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内的穿越之旅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11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战,到手机里
  欢迎进入手机内的竞技场小手机内有大乾坤战线无限延伸,尽情驰骋画卷足够雄浑,恣意挥洒无拘无束,唯创新者胜颠覆传统,游戏规则重写硝烟正在弥漫,新的王者呼之欲出
  
  上一个十年互联网风起云涌,下一个十年移动互联网蓄势待发。
  这是今年4月,我在第三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最深的感受。参加这届大会的有3500名嘉宾,而2009年第一届大会的参会人数不过300人,2010年是800人,到了2011年,参会人数已暴增了十倍。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移动互联网疯狂。这个超过200亿元的市场吸引了无数的创业者、投资人前来掘金,每天都有新鲜的主意转化为应用,到处都是躁动的资本在寻找出口。
  这让我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冲动和渴望,如果给我一台时光机,只需要将时针拨回到15年前——1996年,就会惊奇地发现,如今风光无限、拥趸无数的苹果正处于破产边缘;6年前——2005年,21岁的扎克伯格刚刚从哈佛退学,他的Facebook才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3年前——2008年,一位叫梅森的年轻人正在苦闷,他的理想落空——既没成为摇滚音乐家,也没有成为网络世界的明星。不过梅森并没有放弃,他很快又创办了一家新的网站,这个新的网站名叫Groupon。
  互联网曾经是生产财富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领地,现在这阵产业旋风已经刮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创业者的投入与资本的热捧与十年前并无两样,只不过现在舞台交给了移动互联网的后起之秀们。这个舞台充满了足够多的成功机遇,既可以孕育新生代一飞冲天的梦想,也为行业老兵开启了另一种成功的可能。
  回到过去,如今风头正劲的企业在那时都尚处于懵懂和探索之中,我喜欢那个时候,有冒险家的精神,有大航海时代的视野,有创造者的快感。
  立足现在,这些情绪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始发酵,它究竟蕴藏了怎样的秘密和财富?又将揭开怎样的趋势和未来?
  移动互联网蕴藏了多大的财富?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网民也不过才4.5亿,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3亿。而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9亿,智能手机的普及还在加速。你只需要到公交车上、到餐馆里看一看,有多少人低着头盯着手中的手机看小说、玩游戏;而到了饭桌上,第一件事是先动筷子,还是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分享到各类社区。看看那无数根滑动的手指,你就能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扑面热浪。
  移动互联网将开启怎样的未来?因为手机的便捷性,你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世界,我们的位置、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状态都可以通过小小的手机传递到互联网上。如果说互联网是把世界搬到线上,移动互联网就是让世界重新回到线下,手机就是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钥匙。移动互联网开启的,是一个虚拟网络与真实生活无缝链接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意味着怎样的机会?凭借移动互联网,迟暮的摩托罗拉一夜间焕发新生,同样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强大的诺基亚帝国如今摇摇欲坠。十年前,互联网将占据人们生活几百年之久的传统报纸拉下神坛,大量的新闻门户被取而代之,现在,移动互联网又在威胁着传统运营商的王座。
  作为统治PC桌面的王者,微软似乎最早感受到PC会很快死去。比尔•盖茨一直认为PC最终会被移动设备完全取代,所以才会有PPC(掌上电脑)的推出。但盖茨显然只猜中了开头,没有预料到结尾,PC和手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复制Windows的Windows Mobile失败了,开创Android的Google成功了。
  这是一场谁都不敢缺席的比赛,错过移动互联网,就意味着错过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这也是一场谁都不敢懈怠的决斗,在手机屏幕里的战场上被对手击倒,输掉的很可能是整个未来。
  抢跑,是每个最先嗅到移动互联网机遇的公司们的第一反应,争夺主导权,则是移动互联网上最激烈的战斗。
  应用商店想成为分发所有应用的渠道,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注定了应用商店开放中有封闭、封闭中有利益,渠道效应自然是重中之重;
  即时通讯想成为移动互联网社交关系的新平台,强力渗透本地通讯录,构建更优体验的通讯平台,颠覆QQ的雄心悄然浮现;
  定制化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产业链的上游优势,优先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正成为决定用户移动桌面下游应用的关键;
  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用户和成熟的运营经验,从PC向手机过渡,强者通吃的野心昭然若揭;
  电信运营商、银联是旧产业链的掌控者,对入网用户和金融支付的控制权是他们称霸新时代的天然优势。
  ……
  UC优视、点心、小米科技等移动互联网新秀们已经投入了战场,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蠢蠢欲动,现在,就连电信运营商、银联也在谋划着他们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新旧商业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一股脑地冲进手机屏幕里,疯狂地搅动着市场。旧的互联网思维正在被颠覆,新的移动互联网秩序即将建立。
  下一个十年,我们将会见证哪些企业的崛起?或者,见证哪些创业神话的破灭?
  我们不是预言家,不知道十年后谁会成为这个小屏幕战场上的胜出者,谁又会成为故纸堆里被遗忘的配角。
  小手机,大战场。我愿深入其中,去观察,去聆听,去记录,把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整理成一份报告。在十年后,甚至更久远的未来,还能真实地重现那些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企业,曾经经历过的这一场盛宴,曾经参加过的这一场战争。
  
  入口之争:手机操作系统
  
  你去买一台智能手机时,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采用的是什么系统,因为你所有的应用,无论是游戏、办公抑或娱乐都建基于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iOS这四款主流平台上。这就像PC时代,你是采用Windows,还是用Linux,抑或是苹果系统。
   PC时代,Windows最终一统天下近20年,一款应用或服务如果不能在它上面运行,几乎就自动放弃了90%以上的市场。那么智能手机时代呢?虽然群雄割据,但是Android却早已显露霸王之象,它让死守Symbian的传统霸主诺基亚跌下神坛,让奄奄一息的摩托罗拉绝处逢生,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38.9%的份额,手机出货量近7000万部,而且增势强劲。
   如果说Google因Android系统超越了微软,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头把交椅,那么谁能抢占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先发优势呢?毫无疑问,得Android者得天下,各种基于Android的优化和开发,层出不穷。在硬件领域,魅族借助Android强势崛起,并已经通过本地化Android建立了一个半封闭的魅族生态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也蠢蠢欲动。但如果要寻找一家真正能占住Android本地化入口的企业,点心无疑是最强悍的竞争者。首先,它不会像魅族一样,有门户之见;其次,点心还获得了谷歌和一系列硬件厂商的支持,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6款移动终端几十万人在使用点心操作系统了。
   因为它对应用开发者的开放姿态,对硬件厂商的平台合作关系,可预见的未来,它会成为众多智能手机的合作伙伴。而且近200人的团队规模让它远超其他对手,抢占了先机。因此,要想了解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格局,从点心开始,从操作系统入手,最好不过。
  
  第1站 点心 北京•海龙大厦
  
  我的旅程,就从点心开始。
  点心公司的地址在中关村著名的IT卖场海龙大厦,这里每天卖出的手机不计其数。根据IDC的调研,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共销售出1.01亿部,超越了PC电脑9210万台的出货量。到2014年,中国有一半的手机用户使用的都将是智能手机。在海龙大厦的卖场里,看着手机柜台前攒动的人头,没有人会怀疑这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
  
  不只是本地化
  如果不是一个智能手机爱好者,点心这个名字一定会让你觉得十分陌生,但它的故事并不少。2011年3月,它刚刚获得了金沙江创投千万美元级的投资;5月,作为创新工场第一个孵化出来的独立运作公司,点心搬离工场,正式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在海龙大厦11楼,我见到了点心的CEO张磊。从2000年加入华为到2010年自主创业,张磊亲身经历了互联网的上一个十年。2009年还在百度负责无线业务的时候,张磊就是移动互联网的鼓动者,到了2010年上半年,张磊又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坚定的实践者。
  因为刚刚搬到新办公室,点心公司入口处甚至还没来得及挂上铭牌。不过这并不会成为硬件厂商们找到点心的障碍——早在去年,就已经有手机硬件厂商找上门来与点心合作。其中甚至包括了夏普、宏碁这样一流的硬件厂商,他们看重的,是点心手里的操作系统及其背后一整套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基于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但与Android相比,它又有太多的不同之处。Android系统是提供给所有手机厂商的标准化产品,点心要做的,则是将这个舶来品变成符合国人习惯的本地化产品。
  与Android相比,点心操作系统没有大大的搜索框,界面也远比Android华丽,这些改变都是为了适应中国用户的习惯。在点心之前,也有不少团队和组织在进行Android系统的本地化,但点心所要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第一步,自然还是对Android的功能进行优化及本地化。让中低端的智能手机也能够拥有理想的速度和性能,同时点心操作系统又与Android系统百分百的兼容,可以完整地享受到Android上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一系列本地化的改造,点心让Android从海味十足的洋先生变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通。
  第二步,场景集成。点心细心地为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划分了六大场景,打电话对应的是基础通讯场景,手机上网对应的是互联网场景,另外还包括安全场景、工具场景、多媒体场景和第三方应用场景。然后,根据不同场景再进行资源整合,让每一个场景的体验都更完美。比如安全场景,除了安装传统的安全软件,点心还从系统层面进行了权限管理和隐私保护,这就如同在Windows系统中自动集成一系列安全工具,而不仅仅是安装一套杀毒软件,现在,点心的这一套安全方案,已经引来不少手机厂商的青睐,并希望能单独购买。
  第三步,利用云端服务器庞大的计算能力,为手机操作系统“减负”。比如天气预报、新闻阅读,都可以通过点心的网关直接对接用户,减少了用户手机与天气预报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频次,而频次的降低带来的最直观好处就是可以为用户省电、省流量。
  在点心崭新的会议室里,张磊一一介绍着摆放在桌上的手机,夏普SH8128U是第一部预装了点心操作系统的手机,和宏碁合作的E310手机也即将上市,预装点心平板电脑解决方案的海尔haiPad也已经发布。不到一年时间,点心已经覆盖了6款移动终端,几十万人在体验点心的产品和服务。
  夏普们选择与点心合作的理由很简单,在手机制造上他们拥有更大优势,但日系手机在中国业绩平平,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用户,而只有让手机系统更适合本地习惯,才能点中用户的心。
  
