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着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朱自清先生《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下面就结合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农村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
1 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2 当前农村语文教学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教育旧观念的影响,忽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但仍有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被“升学率”和“分数”左右,坚持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往往被忽视。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如此不重视朗读训练的教师还是少数,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想抓好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转变教师观念仍是首要任务。
2.2 农村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亟待提高
语文教师肩负着指导学生朗读的重任,在教学中有时也需要教师范读课文,没有过硬的普通话水平,很难胜任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上级教育部门也要求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但在农村,用方言上课的教师也不乏其人。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亟待提高。
3 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几点措施
3.1 提高教师口语水平
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很好地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必须拥有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它包括:普通话水平、一般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师职业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要求语文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和教师工作;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具有一定的指导学生运用口语的能力。运用课上实践和课下自练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重点强化训练法和办公室训练法来提高教师口语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比赛和把教师“口语水平”作为语文教师上岗的硬性条件等方法来调动和促进教师学习、提高口语水平的积极性,使每位语文教师都成为合格的、称职的语文教师。
3.2 切实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要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利用每堂课,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3 加强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
首先,要把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纳入到一个正常的轨道,并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把它放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同等地位,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制定朗读水平的评价细则,抓好落实。应从以下方面对学生朗读水平作出正确评价:用普通话朗读、声音是否洪亮、朗读是否正确、朗读是否流利、朗读是否有感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评价细则和评价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评价,知道评些什么,这样学生才能评有方法,评有目标,评有收获。
總之,了解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意义,克服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满怀信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智力,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朗读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太平狮峰学校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朱自清先生《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下面就结合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农村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
1 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2 当前农村语文教学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教育旧观念的影响,忽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但仍有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被“升学率”和“分数”左右,坚持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往往被忽视。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如此不重视朗读训练的教师还是少数,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想抓好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转变教师观念仍是首要任务。
2.2 农村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亟待提高
语文教师肩负着指导学生朗读的重任,在教学中有时也需要教师范读课文,没有过硬的普通话水平,很难胜任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上级教育部门也要求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但在农村,用方言上课的教师也不乏其人。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亟待提高。
3 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几点措施
3.1 提高教师口语水平
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很好地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必须拥有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它包括:普通话水平、一般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师职业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要求语文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和教师工作;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具有一定的指导学生运用口语的能力。运用课上实践和课下自练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重点强化训练法和办公室训练法来提高教师口语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比赛和把教师“口语水平”作为语文教师上岗的硬性条件等方法来调动和促进教师学习、提高口语水平的积极性,使每位语文教师都成为合格的、称职的语文教师。
3.2 切实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要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利用每堂课,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3 加强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
首先,要把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纳入到一个正常的轨道,并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把它放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同等地位,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制定朗读水平的评价细则,抓好落实。应从以下方面对学生朗读水平作出正确评价:用普通话朗读、声音是否洪亮、朗读是否正确、朗读是否流利、朗读是否有感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评价细则和评价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评价,知道评些什么,这样学生才能评有方法,评有目标,评有收获。
總之,了解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意义,克服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满怀信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智力,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朗读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太平狮峰学校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