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晔T-02内走线碗组,让你的爱车拥有简洁外观

来源 :中国自行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车架设计的进步和各大品牌商的大力推广,公路车内走线越来越受到车手们的青睐。在高端的车型对外观和低风阻效果的极致追求下,整合一套适配的系统让厂商在设计车架内走线时可以直接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FSA推出的“ACR”车头全内走线系统,是目前任何车架厂商都可以使用的开放式整合系统,其中内走线碗组是整套内走线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景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研发出适配全内走线的T-02碗组,完美解决全车内走线难题。


  让车头部分实现全内走线离不开一体把的精巧设计,通过“一体把”将刹车系统和变速系统的线管直接进入把立,然后通过把立将管线穿入碗组中预留的孔位和插槽,再把管线导入前刹上管里或直接进入车架下管。
  复杂的内走线被称为“技师杀手”,每一次的调整往往都需要重新走线,费事费力。景晔推出的T-02内走线碗组沿用“ACR”系统标准设计,整合把立垫圈采用两片式设计,技师可以通过标准内走线的把立在内部预留通道将管线导入景晔内走线碗组T-02,同时在调整车把高度时无须重新走线,方便快捷。
  T-02同样适用于标准锥形前叉上管,上部为常规的直径1-1/8",但为了让各种线管进入头管部分,这个设计还需要一个1.5"的上轴承(常见的锥形碗组的底部的轴承就是该规格),以便为线管预留出进入车架的空间。
  使用T-02内走线碗组时,将所有的组件正确安装后,不会出现线材过度弯曲从而影响转向的情况,车把可以左右自由旋转至少90°。同时,用户从外边完全看不到任何走线,无论是变速线还是刹车线,全部可以通过把立和碗组然后直达头管内部,这样简洁的设计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景晔T-02整套碗组均采用优质铝合金材料,质量(重量)轻,强度高,承壓极限大,完全不用担心会因撞击变形。铝合金材质还能轻松地做阳极颜色的改装,以适配各类涂装的爱车。
  凭着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嗅觉,以碗组起家的景晔积极紧跟潮流,专注于核心零部件研发,在修补市场一直都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景晔会持续不断地创新,向健康运动器材配套服务领域的标杆企业迈进。
其他文献
极致轻量与效率  全新Langma的车架是由极轻量的Advanced SL最高等级碳纤材质所打造,利用连续纤维技术,减少制造过程中碳纤布料重叠面积,不仅加强车架刚性而且减轻60 g质量(重量),车手在骑行过程中将会感受到加速的实时回馈、更顺应的路感以及轻快的爬坡体验。另外,半透明的车架涂漆能清楚地显现碳纤维的结构及纹理,让整台车带给人更轻量快速的视觉感受。  技术特色  1.更轻的车架  利用连续
凝血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具有羧肽酶活性,当血液凝固时,TAFI可被凝血酶激活,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1].蛋白Z(protein Z)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期刊
患者女,30岁,因黑便10 d,呕血1周入院.患者10 d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成形.每日1次,每次量约200 g,未诊治,一周前突然呕新鲜血及胃内容物3次,共约2000 ml,伴头晕心慌,大汗,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给予止血、输血治疗,后患者再次呕血,遂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皮肤及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肝掌(一),蜘蛛痣(一),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脏未及,脾
期刊
在2009年的元旦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成员在此向全国读者问好: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新的一年里将<中华消化杂志>办得更好,并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
期刊
“十四五”是落实行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迭出,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生态环保和健康生活意识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等,为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指导意见的编制,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中国制造2025》,以及《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促进自行车电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CD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病变可累及消化道各部位,以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最为常见,病变为穿壁性炎症,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
期刊
患者男,46岁,因反酸、上腹部间断隐痛半年,胃窦隆起病变1 d来我院诊治.患者半年前出现反酸、上腹部间断隐痛,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抑酸等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1 d前在外院复查胃镜提示胃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体检: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异常包块.入院后行胃镜检查:胃窦小弯侧见一处黏膜略隆起,直径约1.8 cm,表面呈淡蓝色,光滑,质软,充气后可变平坦。
期刊
2007年7月4-6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了由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共同主办的"门静脉高压和曲张静脉出血--尚待解决的问题"联合讨论会.会议主题为:确立在该领域需优先研究的问题;能反映病变结局的替代标志;对患者按不同危险程度分层处置.本次会议形成的推荐共识获得23名专家中70%以上的认同.由于原文篇幅较长,在此作一简介。
期刊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消化动力障碍性疾病,许多患者长期受到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期刊
患者男,42岁,已婚,因上腹部胀痛20 d伴黑便6 d,于2006年10月10日就诊于我院普外科.患者于2006年9月2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曾在外院诊断为胆囊炎并对症治疗,逐渐加重,并伴恶心、纳差,10月4日发现黑便,消瘦,在外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予对症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