  应用“批发商”
  除了点心,创新工场还有一大批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团队和项目。从豌豆荚到应用汇、磊友、友盟……这些产品和项目覆盖了应用商店、手机助手、开发者工具,恰好都位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最关键的几个节点上,这显然不是一个巧合。
  通过点心,这几个重要节点可以完美地串联起来。应用汇是点心默认搭配的应用商店,豌豆荚已经是最主流的Android手机助手软件,友盟的移动应用统计与点心之间也会有经常的数据互通和联合运营。更重要的是,创新工场的项目都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过点心操作系统,直达用户的手机桌面。
  应用程序之间也在进行激烈的排位赛。如果没有特别的偏好,阅读软件你会选择iReader还是开卷有益,下载工具是使用UC迅雷还是手机迅雷?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谁先出现在手机上谁就占领了制高点,接下来的竞争才是在应用商店里展开。
  在中国市场,虽然79%的Android应用都是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的。但对众多的应用程序来说,与操作系统的合作是另一条捷径,可以更先一步抵达用户的手机。相对手机操作系统,第三方应用商店本身也只是一个应用,他们同样要为如何进入到用户手机里绞尽脑汁。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量不断壮大的点心操作系统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应用及内容分发平台。
  第三方系统的盈利模式也已经非常清晰,比如点心操作系统有标准版、定制版等,如果手机厂商要使用点心操作系统,就得根据不同的版本付费给点心,这是点心的第一条收入线;第二块就是应用及内容的分发,包括APP推荐、游戏平台的分成合作等;第三部分的收入,张磊暂时存在了未来,当3年后点心有了5000万用户规模,成了一个黏性很高的平台后,点心才会做一些增值类服务。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个人和团队愿意冲进这个巨人环伺的市场。但在火热的环境中,张磊也嗅到了危机。
  三星、摩托罗拉、HTC等大牌手机厂商一直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华为、移动、联通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进入手机领域的传闻从未停止过,至于更多的小团队、个人制作者更是不胜枚举。
  张磊同样自信,大多数基于Android开发的系统还停留在界面调整和浅层优化,而点心所做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除了操作系统的增强和应用(APPs)层面的本地化,点心还有一套独有的云端服务支持系统。要夺下这个入口,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
  不过我更愿意相信开放的心态才是点心未来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已经初具规模的平台上,除了同是创新工场投资的应用汇,一样会集成其他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排他性。当大家都在试图将Android越做越封闭的时候,点心并没有打算在Android上圈一片自己的小花园。
  所以,点心操作系统才能成功地预装进越来越多厂商的手机,随着预装点心操作系统的手机数量不断上升,点心操作系统之于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信息和应用分发平台的地位还会不断稳固。
  点心之外,这个战场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玩家——MIUI,它做的同样是Android的本地化改造。而这不仅仅是两款产品的竞争,更是两个平台或者两个著名天使投资人的较量。MIUI身后是小米科技及雷军,点心背后则有创新工场和李开复的影子。两个眼光敏锐的天使在布局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虽然落子先后不同,但最关键的一子都布在了手机操作系统上。显然,他们都已清晰地判定了战局,任你信马由缰也跑不出智能手机的小屏幕,占领手机操作系统的制高点,就是卡住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讨论
  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有限
  文/洪波,五季咨询合伙人
  手机操作系统不只是一个入口,更是一个平台,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所有争夺都将在上面展开。
  紧盯这个市场的不只有点心,百度、阿里巴巴、华为也都在计划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与他们相比,点心的优势在于只做软件,不涉及硬件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平台,点心的装机量会更大。
  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就有巨大的潜力,这个市场有一定的机遇,但限制因素也不少。
  大的手机厂商不会使用第三方的手机操作系统,他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三星、HTC都有自己的优化版Android,这决定了第三方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很有限。因此他们只能与中端的硬件厂商合作,但这些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显然要低一些。并且,Android系统对手机硬件的要求又比较高,想通过与大量低端厂商合作复制“山寨机”的长尾效应也很难。
  
  战略高地:LBS平台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何只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一次朋友聚会?首先我们可以用大众点评网搜索附近最好的餐馆,然后在Google地图上把餐馆信息分享给朋友们,他们可以通过Google导航找到最短的抵达路线。在聚餐过程中还能通过图钉分享聚餐时大快朵颐的照片,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网进行签到,把这些信息分享到微博上,自动加入一个地理位置。也许第二天,就会有人因为我们的微博来这家餐馆消费。
   正如短信、QQ、微博革新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一样,LBS(LocationBased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在LBS平台上,有太多可以想象的空间,“吃穿住行玩”的生活服务信息、兴趣爱好分享的社交平台,甚至是网络游戏,任何创意与LBS相加都将会诞生一项令人激动的新服务。
   如果你错过了微博,那就要抓住LBS。因为,这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价值的战场。百度、盛大、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因此相继涌入,人人、街旁、嘀咕等新兴者也顺势而起。移动互联网的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跟上Social(社交)、Local(本地)、Mobile(移动)的趋势,LBS则是SoLoMo趋势下,最重要的发现。
   通过LBS平台,商家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在现实世界精准地对接起来。但在这一干参与者中,新浪的微领地,做的是签到与微博平台的整合,街旁、玩转四方做的是Foursquare的中国移植,而百度、盛大、腾讯则不过是在玩复制的把戏。
   因此,如果从它们中间找一个最有意义的代表,无疑就是大众点评网了。这家2003年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站,已经积累了100多万合作商家、4200万用户和2000多万条评论,据此,它退可以扼守要塞,深耕互联网,进可以攻城略地,称霸LBS。
   更重要的是,借助LBS,大众点评网的盈利模式框架已经清晰地浮现出来,仅此一点,它至少已把其他LBS平台抛下了不止一两个身位。
  
  第2站 大众点评网 上海•易园创意园
  
  第二站的大众点评网是这一系列采访中,唯一一家北京之外的企业。除了前面提到的种种意义,大众点评网还是第一批“Web2.0”网站中仅存的硕果之一。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大众点评网一样过得很好,但有了移动互联网,一切都变得更有意思了。
  
  LBS的探索
  大众点评网的办公楼静静地隐藏在安化路上一个林荫茂盛的创意园里。这儿正好是地铁2、3、4号线的交汇处,星罗棋布地林立着各色大大小小的餐馆。每天都会有人根据大众点评网上的推荐信息,推开其中某家餐馆的大门,然后根据网友的推荐,点上几道最受欢迎的招牌菜。她还会把用餐的感受写在大众点评网上,“珍珠米酒很好喝,甜甜的,环境也很清静……”几天后,也许就会有人循着她的点评走进这家清静的小餐馆,点的第一个菜就是珍珠米酒。
  飞机降落在上海时已是下午5点,所以我与大众点评网副总裁姜跃平的第一次见面就约在了其公司附近的一家湖北餐馆,对不熟悉上海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找的地点。但通过大众点评的手机终端,不仅可以轻松查到这家餐馆的详细信息,还能直接将商户的地理坐标定位到Google地图上,借助手机的导航服务,即使是一个异常生僻的地点也能找到。
  解决大家找美食的问题,就是2003年大众点评网创办的初衷。现在,消费者可以在大众点评网上浏览到100多万家商户的详细信息,从美食到购物、娱乐无所不包。“除了百万商户信息,大众点评网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大众’贡献的点评。”在姜跃平看来,大众点评网和豆瓣算得上是第一批Web2.0网站中仅存的硕果了。
  8年多时间,大众点评网上已经有了2000多万条独立的用户评论,包括价格、环境、产品或服务,等等,都可以一览无余。
  如果把前面的两类信息汇集起来,就是一本详细的城市生活指南,哪里有美食,哪里有好玩的,甚至哪里有好的理发店和中药铺子都能查到。比一般的餐馆评鉴和生活指南再多一点的是,大众点评网上还有大量的优惠券和团购活动。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大众点评网足以称霸一方;移动互联网时代,LBS平台则让大众点评网积累的资源价值呈几何数放大。
  实际上,LBS这个战场比想象的更疯狂,玩转四方、街旁、开开是最早的实践者,新浪微领地、网易八方和百度身边则是尾随而至的抢食者,这个战场几乎是在瞬间就充斥了30多个应用产品。
  
