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堂教学都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从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师要善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要通过巧妙地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为一堂好課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学《掌声》一课时,有几位同事来我班听课,上课时我首先说:“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学生说:“欢迎。”我说:“同学们怎么表示呢?”学生热烈鼓掌。我说:“掌声很热烈,你们的掌声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说:“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表示感谢!”我说:“做得对,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今天老师感冒了,现在有点不舒服,你们能给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吗?”同学们又一次热烈鼓掌。我又说:“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听到你们的掌声,我感觉好多啦!每个人都需要掌声的鼓励。掌声可以给人勇气和力量,掌声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老师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29课《掌声》!”这样,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状态,入境于无痕中,水到渠成,一切都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悄然展开。
2 体验情感
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为题材不同的文章蕴含着的情感不相同,教师要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指导学生身临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全身心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例如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诗中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讴歌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也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感情聚集点。“暖”字暗含温馨喜悦,表现了红军战胜困难后的激动之情;“寒”字暗含冷峻严酷,蕴藏着对九死一生后无尽回味。在理解“暖”字过程中,可先给学生讲一下红军如何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对红军战士胜利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进行想象和体会,从而理解了“云崖暖”中的“暖”字;理解“寒”字,可放一段红军飞夺泸定桥经过的视频让学生看,看后要求学生按“桥上”、“桥下”、“桥头”的顺序对红军渡河的经过进行叙述,让学生感受那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夺桥战斗,懂得“寒”字反映了当时战斗的惨烈,从而进一步体会了诗的思想内容。
3 表达情感
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字句而身临其境,把文中蕴含的情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抑扬顿挫的语调、悦耳动听的声音、快慢适度的节奏,在朗读中运用得恰如其分,很容易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让单调的文字符号产生激荡人心的魅力,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的内心活动一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被课文表达的情感所感染,内心的情感逐渐融入课文中,眼圈变红,声音哽咽。特别是读到“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时,学生们情绪高涨,很多学生热泪盈眶。学生们在朗读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深刻体会到课文中“我”紧张、矛盾、痛苦的内心活动。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常常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管学生表达的是成段成文,还是只言片语,只要是真情的流露,我都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雨后》一文,首先指导学生感知教材领悟情感,在引起他们情感共鸣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4 情感深化
语文课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通过“情”的感染,才能达到“理”的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持续和深化,必须重视从“动之以情”到“晓之以理”的过渡。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让学生利用课文题目作主语造句。学生联系所学的课文知识造了很多句子,如:①卖火柴的小女孩带着幻想含着笑死去了。②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③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路旁。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在学生展示后,我进一步提示说明:为了体现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被“冻死”的,课文中很多处写到了“冷”,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带“冷”字的词语。同学们很快找出这些词语:“天冷极了”、“小女孩又饿又冷”、“天又黑又冷”、“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冷”、“一堵又厚又冷的墙”等。之后要求学生用“冷”字组词并试着描述一下小女孩在大年夜所处的的环境。学生从自然环境的寒冷天气讲起,一直讲到冷漠的社会环境。在描述过程中,他们认识到天气虽寒冷,但更冷酷的是那个没有光明、没有温暖的社会,这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死的根本原因。学生经过由“情”到“理”的认知过程,会一步步认识到剥削制度的罪恶,达到了情与理的完美统一。
1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师要善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要通过巧妙地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为一堂好課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学《掌声》一课时,有几位同事来我班听课,上课时我首先说:“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学生说:“欢迎。”我说:“同学们怎么表示呢?”学生热烈鼓掌。我说:“掌声很热烈,你们的掌声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说:“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表示感谢!”我说:“做得对,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今天老师感冒了,现在有点不舒服,你们能给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吗?”同学们又一次热烈鼓掌。我又说:“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听到你们的掌声,我感觉好多啦!每个人都需要掌声的鼓励。掌声可以给人勇气和力量,掌声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老师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29课《掌声》!”这样,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状态,入境于无痕中,水到渠成,一切都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悄然展开。
2 体验情感
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为题材不同的文章蕴含着的情感不相同,教师要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指导学生身临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全身心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例如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诗中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讴歌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也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感情聚集点。“暖”字暗含温馨喜悦,表现了红军战胜困难后的激动之情;“寒”字暗含冷峻严酷,蕴藏着对九死一生后无尽回味。在理解“暖”字过程中,可先给学生讲一下红军如何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对红军战士胜利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进行想象和体会,从而理解了“云崖暖”中的“暖”字;理解“寒”字,可放一段红军飞夺泸定桥经过的视频让学生看,看后要求学生按“桥上”、“桥下”、“桥头”的顺序对红军渡河的经过进行叙述,让学生感受那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夺桥战斗,懂得“寒”字反映了当时战斗的惨烈,从而进一步体会了诗的思想内容。
3 表达情感
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字句而身临其境,把文中蕴含的情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抑扬顿挫的语调、悦耳动听的声音、快慢适度的节奏,在朗读中运用得恰如其分,很容易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让单调的文字符号产生激荡人心的魅力,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的内心活动一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被课文表达的情感所感染,内心的情感逐渐融入课文中,眼圈变红,声音哽咽。特别是读到“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时,学生们情绪高涨,很多学生热泪盈眶。学生们在朗读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深刻体会到课文中“我”紧张、矛盾、痛苦的内心活动。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常常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管学生表达的是成段成文,还是只言片语,只要是真情的流露,我都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雨后》一文,首先指导学生感知教材领悟情感,在引起他们情感共鸣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4 情感深化
语文课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通过“情”的感染,才能达到“理”的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持续和深化,必须重视从“动之以情”到“晓之以理”的过渡。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让学生利用课文题目作主语造句。学生联系所学的课文知识造了很多句子,如:①卖火柴的小女孩带着幻想含着笑死去了。②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③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路旁。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在学生展示后,我进一步提示说明:为了体现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被“冻死”的,课文中很多处写到了“冷”,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带“冷”字的词语。同学们很快找出这些词语:“天冷极了”、“小女孩又饿又冷”、“天又黑又冷”、“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冷”、“一堵又厚又冷的墙”等。之后要求学生用“冷”字组词并试着描述一下小女孩在大年夜所处的的环境。学生从自然环境的寒冷天气讲起,一直讲到冷漠的社会环境。在描述过程中,他们认识到天气虽寒冷,但更冷酷的是那个没有光明、没有温暖的社会,这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死的根本原因。学生经过由“情”到“理”的认知过程,会一步步认识到剥削制度的罪恶,达到了情与理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