家说咖啡好,提神醒脑,勤学必备;佛家说咖啡好,苦集灭道,感悟人生;道家说咖啡好,黑色咖啡,白色牛乳,正合阴阳调和之道。说不定还会有闲人写出一本《咖啡经》,专门研究哪里的水最适合冲泡咖啡,哪里的糖最适合添加云云,并衍生出一整套繁琐复杂的“咖啡道”,甚至还分成了放糖和不放糖两大流派,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于咖啡在古代的名字,肯定不会叫咖啡,可能叫“苦沸”。苦者,言其味;沸者,言其泡法,可谓音意俱佳。
  这么想象下去,简直没完没了。你说这要是真的,该多么有趣呀。
  (编辑:王莹)
其他文献
在小说《水浒传》中,多处提到沧州"小旋风"柴进家祖传的一个特殊物什——"丹书铁券"。据书中描写,柴家因为持有"丹书铁券",享有某种特权:"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先朝曾敕丹书铁券,但有
人类的智商是不平衡的,这种认识已经属于常识的范畴,无人会否认的。不但人类如此,连动物也不例外。我在乡下观察过猪,我原以为这蠢然一物,智商都一样,无所谓高低的。然而事实上猪们的智商颇有悬殊。我喜欢养猫,经我多年的观察,猫们的智商也不平衡,而且连脾气都不一样,颇使我感到新奇。猪们和猫们有没有天才,我说不出。专就人类而论,什么叫做“天才”呢?我曾在一本书里或一篇文章里读到过一个故事。某某数学家,在玄秘深
我在中国上的本科,后来到了美国,博士毕业后,我就留在美国从事IT行业。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一直在使用和分析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互联网、社交网站。   大概在2000年开始,我就一直活跃在BBS上,后来注册了Facebook和人人网。四年前,我开始用Twitter,两年前接触新浪微博。每天登陆这些网站的账号是我的工作习惯。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尤其是在微博上,对于公共事件的争吵、辩驳、掐
“茶叶是昨儿才从奇仙阁买的,真真儿惹人念想。儿臣想着午后泡来给父皇解温饱是再好不过了,怎的儿臣疏忽,一时竞找不到它了……请问额娘看到过吗?”我对老妈说。“说人话。”老妈
你知道吗?在那个夏天的海洋上,我多希望能够像她一样,拥有一个小小的岛。她的岛实在很小,小到每一个住在岛上的居民都不能不相识,不能不相知。船本来已经离开码头,已经准备驶
Shafeeq Syed:我认识一个人,试图用Notepad打开一个MP3文件,知道为什么吗?他想看看歌词!Patricia Li:有一次,我看到我妈打开Firefox浏览器,在搜索框里搜索Google,点击Google的链
在中国,大家总是这样介绍我:“这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王可。”最普遍的评价是:“你能去哈佛读书,一定是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从社会大众和媒体一致认为的最好
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他从不体罚学生,但他会体罚我。一次,他让我背《行路难》,12句诗:被我背得七零八落。那时,我爸打我是全院小朋友最精彩的节目。高二那年,很迷漫画的我决定报考动
民国二十八年,张爱玲第一次参加征文。那时的张爱玲不过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满腹才情呼之欲出。因为看到了《西风》杂志的征稿启事,她便跃跃欲试地写了一篇《我的天才梦》去应征。虽然迫于字数所限,文章被张爱玲删删减减压缩到了五百字,可是依然字字珠玑,词句之间游走着璀璨烟霞。   后来《西风》杂志通知张爱玲说她获了首奖,这让张爱玲无比欣喜,“就好像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可是等到正式的获奖名单公布时,第一名却
王羽熙小的时候喜欢画画,但数学却差得一溜屁,爱才的人大附中校长破格录取了他。学校给了他足够自由的舞台,让他尽情挥洒才华。用王羽熙的话来讲就是:“高中三年,我玩了两年《魔戒》。”  尽管王羽熙上高一时,在一次满分为150分的数学测验中,仅得了3分,但他英语好,老师依然没有看扁他。他们开办了一个学习英语的“英语角”,为了督促同学们练好口语,王羽熙想到排一出英语剧。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赞同,高一下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