  签到的价值
  LBS被开发者和投资人看好的理由很简单:同样是信息,SNS交换的是人际关系,微博交流的是最新想法,LBS分享的是真实的地理位置,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打通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通道吗?对用户而言,如果你正在逛一个很酷的博物馆,或者在某家知名的餐厅,通过签到,你可以向朋友分享你的地理位置。不过问题是,签到之后呢?对商家而言,他们当然关注哪些人会经过自己的门口,能让用户前来签到当然重要,可签到之后商家和用户还能做些什么呢?
  选手们就此选择了不同的终点,嘀咕的目标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平台,虽然也会提供商家优惠信息,但这个平台两端连接的还是普通用户。使用手机签到成为“地主”,获得有趣的“勋章”,实时实地地联系老朋友和结识新朋友。社区互动、丰富的任务和虚拟勋章是嘀咕留住用户的法宝。
  大众点评网则把用户和商家对接起来,像是一个淘宝似的产品检索平台,除了价格、餐馆类型这些标尺,LBS让大众点评网还多了一个检索维度:地理位置。不需要签到,用户就可以查看到附近2000米或者1000米有哪些商家。接下来还可以看到详细的商家信息、用户点评、优惠折扣……嘀咕让用户之间互动分享,大众点评网则偏向于为用户提供最精确的本地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究竟为大众点评网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不谦虚地说,移动互联网就像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一个新平台。”姜跃平放慢了语速,说得很认真,也很诚恳。的确,把100多万合作商家、4200万用户和2000多万条评论这一系列数字与LBS相加能组合出什么,对于大众点评网来说,这是一个考验想象力的大战场。
  
  手机上的想象
  大众点评网在手机上能做些什么?姜跃平用了两个标签来描述未来。
  Foursquare
  与Foursquare相比,虽然大众点评网也是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来提供服务,但大众点评网的核心并不在签到上。用户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大众点评网就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将附近的美食、银行、超市、酒店等商家信息一一呈现出来。这些服务不需要用户签到就能获得。
  有了手机终端之后,大众点评网的用户往往会通过手机在第一时间进行点评,而以前,这些点评都是用户消费之后,回到PC上才能完成的。给产品和服务打分、发表评论,甚至上传对应的照片,这样的点评就成了最真实的“签到”,商家也愿意为这样的签到提供实实在在的折扣和礼品。
  事实上,签到本身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它并不是一个能黏住用户的强应用,不可能独立存在。在签到之上还必须附加其他的服务,大众点评网选择的是将签到与本地化服务结合,在LBS平台上把商家和用户精准对接起来,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最精准的生活消费指南,另一方面为商家带来更符合目标群体要求的客流。
  当用户签到和点评的地点、商户多了之后,这些位置信息背后的数据分析也有了无比重要的价值。如果用户在北京不少商业圈有过签到记录,那么当用户查阅附近商家和优惠券的时候,大众点评网除了会向用户推荐附近的优惠券信息,还可以推荐其他商业圈的优惠活动,而那里本来就是他常去的地方。如果用户签到最多的地点是川菜馆,那么大众点评网就会向其推荐附近某家特别棒的川菜馆,即便是距离用户稍远一些,为了最爱的川菜,用户也许会愿意驾车去试试。
  Groupon
  “大众点评网不是一个团购网站,但做团购我们的确很有优势。”
  姜跃平不排斥团购,通过团购能够在短时期内为商家招揽大量新客户,但它并不能为商家长期锚定他们。因此,团购更适合做撬开市场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
  当数以千计的团购网站还在疯狂地拓展商户资源、拉拢消费者的时候,大众点评网上已经有了百万商家、四千万用户以及5亿多的月浏览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嫁接团购模式会开出怎样的花朵,每个人都充满期待。
  尽管每天都会有人问“你们为什么还不做团购”,但一直到2010年6月,大众点评网才正式进入团购业务,并且只是将其当作整体营销方案中的一种。在团购来袭之前,大众点评网一直在通过优惠券的形式为商家招揽用户,后者也一直在稳定地为商家带来回头客。
  虽然如此,团购业务还是为大众点评网带来了一股旋风般的力量。从2008年以来,大众点评网每年的收入增长规模都超过了100%,但是开设团购业务后,今年的收入预计会扩大4~5倍。有了团购,大众点评网的扩展也在提速,很多新增会员都是通过团购加入大众点评网的,新城市的拓展速度也大大加快。关于团购,大众点评网还在进行更多的思考。
  从“一日多团”到分类频道,当团购网站开始迷失在货海战术中时,有一种设想是,当团购活动足够多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足迹记录推荐离用户最近的,或者去过的商圈附近的团购活动,把消费者从乱花迷眼的团购页面上解放出来,直接找到最有效的团购信息。本地化服务,这正是大众点评网的专长。
  如果再加上已有的用户社区和点评体系,正好将团购、本地化、社交点评这三类最火的生活服务应用整合起来。不是什么“Foursquare+Groupon”模式,大众点评网做的,就是在精准的位置信息平台上,将大量的用户与商家连接起来,针对用户,通过社交点评与签到促进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商家的互动;针对商家,以团购、优惠券以及各种支持形式的服务提供移动互联网上的精准营销。
  当信息在用户和商家之间流动的时候,一条稳定的资金链也正在这个平台上流动。
  
  讨论
  LBS三大难
  文/魏武挥,IT评论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今年2月,美国最大的风险基金KPCB创造了一个名词:SoLoMo,分别指代社交、本地化、移动,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方向。能够集中体现这三个词的,LBS算一个。在LBS网站上,用户可以结成好友关系(社交),可以在去过的饭店咖啡吧签到(本地化),自然也基本上都是拿着手机签到(移动)。这么一个代表未来大方向的东西,国外的Foursquare正蓬勃发展中,但中国的LBS们却有那么点不温不火的意思,LBS到底出了什么事?
  同样都是与本地化折扣服务有关,相对团购而言,LBS这门生意所需要的投入更大。搭建一个团购网站成本极低,但搭建一套LBS业务且走通整个业务流程,成本极高,而且有些环节至今尚无解。
  第一个难点在于如何精确地判断出用户所在地。目前很多LBS服务商提供的其实都是基于GPS定位,会造成地点偏移。这个难点不跨过,引发的问题就是所谓“假签到”。不过,无论用户是否真签到,只要没产生消费,对于本地商家而言结果都是一样的,推广效果不咋地。
  既然要和本地商家进行利益结算,也就出现了第二个难点:支付问题。理想的模式应该是用户拿着签过到的手机去和商家结算,然后由LBS作为支付环节的第一道关口,和商家结算。这非常像团购的支付流程,而团购之所以一开始就有商业收入就是基于这个流程。
  但国内的手机移动支付却依然有许多实际的环节尚未准备好。即便移动支付环节走得畅通,如何说服本地商家让LBS成为支付的第一道流程,也不是那么轻松的。LBS总体业态偏小,想让商家放弃获得消费金额后再返点给自己,谈判之艰难,可想而知。
  嘀咕创始人李松认为这个行当融资是最紧迫的,且最少需要3000万美元。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个说法过于保守了。比起团购那种砸钱只能砸到人员扩充和广告投入上而言,LBS的投资,可能会更偏向于基础信息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商业合作伙伴拓展上,这会更靠谱。但它要的钱,绝不是只有区区3000万美元。就国内市场环境而言,LBS远未如美国般成熟,它需要比Foursquare更多的投入。这也是LBS的第三个难点。
  团购和LBS,都是侧重于本地化服务的商业形态,长远而言,由于具备网络效应和移动服务,LBS能走得更远一些。但它委实是一门大生意,无论是从未来的规模,还是眼下的投入,都是一个绝对不小的数字。
  
