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越多,我们对防癌越没信心?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能不能预防?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自信地给出了答案。“将近一半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对癌症预防抱有悲观态度?科学研究表明,我们这么没有“底气”,可能和每天看的电视新闻有关。
  
  早市上的对话
  
  星期天早上。时钟刚刚指向7:00。铜钱胡同的小广场上已经是一片忙碌了。住在附近的居民,已经习惯了每天去小广场上的早市买菜。这里的蔬菜瓜果既新鲜又便宜,特别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祁大妈今天起得格外早。准备好购物袋,祁大妈开始向早市“进发”了。今天是休息日,来早市的人比平时多。不过,眼尖的小贩还是一眼就看到了祁大妈。
  “祁大妈,今天够早的呀!准备买点什么呀?”每天都见面,小贩们对祁大妈这样的老顾客已经很熟悉了。
  “看得我眼花。真不知道买什么好喽。”
  “今天的黄豆芽特别新鲜。吃这个能降血脂,越吃越健康。您还不来点?”
  还没等祁大妈搭腔,另一个小贩远远地就吆喝上了。“祁大妈,来看看我的白薯嘛。电视上都说了,白薯防癌,还抗衰老呢!您多买点当饭吃,保准您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啊!”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笑声。
  祁大妈无奈地笑笑:“你们两个小子就逗我吧。我都糊涂了。电视上今天说吃这个能防癌,明天又说吃那个能防癌。我一个初中文化的老太太,到底要吃哪个嘛?”
  “嗨!咱们老祖宗不都说了嘛,‘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老天爷要让您得癌,您怎么防都没用。”一旁的汪大爷接过话茬。
  “话说回来,我现在怎么觉得什么东西都有可能致癌呢?前几天电视上还说发现了一种‘超级病菌’。听说没药可治,吓死我了。”毛大姐一脸担忧地说。
  “可不是嘛。”祁大妈提高了嗓门。“我可是关注健康的人。电视里的健康节目,健康新闻我天天看,还做笔记哪。可是,怎么越看越觉得心里没底儿了呢?”
  
  将近一半的癌症可以预防,
  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么悲观?
  
  您是不是也有和祁大妈一样的困惑?
  作为一个现代人,与其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不如说是生活在“媒体的世界”中。想要摆脱媒体的影响?几乎不可能。今天,年轻人喜欢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世界。很多像祁大妈一样的中老年人,更喜欢通过电视来获得信息——包括和健康有关的信息。
  事实上,早在20年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就对“电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大量的研究发现,电视传播的信息,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今年,4位分别来自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的美国学者,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电视新闻会不会让我们对癌症预防更加悲观”这个话题。有趣的是,他们的调查研究,和发生在铜钱胡同早市上的对话很相似。
  早在很多年前,美国的科学家就发现,因癌去世的人中,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有长期吸烟的坏习惯。还有14%~20%的人,体重严重超标。换句话来说,很多人得癌症,要部分“归功于”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学者们开始大声疾呼“大家注意啦!科学研究表明,有将近一半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
  让科学家们郁闷的是,尽管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多美国人在谈到癌症的时候,还是表现出了悲观、无助、困惑。在美国2007年的一项调查中,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对象表达了和汪大爷同样的观点:“得癌症几乎是注定的。怎么防都没用。”有将近一半的人和毛大姐一样忧虑:“好像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致癌”。还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人和祁大妈一样困惑:“健康信息铺天盖地。今天说这个防癌。明天又说那个防癌。我到底应该听哪个啊?”
  
