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新闻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急剧改变传播渠道的内涵和外延,媒体融合也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文章认为,把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基本规律,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在全媒体时代不断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每个新闻从业人员更加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文章结合广西新闻网可视化大数据实验室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对国内数据新闻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新形势下数据新闻可视化实践的共同特征和趋势及做法,以期对各媒体机构开展数据新闻制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数据能力;媒体融合
  数据,是经过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是衡量社会进步的综合性指标。在现代传播中,数据往往成为新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的重要要素,是凸显新闻事实、增强传播效果的最直接利器。
  数据可视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图形学,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结合新闻事件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形态越来越丰富,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更高效、更直观、更全面。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数据新闻可视化应用越来越受到青睐,通过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基础上生成的数据新闻,日益成为全景展示新闻事件发展走向、提升媒体传播能力、精准服务受众的利器。
  及时梳理总结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规律,对做好新时期媒体融合工作,加强新闻内容创新发展,提升传播影响力有着积极意义。
  一、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指针对用户的某方面需求,用具体产品的形态来满足对应需求的一种思维模式。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产品思维就是用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传媒业。传播格局已经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传统媒体不再占有信息传播的绝对优势,政府、公司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生产的主体。曾经的受众是单向度地获取信息,而今天的用户则是多维度地消费产品。只沉迷于做好作品的单项传播思维已经很难在新的大众传播时代立足,与用户共情、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思维逐渐成为新闻媒体适应媒介市场竞争的优先选择。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在中央发起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号召后,广西日报社立即行动,在广西新闻网及壮观新闻客户端策划《大数据“动”悉广西战“疫”》系列融合创新可视化数据新闻作品,迅速成为本地浏览量、转发率最高的疫情数据新闻产品。之所以能备受关注,说到底是抓住用户诉求,无论是内容还是传播形式上,用共情赢共鸣。
  首先,在内容上,广西新闻网收集整理多部门、多渠道数据信息,通过筛选,精准锁定权威部门第一时间的疫情公告、区域性抗击疫情动态信息、疫情发展变化的趋势、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网络谣言及时甄别等非常时期用户高频关注内容,使数据新闻可视化应用真正有血有肉。
  其次,在形式上,广西新闻网用产品思维去构建别具一格、直观高效的传播方式。比如,在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及卫健委官方网站在内的众多媒体都千篇一律用文字内容对当日疫情发展变化进行动态呈现时,广西新闻网却更多采用动态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等可交互式数据显示方式,将最新疫情分布、疫情发展动态、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14个设区市确诊病例追踪等相关数据热点,以时间轴和空间轴对标标注数值,同时用点击弹出新闻延展、参与助力接龙等交互式方式,既直观明了展示每日广西疫情态势和成果,又唤醒受众积极参与,助力战疫的行动力;此外,在数据之外,又整合战“疫”动态、正声辟谣、收治定点服务场所、申领健康码等综合服务信息,使其成为“新闻+政务+服务”的多合一新闻产品。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该数据新闻产品得到包括50多家党政机关和重点企业参与助力,广西政府网等70余个政务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转载传播。从2020年2月初刊发至当年12月底,累计浏览量突破500万次,成为广西同一主题宣传产品参与单位和同步传播媒体最多、累计浏览量最高的作品。
  二、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内容创新
  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生产过程如此,数据新闻亦是如此。做好可视化传播,需要用“四力”从立意、选题、呈现等各环节去构建良好的内容体系。
  (一)抓准多维数据角度是做好数据新闻可视化内容的前提
  善于发现是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素质。做好数据新闻同样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通过多维的数据角度找到数据新闻的内容逻辑。数据新闻可视化不能为了形式而可视化,如同发现新闻的“新闻眼”一样,数据角度是探寻数据新闻价值、创作一篇优质可视化应用产品的前提。
  英国数据新闻导师 Paul Bradshaw 分析了100篇數据新闻,找出了其中7个常见的切入角度,即规模、变与不变、排名和异常值、差异、探索、建立与厘清关系、问题和解法。这是挖掘数据角度的方法论之一。[2]数据新闻本身即是建立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之上,通过一系列数据角度,透过数据表面现象来深度挖掘其背后隐藏的各种关系,客观把握新闻要素关联性的结果。
  例如,新华网2021年7月初推出的《打开数据之门 走进14亿人的全面小康》,用数据盘点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领域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小康这一伟大创举,即是从数据规模和变量来直观阐述主题;2018年,人民网推出《图解:大数据告诉你,95后熬夜看世界杯爱看啥?》,则用探索性数据角度,找出数据中的某些变化,从而揭秘95后年轻人的观赛取向;央视推出的《数说命运共同体》系列,则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新闻构建官方话语体系,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了媒体的社会价值。   (二)融合性交互是提升数据新闻可视化传播效率的有效途径