  开阔之地:手机浏览器
  
  在PC桌面上,浏览器始终是人们接入互联网的第一选择,浏览新闻、收发邮件、买卖商品都必须在浏览器上完成。
  延伸到手机上,浏览器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在PC电脑上的使命——控制移动互联网的通道。最初几年,浏览器就像是一道天堑,谁控制了它,谁就掌握了手机上网生杀予夺的大权。UC、Opera Mini最早踏入这一领域,也因此各自分得一块颇具分量的疆土。
  但这个不过手掌大小的屏幕,似乎是一个更惨烈的战场。百度和腾讯相继发布手机浏览器,苹果、Google和诺基亚则凭借平台优势,通过集成的浏览器后来居上。
  事实上,即便能从如此多的对手中脱颖而出,也不意味着获得了移动互联网的控制权。和PC上发生的事情相反,手机浏览器的地位起了微妙的变化,比如,进入微博,一个选择是浏览器,另一个则是应用程序,你选哪一个?
  大量涌入的应用程序把浏览器这个天堑踩成了一片畅通无阻的平原。通过应用程序接入移动互联网,可以更快更轻松更便捷,甚至更有趣。浏览器曾经拓土开疆,一家独大,如今各种应用商店笑傲江湖,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要选择一个企业来见证这场关于移动互联网控制权的争夺战,UC是再合适不过的样本了。百度、腾讯涉足手机浏览器不过是再多划一个城池,苹果、Google则不过是在制造进入壁垒。唯有UC,它并不依附于任一巨头,它是开拓者,更是启蒙者,很多人正是通过UC浏览器才学会用手机上网的。
  UC的每一步,都是在丈量手机浏览器过去的距离、未来的方向。
  
  第3站 UC优视 北京•维亚大厦
  
  UC优视而言,享受了移动互联网的甜蜜之后,也开始品尝烦恼了。
  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用户市场,借着抢先布局的优势,UC优视是手机浏览领域最大的受益者。但新的竞争,并不仅仅来源于其他手机浏览器。
  
  先发优势
  “我希望全世界一半的人都使用UC浏览器,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的6%。”UC优视CEO俞永福曾略带自嘲地宣称。从2004年出发,UC浏览器的用户已经从400万扩充到了如今的两亿,照此计算,俞永福算得上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位大佬。
  UC浏览器的成功得益于2G时代资费高昂而速度缓慢的WAP网络,以及手机硬件的限制。
  手机和PC之间的差距是UC浏览器生存的基础,不只是屏幕大小,两者在处理能力、运算速度上都存在着天然的鸿沟。如何弥补两个终端之间的各种差异?UC浏览器通过服务器对原始的网页进行精简和重排,然后把处理好的结果传到用户手机上,不但节省流量还能达到快速浏览的目的,因此席卷了用户的手机桌面。
  即使到了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带宽同样是一个不小的限制,让每个网站都去做一个手机版来适应手机的小屏幕显然不现实。但通过UC浏览器,就能保证手机上良好的上网体验。
  在2009年,3G牌照发放之前,手机浏览器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先驱们展开拼杀的第一战场,只是大家都没想到,这场战争会如此激烈。航海家浏览器、星际浏览器、大头浏览器一个个地倒下,UC浏览器不仅成了幸存者,还成了主宰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56.43%。
  3G时代的开启也为UC浏览器带来了新的对手,除了要应对Opera Mini等老牌的第三方浏览器,苹果、Google等手机厂商也纷纷在手机上集成了自己的浏览器,在PC互联网称霸一方的百度和腾讯也已经染指这一市场。
  在百度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中,UC浏览器占有21.9%的市场份额,在第三方手机浏览器中依然排在第一位。不过在这张关于手机浏览器市场份额的图上,QQ浏览器、智能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也已经分别占到了12.4%和13.3%的份额,不断威胁着UC的老大地位。显然,手机屏幕上的浏览器之争丝毫不输给PC桌面。
  俞永福把UC浏览器定义为“管道工”。“如何让互联网上的内容在手机终端上落地?其实我们就是干了管道工的活。”现在这位管道工要担忧的,不仅仅是Opera Mini、QQ浏览器和新搅局者的产品竞争,还包括来自苹果应用商店模式的平台性质的挑战。UC浏览器是否会被苹果、Android自带的浏览器所取代?到最后,手机浏览器是否将会被一个个的应用程序所取代?这两大疑问如同两把利剑悬在整个手机浏览器行业的上空。
  
  边缘化威胁
  盛极一时的网景最终败给了与Windows捆绑销售的IE,UC浏览器则面临着苹果和Android自带浏览器的威胁。在硬件和带宽更好的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上,苹果和Android上使用的是Web浏览器,可以给用户提供和PC一样的浏览体验。第三方浏览器,特别是WAP浏览器会被边缘化吗?
  UC浏览器在WAP时代积累的经验反而成了拖累,坚守WAP浏览器意味着要失去大量的高端用户,并且中低端市场也在被不断降价的智能手机蚕食。而如果在高端手机上与Web浏览器厮杀,无异于以己之短搏人所长。
  最新的UC Mobile浏览器是UC全新的尝试,它不是前者的代替版或者升级版,而是能让用户在手机上获得和PC同样浏览体验的Web浏览器。但靠这个还没摆脱UC浏览器影子的新产品就能守住高端市场,捍卫UC浏览器的霸主地位吗?至少现在看来,UC Mobile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不只是UC受到了边缘化的威胁,在智能手机上,整个手机浏览器市场都正在失去第一入口的地位。PC桌面上,浏览器不仅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入口,甚至可以威胁PC操作系统的地位。但手机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的地位却在不断弱化,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成了最简洁、最直接的访问特定Web服务的方式。
  在苹果的App Store中,你输入“新浪微博”可以找到近百个iPhone应用。实际上,新浪微博除了提供官方的手机应用,也提供适合手机浏览器访问的移动站点。用手机浏览器打开新浪微博,体验与本地应用几乎没有差异,甚至更好,但用户还是更喜欢直接打开新浪微博的应用程序,而非通过浏览器进入新浪微博。
  
  挑战生态链
  在PC桌面上,你不会特意安装一个邮件客户端,也不会下载一个网页视频的客户端,因为通过浏览器收发邮件、观看视频已经足够方便。
  在智能手机上显然不一样了。在苹果和Googele的应用商店里,优酷、奇艺等网页视频的应用程序一直占据着下载排行榜的前列,这不只是用户习惯和手机本身的限制。对苹果和Google来说,他们也不希望看到浏览器独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苹果的软件商店模式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长尾经济,试想如果这些应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谁还会去应用商店下载APP?
  在PC桌面上,云计算的兴起让浏览器的地位更加稳固,通过浏览器访问的Google文档甚至已经威胁到了Office软件的地位。但这一切很难复制到手机上来,因为它挑战了苹果模式的核心利益,苹果App Store、谷歌Android Market、诺基亚Ovi Store和黑莓App World每年的营收高达几十亿美元。应用商店愈强势,UC们日子愈不好过,这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Opera的选择是强势地推出自己的Mobile Store,Opera Mini浏览器有着破亿的手机用户量,推出应用商店不但能提供更多内容,还能通过付费软件的下载得到分成。但这触动了应用商店们敏感的神经,仅次于苹果应用商店的Getjar平台毫不犹豫地下架了Opera Mini浏览器,后者最直接的损失是每月200万的下载量。
  开放浏览器是必然的选择,UC的做法就更显温和与聪明。一方面将音乐、视频、游戏和电子商务集成到UC浏览器上,不断丰富浏览器的功能来对抗“平台+APP”模式,但始终不触及应用渠道这条红线;另一方面,通过移动社区UC乐园,UC浏览器还可以提供手机社交、LBS娱乐和手机游戏三大类服务,藉此黏住更多的用户。
  给手机浏览器带来希望的是,在PC桌面上,浏览器一直在不断壮大,甚至有出现浏览器就是操作系统的趋势。诞生以来,UC浏览器将竞争对手一一击败,用户数从400万增长到了2亿;经此动荡,UC将重新踏上夺回生态链控制权的征程。
  
  讨论
  WAP时代的先发劣势
  郭建龙,网易科技专栏作者
  不论是UC浏览器还是3G门户,移动互联网的先驱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所熟悉的产业环境已经变了。每个新兴的行业,都会有人独具慧眼,先行布局,但又由于观念太超前,以至于真正行业爆发的时候,他们反而因为转身不易而落后了。
  几年前3G门户还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性企业,如今却被后起之秀们纷纷超过。问题的答案在于,它启动得太早了。
  从正常情况考虑,如果UC和3G门户做内容没有优势,至少它们在手机领域耕耘了这么长时间,它们的技术团队应该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形成技术壁垒,令其他企业赶不上。
  可悲的是,UC和3G门户积攒的技术都用不上了。
  它们主攻的方向是WAP,3G门户的创始人更是在不同的场合宣称,WAP即便在国际上会过时,但在中国却会长时间保有市场。iPhone和Android手机出现后,其浏览器都使用了Web技术,WAP被边缘化了。
  更加令人懊恼的是,在3G门户、UC当红的时代,手机的屏幕大小不一,形状不一,为了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它们各自的工程师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如果手机屏幕一直这么五花八门下去,3G门户和UC的这些经验都将成为宝贵的财富,但现实的趋势却是:手机屏幕不是在走向分裂,而是在走向统一。最理想的状态是,只要开发一个软件,或者使用一种格式,就可以在所有安装Android的手机上使用,不用做任何调整。
  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由于没有包袱,从一开始接受的就是Android和iPhone的开发训练,反而获得了后发优势。这就像当初Windows出现的时候一样,那些坚持进行DOS开发,并以用DOS开发出复杂的程序为傲的工程师们,虽然技术很牛,但都被淘汰了。
  UC们的未来会怎样?现在判断还过早,不过其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WAP时代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术反而变成了先发劣势。
  
