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活性导向分离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中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we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使用干馏釜制备山楂核干馏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对干馏液进行分离;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楂核干馏液进行分析;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一氧化氮模型评价山楂核干馏液的抗炎作用,采用微稀释法评估其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以评估其抗炎和抗菌活性,并筛选主要活性化合物.结果:山楂核干馏液及其4个亚流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其中F r.B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均较强.从山楂核干馏液4个流分的色谱图中确定12个共有峰,其中发挥主要抗炎作用的成分为4、6、2、9号峰,质谱分析鉴定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发挥主要抗菌作用的成分为4、2、9、11号峰,质谱分析鉴定这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结论:山楂核干馏液具有较好的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同时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确了山楂核干馏液中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4个成分对其抗炎作用贡献最大,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对其抗菌作用贡献最大.研究结果为山楂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药效团及文献挖掘技术,筛选中草药中天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XOI),并研究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和数据挖掘技术,在23033个中药天然产物中筛选潜在的XOI.通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及药效团初步筛选具有潜在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筛选XOI并选取打分较高的化合物,分析作用机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潜在XOI化合物在中草药中的分布规律.结果:通过Hy
目的:开发及验证梅花鹿和马鹿茸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筛选方法.方法:采集梅花鹿茸、马鹿茸、鹿茸混淆品、香港市场流通的鹿类产品、非鹿科动物、植物和真菌类样品.对鹿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排序,设计及筛选特异性引物,采用特异性PCR对样品进行区分,并进行条件优化和方法学验证.结果:共收集77份样品,对87份线粒体基因组DNA排序并设计9个特异性引物组合.经验证后,CNIP-f/CNIP-r和CELA-f/CELA-r分别选作梅花鹿和马鹿的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PCR可获得223 bp的梅花鹿和248 bp的
目的:研究枸杞子中尼古丁来源,为设定科学合理的枸杞子尼古丁限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4份无外源污染宁夏枸杞的根、茎、叶、花、果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宁夏枸杞不同部位样品尼古丁含量;收集124份人工种植宁夏枸杞成熟果实(枸杞子)样品及62份宁夏枸杞生产常用投入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宁夏枸杞成熟果实及宁夏枸杞生产常用投入品中尼古丁含量.结果:无外源污染情况下,宁夏枸杞的根、茎、叶、花、果中均检出微量尼古丁,尼古丁质量分数≤0.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只选取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作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来控制补骨脂药材质量.但是,补骨脂苷与苷元存在内部转化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补骨脂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补骨脂药材的质量.通过对补骨脂的市场调研情况,结合前期试验整合分析,探讨了补骨脂的质量标准现状及质量问题.并基于药材指标性成分动态变化,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补骨脂含量测定标准制订提供研究思路和依据.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小檗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及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检索并预测小檗碱的靶点,通过DrugBank、OMIM、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获得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即得小檗碱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并对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DA
目的:明确导致药用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白粉病发生的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学地位.方法:田间调查观察病害发生及为害特征;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白粉菌闭囊壳、子囊、子囊孢子、附属丝等的显微形态特征;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引物ITS1/PM6用于白粉菌分子鉴定,扩增序列用MegaX软件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白粉病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成株期金莲花茎秆、叶柄及叶片上发生,造成金莲花及种子严重减产,甚至植株早衰死亡.金莲花白粉菌闭囊壳聚生
目的:采用显微红外成像光谱对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和不同种黄精进行鉴别.方法:在波数为1018 cm–1的条件下,使用显微红外成像光谱对7个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和5种黄精属植物的切片进行扫描,以糖类含量高低及分布情况作为鉴别的判断依据.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种黄精显微图像有明显区别,表明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不同产地多花黄精中,贵州省铜仁市样品中糖类成分含量较高,其次是黄山市祁门县和湖北省赤壁县样品,浙江省天目山、湖南省怀化市、江西省瑞昌市样品中糖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贵州省六盘水市样品中糖类成分含量最低;5种黄精属药材
目的:云南不同地区规范化种植出产的三七表面颜色差异较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不同表面颜色三七中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期考察影响三七表面颜色的因素及其安全性.方法:以来源于云南7个规范化种植区内的4种土壤背景、4种颜色的三七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2O2消解体系、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ICP-MS测定13个重金属及微量元素[铝(Al)、铁(Fe)、锰(Mn)、钡(Ba)、锌(Zn)、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甘肃地方红花种质资源主要经济性状,筛选优质红花种质.方法:以14份甘肃省地方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生育期,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组成的14个主要经济性状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甘肃红花种质资源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株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第一分枝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14个主要经济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4个主要经济性状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8.948%,综合评价F值平均为0.459.聚类分析将14份红花种质资源划分为5
目的:筛选与当归抽薹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取抽薹和未抽薹当归植株,剪取倒数第三片功能叶中部小叶片,利用BGISEQ-500测序平台对当归叶片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再通过非冗余蛋白(NR)、核酸序列(NT)、Swiss-Prot、InterPr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真核生物蛋白相邻类的聚簇(KOG)、基因本体(GO)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注释.结果:抽薹当归与未抽薹当归共有93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公共数据库比对得到867个DEGs,其中505个基因有明确功能,这些功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