  电视新闻越多看,
  面对防癌越悲观
  
  于是,4位美国学者把目光投向了电视——影响人数最多的现代媒体。最后,他们发现,电视新闻看得越多,人们在面对“癌症预防”这个话题时,就越容易悲观。原来,为了吸引眼球,电视新闻常常过分强调新闻中的某个“爆炸点”。比如,让毛大姐忧虑不已的“超级病菌”。电视新闻在谈到它的时候,为了吸引观众,会更多地选取“几乎没有药物可以对抗‘超级病菌’”或者“‘超级病菌’已经现身多个国家,有多人死亡”这样的“惊悚”角度。相比之下,很多关于“超级细菌”的解释信息都容易被电视新闻报道忽略,或者一笔带过。比如,‘超级细菌’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染。又比如,‘超级细菌’容易在滥用抗生素的人群中出现。只要做好预防,谨慎使用抗生素,完全用不着恐慌。再比如 ‘超级细菌’只是抗菌素和细菌较量史上的一个小插曲等。
  竭力突出新闻中的“爆炸点”,淡化或者舍弃能够引起观众思考的解释信息。类似“超级细菌”这样的新闻制作手法,在和癌症预防相关的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存在。4位美国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电视的声画信号总是转瞬即逝。人们还来不及对上一个画面的内容做出思考,下一个画面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为了吸引观众,制作电视新闻的人喜欢把复杂的信息缩减成简单的故事,便于观众理解。对此,他们的理由是:“没办法呀,电视新闻时间有限。解释的信息常常很枯燥。所以,我们只能更多地关注那些新颖、有争议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收视率。”
  这样做的后果是,缺少了解释信息,观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别提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了。而且,接触这类电视新闻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负面的累积效果。面对癌症预防的话题,越容易产生像汪大爷、毛大姐、祁大妈那样的悲观和恐惧情绪。
  假如您是一个习惯躺在沙发上,一边吃零食,一边按遥控器的电视迷。看到这儿,是不是该考虑关一会儿电视,出去走走了呢?
其他文献
主编 黄建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流行病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最早开展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者之一。    一百多年前,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经愤世嫉俗地抨击当时美国的健康类书籍。他说:“读健康类书籍要小心。您也许会死于(健康类书籍中的)一个错字。”  时过境迁。今天中国的健康类书籍和当年美国的健康类书籍肯定不一样。但是,马克·吐温对健康类书籍的警示并没有过时。现在,关于吃
期刊
据报道,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3个人缺乏维生素D。许多大规模的研究发现,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对于降低血压,增强骨骼,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甚至降低得某些癌症的危险,都有重要意义。  最简便获得维生素D的办法是晒太阳。每天正午时光,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10~20分钟就可以。如果不是在正午,时间就应该长一点。当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最好在医
期刊
回复——  亲爱的杨长盛读者:  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来信。谢谢您的鼓励。毫不夸张地说,几乎编辑部的每一个人都阅读了您的来信,都深受感动。  拆开信封,读完您的信后,我备受鼓舞。在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们真的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还特意给方舟子老师写了邮件,向他表达了您对文章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我的喜悦。  我们杂志中有不少真实的故事。故事里,针对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我们试着用尽量通
期刊
充足的睡眠对孩子很重要。5岁以下的孩子,晚上睡觉的时间少于10个小时的话,他们长大后更容易超重。他们还可能会得各种和肥胖相关的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这10个小时不包括白天的小睡。  根据2,000名孩子父母所记录的成长日记,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过程对孩子的体重调节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在睡眠不足时会感到困倦,不愿意活动。结果就会引起肥胖。也有可能是因为睡眠会影响一些与饥饿和食欲相关的激素分
期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张悟本也好,李一也罢,每一个养生明星的诞生无不由利欲孕育而成。    张悟本“火”了    2010的上半年,中国谁最红?  张悟本应该算一个。  他几乎是一夜成名。他和他的“吉祥三宝”——绿豆、长茄子、白萝卜为人们津津乐道。他的经典论调被人们口口相传。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绿豆,少的四五斤,多的几十斤。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上市仅6个月,就获得了当
期刊
编者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48岁的杨素女士向来重视健康,并且一直在身体力行。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正在不可救药地变胖。医生说她的腹部积水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痛苦的寻找病因的过程。其间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弄得杨女士时悲时喜。最终,真相浮出水面,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折腾了差不多一年,“腹水”的元凶还是没有找到。所以,对医生们来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好在,真相已
期刊
下面的表格中,一共有14个问题。请您逐个回答问题。每回答完一道,就在右边的空格中填上您该道题的分数。全部回答完毕后,将每一道题右边的得分累加起来。得出的总分数就是您的膳食健康程度。来测一测吧,看看您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    评分结果  分数越高,说明您的吃喝习惯越好。  总分在 0~40 之间:  您需要改善自己的吃喝习惯。控制高脂肪、高糖和高盐一类食物的摄入。多吃谷物、水果、蔬菜等营养全面的绿
期刊
吃,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但是,吃的意义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吃什么你就是什么。这句话要放在古代,或者二三十年前,我们可以理解为,“吃什么”代表您的身份、地位、财富。  现如今,我们拥有的食物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丰富得多。而且,这种丰富,不再专属于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平头百姓也一样能享有。  每到盛夏,我常常想,要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杨妃见到今人品尝鲜荔而觉稀松平常,会作何感
期刊
许多人都抱怨,上学让人头痛。不过,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上学是真的让他们头痛得不轻。医生们反映,频繁的头痛和偏头痛是儿童最常抱怨的健康问题之一。大约每10个儿童中就有1个受到偏头痛的困扰。青少年的比例更高,大约每10个人里有将近3个人出现过偏头疼。  医生们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被打乱引起的。开学后,孩子们白天要早起上课,晚上还得挑灯夜读。很多孩子没时间吃早餐。每天的饮水量也少
期刊
看一个人吃什么食物,怎么吃食物,就能知悉他/她的健康状况。就像看一个人读什么书,同什么人交往,就知道他/她的为人一样。    吃什么,你就是什么?    “吃什么,你就是什么。”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认同这句话的人可能不多。毕竟,我们吃过薯条后,它并没有在我们的身体里发芽。  难道我们不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吗”?  “吃什么,你就是什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罢了。  这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