  骑兵暗道:手机通讯录
  
  回忆一下你注册开心网或人人网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寻找已经注册了开心或者人人的朋友,把他们添加到你的好友名单当中;后来,你还会邀请你其他的朋友来开心或人人;再后来,你每接触一个新的社交应用,都可以导入开心网上的好友关系,立即摆脱“孤家寡人”的局面;如今,也许你不再经常登录开心网,但上面的好友名单,却成了你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如果把手机比作开心网这样的社交平台,那么手机通讯录就是你天然的好友名单。当各种手机社交工具为了留住用户,绞尽脑汁地为你匹配好友时,手机通讯录就静悄悄地躺在手机里。能进入手机通讯录名单的,都是你最熟悉的朋友,你和他们有着天然的社交需求。这就是一个现成的社交关系网,也是一条一直被忽视的秘密通道。
  不妨想象下,如果你安装了一个新的通讯应用,一登录就发现认识的朋友们全都在上面,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已经失去联系很久的老朋友,你会是怎样的心情?通过这个应用程序,你还可以马上和他们免费“Say Hi”,而只要接入移动互联网,你就能随时随地保持和他们的联系。
  在国外,Kik是这类应用中的佼佼者;到了国内,小米科技旗下的米聊成了最有特色的代表。米聊亦是最早的开拓者,之后,腾讯仓促推出微信、盛大跟风抛出有你、阿里巴巴玩票开启了群群,豪门子弟比普通人家拥有更强大的资源、更惹人的身份,但依然未能盖过米聊的风头。推出刚刚半年,米聊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三百万人,手机通讯录的潜力令人侧目,米聊的号召力更令人瞠目。
  以手机通讯录为起点,米聊的实名社交平台正在一点点显露端倪,结合上小米旗下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和即将生产的小米手机,这个平台还只是小米狂想中的一小部分,一个更大的帝国正浮现出来。要探寻手机通讯录的潜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米聊。
  
  第4站 小米科技 北京•卷石大厦
  
  如果不能拨打电话,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找到某位朋友?短信、QQ、MSN甚至微博都会成为我们的备选方案。现在,这一系列名字中又可以加入一个新的软件——米聊。在这次采访之前,我们和小米科技的副总裁黄江吉已经有过一次远程交流。不是通过电话,而是通过米聊。
  在米聊的广播墙上,我的一位同事发布了一条关于米聊BUG的留言。没想到的是,这条留言很快“招来”了负责产品的黄江吉,他详细地询问了BUG的情况以及更多用户体验。后来我才知道,从CEO雷军到副总裁黄江吉,每一位高管都是米聊的客服。
  为了了解用户,黄江吉甚至每过几天就会加一个新的米聊用户,聊上好一阵,这是一个认真到可爱的团队。这就是我要探寻的第四站,小米科技。
  
  被忽视的宝藏
  一走出电梯就能看到小米科技员工的笑脸墙,这个创业团队堪称豪华,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在这个团队背后,还有天使投资人雷军亲自挂帅,在米聊上,你随时能找到这个著名的天使投资人。
  能把这些名字和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聚集到小米的原因很简单——移动互联网。黄江吉坦言当初和林斌、洪锋决定创业时还没有规划好做什么产品,但他们都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机会。“如果你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而是出国或者去其他大公司,做任何事情的机会成本都会相当高。”黄江吉会用他独特的美式普通话把这句话讲给每一位新工程师听,这也是他自己义无反顾投入移动互联网的原因。
  因为没有Android开发的经验,小米科技一开始尝试了好几个不同的应用,小米读书、小米分享、小米司机、小米便签。直到2010年底,有人提出手机通讯录不是很好用,小米开始考虑如何改进手机通讯录。巧合的是,这一年的10月份,一款功能简单到极致的即时通讯软件Kik在应用商店刮起了一阵旋风。
  这个简单的应用不能发送照片,不能发送文件,但它可以自动添加手机通讯录里正在使用Kik的好友,然后你就能与这些熟悉的朋友们免费聊天。米聊正是受到了Kik的启发。安装米聊后,你会在上面惊奇地发现一大堆熟悉的朋友。你可以和他们语音聊天、发信息、传图片,甚至还能看到你发给对方的信息是否“送达”或者“已读”。
  这看上去似乎与QQ、MSN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米聊与QQ最大的区别在于米聊的关系网络是基于本地手机通讯录的,这些人都是用户真实世界的社交关系。在此之前,无论是微博、开心网还是QQ、MSN,大多数用户间的关系都属于虚拟社会关系,所以才会有“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网络名言。如果说QQ和MSN穿越的是空间距离,米聊则同时还跨越了真实与虚拟的隔阂,和你聊天的一定是你熟悉的朋友,真实的社会关系与虚拟的网络交流“无缝链接”起来了。
  从最简单的意义上来说,这意味着你更换了手机号或者丢失了通讯录时,不用再麻烦地用各种方式通知朋友了,米聊本身就是你的一本通讯录。更让人激动的是,米聊还是一个强关系社区。米聊有一个类似微博的广播墙功能,不同的是微博是一个弱关系平台,但米聊上的广播只是针对封闭链条里熟悉的好友。以手机通讯录中的社交关系为起点,米聊建设的是一个庞大的真实身份的社区,这个平台无疑是一条一直被忽视的暗道。
  
  挑战QQ
  谁能挑战QQ?这是一个一直存在,不过同样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米聊理解为一个全新基于手机的社交网络,虽然这个强关系平台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挑战QQ?至少现在来看并不现实。同样,腾讯也不会眼睁睁看着米聊强大起来,为了防御米聊抢夺QQ高端用户,今年1月的时候腾讯就匆匆推出了类似米聊的腾讯微信,只有iPhone版本,功能十分简陋并且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上线之匆忙,可见一斑。
  但腾讯的优势同样明显,腾讯QQ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用户平台和媒体平台,后发先至是腾讯一贯的拿手好戏。在PC即时通讯领域,雷军投资的歪歪是唯一能与腾讯QQ叫板的产品。战场切换到移动互联网上,在挑战QQ之前,米聊能先扛住腾讯微信的挑战吗?
  腾讯微信的用户基础是QQ好友,这足以与手机通讯录相匹敌,而且要将手机通讯录上的用户关系加入腾讯微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功能细节里隐藏了一个不小的难题,你愿意将虚拟的网络关系与真实的社会关系打通吗?这意味着你的真实信息将与所有的QQ好友共享,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这都是不可接受的考验。
  在我们的另一次采访中,马化腾对这个问题也做出了回应,“我们会把更多的权限留给用户,充分保护他们的隐私。”在真实与虚拟之间加上一个“防火墙”,这就是腾讯的解决方案。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数量是4.57亿,而腾讯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9亿,活跃用户达到4.1亿。由于这4.57亿人不可能都是腾讯用户,意味着平均每个网民拥有两个以上甚至更多的QQ号。对那些拥有两个以上活跃QQ号的用户而言,他们就是为了把工作和生活、把真实关系与虚拟关系区分开来,甚至是在互联网上扮演不同的虚拟角色。
  歪歪能够叫板QQ的原因除了产品体验,还因为这是一个纯粹的游戏语音通讯平台。在科幻电影《未来战警》里,每一个人从出生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通过操作拟真的机器人进行生活与社交。当男主角为了查案亲身“体验社会”时,他才发现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连接在一起带来的麻烦。真实世界与虚拟关系之间的天堑,是米聊不惧微信挑战的根源。
  在用户体验上,米聊同样做到了极致。米聊的第一个版本已经有了发语音短信的功能,但是要先添加附件,然后选择附件,发过来之后还要下载、播放。使用的量非常少,很容易得出用户没有这个需求的结论。后来这个功能被优化成对讲之后,用户的使用量瞬间爆发了。返回已发出消息的阅读情况、显示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在这些小细节上,米聊也丝毫不输给QQ。
  除了腾讯微信,盛大的“有你”、阿里巴巴的“群群”以及更多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塞满了用户的手机屏幕,在群雄割据的状态下,最快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力至关重要。黄江吉在微软的工作经验是先制定一个两年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但在小米,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推进米聊项目: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大的版本更新,通常是周五发布新版,周六周日收集用户反馈,周一到周五进行开发和测试,用户好的建议在新的版本中很快就能体现出来。
  在小米会议室一角的黑板上,贴满了大量米聊的产品设计草图。让黄江吉烦恼的,不是要开发什么新功能,而是要舍弃哪些新的想法,才能让米聊更贴近用户。
  