  人们身边的数据往往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定义。无论哪个维度,数据呈现都会是动态变化的,数据驱动新闻内容动态化、全时性特点也使得数据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的标配,其直观多样的呈现方式打破过去新闻报道中简单的图文模式,契合互联网时代轻量、快速阅读的特点。
  数据新闻可视化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广泛运用而不断丰富演进。如今,单一模式化数据图表和图解方式逐渐让受众审美疲劳,数据新闻原本的优势特征也不断弱化。而取而代之的图表交互呈现、实时交互呈现、游戏交互呈现等数据新闻融合性的交互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产品中。如腾讯新闻的《中国发言人》,受众点击议题、态度、对象列表下的任一词条,都可以显示出相应的关联关系。这种新闻形式注重受众的互动交流,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广西新闻网的实践也是如此。广西两会期间,该网策划推出《数说2019,广西政府工作报道解读》可视化产品,通过构思精巧的视觉设计让用户点击图表相关数据弹出详解。这些让用户参与、提升用户自主性、增加用户体验的交互式数据新闻,在抓住视觉化效果的同时,实现内容与用户的深度连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可视化方式也不断丰富。除了各类数据图表及地图分析,正在向3D、AR、VR等深度应用延伸。融合各类技术资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数据新闻在“美”起来的同时,更能“活”起来,更多的数据可视化手段带给受众更加有趣、更有参与感的数据新闻传播体验。
  (三)提升服务性是主流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需要更好地服务群众,通过媒体功能的升级和媒体产品的优化,让媒体平台更好地便利人民、服务人民、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创建更积极和谐的生活环境。
  而在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融合媒体,已经是聚合各种社会资源、提供多样社会服务、参与政务与治理、运营相关商务活动的综合平台。
  这些年来,传统主流媒体发展虽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等诸多领域面临巨大挑战,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及内容生产的专业性优势无可替代。传统媒体增强数据新闻可视化产品的服务功能,连通内容、服务与市场,打通线上与线下资源,开发用户、客户价值,推动“新闻+政务+服务”新型方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数据新闻可视化生产要素的重构
  数据新闻在国内主流媒体中方兴未艾,要实现数据新闻内容输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保证优质内容的产出和数据新闻的常态化运作,就必须提升数据新闻参与者数据意识和素养,对生产流程和要素进行专业化、系统化重构。
  (一)全方位提升数据新闻从业者的“数据能力”
  在当前不断深化的媒体融合大潮下,“数据”已然成为传统媒体必须掌握的新知识、熟悉的新领域、拓宽的新视野。相较于传统新闻产品,数据新闻的生产环境、生产方式、生产理念均发生深刻的变化。传播方式日新月異,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倒逼新闻传播业加快转型,全方位提升新闻从业者的“数据能力”也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政府开放数据平台的搭建已基本完成,一批来自政府各部门的权威数据,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严谨、科学、客观的数据,非政府机构具有公益属性的数据,共同构成了数据新闻生产的丰富数据源。依托这些数据富矿,如何推出一系列数据新闻可视化精品力作,正是对媒体从业者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合编辑各方面能力的考验。顺应数据新闻快速发展,满足用户对新闻产品的多元需求,提升新闻产品竞争力,亟须新闻从业者转变思维模式,不断扩展知识结构,不仅要熟悉内容生产,还要了解新媒体技术,懂得用全新的理念制作内容、传播内容,根据内容特点选择最优的技术手段呈现,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内容产品。
  (二)打造系统性、专业化团队为数据新闻发展提供持续保障
  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日益常态化,“单兵作战”局限性逐渐凸显,组建具有信息共享、数据协作能力的数据新闻团队渐成趋势。
  近些年来,一支支由记者编辑、数据分析师、设计师、程序员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化数据新闻团队如雨后春笋出现。例如,人民网成立要闻可视化组、新华网成立数据新闻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川报集群MORE大数据工作室、南方都市报社成立数据新闻工作室、财新集团成立财新数据新闻中心等。
  有了专业化、系统化的支撑,从选题策划到数据筛选,再到前端设计,数据新闻可视化生产体系也逐步流程化、规范化,持续、稳定、优质的数据新闻内容输出有了充足保障。财新传媒成立数据新闻中心以来,已发布数百件优秀作品,在2018年还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全球最佳数据新闻团队奖的单位,为全国媒体开展数据新闻传播树立了标杆。
  2019年,广西新闻网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组建可视化大数据实验室,集合网站内部采编、技术、运营等骨干开展数据新闻可视化系统、专业化运作。起步虽晚,但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通过组织流程再造,广西新闻网建立一套对内容编排、呈现形式、推广渠道进行精准分析和分工协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效融合协作机制,先后推出一系列可视化数据新闻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为导向,持之以恒在数据可视化上创新,主流媒体就有更多的底气出产更多有温度、有力度、有体验的新闻精品,服务用户。
  四、结语
  数据新闻越来越普及,可视化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媒体和从业者创新就越来越迫切。这是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传统主流媒体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就必须修炼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的内功,不断提升从业者数据意识、数据能力,不断创新和优化数据新闻生产流程和要素配置,通过内容、技术、运营等多生产要素的共融互通,推动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催化融合质变,发挥主流媒体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快数据新闻服务受众能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科技.数据可视化在疫情报道中的应用——以新冠肺炎事件报道为例[ EB/OL ].(2020-05-01)[ 2021-07-22 ].https://www.sohu.com/a/392452030_99897609.