  小米的狂想
  就在采访离开后的第二天,小米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庆祝,纪念米聊用户突破200万,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数字。在这之后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关于小米科技的种种猜想正在一一揭开。
  如何描述小米科技,雷军的回答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苹果+Facebook。”如果没理解错的话,米聊就是移动互联网上的Facebook。那“苹果”是否意味着小米科技还要做硬件和手机应用呢?
  小米科技旗下的产品,除了小米读书一系列有着明显小米痕迹的产品,还有两个同样引人关注的项目:MIUI操作系统和迷人浏览器。显然,小米科技的布局一直在追逐移动互联网最上游的节点。
  去年6月,小米刚刚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候,MIUI项目就已经启动,启动时间甚至早于米聊,从一开始,小米就设定了明确的方向。现在MIUI在国内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30万人左右,由于良好的口碑和逐渐上升的用户量,关于MIUI和硬件厂商合作推出手机的传闻也从未停止。
  小米手机上市的迫近则把这一狂想推向了最高潮。米聊、手机、MIUI将成为小米科技的三件核心武器,小米手机是终端,MIUI将作为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米聊将是小米手机最具人气的应用,迷人浏览器、小米分享等一系列小米产品都将集成进小米手机之中。
  这三大业务一方面相互独立,MIUI、米聊并不依赖小米手机生存,而是面向全平台提供服务,为小米积聚人气。另一方面这三大业务又分别在“用户端入口”、“信息分发平台”、“应用内容”上精准落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手机终端。现在,MIUI和米聊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小米手机面市后,小米科技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产业链布局也将完整地浮出水面。
  
  讨论
  米聊唯有占领手机一条路
  文/田昌宇,英鹏兰德高级研究员
  不可否认,雷军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手机通讯录就是米聊的市场切入点。它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用户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基于用户通讯间复杂的关系交织,能诞生一个内部形态的应用需求平台。
   这里面,有商务需求也有娱乐需求。比如移动智能语音或者视频会议,比如邀请团购,邀请看电影,等等。手机通讯录最终的发展还是社交与电子商务,在这里面,基于位置的各种服务未来也是手机通讯录的一大应用需求热点。
   手机通讯录这个应用平台,也不存在开放与封闭之说,所以,拿乔布斯的iPhone来剖析小米手机的思路,显然属于意淫。可以拿来和米聊对比的,是同样在蚕食手机通讯录市场的微信。微信跟米聊在产品上是没有太大差异的,但在用户的生成上,微信具有更大的优势,那就是QQ。微信实现了PC端QQ与手机端微信的同步,用户自动通过QQ生成。这让米聊看不到未来,雷军发挥了自己布局的优势,选择向手机端发力。
   因为是基于QQ积累起来的用户,微信的用户终究会在短时间内挖掘殆尽。但基于自己手机的客户端的用户挖掘则是源源不断的累积,只要有新的手机激活,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用户,米聊需要也必须通过开辟手机端这样的方式来生成与培养未来的用户。
  
  丛林地带:手机网游
  
  如果要票选互联网上最赚钱的业务,得票最高的一定会是网络游戏。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超过300亿元,盛大游戏、巨人网络、完美时空等游戏公司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可预见的是,这个数字依然在强势增长。
  但当把屏幕缩小到手机上时,就显得有些惨淡了,2010年手机网游市场规模仅为3亿元左右。
  近百倍的差距,是否意味着一个更具潜力的市场等待挖掘?
  2010年上线的60多款手机网游产品中,月度营收过百万的寥寥无几,近半产品在短短数月时间甚至开发中途便宣告夭折。
  那么,手机网游只是一个幻想出来的金矿?
  这个领域就如同一片未知的丛林,传说中埋下了秘密的宝藏,但谁也不清楚深入其中会遇到怎样的险境和结局,而那些已经扎入其中的企业,也因为密林的遮掩显得朦胧不清。因此,要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手机网游企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最后还是在一个业内朋友的推荐下选中了掌上明珠。它成立于2003年,那一年正是PC网游爆发式增长的元年,同样是那一年,很多人连手机都还没见过,更别提手机网游了,掌上明珠算是一个拓荒者。它也是手机网游企业中最早盈利的企业,在手机网游尚未成熟的2007年,它就已经实现了盈利,每年营收过千万。
  传统网游与手机网游,一热一冷两个市场,掌上明珠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后者。只是没有想到,手机网游的春天迟迟未来。从抢跑人到坚守者,掌上明珠的故事足以告诉我们,手机网游的现在和未来。
  
  第5站 掌上明珠 北京•正通时代创意中心
  
  今年7月11日,正好是掌上明珠成立八周年的日子。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手机应用提供商,到如今最知名的手机网游公司,掌上明珠是移动互联网内一个不折不扣的行业老兵。
  在Android手机的好几个应用商店里,《明珠三国》始终占据着游戏下载榜的前列,它每天过万的在线人数已经超过了不少PC上的网络游戏。
  与整个行业的惨淡比起来,掌上明珠的日子显然好过得多。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我第五站旅行的意义。
  
  为什么选中手机网游?
  掌上明珠的会议室里摆满了各种产品获得的奖项,从《明珠西游》到《明珠三国》、《明珠幻想》,掌上明珠旗下有好几款游戏都实现了在线用户过万,对行业内的大多数企业而言,这几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款游戏的成功离不开一个精彩的故事,掌上明珠总裁武春雷本人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说起移动互联网、说起手机网游,武春雷显得有点兴奋,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把我带回了11年前。
  虽然掌上明珠成立在2003年这样一个手机网游的蛮荒时代,但实际上,武春雷和另外几个创始人选定这一方向的时间还要更早。
  在2000年的时候,掌上明珠的几位创始人参加了当时的Java One大会,一位教授在会上展示了一些在东京地铁里拍摄的照片,结果发现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他们玩的包括各种社交游戏,还包括在手机上养宠物这么一个简单游戏。这位教授还展示了另一段录像,两个人用手机互相聊天,拇指输入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用键盘的速度。惊讶之余,他们开始集体思考。
  到2003年的时候,国内已经出现了GPRS,其打开了手机上网的大门,中国移动百宝箱等业务的推出则铺平了手机网游的运营平台。掌上明珠看到了手机网游的萌芽,并一头扎了进去。《武林擂》是掌上明珠的第一款手机网游,这款游戏算得上当时的里程碑。这给了掌上明珠极大的信心,它想象着行业的春天就要来临。但意料之外的是,直到2009年3G牌照的发放,整个行业才终于得到了快速成长的契机。
  如果把眼光收回到现在,手机网游大受追捧的原因更容易理解。PC网游的成功让手机网游成了公认的下一座金矿;同样,PC网游的普及,成功地完成了对用户的使用和收费习惯的培育,让手机网游从一开始就具备成熟的市场和商业模式。
  有意思的是,手机网游的玩家并不都是通过手机在玩游戏,如果把手机网游放到PC上运行,当然有许多的劣势,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和PC网游是一样的。武春雷给我展示了一组数据,在掌上明珠运营的《明珠三国》里,有大概10%的高级玩家并不是通过手机而是通过PC在玩游戏。在PC那么大的屏幕上用手机模拟器玩《明珠三国》,他们同样能享受到自己的乐趣。
  当然,移动终端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携性,随时随地都能玩。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假设,如果愤怒的小鸟一开始就拿到PC上推广会是什么情况?在武春雷看来,它也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作品,但是可能没有在手机火爆。
  因为移动终端和PC最大的区别在于,不需要再用鼠标、键盘这样的介质控制游戏,触屏手机、iPad开启了身体控制的新纪元。用身体去控制游戏世界,带来的是更强的带入感。移动互联网意味着我们的肢体语言、位置等可以廉价地传递给另一端,把真实的信息融入虚拟的世界。
  乔布斯在2009年低调投资了一家眼控技术公司,试想,一旦苹果的设备可以用眼睛控制,将如何颠覆整个产业?
  
  小屏幕大思维
  故事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换到小屏幕上后,关于网络游戏的许多认知都得重写。
  时间碎片化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征,一开始做手机网游的时候,武春雷也认为玩家的时间同样会被严重碎片化,10分钟下线,10分钟后又上线的情况一定会有很多。但是运营了多年之后,他发现真实数据与当初的预测截然相反。
  在掌上明珠的好几款游戏里,一个玩家平均在线时间能达到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高,丝毫不输给PC,而且玩家一上线就是一两个小时,也没有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那样频繁登录登出习惯。
  玩家进入到游戏中后去探索世界,去完成一个任务是需要时间的,玩家的乐趣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几分钟就能满足,更远没有碎片化到微博那种程度。从用户在线时长来说,手机网游比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蕴含了更大的商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网游可以照搬PC网游,手机网游的设计不仅受到手机硬件、网络带宽的制约,而且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比如游戏内容的设计,在PC网游一个副本任务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手机上,掌上明珠一开始也是按照这种理念去做的,但随后的数据统计证明手机网游有太多的劣势,玩家间的交流不如PC便捷、时间灵活性的要求也更高。到了后期,掌上明珠把副本的难度降低了,时间也缩短到了10分钟左右。
  在用户体验上,也存在着意想不到的细节问题。在游戏中要启动主菜单应该用哪一个键?这个在PC上根本不用思考的问题却成了手机网游用户体验的一大制约。一开始大家习惯用左键作为功能键去启动菜单,但很多玩家的手机往往左键是返回右键是功能键,这对他们的使用习惯是极大的改变。在玩家与玩家、玩家与客服的沟通中,如何呼出主菜单就成了第一大障碍。
  掌上明珠的改良方法简单到极致,就是把功能键改到数字1上,但这样的过程偏偏又是每一家手机网游公司都会经历的故事。在触摸屏上,也许后来者不用再考虑键盘时代的这些问题,但虚拟摇杆如何设计?虚拟键又该怎样放置?虚拟键的密集程度如何设计才能带来更好的体验?是否能让操作更简化?这些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这也是武春雷并不惧怕盛大、九城纷纷进军手机网游的信心来源。这个小屏幕与PC屏幕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盛大们在PC上的成功经验并不能完全带到这个行业中来,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小屏幕的游戏设计,对用户习惯的熟悉成了掌上明珠抢跑最大的优势。
  
  讨论
  手机网游的障碍已经扫清
  文/魏武挥,IT评论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手机网游是否会像桌面网游那样红火,这个可能性极大。
  与桌面互联网早期由相对高端的人群引领所不同的是,手机网民则低端一些。这个现象很好解释:手机是他们身边唯一能上网的工具。这群人,对网游的兴趣更大一些,更容易发展成为游戏用户,这个基础相当大。
  手机网游也可以向“应用内付费”,也就是售卖虚拟物品路径发展,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模式。不过,手机网游面前的障碍是“手机支付”么?过去运营商利用话费清单来收取所谓增值服务费用,现在中移动应用商店继续使用短信确认方式来完成支付,这算是一个变通的解决路径。
  
  经济走廊:移动支付
  
  今天,你在淘宝上淘一件衣服,在当当或卓越上买本书,或在京东上买个数码产品,流程走下来,最后的环节总会停在“支付页面”。10年恍然而过,属于新浪和百度的门户和搜索时代已经远去,属于盛大、巨人等游戏企业的娱乐时代也已黯然,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商业凶猛和交易频仍的时代。
  那么,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移动互联网又在经历怎样的演变?
  过去的手机,是信息沟通、娱乐休闲的工具,现在则正在向交易工具演变。在日本,50%的手机用户都有手机支付的习惯;在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突破了9亿,即使假设只有12%的渗透率,这也是一个用户规模过亿的市场。
  不断丰富的移动内容则为手机支付奠定了交易基础,随时随地的特征则让手机支付可以与人一一对应。所以,要将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个潜藏金矿变现,移动支付是一条不可或缺的经济走廊。而这块引来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觊觎的业务,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淘金圣地。
  与背靠4亿腾讯活跃用户的财付通、拥有5亿多注册用户的支付宝相比,易宝支付是这条经济走廊里最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范围和交易量又比其他第三方平台更大。显然,易宝支付带来的热潮正在持续发酵。
  选择这样一个导游带我们参观这条经济走廊再合适不过了。
  
  第6站 易宝支付 北京•万通中心
  
  最后一站我选择了一家电子支付企业,如果说手机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那么移动支付就是将移动互联网上大量资源变现的出口。
  选择易宝支付的原因很简单,它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支付平台,但与支付宝、财付通不同的是,易宝身后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可以依靠,它是一家完全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易宝支付的在手机支付上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方向。
  
  移动支付的三种方式
  在互联网上,支付宝已经聚拢了最大数量的用户,但到了移动互联网,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还在筹备和布局阶段。
  我们采访的前一周央行刚刚发出了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或许是因为才拿到牌照的原因,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与我会面时,其俊朗的脸上还有一丝掩盖不住的兴奋与疲惫。话题自然就从这份包含了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名单开始了。
  “‘支付’跟‘移动’一样,是很宽泛的一个概念,所以‘移动支付’这个概念往往是混用的。”余晨举了个例子,易宝支付的牌照编号是“007”,但在编号前几位的企业里,和易宝业务类似的就只有支付宝和财付通,其他都是银联商务、POS机、预付卡等。
  对照这份名单可以发现,在移动支付的领域里,不只有第三方支付企业,运营商、银联和更多的企业都在觊觎这块业务,他们对移动支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第一种是把手机变成一张信用卡,也就是所谓的近场支付(NFC)。我们平时刷公交卡、地铁卡其实就是一种近场支付,只不过,如果可以直接刷手机,就不用再专门办一张公交一卡通了。
  在日本,手机就是你的钱包。如果要乘地铁,在检票口刷一下手机就可以进站;你也可以用它在自动贩卖机上购买饮料,选好饮料后,在传感器上刷一下手机;如果是买快餐,点完餐后,在传感器上刷手机就能完成付款。
  这种方式看起来最美,也更方便快捷。对后付费用户而言,手机就是一张信用卡。你也可以预付费,把手机当作一张需要充值的消费卡用。
  不过这也是普及起来最困难的方式,手机内置NFC,涉及到信用卡联盟、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一系列环节的利益,更大的障碍还在于需要改造大量的基础设备,甚至需要用户重新购买手机,在中国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工程。
  第二种是把手机变成一台POS机。在美国,先行者Square已经有了几十万合作商家。
  说到Square,余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这个不过半个巴掌大的小玩意就是Square的读卡器。读卡器上有一条长长的凹槽,实际上就是一台微缩版的POS机。把读卡器插在手机的3.5mm耳机插孔上,轻轻一刷就能把信用卡的磁条信息传输到服务器,完成付款。
  第三种最简单,手机就是PC终端的延伸,把互联网上已经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复制到手机上即可。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应用程序访问京东、凡客之类的电子商务平台,让用户直接在手机和iPad上进行支付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需求。现在很多移动电子商务程序都已经嵌入了易宝的支付接口,通过易宝支付的账号可以完成所有付费操作。未来的手机支付甚至不再需要一个账号,因为手机本身就是最好的ID。
  和第一二种方式相比,第三种支付不需要用户与商家当面交易,更为符合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的特征。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在多年运营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商户、用户和银行资源,以及系统运营经验、风险控制的优势,现在这种优势又可以复制到移动互联网上,能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
  
  功夫在互联网外
  然而,第三方支付几乎也都遇到了同一个难题:C2C基本上被支付宝垄断了,大一点的B2C都能提供货到付款服务,互联网反而成为了电子支付的一大桎梏。
  美国前十大或者前二十大电子商务平台里面,除了亚马逊和eBay是互联网企业,其他的都是沃尔玛、梅西百货或者百思买这样的传统公司。2010年中国支付清算系统处理的支付金额高达1663.9万亿元,是GDP的40多倍,而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才刚刚破万亿元,互联网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更大的交易量一定是来自传统行业的支付电子化,特别是那些没有物流的传统行业。但这些行业的消费者不可能守在电脑浏览器面前,“携程70%以上的人都是通过电话购买机票,三大电信运营商95%的营收还来自线下网点。”在这两个数据中,余晨看到了机会。
  就本质来说,支付其实只是一个工具,手机的便捷性又决定了移动支付可以随物赋形,因此移动支付可以寄生在不同的交易环境中,既可以通过互联网、短信、语音、WAP完成支付,还可直接在商场刷“机”付款。移动支付将加速传统行业的交易电子化,反过来传统行业又是移动支付将展开争夺的重要战场。
  航空、电信、保险、教育是易宝支付最聚焦的四大传统行业,汇付天下关注的是基金和航空,快钱的细分市场则在保险和基金行业……如此高的行业重叠决定了这场争夺战的激烈程度。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会关心通过哪家企业的支付平台实现了支付,互联网的拜用户论不得不让位于商家需求。
  在争夺白热化的航空行业,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争取更多的机票代理商,使出了浑身解数。已经有第三方支付可以为资金不足的代理商垫付票款,商家的钱可以晚一个月付给他们,缓解了代理商的现金压力。
  易宝支付的杀手锏则是,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一套解决方案。易宝曾为中国联通定制了一套电信支付解决方案,将中国联通各个分公司的电子支付统一到总公司,同时还能逐个做资金流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联通的收费体系。
  垂直行业深耕、企业增值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是易宝支付的三大法宝。在航空、游戏、教育等领域,易宝目前的市场占有率都排在前三,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独立支付平台。但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除了支付宝、快钱这些老对手,中国银联、各大银行和三大运营商也带着各自的解决方案加入了战场。
  对运营商来说,如果撇开金融系统来做支付,除了面对政策风险,支付额度也将受到限制。金融系统又离不开运营商的通道和推广支持。第三方手机支付虽然暂时抢跑,但领先优势随时可能被消于无形,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讨论
  手机支付不是偶然
  文/田昌宇,英鹏兰德高级研究员
  任何偶然都不是偶然。
  就如当年支付宝一度不被圈子里的人看好,但市场的反应却给了这些行业预测者一记狠狠的耳光,在网络产品的刺激下,网络支付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加上初期金融系统和运营商的踊跃合作,使得网络支付得以迅速发展,并且成为一种常用的支付行为。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第一是PC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基于PC以及网络的电子商务网站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第二是网络购物井喷的同时,必然引发对网络支付的强大需求;第三是安全方面已经逐渐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大众正常进行网络支付。
  就手机支付而言,这些因素也已初步具备。首先,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了,使用手机支付的消费群体比较容易对接;其次,手机购买的应用开发已经逐渐成熟,这样就给了手机支付行为产生的前提;最后,手机终端在安全问题方面同样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平衡的成熟阶段。
  但在中国这个商业环境里,第三方不能永远独占鳌头,就如支付宝所引发的困境一样。第三方永远只是打头阵的先锋,即使在这种狂欢下,有个别成功者,但只要政策稍微有一点变化,那就是神话结束的时候了。
  