  [2]全球深度报道网.从关系到排名——七种数据新闻常见的切入角度[DB/OL].(2020-09-24)[ 2021-07-22 ].http://m.thepaper.cn/baijiahao_9312177.
  (责任编辑:黄佳君)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出镜报道是新闻直播的关键环节,出镜记者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通过分析新闻直播对出镜记者的现实要求,提出为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出镜记者除了要做到肢体语言得体、真实情感投入、采访视角平等外,还要进行身份转型,做新闻内容的深度解读者、新闻信息的快速反应者和新闻细节的敏感捕捉者。同时,通过强调思维理性、深化人文情怀、提升综合素质,对出镜记者形象进行重塑,借此推动新媒体直播和新闻事业的健康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海量的信息为新闻编辑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选择,不管是基于手机网络的端媒、基于电视网络院线的屏媒,还是基于互联网的网媒等传播形式都使得出版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短视频、H5、VR新闻、动漫等网络作品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受众的阅读需求不断提升,编辑出版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唯有紧跟时代大潮不断创新,注重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创新,抓住受众、传播效果两大关键要素,顺应融媒体时代
期刊
【摘要】作为新闻创新的建设性新闻,正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与讨论的热词。当下,建设性新闻的本土化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新型主流媒体、重塑新闻从业者价值认同起着积极作用。从实践层面看,建设性新闻具有复合式协商沟通、全周期介入、全媒体矩阵平台传播的新特征。文章提出发展建设性新闻,需要寻求更多政府要素资源保障,在多样化表达上要跳出现有以问政为代表的类型化模式,在效果评价上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辩证且系统地
期刊
【摘 要】媒体作为传播平台,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各地媒体有着不同的平台,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资料,让人民群众对党史有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文章通过分析媒体平台在提供党史教育素材上的不同价值和作用,具体分析广西用好媒介平台推出丰富多样的党史教育方式,为下一步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播平台;党史学习;使命任务  2021年6月28日,人民网《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的
期刊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环节与主要业务,而新闻传播活动又与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媒体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与转变。文章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融媒体的概念、内涵及对编辑工作的影响出发,着重研究探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技巧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广义上的融媒体,可以认为媒介融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梅州客家文化为代表,探讨了地方文化数字传播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梅州客家文化在渠道运作、资源整合等方面呈现出新态势,但由于运营持续力不足、传播定位不清晰和专业性弱化等问题,致使其数字传播效能受到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地方文化的数字传播提供有益参照。  【关键词】新媒体;客家文化;数字传播;梅州  客家文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性文化,素有“古汉文化活化石”
期刊
【摘要】文化是每个民族精气神的内核。确立国家文化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基因深层次的认识与觉醒。文章认为,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新闻舆论工作者只有坚持文以载道,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文以传情,砥砺家国情怀;坚持文以植德,涵养民族心智;坚持文以化人,培育时代新人;坚持文以聚力,壮大复兴伟力,方能守正创新,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担负起文化责任。  【关键词】中华文化;新闻舆论;电视媒体;文化责任  “新闻舆论
期刊
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以“以强势平台占领前沿阵地,得平台者得发展主动权”的发展理念设计布局发展谋略,采用精准布局卡位的策略,在顶层设计上,整合新媒体、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方面新闻资源和相关力量,组建了融媒体中心;加快“移动优先”战略的实施;加强对全台452个新媒体账号的系统运营和管理,结合网络媒体社交化、直播化、短视频化的新趋势,深化与商业平台在流量推广、功能开发、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合
期刊
(续2002年第9期)  四、"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这句话是说河在不停地流动,当人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了。这句话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物,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一切皆变,无物常往"。对于这一思想,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际上正确的世界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一项大政方针,一直是国家治理与顶层设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助力与技术的赋权,围绕乡村振兴形成了不同的学术研究分野。短视频等新兴平台的勃兴,为乡村景观、乡村文化与共同想象等提供了丰富多样态的话语特征,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多年来中国农村形象依赖于他塑的现实。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乡村景观,其介于艺术、媒介、现实与市场间的关系耐人寻味。文章考察了短视频平台中的
期刊