  结局猜想: 手机将成为终极终端
  文/魏武挥,IT评论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从词汇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当不一样的商业机会。而更重要也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艰难的跨越
  对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但移动互联网并非如此,在中国,有三家运营商运行着制式完全不同的3G网络。这三股势力又各有各的长处,不取得运营商的支持,就很难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立足。如果能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那就事半功倍。
  另外,接入网络,总是要一样设备来接入的。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种设备。对于后者来说,因为平板电脑几乎就是iPad的市场,开发者无需考虑太多的设备适配性问题。但对于前者,这几乎成了开发者的一场噩梦:你得不断地在各种屏幕制式的各种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去调试你的应用。这和做网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相对而言,一个建站者,几乎很少考虑用户究竟是什么系统什么浏览器,也不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来测试网页在不同电脑上的表现。而移动应用开发者,在测试调试这块上的投入,远远比做传统互联网的来得高。
  比如说游戏。一款游走在不同系统平台上的游戏开发,就如同在WII、PS2、XBOX等不同设备上做游戏一样。“愤怒的小鸟”在iOS上火爆了很久,才开始进入Android,系统的适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桌面互联网,最初的尝鲜者是所谓的“高端人群”,也就是高收入、高学历或高敏感度人群。接入桌面互联网所必须有的设备:电脑,既贵且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掌握使用方法,而且网络接入成本也比较高。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则恰恰相反,它的先发使用人群,是从城市务工人员、农民工等开始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这群人有接入网络的需要,但他们只有手机这个设备。他们并不像所谓的高端人群那样有电脑、上网本、平板,也不是坐办公室的。在一天的工作中,总有闲暇的时间需要打发,手机就成了唯一的工具。不过,这个群体通过手机上网基本上还是2G网络。在中国移动诸省中,广东移动是收入最高的一个地方,很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不过,如果把WIFI这种上网方式也纳入到移动网络中的话,WIFI群体又回到了桌面互联网早期人群的特征。因此,中国移动网络人口出现了3G/2G相对低端化,WIFI相对高端化的特征。
  
  三种盈利途径
  移动互联网从使用人群的基点出发,大致可以发现以下几种商业形态,会是不错的赚钱生意。
  首当其冲的是娱乐经济,再细分一下,就是游戏。有数据显示,在平板电脑上,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游戏——这几乎将平板电脑视为一台游戏机了。
  比较成熟的游戏赚钱套路是收费下载。iOS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这个系统上大量的付费应用得以被变现。但来自美国最大风投基金KPCB的报告声称,2009年12月,在它投资的公司的营收中,64%来自付费下载,30%来自广告,未销售虚拟商品。到了2010年12月,付费下载完全消失,广告营收占到63%,虚拟商品占到35%。这些公司日均营收数据显示,虚拟商品带动营收5倍增长
  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买卖虚拟物品可能会是未来游戏赚钱的一个主要方向。
  其次是移动广告。在日本,移动广告市场单用户价值2003年只有1美元,6年后,达到了11美元,增长速度惊人。目前日本移动广告市场总容量已经超过10亿美元,对于同属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市场,颇有一些借鉴意义。
  不过,移动设备通常使用的CPU都是ARM公司的产品,与英特尔产品相比,相对性能低一点。这主要是因为移动设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在于能耗问题。太高性能的CPU会导致耗电巨大。这样一个现实使得在移动设备上,广告对内存的占用成了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是移动商务,由于中国移动人口的特征,这一块目前才刚刚开始。而在相对发达的美国市场,已经成了一个热点。eBay总裁约翰•多纳霍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声称,该季度,eBay通过移动渠道销售的商品总值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倍。2011年预计该项营收将达到40亿美元。
  移动商务存在近场消费的特点,故而为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提供了商业逻辑。移动商务上也有折扣消费,更可以进行价格比较。比如豆瓣最近就推出了一个应用,利用手机的摄像头进行书号扫描,然后返回书价比较,供消费者进行选择。
  中国的移动商务市场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一家淘宝商铺的销售数据能够说明点问题。这家商铺在PC上的收入水平大致在每周十几万左右,去岁7月份开始进入手机淘宝市场,当月完成7万收入。在这个月中,上旬只有1.5万,中旬就到了近2.5万,下旬超过了3.5万。9月份,上中下三旬平均的收入水平都能做到10~12万之间。在整个收入构成中,桌面移动呈一半对一半的状态。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家商铺是卖数码设备的,在移动商务中,标准化产品看来是目前的销售主流。
  还需要提及的是移动社交。这个非常火的应用本身并非是商业逻辑,它最终的商业落脚点应该是虚拟物品买卖和移动广告。
  
  下一站物联网
  移动设备会改变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移动设备,无论手机还是平板,在信息输入上,和桌面PC是大不相同的——它没有固定键盘。移动设备上的输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屏幕与摄像头。前者的表现是触屏,现在大行其道,后者则可以做到动作捕捉,可能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从输出角度看,桌面互联网上密密麻麻的链接是不适合移动展示的。连线杂志所谓“Web已死,Internet永生”其实指代的意思是APP会大行其道——因为很多APP并不使用HTTP协议,而HTTP协议是Web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这个看法很有些争议,但这个应该是个常识:拿着个小屏看门户密密麻麻的首页,想必对谁都不是好的用户体验。
  输入和输出发生变化后,人们的信息处理习惯就会发生变化。移动时代开启后,首当其冲的头号应用就是搜索,而不是桌面互联网上一开始是门户。人们在一个小小的屏幕中,需要快速信息定位。
  移动设备的移动性,也使得它可以最大化地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上班路上、等待过程中、乃至会议中。无聊这个词,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商业原动力。
  但再往前一步展望,移动设备可能会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一个指令终端,借由自己的移动设备,向其他数码设备发出指令: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的理想是把每个物体都连入到网络中,从此人们可以远程操控自己的各种设备:比如在下班路上给微波炉发个指令:10分钟后热一下菜,我要到家吃饭了。设备联入网络应该走的都是无线网络,指令的传达也会通过无线网络,而指令的发出装置,主要应该是移动设备,而非桌面设备。
  是的,它会成为一个遥控器,只不过这个遥控器,性能远比电视遥控器强大得多。
其他文献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必须重视素质教育.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素质 教育的不足,提出了当前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变相来“圈钱”?rn大多数收到婚礼请柬的人第一反应是:该随多少钱合适?而后迅速衡量一下自己和新人的关系亲疏.参加婚礼随份子的风俗确实让很多人头疼,有的人甚至一个月的工
古代有一副以四季入联的妙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令人拍手叫绝的是,此联用复姓“夏侯”、书名、地名“南京”、剧目与“春夏秋冬”四季名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中联浦沅牌越野型Y35A汽车吊精彩亮相@郑志祥$中联重科新闻宣传部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
在电子商务作为主流化的时代,电子商务与“五化同步”、“三农问题”等诸多问题密切相关,不仅被各级行政组织纳入讨论议程,也从战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某
人的经验和知识大致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获得,但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的经验和知识主要依靠间接途径获得。间接知识主要通过学习特别是对书本知识的学
大时代,盛得下一座城的梦;小日子,载得起千万人的梦。大时代波澜壮阔,关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区域规划、战略升级;小日子安逸平淡,诉求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在大时代过好小日子,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归结为这种简单的期待。对于青岛而言,“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意味着这座城市改革、发展、突破的号角吹响大时代的序曲;而“建设宜居幸福的国际化城市”,代表着更多民生、民情、民意,是个体对
期刊
社会变迁与转型带来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握“小观点”,融入“大思想”;围绕“小教材”,拓展“大社会”;立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